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才能做到換位思考?能夠和諧地相處?

2021-01-07 那點事傷感情

換位思考,是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的一種處理人際關係的思考方式。人與人之間要互相理解,信任,並且要學會換位思考,這是人與人之間交往的基礎:互相寬容、理解,多去站在別人的角度上思考。換位思考是融洽人與人之間關係的最佳潤滑劑。人們也都有這樣一個重要特點:即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假如我們能換一個角度,總是站在他人的立場上去思考問題,會得出怎樣的結果呢?最終的結果就是多了一些理解和寬容,改善和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這一切都是從換位思考做起的,寬容這一美德的得來,也開始於換位思考。在一個團隊之中,只有換位思考,才可能增強凝聚力。

對於一個管理者來說,換位思考的能力是能否成功進行管理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佔在對方的角度看問題! 你是你,我是我,你不是我,我不是你,但你把我當成你,把你當成我,這樣就換了位,再思考一下子 換位思考的實質,就是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人與人之間少不了諒解,諒解是理解的一個方面,也是一種寬容.我們都有被"冒犯","誤解"的時候,如果對此耿耿於懷,心中就會有解不開的"疙瘩";如果我們能深入體察對方的內心世界,或許能達成諒解.一般說來,只要不涉及原則性問題,都是可以諒解的.諒解是一種愛護,一種體貼,一種寬容,一種理解。我們每個人都是平等的,你只有用愛來交換愛,用信任來交換信任。

換位思考是人對人的一種心理體驗過程.將心比心,設身處地,是達成理解不可缺少的心理機制.它客觀上要求我們將自己的內心世界,如情感體驗,思維方式等與對方聯繫起來,站在對方的立場上體驗和思考問題,從而與對方在情感上得到溝通,為增進理解奠定基礎.它即是一種理解,也是一種關愛。換位思考很重要,但你不能把它當成自己高人一籌的砝碼。更多的,這是一種教養,而不是一種交換。是無論對方怎樣,你都能做到謙遜有理,而不是作為一種妥協來進行道德綁架。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責人之心責已,恕已之心恕人。

當我們拿花送給別人的時候,首先聞到花香的是自己;當我們抓起泥巴拋向別人的時候,首先弄髒的也是自己的手。當我們用一個手指在指點別人的時候,別忘了還有三個手指正指向我們自己。生活本來不容易,當你覺得容易的時候,肯定是有人在替你承擔屬於你的那份不容易。生活經常換位思考,珍惜才配擁有。感恩為你承擔的人!

我通過一個故事來說明什麼是換位思考:有天,一人請一個瞎子朋友吃飯,吃得很晚,瞎子說很晚了我得回去了,主人就給他點了一個燈籠,他就很生氣地說:「我本來就看不見,你還給我一個燈籠,這不是嘲笑我嗎」?主人說:「因為我在乎你,才給你點個燈籠,你看不見,別人看得見,這樣你走在黑夜裡就不怕別人撞到你了。」瞎子朋友聽了非常感動!理解不同,結果就不一樣,我們要學會換位思考!每一件事用不同角度看,就會有不同的見解!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已!你是顧客認為商家暴利,你是商人,又覺得顧客太挑剔!你有一個兒媳,你嫌兒媳事太多,不懂事,你有一個女兒,又希望她掌管婆家大權!你有一個女兒,你希望她的婆家要多給彩禮,你有一個兒子,你嫌親家要的彩禮太多!你打工時覺得老闆太摳門,大強勢,你當老闆後覺得員工太沒有責任心沒執行力!別在自已的位置上看別人,要多在別人的位置上看自已,換位思考,將心比心!!!做人,要懂得換位思考,善待別人;能感受別人的難處,是關懷。能體諒別人的不易,是寬厚。能饒恕別人的錯誤,是大度!生命一一一是一種回聲壁!贈人玫瑰,手留餘香!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

我再通過一個故事的講解來告訴大家什麼是換位思考:話說牧羊人分別買了一頭奶牛、一隻綿羊、一頭豬,把它們關到了同一個柵欄裡,每天吃飽喝足。每段時間,牧羊人都會把奶牛和綿羊帶走,再送回來,好像沒有什麼特別的事發生。一天,牧羊人把奶牛和綿羊送回來時,突然把那頭豬也帶走了。豬嗷嗷大叫,強烈反抗。綿羊和奶牛就覺得不可思議,這又沒什麼,還不是和我們一樣會回來。你肯定會笑著說,怎麼一樣,抓走你們這是擠奶剃毛換錢,而抓走豬可是要把它殺掉賣錢呀。這就是所謂的處境不同,沒有辦法按照同樣的方式站在其他人的角度進行換位思考,以一顆寬容和包容的心去諒解他人,關懷他人。

