北京今年新報告愛滋病感染者及病人 1408 例,性傳播超 97% | 檢訊

2020-12-17 騰訊網

北京今年新報告愛滋病感染者及病人 1408 例,性傳播超 97%

11 月 22 日,北京市衛健委通報了 2020 年 1 月到 10 月愛滋病疫情最新情況。

2020 年 1 月至 10 月,北京市新報告現住北京的愛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 1408 例。新報告的 1408 例病例中,經性途徑傳播佔 97.3%(其中同性傳播佔 76.3%、異性傳播佔 21%),經注射毒品傳播為 0.07%,其他傳播途徑為 2.63%。

目前,北京市愛滋病疫情呈現以下特點:一是疫情整體處於低流行水平,新報告病例數穩中有降。北京市愛滋病疫情連續五年呈現下降趨勢。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北京市 2020 年 1 月到 10 月新報告現住北京的病例數較 2019 年同期下降了 47.2%。

二是經性傳播仍是北京市愛滋病主要的傳播途徑。北京市近年新增現住北京的愛滋病感染者及病人,經性傳播比例均超過 95%。2020 年 1 月到 10 月達到 97.3%;男男同性傳播比例始終維持在 70% 左右,2020 年 1 月到 10 月,該人群佔比 76.3%。(來源:北京日報)

上海病例感染源查明,新冠病毒再次刷新我們的認知

近日,上海舉行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新聞發布會,並介紹了關於上海近期新增病例的溯源調查情況。

2例病例發病前14天未接觸過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疑似病例、出院的確診病例、無症狀感染者和發熱病例,未接觸過入境人員、機組人員、高中風險地區人員,排除「人傳人」導致感染可能性。

2例病例發病前14天未暴露於進口冷鏈食品及相關環境,排除經接觸冷鏈食品感染可能性。

2例病例曾於10月30日共同進入並清理過一個自北美地區運返回滬後的航空集裝器。該集裝器為密閉容器,內有大量避震用泡沫,內部環境潮溼。清理時,2人均未佩戴口罩。如果我們把10月30日作為他們倆共同暴露的時間,那麼2例病例的發病時間符合新冠肺炎發病潛伏期。同時,經基因測序,2例病例基因高度同源,與北美流行株高度相似,這就提示感染來源為境外輸入。

根據流行病學調查和基因測序,國家和本市權威專家綜合分析研判認為:導致2例病例的感染來源可以聚焦在同時共同暴露於境外輸入的航空集裝器。

張伯禮:建議建立冷凍進口食品熔斷機制

近日,張伯禮院士表示,國外疫情日益嚴重,無症狀感染者增加,加之進入冬季,天氣寒冷,新冠病毒在汙染物體表面存活時間延長。因此,目前嚴防境外輸入,防人亦需防物。 為了嚴防境外輸入,張伯禮建議國家相關部門應建立冷凍進口食品熔斷機制,對發現病毒產品的國家和地區暫停進口兩個月。對農貿批發及海鮮市場進行環境衛生改造,將冷凍食品區獨立分隔,建立冷凍食品供應鏈路的全程溯源機制。(來源:天津日報)

多位IVD人入選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民營經濟先進個人人選公示名單

11月20日,中央統戰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和全國工商聯聯合開展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民營經濟先進個人表彰活動。

根據擬表彰的100名民營經濟先進個人名單和21名後備人選公示名單顯示, 復星集團執行董事、聯席董事長汪群斌,聖湘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戴立忠,廣州金域醫學檢驗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兼執行長梁耀銘,西安天隆科技有限公司董事、創始人彭年才入選公示名單。(來源:中國體外診斷網 CAIVD)

《血站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引》發布

為進一步指導血站做好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落實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要求,規範血站工作流程,保障血站工作人員及無償獻血者安全,國家衛生健康委、中央軍委後勤保障部衛生局組織專家制定了《血站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引》。要求有關單位組織轄區內採供血機構開展培訓活動,落實各項工作要求,切實做好秋冬季疫情防控工作,保障血液安全供應。

