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老糧倉到文創園,從物質食糧到精神滋養,這裡是鄭州良庫工舍

2020-12-22 大河網

良庫工舍牆壁上的塗鴉,瞬間將人帶回過去的年代

良庫工舍外牆上,標語隨處可見

良庫工舍攝影展

良庫工舍俯瞰圖

  河南商報記者 鄭超\文 宋亞猛\圖

  編者按

  前一陣子,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發布,鄭州第二砂輪廠舊址榜上有名。這座紅磚、水泥砌成的老廠區,早已發生著奇妙的化學反應:孕育著文化創意的新知,承載著老舊的城市記憶。

  認識一座城,要從「打卡」專屬的城市符號走起。看老鄭州,要走文化線,追憶歷史,逛博物館、聽豫劇、觀二七塔……觸摸新鄭州,要品「文藝範兒」,見證成長,夜拍大玉米,打卡文創園……

  在鄭州,除了正在升級的「鄭州798」二砂暫時「難以親近」,還有哪些濃縮著「文藝氣息」的文創園區?

  今起,《河南商報》推出系列報導《不一樣的新鄭州》。在這個深秋,伴著飄零的黃葉,跟隨《河南商報》的鏡頭,走近鄭州的文創園,傾聽那些園區裡生長出的風雲往事。

  鄭州北三環京廣快速路一隅,有一個安靜的地方,叫良庫工舍。

  有多安靜呢?很少有人在街區上停留,空曠的地面偶爾跑過戴著鈴鐺的狗,一陣「丁零丁零」過後,小狗慵懶地趴在另一側的臺階上,換個方向曬太陽。

  有幾座塗鴉的建築,牆上寫滿了各種文字。

  「建築就像一本打開的書,從中你能看到一座城市的抱負」,這是建築大師沙裡寧的名言;「歷史上,曾五次為都,八代為州」,這是關於鄭州的簡介;「從工業脊梁到藝術殿堂,從物質食糧到精神滋養」,這是良庫工舍毫不掩飾的驕傲。

  良庫,由「糧庫」諧音而來。1949年,這裡建造出一座3000平方米的老糧倉,青磚、紅頂、松木樑,承載著不足為外人道的古老故事。

  隨著時代變遷,老糧倉漸漸衰落,不知該走向何方。2012年,良酷文化董事長桂志誠搶護下這座老樓,經過18個月的修整後,老糧倉重獲新生。如今,老糧倉被改建為一個國家級眾創空間,沉睡的老建築正漸漸甦醒。

  「C羅可以上演帽子戲法,我喜歡鄭州卻沒有辦法」「我想買塊地,對鄭州的死心塌地」……走進眾創空間,門口掛著大大小小的板子,寫著對鄭州的俏皮表白。再往裡走,別有洞天。

  這裡聚集了一批匠人,個個手下藏乾坤,從70後到90後,他們組成了一個非遺市集。

  核雕、皮影、葫蘆、古建築彩畫、老琉璃珠等小鋪在兩側排開,幾十平方米的工作間內,非遺傳承人埋頭其中。客人來了簡單招呼,不必費力推薦什麼,展示架上擺出的物件,便是最好的招牌,它們帶領人們逃向另一種未來,重拾不慎掉落在生活罅隙的詩意人間。

  穿過昏黃的燈光,後面是一個劇場。木板搭成的臺階,看起來不甚堅固,卻結結實實地託舉起這座叢林都市的精神狂歡。

  這裡舉辦過話劇、音樂會、讀書會、模特走秀、街舞大賽、明星見面會、商業策展,多少創客騷人暢談理想,文藝青年聚集於此,瘋狂與悲寂輪番上演,臺上臺下,眾生平等。

  老糧倉對面是一座方方正正的建築,有個特別雅致的名字——棲棠。棲棠的前身是「法桐之父」史隆甫於1942年始建的鄭州興豫麵粉廠,當時有名的「火車頭」牌麵粉就由此生產。誰也不會想到,彼時的麵粉廠,此時成為攝影師鏡頭中風情萬種的棲棠。