大多數情況下,人們喜歡在決策時脫口而出「如果我是你,我會怎麼怎麼樣」。朋友失戀了,你幫他做分析,工作遇到瓶頸,你幫忙找問題。但你終究不是他,又有多少人最後會按照你的假設去解決問題呢?這些都只是以自我感受為主導,強迫別人按照你的想法走的行為。換位思考是人對人的一種心理體驗過程。將心比心、設身處地是達成理解不可缺少的心理機制。它客觀上要求我們將自己的內心世界,如情感體驗、思維方式等與對方聯繫起來,站在對方的立場上體驗和思考問題,從而與對方在情感上得到溝通,為增進理解奠定基礎。這就是換位思考,是幫助你擺脫以自我為中心的思維模式,完善自己的批判性思維方法。

所謂換位思考,就是用別人能理解的方式讓別人感受到他所不了解的問題。下面給大家舉一個最典型的例子:一位老師給同學們講生理衛生。一位男同學突然提問:老師,在男女之間那樣的時候,到底是男的舒服,還是女的舒服?由於這位同學沒有結婚,沒有那種體會,老師怎麼讓他明白呢?於是老師採用了換位思考,用反問法啟發學生:你說,用手摳鼻孔,是手指舒服還是鼻子舒服?哦,學生明白了。但是又接著問:那為什么女生來了大姨媽,就不能那樣了呢?老師說:你鼻子流血的時候,還會摳鼻子嗎?哦,學生明白了。但是又接著問:那為什麼男生都不願戴tao呢?老師說:你願意帶著手套摳鼻子嗎?哦,學生明白了。但是又接著問:那為什么女生女生舒服,但是遇到壞人想對女生那樣時,女生還反抗呢?老師說:你在街上走著,突然有個人過來摳你的鼻孔,你願意嗎?學生終於在沒有任何實踐經驗情況下,徹底體會到那種感受。這就叫換位思考。你體會到了嗎?多聽坦課,少走彎路。

換位思考是站在對方的立場思考問題,才能合理、公平解決人與人之間的矛盾或者事情。以前覺得換位思考這個東西吧,應該非常簡單,畢竟人際交往關係之間都是相互的……但是後來……在各種心累之間慢慢回味,原來換位思考——並不是人人都能夠掌握的一門藝術;那麼,什麼是換位思考呢 ?簡單來說是——站在別人的角度想(看)問題。有點類似這句話——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到底……是三根還是四根呢 ?(角度不同:你說6,他說9,那麼誰對誰錯呢 ?)深入點來講是——一種理性(自主)願意站在對方(他人)角度上,再來看待或者分析,當下事物處境的態度(方式)(其中包含著理解、包容、關愛、考慮事物全面等…的情緒與人格魅力);

假設:你變成了他;他的知識、個人經歷、脾氣態度或者成長環境等……現在是屬於你,你(他)受之影響,然後……你以此用來推算以及了解,他所表現出的行為舉止以及處事態度(或者下一步動作)……正如,父子父女,母子母女之間的關係態度做子女的,當我們說出一些話,做出一些事的時候,(言行之越毒,事後越會愧疚)我們有———設身處地的換位思考過,父母的當時處境以及成長經歷嗎 ?作為用來看待或者理解她的話語,以及行為表現。老輩子不是有句話嗎?——不做父母,不知父母恩。可以用這句話,來理解一下什麼叫做換位思考。而能做到換位思考的,某時往往是內心比較強大的一方。

換位思考,是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的一種處理人際關係的思考方式。人與人之間要互相理解,信任,並且要學會換位思考,這是人與人之間交往的基礎,互相寬容,理解,多去站在別人的角度上思考!換位思考 就是希望每個人在做決定或說結論前都可設身處地的想想如果自己在這種狀態下會如何做如何說,避免做出錯誤結論,也是修身養性的一種方式,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包容,成功自然會跟著你跑……換位思考,領導和下屬能換位思考嗎?人和動物能換位思考嗎?層次不同的人能換位思考嗎?思想不同的人能換位思考嗎?年齡不同的人能換位思考嗎?富人和窮人能換位思考嗎?換位思考只不過是,人在不同階段思考問題的方式不同思想也隨之發生變化。

