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安徽規模最大的糧倉,新舊建築相交融,成為喜聞樂見的文創園

2020-12-20 每個地方都好玩

隨著近幾年旅遊業的大力發展,安徽省迎來了更多展示自己的機會。提起安徽,大多數人想到的是西遞、宏村等等這些風景名勝,尤其是黃山,以其怪石崎峋而聞名天下。今天小編要給大家介紹個小眾的旅遊景點,幾乎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存在,但是那裡的氣韻卻別具一格。

這個景點就是位於合肥市肥東縣的1952糧倉,一聽這個名字大家就可以猜到今天要介紹的這個糧倉是1952年建立起來的,是安徽省最大的糧倉,如今已經走過了60多年的光景,糧倉早已破敗不堪 。幸運的是,一位設計師對糧倉一堵用紅色石頭壘砌的牆大為讚嘆,認為這是藝術的風格,應該有所改變。於是便開始了對糧倉的改造。

設計師將現代的設計語言融入了老建築中,將「國際範"的風格元素與老建築的布局結構重疊,進行了一次昔日與現代的深度融合。但設計師還是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原有建築的特色,以及可以的裝飾一些懷舊的老物件,以此烘託整個藝術氛圍。就連院子裡面的景觀也做了改變,更多有的懷舊小品擺在庭院中,增添了更多趣味。

一經改造的糧倉多了幾分嶄新的文藝氣,但是懷舊的氣息仍然沒有減少。糧倉裡面的布局變大了,這就吸引了眾多藝術家的注意。很多藝術家將自己的作品展覽在這裡,每一幅畫作都在背景的襯託下顯得格外高端而精細。

在中心位置還開了一家名為「味蘭」的書屋,書屋的功能分區劃分仔細,不至於是前來休閒的遊客亂了方向。家具擺設也極為簡約,基本上都採用純色色系,很適合周末的時候約上三五好友來這裡讀書聊天,房屋的氛圍給人一種寧靜安逸的感覺。