  院子裡,花木優美壯闊,正值深秋,地錦如同繡在牆上,由深深淺淺的綠,漸變成稀稀落落的紅。透過棲棠巴洛克式的窗子,聽院裡噴泉流水潺潺,望著窗外的老糧倉和舊鐵軌,身後是鈞瓷博物館,離開或是停留,淺嘗或者深究,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置身其中,心是輕快的,精神足夠自由。

  一排高大楊樹前,有一座紅瓦屋舍,這是糧庫原來的食堂,現在叫「拾堂」,改動一個字,拾起舊時老味道。若有友人到來,請進拾堂便是,靠大窗而坐,輕食慢飲,小酌清談,且聽風吟,且賞葉落。

  外面的紅磚牆上爬滿地錦,牆根雛菊邊上開;屋頂上斑駁掛著枯枝殘葉,下面的藤蔓鬱鬱蔥蔥。凋謝和新生一起出現,似乎連植物都懂得生生不息的道理。

  轉彎走進樸園,木架子上結了密密匝匝的葫蘆,垂在空中非常可愛。

  園子不大,一眼能望盡,小草從地磚縫隙中冒出來,龜背竹、萬年青、竹林順次出現,被風卷到角落裡的梧桐葉,色彩斑斕,耳畔鳥鳴聲聲,清靜又熱鬧。

  向裡走,踏著木質地板很有感覺,一個桌子,幾把椅子,音樂流轉,有古老的器物,樸素的浪漫。

  只半天,就能逛完良庫工舍,與來時不同,心裡已裝滿鄭州故事,眼裡已窺見中原記憶。用園區負責人的話來說,世人用森森樓宇重建一座城,他們用文藝長河重塑一座城。

  遠方,春風十裡;良庫,萬物生長。

相關焦點

  • 文創園還是破房子?在鄭州北三環的良庫工舍,周末君帶你撒個野!
    二砂、瑞光創意工廠、良庫工舍,都被稱為「鄭州的798」。二砂是鄭州新晉網紅打卡,近期開放熱度很高;瑞光是老牌網紅,各種熱門文創店鋪在這裡紮根;可與它們齊名的良庫工舍,很多人卻想不起來它的亮點。良庫工舍到底是個什麼地方?裡面都有啥?
  • 鄭州文創園不完全指南
    石佛藝術公社    它是河南第一個藝術基地    說起石佛村,老鄭州人肯定不會陌生。這個號稱鄭州「最具藝術氣質的村莊」,曾經居住著近200名畫家、雕塑家、陶藝家、攝影師以及音樂家。    二砂文創園    單霽翔:它是文化遺產活化的代表之作    10月17日上午,鄭州二砂文創園首開園區正式開放。首開園區佔地100餘畝,有「記憶之環」、大師工坊、草坪劇場等「打卡」地,還有文物建築、古樹、工業景觀等豐富的遺存。    二砂曾是全國最大、亞洲第一的砂輪廠,是鄭州工業文明桂冠上的明珠,處於鄭州市主城區核心區。
  • 【新時代 新氣象 新作為】鄭州良庫工舍:文創孵化露華濃
    煙囪林立,機器轟鳴,井架高聳,電網密布……一座座廢舊的老廠房、老倉庫、老車間見證了工業鄭州曾經的輝煌,步入新時期,一些老廠區積極擁抱商都文化,完成了創意產業區的華麗轉身,並結合自身特色與歷史積澱,生動譜寫著傳統文化的當代表現。
  • 從芝麻街到二砂文創園 鄭州西區正在蛻變中 成為文化之都
    或許是受到了北京「798」藝術區的感染;或許是出於對家鄉文創發展變化的期盼;最近一段時間,從鄭州的良庫工舍,到瑞光創意;從鄭州美術館,到芝麻街公園裡……,一大批代表著鄭州最前沿文化品味的項目在西區相繼落成。
  • 鄭州最「漂亮」的親子餐廳,最特別的兒童節的福利,不去絕對後悔
    鄭州有一個寶藏地方,不僅景色優美,美食更是色香味俱全!不管是約會還是家庭活動,都絕對讓你心滿意足!這裡就是良庫工舍。兒童節將至,還不抓緊時間了解這個地方,給孩子一個最棒的節日驚喜?良庫工舍可以說是最能展現鄭州變形記的地方,這裡是老廠房改成的文創園,一半淡然,一半喧囂迷幻,一半落寞,一半聲色煙火,走一走,就能看出鄭州人的生活樣本。傳說中3000平米的一號倉,依舊巍然不倒,改造後也沒有抹去過去的痕跡,白牆紅瓦,經歷風雨仍依稀可辨。