相關焦點

  • 學會換位思考,才懂真正的相處之道!
    妻子脫口而出:「我懂得怎樣炒菜,不用你指手畫腳的。」丈夫平靜地答道:「我只是要讓你知道,我在開車時,你在旁邊喋喋不休,我的感覺如何……」人與人之間要互相理解,信任,並且要學會換位思考,這是人與人之間交往的基礎:互相寬容、理解,多去站在別人的角度上思考。換位思考帶來更好的人際關係。
  • 學會換位思考,才能過好這一生
    人這一輩子,說長不長,多少人希望能夠再多個幾年好好地感受生活,說短也不短,又有很多人厭倦了枯燥無味的日子。我們一生都在想方設法,想要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好,可是數不清的人,知道人生盡頭都不知道做人要換位思考。德國哲學家萊布尼茨說過:「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
  • 封面夜讀│與人相處,要懂得換位思考
    今天,我要給大家分享的文章是:《與人相處,要懂得換位思考》我媽開車就是典型的路怒症,自己開車的時候罵別人不會走路,走路的時候罵別人不會開車,別人開車慢說別人菜鳥,人家超她車,她又罵別人開那麼快幹嘛。對於她路怒症的問題,家裡可是開過好幾次「批鬥大會」,可仍然不見成效,她一坐上車,我們都有點害怕。最近,不知道怎麼了,我媽開車突然像變了一個人一樣,再也沒聽見過她罵人。
  • 與人相處,最難能可貴的便是:懂得換位思考!
    對一個人真正失望大概就是我發生的事再也不想讓你知道同樣你的事情我也完全不想了解了與人相處,最難能可貴的便是:懂得站在對方的立場,將對方的難處看在眼裡,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寬容,多一分體諒。青春不是任性和衝動,而是敢於追夢的勇氣和對生活的熱愛;成熟不代表圓滑和世故,而是歷經歲月、閱遍世事後,仍能堅守初心、追逐夢想。願你無論什麼年紀,都能夠保持那份純粹和天真。
  • 換位思考定律: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古訓,在西方的《聖經》裡也有這樣一句教誨:「你們願意別人怎樣待你,你們就應該怎樣對待別人。」現實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都需要將心比心。只有做到為別人多考慮,才能讓別人為自己著想。
  • 新科奇晨報,告訴你,工作中如何才能夠做到換位思考?
    有時候,想要獲得工作夥伴的喜愛,你不需要八面玲瓏、巧舌如簧,只需要換位思考。  有的人天生就有強大共情能力,能自然而然地換位思考,他們通常在工作和生活中都更受人歡迎。但如果不是天生如此,也可以通過如下方法來訓練自己換位思考的能力。  新科奇的小編,今天來告訴你,如何才能夠做到換位思考?
  • 換位思考,才能深有體會
    有時候做人不能只站在自己的立場去思考問題,學會換位思考才能理解別人,自己才能深有體會。不會換位思考,永遠只站在自己的立場去想,只能說這人太自私了。學不到理解別人,只會自認為的去看問題,只能活在自我的世界裡,得不到人心者的世界是孤獨的。也許你會說「無所謂,我已經習慣了」。
  • 微信最紅的一段話,相處,要懂得換位思考!
    相處,要懂得換位思考,交往,要學會將心比心。 換位思考,站在別人的角度去看,你就能看到自己的不足。將心比心,體會別人的真心相待,你就能發現對人有虧欠。換位思考,能減少矛盾,將心比心,能換來真情。
  • 【職場經驗】怎樣對別人好?如何與人和諧相處
    作者:寶寶知道 念華華一個人快不快樂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與周圍人相處,彼此之間的關係融洽了,自然就會開心。那麼該如何與周圍的人相處呢?怎樣對別人好 如何與人和諧相處換位思考:當你對一件事情不滿時,先別忙著發火、也不要指責別人做得不對,換位思考就是站在對方的角度上去看這件事情,想想如果自己是他,自己該怎麼做,如果你換位思考以後就會發現自己理解了這個人的做法。
  • 晨讀丨與人相處,要懂得換位思考
    很多人都聽過「換位思考」這幾個字,但要真正做到並不容易。因為人都習慣從自己的角度、自己的期待、自己的利益、自己的觀點看事情,欠缺同理心,就很難設身處地與人相處。以我為例。最後我深深地反省,才察覺自己其實根本不懂他們。要真正做到換位思考,第一件事就是傾聽與觀察,而不快速下判斷。要將自己置身於對方的立場和視角,去體驗對方的內心感受。「如果我是他,會怎麼樣呢?」想像自己與對方角色互換,將心比心,然後思考要怎麼做。
  • 學會換位思考,相互理解
    你有換位思考站在他們的角度去看待這件事情,去看待你們之間的矛盾嗎?答案應該是沒有,因為如果你們之中有一方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思考,那麼你們之間也不會爭吵,也不會有矛盾了。很多時候我們都希望別人多理解自己一點,但是可曾想過我們有沒有理解別人呢?總是要求別人理解自己,但是自己卻辦不到。