(一)基本原則和要求

1.血站應當遵循標準預防原則,標準預防措施應當覆蓋採供血活動的全過程。血站工作人員按照標準預防原則,根據採供血操作可能存在的傳播風險,做好個人防護、手衛生、環境管理、物體表面清潔消毒和醫療廢物管理等感染預防與控制工作,降低採供血感染的發生風險。

2.標準預防是針對血站所有工作人員和獻血者採取的一組預防感染的措施。具體措施包括手衛生,根據預期可能發生的暴露風險選用手套、隔離衣與防護服、口罩、護目鏡或防護面屏以及環境清潔與消毒等。

3.所有血站工作人員在從事採供血業務活動前均應當樹立標準預防的概念,掌握標準預防具體措施、應用原則和技術要求。

4.血站應當建立健全環境清潔工作組織管理體系和規章制度,明確負責部門和崗位職責。

5.血站應當保持工作場所環境表面清潔與乾燥,遇汙染應當及時有效消毒;對感染高風險場所應當定期消毒;應當對消毒工作和消毒效果進行檢查與監測。

6.血站應當在做好工作場所環境管理基礎上,根據工作暴露風險,規範科學選擇防護用品,嚴格落實《醫務人員手衛生規範》(WS/T313-2019)等感染控制措施的要求。

(二)血站工作人員防護

1.獻血服務醫護人員

(1)獻血者徵詢、一般性體格檢查和血液採集等工作期間,均應穿戴工作服、醫用外科口罩、工作帽並適時更換,注意手衛生。

(2)本地發生新冠肺炎疫情社區傳播時,視操作風險程度,可加穿隔離衣(一次性)、醫用防護口罩(N95及以上)、防護面屏/護目鏡等個人防護裝備。

2.血液製備人員

(1)血液加工、製備和包裝貼籤等操作期間,均應當穿戴工作服、醫用外科口罩並定期更換,根據情況選擇工作帽(一次性),注意手衛生。建議在易發生血液噴濺的崗位,穿防液體滲漏的隔離衣(一次性),戴防護面屏/護目鏡,穿工作鞋等。

(2)視疫情的風險程度,可佩戴雙層手套加穿防水圍裙/防水隔離衣。

3.血液檢測實驗室人員

(1)血液篩查、血型鑑定及血液質量監測等實驗室操作期間,均應當穿戴工作服、醫用外科口罩、工作帽並定期更換,注意手衛生。

(2)建議採用自動化設備或在生物安全櫃中進行樣本製備/離心和分配等易產生氣溶膠的操作。必要時,可佩戴防護面屏/護目鏡。

(3)對新冠病毒疑似樣本檢測時,在常規檢測個人防護基礎上戴醫用防護口罩(N95及以上)、加穿防液體滲漏隔離衣(一次性)。

(4)需開展新冠病毒核酸檢測時,在常規檢測個人防護基礎上可選戴醫用防護口罩(N95及以上)、加穿醫用防護服(一次性)、雙層手套,根據操作的噴濺風險選戴防護面屏/護目鏡。

4.血液發放和運輸人員

(1)血液發放和血液運送操作期間,均應當穿戴工作服、醫用外科口罩並定期更換,視情選擇工作帽(一次性),注意手衛生。

(2)血液轉運車輛司機應當佩戴醫用外科口罩,注意手衛生,做好個人安全防護。

5.其他崗位人員

(1)疫情期間嚴控各類會議和大型活動,原則上不召開集中會議,儘量通過線上方式進行任務交辦、指導調度、反饋報告等,關注個人身體狀況,做好手衛生及個人防護,必要時開展體溫篩查。

(2)如集中會議不可避免,應當控制參會人數,參會人員佩戴醫用口罩,保持足夠座位間距。會場儘量開窗開門通風,控制會議時長。會後注意環境清潔消毒。

(3)如需進入採供血業務工作區域,應當按相關區域業務人員防護的相應要求進行個人防護。

(三)工作場所的清潔與消毒

1.清潔與消毒的基本要求

(1)清潔消毒工作要分區管理,規範人員行為,避免不同血液汙染風險區域間的交叉汙染。生活辦公區採用溼式衛生法。工作場所環境表面應當遵循先清潔再消毒的原則。

(2)清潔和消毒工作場所時,應當有序進行,自上而下,由裡到外,由輕度汙染到重度汙染。

(3)對於高頻接觸、易汙染難清潔與消毒的表面,可採用屏蔽保護措施,用於屏蔽保護的覆蓋物(例如塑料薄膜、鋁箔等)實行一用一更換;對於精密儀器設備表面進行清潔與消毒時,應當參考儀器設備說明書,關注清潔劑與消毒劑的兼容性,選擇合適的清潔與消毒產品。

