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即將進入中旬,清年假、迎元旦的人群將在未來半個月帶來國內出遊小高峰,也意味著入冬後的旅遊淡季將告一段落。在往年落實旅遊市場安全管理的基礎上,近日文化和旅遊部提出了加強對涉旅遊領域疫情防控的要求。可以預見的是,在未來較長的一段時間裡,國內旅遊市場都需要做到疫情防控和安全管理的「兩手抓」。
冬季的氣候條件給各地帶來了獨特的自然景觀,每年冬天到北方看霧凇、賞雪景、玩轉冰雪世界都是熱門主題。但實際上,冬季氣候造成的安全隱患反而給出行帶來更多的風險。大風寒潮、雨雪冰凍等惡劣天氣之下,交通事故頻發,並且因迷路而導致失溫、凍傷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在國內旅遊市場回暖後的特殊冬遊季,人們對戶外遊覽地和小眾目的地的旅遊需求大量增加。對此,景區方面應該做好全方位的安全管理和應急保障,並完善入場預約制,合理把控人流量。同時,遊客也應對自身安全有清晰認識,有些地方雖然人少景美,但也可能暗藏兇險,儘量去有一定開發的景區。
冬遊市場有了升溫,旅遊安全意識萬萬不能降溫。回顧今年發生的幾樁旅遊安全事件,天氣等客觀原因多為導火索,人為疏忽才是導致事故或事件發生的根本原因。今年「十一」假期首日,山西臺駘山景區冰雕館內發生的火災致使13人遇難,15人送醫救治。調查結果顯示,事故原因為景區安全管理混亂,施工建造不符合要求,使用聚氨酯泡沫彩鋼板有毒易燃材料,且節前安全檢查也漏掉了冰雕館。本月初,貴州著名景區千戶苗寨突發火災,儘管沒有造成人員傷亡,但屢次發生的苗寨起火事件應該得到各方重視。木質結構易著火,而村民和外來商戶消防安全意識的淡薄同樣是導致苗寨起火不斷的重要原因。
市場回暖的趨勢下,各地旅遊新項目也頻頻上線,熱氣球、滑翔、蹦極等新玩法大受歡迎,成為不少景區的網紅項目。然而一些景區急於在節假日迅速「變現」,其工作人員甚至項目本身都沒有運營資質,給遊客埋下了巨大的潛在風險。僅在前兩月,國內三地就連續發生了三起熱氣球意外事故,其中兩起造成人員傷亡。10月2日,湖南株洲一名大學生兼職地勤時被熱氣球帶至空中,墜落身亡;11月30日,雲南騰衝市火山景區又有一名地勤人員被離地的熱氣球帶到高空後墜落死亡。
相關事故敲響的警鐘告訴我們,追尋詩與遠方的美好,需要在安全的前提下進行。雖說旅遊行業面臨投資大且回報周期長的問題,面對「安全」二字的底線,卻也是急不得。
南方日報記者 鄭潔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