  • 文創園不能只是網紅打卡地
    屆時,一座能容納800名到1000名觀眾的劇場,將成為它的最大特色。知情人介紹,如此規模的民營劇場,在鄭州乃至河南還很少,建成後它將成為文化藝術愛好者的聚集地。再加上民宿、藝術家公社等,彩虹盒子的功能將更加多元。良庫工舍南側的商業區,也正在緊鑼密鼓地招商。「我們招商的重點還是文化商業、科技商業等,包括文藝餐飲、婚紗攝影、電商直播等業態,我們也都歡迎。
  • 鄭州成為抖音「新晉網紅城市」,這些網紅地標絕不能錯過!
    鄭州繼二七塔、大玉米之後的新晉網紅就是這裡!良庫工這裡是由一個老糧倉改造而成的聚集了一群手藝人有扎染工作坊>有可以自己動手的藝術彩繪還有錢包手作工坊相比於其他藝術園區以純藝術展覽為主良庫工舍更像是藝術和商業的結合
  • 鄭州文創園增多,兩級分化也越來越嚴重,部分遊客說「沒看頭」
    如,這座有著獨特時代印記的老廠房——鄭州油脂化學廠。文創在鄭州越來越熱。經歷了幾年的發展,文創園卻遭遇了一些尷尬。比如有聲音稱,文創園區「名不副實」「沒看頭」;本來打造文創特色,但文創小店、非遺手工作坊等不再成為重點招商對象;一些入駐企業本來想蹭文創園的人氣,最終卻失望。
  • 廈門新晉打卡點,糧倉變身文創園適合拍照,還是美食匯集地
    在金榜與文灶的交界處,有一處老廈門人熟悉的「第一糧倉」,曾為廈門市民提供了穩定的糧食供應。進入 21 世紀後改革開放後,廈門糧庫陸續搬遷至島外,文灶庫區也完成了自己的歷史使命,停止使用。改建下的糧倉,化身為嘉禾良庫文化創意產業園,在國慶前夕正式開園啦,尤為廈門新晉的打卡點。
  • 文灶舊糧倉將變身創意園 嘉禾良庫文創園8月投用
    記者了解到,園區將聚焦生活美學,致力於打造海峽兩岸首家以「生活美學」為主題的文創園,將引入音樂、藝術、設計、新媒體、文創衍生品等創意業態,並導入集生活、休閒、文旅、閱讀、交流等為一體的城市生活新方式,倡導品質生活新風尚,為現代都市新青年提供釋放情感、放飛自我的城市精神後花園。
  • 改造安徽規模最大的糧倉,新舊建築相交融,成為喜聞樂見的文創園
    這個景點就是位於合肥市肥東縣的1952糧倉,一聽這個名字大家就可以猜到今天要介紹的這個糧倉是1952年建立起來的,是安徽省最大的糧倉,如今已經走過了60多年的光景,糧倉早已破敗不堪 。幸運的是,一位設計師對糧倉一堵用紅色石頭壘砌的牆大為讚嘆,認為這是藝術的風格,應該有所改變。於是便開始了對糧倉的改造。
  • 安徽又一新晉網紅打卡點,合肥規模最大老糧倉,搖身一變成文創園
    今天小編要給大家介紹的這個景點,是一個而被改造的文創園,很適合旅行人愜意的心情,已經成為了安徽又一個網紅打卡地。大家都知道,我國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國家,所以在全國各地,必然少不了與糧食有關的東西。在安徽合肥的肥東縣,就坐落著一個歷史悠久的糧倉,距今已有62年的歷史,所以被叫做「1952糧倉。
  • 鄭州周邊新發現的4個溜娃打卡地,就在咱家門口,趁著秋高氣爽可以安排了!
    這裡的門票價格波動有些大,各大購票APP上的價格從40到70不等,大家可以多對比,選擇最合適的價位。這個地方,想必老鄭州都知道,是一個比格非常高的地方,以至於很多人都以為,這個地方不對外開放。良庫工舍-棲棠