(4)當發生血液溢灑、噴濺等汙染時,應當立即進行汙點清潔與消毒,先去除汙染物,再清潔與消毒。

(5)所使用的消毒產品應當符合相應標準技術規範,並遵循批准使用的範圍、方法和注意事項。

2.手衛生

(1)血站的所有人員均應當嚴格遵循《醫務人員手衛生規範》(WS/T313-2019)的要求,加強手衛生措施,尤其是接觸獻血者前後、清潔無菌操作前、接觸血液後、穿戴或脫卸手套和個人防護裝備前後。

(2)宜選用含醇速幹手消毒劑,或直接用75%乙醇進行擦拭消毒;醇類過敏者,宜選擇季銨鹽類等有效的非醇類手消毒劑;特殊條件下,也可使用3%過氧化氫消毒劑、0.5%碘伏或0.05%含氯消毒劑等擦拭或浸泡雙手,並按消毒劑說明書描述的消毒作用時間進行消毒。

(3)有肉眼可見汙染物時應當使用洗手液(或肥皂)在流動水下按六步法洗手,然後可按上述方法進行手消毒。

3.獻血服務場所

(1)如果條件允許,應當保持現場通風。

(2)每日在工作前後對工作檯面、儀器設備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劑或其他有效的消毒劑進行擦拭。

(3)為獻血者提供便捷的手衛生用品,獻血者高頻接觸的表面,每天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劑或其他有效的消毒劑擦拭2次,如遇汙染立即消毒。

(4)每天工作後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劑擦拭地面。

(5)獻血車可在每日收車後,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劑擦拭地面2次。

(6)對門把手、樓梯扶手、電梯及按鍵等設施或裝置,每天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劑或其他有效的消毒劑擦拭2次。

(7)如接待新冠肺炎恢復期血漿捐獻者,需要在獨立空間進行,加強防護並對血漿採集的座椅、家具、操作臺面、儀器設備等可接觸到的表面和操作人員手部追加清潔消毒。

4.血液製備、檢測與發放等場所

(1)如果條件允許,應當保持現場通風。

(2)每日在工作前後應當採用空氣消毒機或紫外燈進行空氣消毒。

(3)每日在工作前後對工作檯面、實驗用具、儀器設備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劑或其他有效的消毒劑進行擦拭。

(4)血液加工操作區和樓道每天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劑或其他有效的消毒劑擦拭地面2次。

(5)運血箱在每日送血完成後,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劑或其他有效的消毒劑擦拭1次,以備第二天使用。

(6)如需處理新冠肺炎恢復期血漿或樣本,則需加強防護,並對處理該血漿或樣本的操作臺面、儀器設備等可接觸到的表面和操作人員手部進行額外追加清潔消毒。

5.生活和辦公區域

(1)如果條件允許,應當保持現場通風。

(2)辦公用具、桌面、座椅、書櫃保持清潔,必要時以75%酒精或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劑或其他有效的消毒劑進行擦拭。

(3)地面應當採用溼式清潔,每天擦拭1次。

(4)公共樓道,包括樓梯扶手,以及各會議室辦公家具,每天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劑或其他有效的消毒劑擦拭1次;當天如有會議,則在會議結束後再行上述清潔消毒1次。

(四)醫療廢物處理

1.血站應當嚴格遵守《醫療廢物管理條例》、《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和《醫療廢物分類目錄》等相關法規要求,通過規範分類和清晰流程,形成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貯存、分類交接、分類轉運的醫療廢物管理系統。

2.嚴禁混合醫療廢物和生活垃圾;嚴禁混放各類醫療廢物。

3.按規定的方式和時限,包裝、收集、暫存和轉運醫療廢物。

4.規範醫療廢物暫存場所(設施)管理,不得露天存放。及時將醫療廢物交由持有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的集中處置單位,嚴格執行轉移聯單並做好交接登記,記錄保存不少於5年。

