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複試過去已經好久了,之前想過寫複試經驗帖的,但是當時好不容易碼了兩千字,結果手一抽,沒有保存就沒了,後來就一直拖到現在。趁著還沒有忘記,給小夥伴們留點兒福利。
首先,明確一點,初試成績剛過線的同學千萬不要太灰心,要知道能進入複試都是很大的成就了,千萬不要覺得「我的成績剛過線,面試肯定不會高分的」,千萬不要有這樣的想法!千萬不要有這樣的想法!!千萬不要有這樣的想法!!!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因為樓主是二戰,第一年的時候沒有進複試,當時一同備考的同學壓線進入複試,後來落選了,回來的時候告訴我「初試成績不好的很難再複試中翻身」,以至於我一直都有這個心理陰影,特別是知道今年專業線劃到了241,我只超過幾分,就更加心慌了。但是我以我的實際經歷告訴大家,真的不用想太多,查到成績之後就立刻著手複習,最終結果肯定不會差的。後面我會細說。
言歸正傳,先說一下我的複試準備過程。今年北外成績出的比較早,2月16號就知道成績了,當時看到成績386還挺高興,結果沒想到今年400+的一籮筐。知道成績後,跟一同考研的幾個小夥伴交流了一下,就開始準備複習了。其實,我還是建議大家考完之後感覺差不多就開始複習,越早越好,如果實在有些擔心,也要在知道成績之後開始複習,不能再晚了。北外通常是在複試前一周才公布複試分數線和複試名單,如果你這個時候再去複習的話,就有些晚了。還有就是看著大趨勢,北外的專業課分數線是逐年增長,一般參照去年的分數線,高過2-3分應該能進複試。
一、前期準備
開始因為很沒有頭緒,就是在很散漫的看書。迷茫了一周以後,我開始收集網上的各種經驗貼和複試流程,不局限於北外的,還有其他學校,大概弄清楚了北外複試的流程有哪些部分,然後針對每個部分逐一練習。我當時是把手頭上的複試真題分類,例如漢字題、拼音題、修改病句、課堂處理、案例分析、個人發展等幾個部分,把同一類型的題歸在一起,然後分類整理答案。同時,還要關注一下志願者面試真題和《國際漢語教師證書》面試的相關題目,把他們都收集整理一下。因為不知道今年會不會有英語口語面試,我還整理了英語面試常用問題,結果今年沒有考口語。這是個浩大的工程,花費了一個多星期,等整理好就到了3月份了。
二、具體複習
進入三月份,我就開始了考研模式,每天按照計劃學習8個小時左右,主要就是把初試的專業書再過一遍。其中需要大家注意一點就是,複試不同於初試,它更看重於考察對知識的實際運用能力,換句話說,就是你在看書的時候,不僅是背概念,還要站在教師的角度去想,如何用簡單的話語讓別人理解這個概念。除了《現漢》是重中之重,《引論》部分,尤其是語言習得和教學篇要好好看,總結一套自己的模板,比如說這個病句是什麼偏誤,以及偏誤的來源之類的,就是由點到面,自己要有體系;《教育心理學》不用全背,重點看一下課堂管理相關的,結合著《跨文化交際學概論》一起;《文化要略》也不能忽視,結合筆記看看,今年就有小夥伴被問到「五體投地」的來源,所以切不可掉以輕心。
除了初試課本,還有一些必看的書:
《201例》——這個很重要,面試的詞語辨析都是這本書上的
《國際漢語教學案例與分析》朱勇的,這是北外的老師自己出的書,而且朱勇老師是面試官,你懂得~
《國際漢語教師語法手冊》這本書語法講解很細緻,而且每個語法點都有幾個教學方法示例,無論是複試還是證書考試都很有用
《語法講義》朱德熙先生的,語言學的基本讀物
根據自己的時間安排選看,但是前兩個一定要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