曾經荒涼的糧倉建築已經成為了群眾們喜聞樂見的文創園,在這裡不僅能欣賞到現代的語言,更多的是能夠體會歷史的沉澱,在一片懷舊的氛圍中尋找內心真實。

全國唯一在室內划船的地方,日出日落任人調節,被稱為中國威尼斯

相關焦點

  • 安徽又一新晉網紅打卡點,合肥規模最大老糧倉,搖身一變成文創園
    今天小編要給大家介紹的這個景點,是一個而被改造的文創園,很適合旅行人愜意的心情,已經成為了安徽又一個網紅打卡地。大家都知道,我國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國家,所以在全國各地,必然少不了與糧食有關的東西。在安徽合肥的肥東縣,就坐落著一個歷史悠久的糧倉,距今已有62年的歷史,所以被叫做「1952糧倉。
  • 新晉網紅安徽合肥卡點,一座60年前的老糧倉,值得一遊
    作為安徽省會的合肥的下轄縣,肥東縣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縣城,也是北宋名臣包公的故裡。肥東的旅遊資源十分豐富,但是知道或了解這裡的人不多,記得去肥東的時候,不但去了長臨河老街、岱山湖、包氏宗祠,還去了一個年代感很強的景點,叫「1952大倉」。
  • 文灶舊糧倉將變身創意園 嘉禾良庫文創園8月投用
    近日記者獲悉,位於思明區文屏路1號的原廈門第一糧庫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升級改造,今年8月將變身嘉禾良庫文化創意產業園,致力於打造廈門城市中心的「生活美學文創園」,提升城市品質,傳播健康生活理念。園區佔地面積40畝,原有建築8棟,為不同時期建設的廈門糧食倉庫,將在保留原建築結構的基礎上予以加固修復,還原歷史風貌。
  • 方惠萍率隊赴上海八號橋集團雲間糧倉文創園調研考察
    12月11日上午,上海市政協黨組副書記、副主席方惠萍率部分市政協委員和華夏文化經濟促進會會員,赴華夏促進會副會長單位、上海八號橋集團·雲間糧倉文創園調研考察,並座談交流。雲間糧倉文創園前身為上世紀50年代至90年代陸續建造的松江糧食倉庫及工廠,保留著特殊的歷史文化記憶。
  • 伊莎文心廣場文創園:改造收尾忙
    作為園區運營一線的工作人員,董鵬每天都要在園區巡視好幾遍,哪一層的哪個拐角還在施工、哪個區域的哪部電梯需要調試,他都心中有數,「眼瞅著文創園掛牌的日子越來越近,改造收尾工作一定不能出差錯。」為什麼要改造?伊莎文心廣場文創園的前身是四惠建材批發市場。
  • 鄭州文創園不完全指南
    2006年,畫家黃國瑞從紐約回到故鄉石佛村成立「石佛村179號」畫室,從那開始,石佛村逐漸成為中原本土草根藝術家的主要聚集地。他們租下村民的頂樓,自行建造彩鋼房。隨著一棟棟紅色屋頂的房子建起來,石佛村成了藝術家們的心靈棲息地。    8年積澱後,石佛邁向城鎮化改造道路。於是,石佛藝術公社應運而生。    石佛藝術公社是河南第一個藝術基地。
  • 小文藝重慶到底有哪些值得打卡的文創園
    所謂「倉廩食、知禮節」,北倉以記憶、重生、共建和相融為核心理念,致力於將其打造成一方城市文化領地,讓北倉成為我們精神、文化的糧倉。北倉前身是江北紡織倉庫。周圍是老式居民樓,小巷子的外牆上用塗鴉畫滿了這座城市的故事。北倉文創街在寸土寸金的觀音橋,算是鬧中取靜,沒有九街的喧囂,也沒有北城天街的繁華,獨有一份悠閒與寧靜。
  • 廈門新晉打卡點,糧倉變身文創園適合拍照,還是美食匯集地
    復古的紅磚牆,木製箭頭指路牌,潮流個性的藝術塗鴉,藏匿於喧囂繁華的都市裡,卻又成為了這個城市的文化地標。這就是目前熱火在各城市的網紅打卡點——文化創意產業園。在金榜與文灶的交界處,有一處老廈門人熟悉的「第一糧倉」,曾為廈門市民提供了穩定的糧食供應。進入 21 世紀後改革開放後,廈門糧庫陸續搬遷至島外,文灶庫區也完成了自己的歷史使命,停止使用。
  • 重慶的文創園:走進文化的倉庫,走進山城的鄉愁
    古老的建築通常在城市發展進程中會成為城市試圖展示的規劃風格的絆腳石,一般的也是最省事的處置方式就是拆除;而同時被拆掉的,還有這些老建築承載的歷史記憶。它們因為經歷的時間,見過的風雨,其包含的價值,顯然超越了那些被歲月蝕刻過的磚瓦,它們站立的那一方土地,也因此有了某種難以言喻的文化底蘊。
  • 廈門第一座糧倉紀念館藏在這個新開園的文創空間,復古懷舊又好玩
    隨著城市的發展,原本一些在市區內的工廠、糧庫紛紛改造外遷,正如北京798,重慶二廠文創空間,他們的前身都是廢棄的舊廠房,經過華麗脫變,成為市民遊客休閒打卡的好去處。 經過這五六年時間的大改造,如今搖身一變,成了新晉的文創園,同時也是廈門第一座糧倉紀念館。名字也保留了「糧」的諧音,叫做「嘉禾良庫」。2019年9月20日,在鑼鼓喧天中,它正式揭開了神秘的面紗。
  • 從老糧倉到文創園,從物質食糧到精神滋養,這裡是鄭州良庫工舍