獻血者選擇與管理

(一)獻血者招募

1.利用傳統媒體、新媒體等渠道,多方位廣泛宣傳無償獻血科普知識與新冠病毒防疫知識,消除公眾對獻血的疑惑和顧慮。

2.通過簡訊、電話等方式招募固定獻血者獻血。

3.做好應急團體獻血準備,廣泛呼籲民眾獻血,號召各企事業單位黨員幹部、部隊官兵、高校學生及其他社會團體、單位積極參與無償獻血。

4.積極開展預約獻血,應當統籌安排團隊獻血、預約獻血者,分段分時分流合理安排獻血人數,避免人員過於集中。

(二)加強獻血前教育與徵詢

1.在原有健康徵詢的基礎上,增加《新冠肺炎相關健康狀況徵詢表》(見附件),了解獻血者新冠肺炎相關健康狀況,甄別獻血者是否有重點地區旅行史、接觸史或生活史等。

2.補充徵詢內容中,如獻血者出現過下列情況中任何一種,建議暫緩獻血,暫緩時間為相關情況結束後至少28天:

(1)本人有發熱或呼吸道症狀;

(2)曾密切接觸有發熱或呼吸道症狀的人員或患者;

(3)曾經與新冠病毒感染者,或聚集性發病人群有接觸或流行病學關聯史;

(4)近期有境外或者高風險區居住史;

(5)曾接受流感或新冠病毒疫苗接種。

建議健康諮詢時,對僅有偶爾咳嗽等常見情況加以甄別。

3.對於曾被診斷為新冠病毒感染者,治癒出院後6個月內暫拒獻血。

4.對每位獻血者進行體溫測量並準確記錄。如獻血者出現體溫≥37.3℃,工作人員應當告知獻血者暫緩獻血,安排其離開徵詢現場,並提醒獻血者及時到指定發熱門診就醫。

(三)獻血者回告

為了保證臨床用血安全,血站應當書面告知獻血者,如獻血後出現新冠病毒感染相關症狀時,須及時回告血站,所告知的事項應當提前告知獻血者,並請其籤名確認知情同意。血站應當有專門部門負責接受獻血者回告,接到回告後應當做好記錄並及時處理。

1.如獻血者回告出現新冠肺炎疑似症狀或被要求隔離時,應當採取以下措施:

(1)對未發出的血液進行隔離;

(2)血液發往臨床但未輸注,緊急收回後隔離;

(3)血液發往臨床且已輸注,做好相關信息登記,及時通知相關醫院並報屬地衛生健康行政部門;

(4)排查與該獻血者有密切接觸的工作人員,安排隔離,如獻血者確認未感染,即解除隔離;

(5)與獻血者保持溝通,及時獲得確認信息,如確認排除新冠病毒感染,血液可放行。

2.如獻血者回告確認感染新冠病毒,應當採取以下措施:

(1)對未發出的血液作保密性棄血處理;

(2)血液發往臨床但未輸注,緊急收回後作保密性棄血處理;

(3)血液發往臨床且已輸注,做好相關信息登記,及時通知相關醫院,對受血者進行跟蹤回訪,並報屬地衛生健康行政部門;

(4)排查與該獻血者有密切接觸的工作人員,安排隔離觀察14天。

採供血流程

(一)血液採集

1.提供充足設施,加強安全防護,獻血場所應當為獻血者及陪同人員提供醫用口罩並指導其正確佩戴。為每位進入獻血場所的獻血者提供手消毒液消毒。工作人員進入獻血場所首先進行手消毒,戴上醫用手套,採血過程中途離開工作崗位和返回工作崗位時,都必須消毒手部。獻血者使用握力球若需重複使用,必須使用一次性隔巾包裹,用後更換隔巾並對握力球進行消毒。獻血過程中嚴格執行「一人一巾一帶」。

