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龍果現在有很好的市場,很多種植戶都選擇種植火龍果,但是作為亞熱帶水果,還是有一定的地理限制的。不過,火龍果不是種植之後就會有很好的收成的,還需要經過一系列的管理工作,其中施肥就是一個重點。我們在種植的過程中,施肥是很關鍵的步驟,因此要格外留意,如果想知道其中的細節,就和小編一起往下看吧,不要錯過關鍵內容。
火龍果幼苗定植成活後,為了保證其快速生長,按時開花結果,必須增施有機肥和勤施速效肥。定植時撒施的基肥通常只夠幼苗1~2個月的營養需求,又因為火龍果根系淺且發達,吸收能力強,生長快,對追肥的吸收效果好,因此,應在定植1個月後首次追肥。按少量多次、薄肥勤施的原則,每1~2個月追施1次,第二年開春時再追施1次。
定植第一年,主要目標是促使主莖快速增粗長高,多分化新的莖條,以便儘快形成足夠大的樹冠,而嫩莖抽生期對氮的吸收也較多。實踐表明,火龍果與許多果樹在需肥方面有著明顯區別,即對磷肥、鉀肥的需求量大於其他果樹。因此,這期間火龍果需求量最大的營養元素雖然是氮肥,也要適當增施磷肥。這一年應以氮肥量最大、磷肥量次之、鉀肥量最少的比例安排施肥,切不可只施氮肥,否則火龍果肉莖的厚度會偏大,纖維化形成滯後。
在幼苗定植後,應在1個月內檢查1次幼苗的成活率與生長情況。剛定植的幼苗可能在一段時間內無法充分吸收土壤中的養分,僅靠本身肉莖的營養供應生長。此時的肉莖會比剛種下時顯得瘦弱,種植戶大可不必擔心。過一段時間幼苗就會恢復元氣,長出肥壯的新肉莖。一般來說,營養正常的幼苗在1個月內會抽出長30釐米以上的肉莖,呈淺綠色,並略帶黃色,表面光滑油亮。如果發現定植後的幼苗肉莖不僅變得細軟,而且綠色消失,呈淡黃色,說明幼苗可能已經死亡,應及時補苗。
定植成功後,我們就要進行追肥。一些能夠被土壤微生物逐漸分解的遲效性有機肥(如廄肥、堆肥、綠肥)和無機化學肥料中的磷肥、鉀肥和氮肥都可以用作定植時的基肥。據農業科研人員反覆試驗證明,果樹定植時如果單純施用化學氮肥、磷肥或鉀肥,都對定植幼苗的根系發育不利;如果將磷肥與有機肥混合施用,則不會對根系的發育造成不良影響;如果施用未經發酵腐熟的畜禽糞便,同樣對果苗不利,但如果施用腐殖質和堆肥,則效果最佳。
廣西南寧市郊的果農在大規模定植火龍果果苗時,基肥採用少量草木灰、陳舊老樹皮、陳舊木屑,用量以將幼苗的根部蓋住2釐米厚為宜,同時每株果苗根部撒10多粒複合肥(每畝需複合肥15~20千克)。由於陳舊老樹皮和木屑本身就是腐殖物,通透性非常好,定植後的果苗大多長勢非常好。當時研究人員曾認真檢測過果苗的生長情況,採用這種施肥方法定植的果苗,有的1個月內可增高60釐米。也有種植戶對於新開闢出的果園,每畝施入腐熟的有機肥2000千克作為基肥。
由於火龍果屬於淺層根系植物,主莖上還分生出許多氣根,故其施肥方法與其他果樹有所區別。一般有三種施肥方法:一是地面撒施,即將肥料直接撒施在地表根部周圍;二是噴施,即將肥料用水稀釋成適當濃度的溶液,直接噴施於火龍果的根部和主莖;三是噴灌、滴灌施肥法,即將肥料溶於灌溉用水中,通過埋置於果園內的噴灌、滴灌系統進行施肥。
選擇肥料種類時,建議採取有機肥與化學肥配合施用。施肥效果不僅與肥料的種類、數量相關,還與土壤和氣候條件等相關。如黏性重的土壤,保肥能力強,一次性可以多施一些;沙性強的土壤保肥能力差,一次性施肥量要少些,施肥次數可多一些;有機質含量高的土壤,氮、磷含量也較高,磷肥的施用量可以適當減少。又如尿素、硝態氮肥在土壤中移動性大,施用後不要立即灌水,以免氮肥流失;過磷酸鈣容易被土壤固定,最好與堆肥等有機肥同施。種植戶應勤做施肥記錄,根據具體情況適時更改施肥計劃。
火龍果定植後的施肥工作非常重要,當然,不能忽視定植的工作,我們再來複習一下吧。在定植成功之後,我們追肥的次數需要適當增加,合理的用量,是火龍果生長迅速的關鍵所在。因為火龍果是根系較淺的作物,因此在地面撒施或者噴施都是很不錯的方法。磷肥和氮肥的用量要特別注意,過多的用量會出現肥害的情況。注意好這些問題,種植火龍果的時候,施肥就會變得簡單許多,關於火龍果的施肥工作就說到這裡了,感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