  • 朋友之間的相處之道,句句扎心 人與人相處 要懂得換位思考
    這根本就不是朋友間相處之道我們要常懷感恩之心。要知道,每一個人從出生到死亡,每一點進步、每一滴收穫,都離不開父母、家人、朋友的幫助。永遠記得別人的好,才能每天擁有陽光,每天都有朋友相伴,終生都有幸福相隨;相反,總是記得別人的不是,只會苦了自己。人生貴在相知,相知在急難,患難識朋友,誼長情永在,朋友間真正的對話是無聲的,並非話語,而靠心神領會才算是至交。
  • 怎麼才能感同身受~換位思考
    只有通過高效的溝通,才能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提升自己的溝通水平其實並不困難,是有技巧和方法可循的。一方面是掌握真誠溝通的技巧和話術,另一方面就是學會洞察對方的認知、立場和邏輯。因為成功的溝通,就是讓兩個立場與認知有差異的人達成共識。推薦一本書《換位思考》該書將溝通技巧與各種場景緊密結合,讓每一位讀者都能快速、輕鬆地成為溝通高手。
  • 健康心理需要換位思考
    但是在心理範疇下的「三山實驗」,活了一輩子人的也不敢說能夠全部答對。換位思考,就是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是「想人所想,理解至上」的一種處理人際關係的思考方式。換位思考要求我們將自己的內心世界與對方聯繫起來,站在對方的立場上體驗和思考問題。換位思考是基本的道德教諭,不同地域、不同種族、不同宗教、不同文化的人們,說著大意相同的話。孔子:「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 即使無法完全感同身受,也要有換位思考的睿智
    在生活中其實很多矛盾都是因為沒有換位思考產生的,比如丈夫工作了一天回家非常累不想說話,妻子在家帶孩子做飯面對各種瑣碎的事變得煩躁。在這個時候,丈夫會覺得妻子不理解自己的辛苦,妻子又會埋怨丈夫給的關愛不夠。這樣下去就很容易發生爭吵從而破壞夫妻之間的感情,明明是應該相互依賴的兩個人最後卻因為不會換位思考導致距離越來越遠。
  • 與人相處,要懂得換位思考
    卻本來,了解輕易相處難!人,永久都是互相的,正如法國思想家盧梭所說:「當咱們愛別人的時刻,咱們也盼望別人愛咱們。」以是不論同夥之間,照樣情侶之間,人與人相處,貴在換位思慮。能換位思慮的人,會待人以善。孟子有言:「正人莫大乎與人為善。」「與人為善」,是「正人」操行教養的最大標識;崇尚「與人為善」,更是咱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 換位思考是很難的事情,大部分人都知道這個道理,卻很少能夠做到
    我們遇到一個問題,一件事情,總是會說,換位思考一下,從對方的角度想一下,是不是就能夠理解對方的行為了。然而我發現換位思考真的是太難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立場,也就是所謂的屁股決定腦袋。每個人所處的位置不同,那麼想法一定是不一樣的,想要那個人離開自己的位置進行思考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 學會換位思考,才懂得如何與人相處
    人們都有這樣一個重要特點:即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假如我們能換一個角度,總是站在他人的立場上去思考問題,會得出怎樣的結果呢?有這樣一個溫馨的爭執小故事,正是機智地闡述了換位思考的必須性。於是只好集中精神,更加專注地觀察行人道路情況。有一天,妻子正在廚房炒菜。丈夫走到她身邊,在她旁邊一直嘮叨不停:「慢些、小心!火太大了。趕快把魚翻過來、油放太多了!」妻子脫口而出:「我懂得怎樣炒菜,不用你指手畫腳的。」
  • 點滴智慧-換位思考
    「責備別人不對時,何妨換位思考…」星雲大師說:孩子不願意做爸爸留的課外作業,於是爸爸靈機一動說:「兒子,我來做作業,你來檢查如何?」孩子高興地答應了,並且把爸爸的「作業」認真地檢查一遍,還列出算式給爸爸講解。
  • 換位思考,換位做事,換位做人
    丈夫很平靜地說:「我只想讓你知道,我開車的時候,你在旁邊一直嘮嘮叨叨,我的感覺是怎樣的.」換位思考,是學會站在別人的角度為他人著想,學會理解和體諒。人與人相處,難免會意見不合,站在別人的立場上看待問題,要給別人說話的機會,不能不聽別人的意見,固執己見。世上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但換位思考能讓人學會理解,懂得有人會因為我不開心,有人會因為我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