2.儘可能採用預約獻血,控制同時段獻血人數,團體獻血儘量減少陪同人員。獻血者之間距離保持1米以上,有條件的可間隔使用操作位。

3.社會志願者參與工作時,應當掌握志願者健康狀況,進行疫情防控知識培訓,根據疫情狀況做好個人防護。必要時可暫時減少社會志願者參與獻血服務。

(二)成分製備

1.應當儘可能以密閉系統製備血液成分,無菌接駁過程視作密閉系統操作。用於製備血液成分的開放系統,製備室環境微生物監測的動態標準應當達到《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範》附錄中規定的C級潔淨區的要求,操作臺局部應當達到《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範》附錄中規定的A級潔淨區的要求。

2.出現社區傳播的高風險地區,對可能存在潛在生物汙染的血液進行成分製備時宜在生物安全櫃中操作,做好血液滲漏後的應急消毒處理。

(三)血液儲存、運輸與供應

1.設置獨立的血液儲存區域,對回訪的可疑獻血者所獻血液以及檢測部門檢測結果呈陽性的血液,單獨存放與管理。

2.加強送血車輛和血液運輸箱(送血至醫院)的消毒。每次完成送血任務後均應當消毒。

3.取血人員進入取血區域,必須持有取血單和已消毒的取血箱,並進行體溫檢測,供血科人員與取血人員間隔距離不少於1m,做好發血操作臺面的消毒。

4.加強庫存管理。應當及時了解醫院用血需求及變化,對各種血液成分的採集、需求分別進行預測,依據實際庫存狀態編制血液採集和供應計劃。必要時組建血液調配小組,積極與屬地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聯繫,在衛生健康行政部門指導下,做好血液調配計劃。

5.出現社區傳播的高風險地區,必要時可在血液檢測和分離階段暫時隔離血液,設置一定的隔離期(建議為14天)或獻血者回告身體無異常後,再放行相應血液。

實驗室檢測相關要求

(一)加強實驗室規範化管理。實驗室應當嚴格遵從《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條例》、《實驗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8)和《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通用準則》(WS233-2017)的規定,建立並嚴格遵守生物安全管理制度與安全操作規程。加強血液檢測人員基礎知識、基本理論、檢測技術和生物安全的培訓,正確認識實驗室範圍內可能存在的風險。

1.實驗室工作人員防護。參照血液檢測實驗室人員防護要求。

2.樣本接收與處理。實驗室工作人員在收送標本過程中,應當對轉運箱、轉運標本架及標本進行消毒,建議採用75%乙醇或其他有效的消毒劑擦拭消毒。

標本在運輸、接收、離心或檢測過程中出現標本管破損或滲漏時應當及時處理,建議採用有效氯濃度為5500mg/L的消毒液或其他有效的消毒劑噴灑,覆蓋足夠大的範圍,包括噴濺的最遠處。作用30分鐘後再將標本管及吸水紙等放入醫療廢物袋中,注意不要汙染地面臺面。

檢測後樣本宜加蓋保存,陽性或疑似樣本加化學消毒劑或其他有效的消毒劑消毒,放置在雙層醫療廢物袋內密封,用75%乙醇或其他有效的消毒劑擦拭消毒醫療廢物袋錶面後按醫療廢物處理。注意樣本儲存冰箱應當有消毒措施。

3.環境清潔消毒。一般情況下使用有效氯濃度為500mg/L,嚴重汙染時(樣本有滲漏、濺出時)使用有效氯濃度為5500mg/L。實驗室在工作狀態時可採用動態空氣消毒(如有),非工作狀態時開啟紫外照射(應當驗證紫外照度)。必要時,採用過氧化氫消毒設備開展終末消毒。

(二)加強實驗室能力建設。實驗室的設備配備應當滿足各地檢測策略、檢測方法、檢測樣本量的要求,做好設備的維護、校準和性能監測等工作,特別是應當做好備用設備與常規使用設備的性能比對,確保備用設備隨時可以啟用。有條件的地區可配備常規血液核酸篩查和新冠病毒血液核酸檢測通用的設備作為技術儲備,在出現新冠肺炎病例社區傳播的流行地區,可對獻血者進行新冠病毒核酸和/或IgM抗體檢測。