  • 3、4號地鐵沿路遊玩地,鄭州周末可以坐地鐵去這些地方玩了!
    綜合訓練館及配套設施曾是中國足球河南建業隊的主場經常會有演唱會和大型活動在此舉辦▲河南省體育中心-2-王砦站王砦站靠近鄭州宜家和良庫工舍下地鐵走幾分鐘就能夠到達地點到宜家選購家居用品或者到良庫工舍都方便了許多▲良庫工舍-3-人民公園站
  • 讓更多的孩子享受繪本的滋養,繪本是最好的精神食糧
    繪本世界的美,寶爸寶媽只有讀懂它,才會給到孩子最好的眼界。繪本故事,是最重要的精神教養。給孩子講繪本真不是一般的技術活。每個寶爸寶媽都希望能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或許我們給不到最好的物質條件。但繪本教育這件事,寶爸寶媽都會盡最大努力做到最好。
  • 李寧中原總部基地等11個項目落戶鄭州國際文創園
    籤約儀式 中牟縣委宣傳部供圖 人民網鄭州1月9日電 (石國慶)9日上午,鄭州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園11個文化產業項目集中簽約儀式在中牟舉行。 鄭州文創園自2013年5月成立以來,已建成運營方特旅遊度假區(方特歡樂世界、方特水上樂園、方特夢幻王國)、建業·華誼兄弟電影小鎮、鄭州綠博園、杉杉奧特萊斯等項目10個;累計引進王潮歌只有河南·戲之國、華強美麗中國三部曲、海昌海洋公園等各類項目116個,完成固定資產投資760億元,接待遊客量突破4000萬人次,實現了「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的根本轉變。
  • 鄭州這5個小眾出片聖地,輕鬆拍出文藝大片!
    良庫工舎,很多人都不知道它的前身正是上世紀四十年代留存下來的「興豫麵粉廠」。沒錯,這座有著近百年歷史的老糧倉隨著歲月的洗禮和衝刷,已經化身為現代化的文化創意園區。所以,一來到這裡,就給姐一種年代感和清新感的碰撞,因而別具一格的風格,超適合拍照打卡了~良庫工舎門前有兩大「變形金剛」坐鎮,仿佛在守護這片存留下來的文化基地。在良庫工舎藝術中心的牆壁上,姐看到很多藝術繪畫,有的充滿著濃濃的懷舊氣息,有的則是現代化的藝術風格。
  • 鄭州二砂文創園開園 將打造城市文化新地標
    10月17日上午,主題為「星所在·鄭中心」的鄭州中國二砂文創園開園儀式暨戰略合作籤約儀式在二砂文創園包浩斯建築內舉行。二砂文創園在老廠房基礎上改建,也凝聚了鄭州人滿滿的期待。面對新時代新風口,二砂文創園從二砂舊址上崛起新生,重拾二砂精神,再擔城市大任,有望成為鄭州工業歷史文化地標、中原科技文創新經濟高地及國際化城市消費新領地。在開園儀式上,鄭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孫曉紅髮表了熱情洋溢的致辭。孫曉紅說,二砂文創園旨在打造鄭州工業歷史遺存文化地標,中原科技文創新經濟產業高地,國際化城市文化消費新領地。
  • Date with 鄭州|約你在深秋的鄭州,邂逅一場文藝的浪漫!
    文藝青年在鄭州的樂趣可以有哪些? 良庫公社 坐落於北三環與京沙快速路交匯處的良庫工舍有最美民國風格建築,有廢棄鐵路軌道,還有充滿創意與藝術的店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