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北京已是寒風瑟瑟,可在北京大學首鋼醫院心內科的病房裡,孩子們童趣的玩耍和表演,伴隨著他們愉快的歡笑聲,把這裡營造的卻是暖意融融,這幾個孩子就是剛剛在這裡做完微創介入手術治療的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的小患者。看著自己的病症在北京大學首鋼醫院得到治癒,小朋友們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微笑,他們用樸實的語言對醫院的叔叔阿姨說:「謝謝您們給予我們'全心'的生活。"
據了解,此次「同心·共鑄中國心」大型公益項目組織是由中央統戰部指導,對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篩查出的23名先天性心臟病患兒進行手術救治,此項工作分別由北京天壇醫院、解放軍總醫院、北京安貞醫院、北京同仁醫院、北京兒童醫院、北京醫院、北京大學首鋼醫院和中日友好醫院開展,為最大限度幫助解決患者的經濟負擔,「同心·共鑄中國心」組委會將承擔患者全部醫療費用及患者陪同家屬的差旅生活費用。
目前北京大學首鋼醫院負責救治的四名兒童中,其中三名兒童(兩名為房間隔缺損,一名為動脈導管未閉)已經成功治癒,還有一名兒童因個人身體原因,目前不適合手術治療,經治療病情穩定後可進行動脈導管未閉介入封堵治療。
在病房,北京大學首鋼醫院心內科主任唐強介紹說,由於受醫療條件的制約,當地很多婦女在孕期得不到規範化的產前篩查,再加上藏區多數處於高海拔地區,導致部分新生兒在發育過程中就存在心臟發育異常。很多先天性心臟病患者幼年時症狀並不突出,容易被忽略,但隨著年齡增長,將會出現瘦弱、易感冒、發育不良等特徵,很容易引發各種疾病,最終可能會出現心力衰竭、猝死等情況。
在談到介入手術治療時,唐強主任介紹說,目前心內科在介入封堵治療房間隔缺損、室間隔缺損以及動脈導管未閉等微創手術中,可以說具有一定的實力,像類似的手術,成年人做完常規檢查後,從住院到手術再到康復出院,基本上三天就能完成,可對於正處於發育階段的兒童來講,由於血管細小、結構複雜等,都給手術增加了不少的難度,這就需要我們選擇特殊的工具,也同時要求我們在術前必須有充分的準備,把所有可能會出現的問題做出預判並制定相應措施,這樣才能保證手術的順利完成。
在確定手術時間後,在院接受治療的孩子們由於緊張相繼出現不同程度的哭鬧,情緒異常波動,考慮到微創手術採取的是局部麻醉,全過程是在孩子神智清醒的狀態下完成,這需要孩子的全力配合,為此,心內科的醫護人員將更多的時間停留在和孩子的陪伴交流中。面對全新的環境,全新的生活空間,醫護人員從孩子們一日三餐到起居學習,再到互動遊戲,可以說是從點滴做起,通過每一個細節都讓孩子們感受到家人般的關愛。
功夫不負有心人,精心的護理讓孩子們緊張的情緒逐漸放鬆下來,平靜地走進手術室,而高效成功的手術,讓孩子們獲得了「全心」的生活。經過手術後的恢復,家長們看著一個個生龍活虎的小傢伙將原本童真的快樂掛在臉上時,他們雙手合十,不停地說:「感謝醫院給了孩子美好的未來,感謝醫生為孩子們辛勤的付出!」
北京大學首鋼醫院宣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