第 108期檢訊到此結束

編輯:笪文武 審校:陳雪禮

相關焦點

  • 今年1-10月北京市報告愛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例1408例
    來源標題:今年1-10月北京市報告愛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例1408例 北京市疾控中心11月25日發布了2020年1月到10月北京市愛滋病疫情最新情況。
  • 數據顯示性行為是愛滋病主要傳播方式,異性傳播比例高於同性
    >今年1至10月,北京報告愛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例1408例。經性傳播佔97%,其中同性傳播佔76%、異性傳播佔21%,經注射、吸毒和其他途徑傳播為3%。今年1至10月,新報告的病例數較去年同期下降了47%。
  • 絳島世:我國愛滋病感染者現存104.5萬例,多項數據不容樂觀
    》上登載了5例愛滋病病人的病例報告,這是世界上第一次有關愛滋病的正式記載。  1982年,這種疾病被命名為「獲得性免疫缺陷症候群」,即愛滋病。1985年6月,北京協和醫院首先報告中國境內第一例愛滋病病人。 1987年,在福建省立醫院,中國發現了第一個本土愛滋病病例。
  • 通州三大公園、多所高校設愛滋病篩查流動服務車!這兩類人群高發
    張海龍從事愛滋病志願服務工作已經十幾年,其所在的同心相隨志願者發展中心成立於2006年,多年來一直致力於對北京各區乃至全國愛滋病患者的救助,涉及防艾宣傳、檢測、轉介服務、心理疏導等多方面。 據最新數據顯示,2020年1至10月,北京市報告愛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例1408例。
  • 東莞:新報告病例同比減近兩成,愛滋病整體處於低流行水平
    據東莞市衛生健康局通報,今年1月-10月,新報告現住址在東莞市的愛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愛滋病病人717例,比去年同期減少18.98%。截至10月31日,全市累計報告現住址在東莞市的存活的愛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愛滋病病人6092例,累計報告死亡618例。
  • 世衛:老年群體是中國愛滋病感染者報告數年增長率最高的群體
    微信公眾號「世界衛生組織」12月1日消息,12月1日為世界愛滋病日,世衛組織稱,老年群體是中國愛滋病感染者報告數年增長率最高的群體。
  • 青島最新愛滋病數據報告公布!新增感染者及病人九成以上為男性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辛剛 青島報導  2020年12月1日是第33個「世界愛滋病日」,今年我國宣傳活動主題是「攜手防疫抗艾 共擔健康責任
  • 愛滋病在中國:仍有三分之一的感染者未被發現
    首先是整個社會大環境中,愛滋病感染者總數在增加。官員和老百姓都有一個非常樸素的概念:一種疾病少了或沒了,就是控制住了,比如2003年的「非典」沒了,所以就是控制住了,再比如北京現在的流感,到56月病人少了,就是控制住了。但愛滋病與其他傳染病不一樣:一個病人感染了,這個病人就永遠都是病人,除非去世。隨著這些年愛滋病人的壽命越來越長,病人總的基數越來越大了,感染者的群體就更多了,所以感染源更多了。
  • 河南全省482個點免費篩查愛滋 今年新發現3952例
    去自願諮詢檢測(VCT)門診檢測;愛滋病人可免費抗病毒治療……」昨日是世界愛滋病日,河南省衛計委通報,今年1至10月,全省新發現報告HIV/AIDS病例共3952例,其中,經性途徑感染者3806人,佔96.31%。截至2014年10月31日,全省累計確認愛滋病感染者63940例。
  • 今年南京地區無償獻血中檢出47例愛滋病感染者
    12月1日是第28個「世界愛滋病日」,儘管江蘇今年愛滋病感染者增幅較往年大為下降,但是今天,記者從南京地區的兩家血液中心了解到,今年以來,從無償獻血中篩查到的愛滋病感染者就達47人,愛滋病總體增長的趨勢仍然沒有改變。
  • 國內60歲及以上老年男性愛滋病感染人數上升
    ……「從這些奇葩搜索中可以看出,用戶對愛滋病的傳播途徑、異常症狀、治療手段等相關知識了解甚少。」搜狗AI醫療中心總經理任斌說,實際上,愛滋病症狀無特異性,根據症狀去判斷是否感染愛滋病並不科學。大眾的「恐艾」心理往往源於對愛滋病的無知。今年12月1日是第32個世界愛滋病日。
  • 今年前10月河南新發現HIV/AIDS病例4132例 性傳播佔比近99%
