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晨,在農貿市場門口或路邊的早點攤子上,上班族們總是匆匆地用塑膠袋裝著剛出鍋的油條、熱氣騰騰的潵湯等食物,即使坐在早點鋪子裡,店老闆盛稀飯盛潵湯用的碗上還會專門套上一個塑膠袋子。
早點鋪子將塑膠袋套在碗上的確是解決了洗碗之苦,顧客們也已經習慣地認為用塑膠袋會幹淨一些,漸漸的這都成為一種習慣,殊不知,這些塑膠袋與早點或熱湯等熟食接觸,裡面的有毒成分就會滲出,汙染食物,對人體造成危害。
現狀:使用塑膠袋裝早點十分普遍
在夏園路的勝利農貿市場南側,有幾家賣早點的攤子,早點攤子經營的有炸油條、鍋貼餃、辣糊湯、稀飯、潵湯等早點。早點攤子用的所有的碗上面都套著一個薄薄的透明塑膠袋子。
記者觀察,每一位在早點攤子裡吃飯的顧客,他們所點的稀飯、潵湯、辣糊湯所用的碗都套著塑膠袋子,但是所有的顧客對這種用法都沒有什麼異議。
即使顧客不在早點攤子吃,將食物帶走,也是使用塑膠袋子裝。用塑膠袋子裝的食物大多是剛剛從高溫油鍋裡撈出來的油條、米餃、餈糕,還有剛剛從平底鍋裡剷出來的鍋貼餃。
由於這些食物都是經過高溫油炸的,因此在裝入塑膠袋的那一剎那,塑膠袋就會被燙出一個大洞。「再給我套一個塑膠袋子!」幾乎所有的顧客對這種現象並不在意。
記者在多個地方的早點攤子前觀察發現,使用塑膠袋子裝早點非常普遍。
商販:塑膠袋免去洗碗之苦
記者在夏園路勝利農貿市民南側的一家生意很好的早點攤子裡發現,前來吃早點的市民絡繹不絕,收拾碗筷的小夥子收繳也十分麻利,一個客人吃完油條和潵湯之後起身就走,小夥子立即上前,將套在碗上的塑膠袋子連同喝剩的潵湯從碗上取下,扔到一旁的垃圾桶裡,留下的是一個「乾乾淨淨」的碗,將這個「乾乾淨淨」的碗再套上一個新塑膠袋子,又可以給新來的客人盛湯了。
這家早點攤的老闆在閒聊中告訴記者,一個早上可以賣掉200多碗稀飯、辣糊湯、豆腐腦和潵湯,也正是有了塑膠袋的「幫忙」,才省去了洗碗的痛苦。
老闆說,店裡的碗總共只有幾十個,每天早晨有200多人來吃飯,如果沒有塑膠袋子,就算再僱兩個人現場臨時洗碗也供不上客人來吃飯的速度,所以,有了塑膠袋子,往碗上一套,吃完將塑膠袋子一扔,碗就騰出來了,不影響繼續使用。
顧客:用塑膠袋感覺乾淨一些
而對於吃飯的顧客而言,碗上套著一個塑膠袋子,大家會覺得這樣乾淨一些。
在採訪中,一名經常光顧這家早點攤子的顧客告訴記者,每天早晨在外面早點攤子上吃早點的人非常多,如果稀飯、湯直接盛在碗裡,幾百人你也用這個碗,他也用這個碗,天天如此,誰也不能保證衛生方面會不會出問題。
「我覺得用塑膠袋裝食物挺好,吃完就扔,不會出現直接使用碗而造成交叉,但是如果太燙了,塑膠袋估計會被燙化吧。」這名顧客直言,的確沒有考慮到高溫食物使用塑膠袋會不會造成什麼危害,只是感覺乾淨一些。
價格:塑膠袋價格十分低廉
在採訪中,記者也對這種塑膠袋的價格進行了了解。賣早點的老闆說,一百個塑膠袋的購買價格只要幾塊錢,如果購買得多,批發商還會更加便宜。
因此,早點攤子每天賣200碗,使用200多個塑膠袋,其成本也不過10多塊錢。所以,塑膠袋低廉的價格,也成為早點攤子高頻率使用塑膠袋盛裝食物的重要原因。
影響:長期使用會引起慢性中毒
記者了解到,食品用塑膠袋必須為無毒、無色透明塑膠袋,標準食品用袋還必須標有「食品用」字樣和QS質量安全標識。早點攤使用的塑膠袋一般為再生塑膠袋,其含有致癌物質。
專家指出,使用塑膠袋裝油條等一些油煎類早餐,塑膠袋受高溫和油脂影響,都會出現塑化劑遷移的問題。有的塑膠袋本身質量差,甚至用的是回收塑料,特別容易出現這一問題。
市二院內科王本榮醫生介紹說,攤點上使用的透明塑膠袋都是以PVC為原料加工而成的,而PVC多數含有有毒化工原料。「塑膠袋分食品用和非食品用,非食品用塑膠袋用來套碗,當裝有含油、酒精類食品及溫度超過50攝氏度的食品,其中的有害物很容易溶出並融入食品。這種危害一時看不出來,長期攝入會對人體肝、腎及神經系統造成危害,引起慢性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