    在這個深秋,伴著飄零的黃葉,跟隨《河南商報》的鏡頭,走近鄭州的文創園,傾聽那些園區裡生長出的風雲往事。  鄭州北三環京廣快速路一隅,有一個安靜的地方,叫良庫工舍。  有多安靜呢?很少有人在街區上停留,空曠的地面偶爾跑過戴著鈴鐺的狗,一陣「丁零丁零」過後,小狗慵懶地趴在另一側的臺階上,換個方向曬太陽。  有幾座塗鴉的建築,牆上寫滿了各種文字。
  • 文創園,創造城市新生活
    798藝術區、郎園Vintage……越來越多的文創園,邁過了「吃瓦片」「封閉經營」的1.0、2.0階段,進入3.0階段:在服務企業,構建「高精尖」產業結構的同時,打開大門,主動融入城市,為市民提供豐富的文化供給、消費業態和優美環境,成為市民家門口的「城市公園」。
  • 北汽齒輪場文創園二期改造年內完工 打造「文化大公園」
    生產車間變身大秀場,製造齒輪的機器設備重新組合成為一個個藝術氣息十足的雕塑,文創企業在原工廠辦公樓安家,橙色環形「空中跑道」連接各個建築,工業風和現代感完美結合……在朝陽區定福莊西裡2號,佔地約6.6萬平方米的北京齒輪廠,轉型為北汽齒輪場文創園(24H齒輪場)。
  • 鄭州二砂文創園成為新的網紅打卡地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聶冬晗  11月9日,鄭州二砂文創園內,遊客在打卡拍照,感受濃濃的工業風建築。  鄭州二砂文創園首開園區佔地100餘畝,總建築面積約5.7萬平方米。她曾是全國最大、亞洲第一的砂輪廠,是我國第一個五年規劃期間建設的57個重點項目之一。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她漸漸失去了昔日的光芒。  10月17日,鄭州二砂文創園從二砂舊址上崛起重新對外開放,開始接受市民參觀遊玩。園區內的包浩斯建築、直徑40多米的「記憶之環」等特色建築和造型,使之成為鄭州西區的一處網紅打卡地。
  • 深圳規模最大舊屋村更新改造全面啟動
    寶安沙井大街連片舊屋和歷史文化遺蹟多年並存,建築和設施老化破舊嚴重,片區更新改造意願強烈。為實現保護與開發共贏,寶安區著力推動沙井大街片區(金蠔小鎮)城市更新項目立項,以政府規劃引領片區統籌,用「深圳速度」撬動全市規模最大的舊屋村更新改造,打造全市首個以「歷史風貌區活化」為核心的重點城市更新單元,用「繡花」功夫打磨城市更新與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創新典範,助力深圳西部灣區中心及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建設。
  • 中國最早兵工廠 明年初將變身國家級文創園
    洋炮局1862文創園策劃負責人介紹,這裡是重慶主城區28個傳統風貌街區之一,佔地面積約323畝,有29處區級文保建築,擬建成國內知名兵工主題旅遊目的地和國家級文創園。  洋炮局1862文創園就在這裡打造。文創園項目負責人告訴記者,園區保留大量原來的車間、廠房以及其他文保建築,用舊材料、老工藝改造,給予新的生命。  B 承載幾代人記憶  當年的江陵廠,西到盤溪河為界,東到貓兒石,南到嘉陵江邊,號稱十裡江陵。從大石壩一村到九村,幾代江陵人在這裡學習、工作和生活,留下難以忘懷的記憶。
  • 舊廠房「變身」文創園,太驚豔!
    近年來,隨著汙染行業搬出主城區,如何利用現有舊工業廠區存量房產進行騰籠換鳥,成為一個課題。當前文化創意產業發展適逢其時,上海、杭州等城市的文創園蓬勃興起,吸引了大量外資參與。恆豐老廠區緊鄰地鐵一號線鏡水路站,位于越城、柯橋兩區交界,周邊三公裡內有商住小區80多個,居住人口約20萬左右,附近還有三所大學、一所國際學校,地理位置較好,在政府政策扶持和有力推動下,公司決定向文化創意產業進軍。
  • 安徽適合窮遊的縣城,景點眾多,卻不收門票
    時至今日安徽中部仍有200多年歷史的特色古街,不僅如此,這裡還有國家4A級旅遊景點。許多國內外遊客都會來這裡參觀,但令許多人驚訝的是,這裡的景點是免費開放的。而肥東縣的幾十個景點基本上不收門票,很多朋友可能會懷疑這裡的景點是不是因為沒什麼好看的就免費了。那你可能想錯了,這裡有許多值得參觀的地方。
  • 帶你打卡鄭州最新網紅地——二砂文創園
    作為曾經全國最大、亞洲第一的砂輪廠,二砂譜寫了輝煌的鄭州工業。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它逐漸也退出歷史的舞臺。為留住歷史記憶,二砂文創園在眾人滿滿的期待中「華麗登場」。在這個深秋,伴著飄零的黃葉,跟隨大河網的鏡頭,走進二砂文創園,帶你打卡鄭州最新的網紅地。
  • 文創發力 城市更新——文創園運營創新研討會第2季
    12堂重磅課程   系統課程、經典案例、投資孵化、改造設計、運營創新……         ▇ ▇   首先,用一堂系統課程作為先導,建立對文創產業、文創園的系統的認識,有助於更好地理解和吸收不同類型文創園項目的分享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