    將近99%的愛滋病通過性傳播!婚外異性傳播人數明顯增加當天,記者從省疾控中心了解到,截至10月31日,河南省現存愛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愛滋病患者65896例,今年1~10月新報告4132例,同比減少17.5%,仍呈上升趨勢,但增速有所減緩,其中異性傳播2665例,佔64.5%,同性傳播1421例,佔34.4%。
  • 青島新發現愛滋病感染者及病人中 男性佔九成以上
    半島全媒體記者 鮑福玉 齊娟12月1日是第33個「世界愛滋病日」,今年我國宣傳活動主題是「攜手防疫抗艾,共擔健康責任」。記者了解到,今年1~10月青島新發現的愛滋病感染者及病人中,男性佔九成以上,全部是通過性傳播感染。為了抗擊愛滋病,有多家社會組織積極有序地參與艾防工作,為青島市的艾防工作做出了尤為突出的貢獻。
  • 世界愛滋病日丨了解這十條防治常識,遠離愛滋病
    我國報告現存愛滋病感染者104.5萬例 今天(12月1日)是世界愛滋病日,今年的主題為「攜手防疫抗艾,共擔健康責任」。國家衛健委最新透露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0月底,我國報告的現存愛滋病感染者104.5萬例,疫情仍處於低流行水平,但由於傳播影響因素更加複雜,防治形勢依然嚴峻。
  • 全球愛滋病新面孔:90後、亞洲男、愛用軟體"約"
    青年學生愛滋病疫情主要以性傳播為主,主要是男性同性性傳播    ■截至今年10月底,我國報告現存15~24歲的青年學生愛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9152例。截至今年10月,學生愛滋病感染者報告數量預計超過百人省份的有15個,而這一數字在2013年為5個    聯合國近日公布的一份調查研究顯示,男同性戀越來越多的使用移動社交軟體,是亞洲青年和少年(25歲左右)愛滋病患者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
  • 青年學生愛滋病之殤丨5例感染者紀實
    2011年-2018年,全國報告青年學生愛滋感染者人數佔全部青年人群(15-24歲)感染者人數的比例由10.4%上升到18.9%。新發現的學生愛滋病感染者和病人以性傳播為主,特別是同性性傳播。以下是艾醫生在門診遇到的真實病例:案例一陽陽(化名),男,高三畢業生,18歲。
  • 18歲「男同」網戀染艾 坦然告知新男友考慮隱婚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發布報告稱,去年,全球約有210萬名10歲-19歲青少年攜帶愛滋病病毒,其中80%生活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  全國情況  北京  最近一年新增感染者和病人3452例,經性傳播佔95%,男男同性性行為人群超七成,且低齡人群增多,最小的感染者只有15歲。
  • 黑龍江省愛滋病感染率為0.3‰|一年新增1000餘人 大多為男男性傳播
    2019年12月1日是第32個「世界愛滋病日」,截至2019年10月底,全省累計報告存活愛滋病感染者和病人12373例,死亡1697例。今年1-10月全省新報告愛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愛滋病病人1538例,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0%,死亡162例。
  • 世界愛滋病日:中國這兩類人群防艾形勢受關注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2月1日電(記者 張尼)今天是第32個世界愛滋病日。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今年初發布的2019年面臨的十大健康威脅,愛滋病毒位列當中。數據顯示,中國報告存活愛滋病感染者已經超過95萬人,雖然整體疫情處於低流行水平,但近年來青年人群、60歲及以上老年人群病毒感染者及病人報告數呈增多趨勢,引起社會關注。
  • 媒體調查愛滋病患者生存現狀:就業就學就醫難
    新京報記者 劉珍妮  告別生活了6年的大連,今年11月,26歲的愛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小吉(化名)在北京找到了新工作——在一家防艾公益團隊負責志願者管理。  小吉與HIV陽性病毒已經共生了2年。2013年,他因腸炎引起肛瘻需要手術,在入院檢查時被告知攜帶HIV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