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必讀:教育孩子避免七個「想當然」

2021-02-13 育兒母嬰匯

教育孩子,有很多你「想當然」的做法事實上是錯誤的,並且錯得很離譜,正是這些想當然的行為扼殺了孩子最深的純真。以下這些「想當然」的以為,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這種觀點是影響我們最深刻的民族垃圾。它是中華民族的一個悲劇。

「孩子不聽我的!」這是許多家長常說的一句話,那麼我想告訴你,你的孩子聽你話只有兩個原因:一是你說的話是對的並且對他有好處;二是你們相互約定好必須按規則做。

在盧梭的《愛彌兒》一書中講了奴役與支配的來源,父母讓孩子無條件服從,「因為我是你爸,是你媽,所以你必須聽我的話」,這會在孩子的心中形成被奴役與支配兩種可能性的認識。一種是我離不開對方,對方是個比我更強大的個體,供我吃穿——導致支配;另一種奴役,對方是奴隸主,它擁有我的身體甚至我的精神,所以我是他的財產。這樣在孩子成年後就產生兩種根本性的性格特徵:要麼支配別人,奴役別人;要麼被人支配,被人奴役。就是無法擁有平等的觀念和獨立的人格。

如果想讓孩子聽你的話,你就要先培養孩子的平等觀念和獨立人格。與孩子平等相處,引導孩子正確思考,讓孩子獨立做出選擇,千萬不要強迫孩子聽我們的話。因為你無法證明你說的話一定是對的,就象孩子想吃香蕉而你卻認為蘋果才富有維生素,所以吃蘋果是對的。這只能證明是你的看法,卻不一定是孩子的需要。


現在很多家長的普遍做法是只要孩子學習,其他的事別管。從小把孩子教育得就不負責任,成為生活的旁觀者。如果孩子從小不被引導去關心別人,理解別人,長大後就會我行我素。一旦這些道理在他們心中形成牢不可破的價值觀和信念時,這一生的失敗就會不可避免。

所以,對孩子從小就進行如何做人的品德教育,是人生的根本,是取得成功的關鍵。否則,光讓孩子學習知識而不引導他做人,最後的結果可能是知識沒學會,人也沒做好。


認為孩子做錯事就應該批評,否則會養成壞習慣。這對傳統觀念中的大多數家長來說是天經地義的事,我告訴你這一點是不對的。因為批評是要講究藝術的,並非批評就一定能使孩子改掉缺點,相反破壞性的批評只會把孩子的潛能埋沒,自我價值打消,毀掉孩子的自尊心。

我們不用批評的方法改掉孩子的缺點,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孩子的成長是在優點被確認並且逐漸放大,進而替代了他的缺點的過程。如果一個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責任心被確定而形成穩定的自我價值,最終會成為一個成功的人。如果父母的批評是針對孩子的行為而不是指向孩子本身,那麼孩子會改正他的缺點。否則孩子會感覺自我價值受到傷害,感覺自己是低劣的,無能的。這樣他不但不會改掉缺點反而會愈演愈烈,最後形成強烈的逆反心理。

所以,批評是一門很高的藝術,用不好會對孩子的成長非常不利。


這是中國人的一個傳統誤區。任何一個精神的人都需要供氧者,作為孩子,他們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確認、表揚和鼓勵,一旦缺乏這些,孩子的自我價值就難以建立起來。

孩子的天性是要討父母喜歡,對於孩子的真實行為父母給以確認、鼓勵和表揚是建立孩子自尊心、自信心的關鍵,會激起孩子更向上發展。

只有在孩子沒有做到相應的程度時,家長便用虛偽並且誇大的語言虛情假意地去表揚孩子,這時才會導致孩子不知深淺,出現驕傲自滿的情緒,或者時間長了他根本就不信你這一套了。

所以,表揚孩子的行為並不必然會導致驕傲,關鍵是如何表揚!


五、認為只要說一次孩子就應該記住,教一次孩子就應該學會。

這種可能性是沒有的,恰恰說明我們在教育孩子時太缺乏耐心。

孩子們需要通過反覆的行為才能把一個生活技能記住,請回憶一下馬迪·金的詩。孩子們太弱小無法反抗就會記在心靈裡,如果孩子的自尊心被傷害過,就會產生逆反心理。如果孩子有逆反心理是件好事,它說明孩子在維護自己的自尊心跟你戰鬥。他不問你的話對錯,他採取的對策是對你所說的話一概對抗,這叫逆反心理。有逆反心理說明他有自尊心,如果一個人自尊心被傷害,沒有逆反心理會產生兩種結果:一種是玩世不恭,你說你的,我做我的,有時表面應付,實際不聽;另一種是沒皮沒臉,一旦自尊心傷害,說什麼都沒用。

自尊心是精神人的極點,要想把一個孩子教育成為真正的人,一定要保護好他的自尊心。美國大教育家說過:「教育無小事。」所以說,只教一次就會,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實際上,每一個人都是經過反覆行為,被鼓勵,被確認,才學會最初的生活技能的。除了吃飯之外,其它生活技能都是要學來的。這是一個艱難而漫長的過程,家長們一定要有耐心。

【免責聲明】我們重在分享,所有文字和圖片均從網絡轉載,對文中陳述內容和觀點均保持中立,不對其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因編輯需要文字和圖片之間亦無必然聯繫,僅供讀者參考。如有侵權或不實請及時聯繫我們,我們予以刪除.

相關焦點

  • 父母教育孩子避免5個「想當然」
    教育孩子,有很多你「想當然」的做法事實上是錯誤的,並且錯得很離譜。正是這些想當然的行為扼殺了孩子最深的純真。以下這些「想當然」的以為,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1.認為孩子理所當然地聽家長的話這種觀點是影響我們最深刻的民族垃圾。它是中華民族的一個悲劇。「孩子不聽我的!」
  • 家長必讀的10本書排行榜!《讓孩子做主》上榜,強烈推薦家長看
    導語:家長作為孩子的「老師」,一言一行對孩子的影響可以說是極大的,不過做家長也不是一件生來就會的事情,所以日常讀讀書是很有必要的,下面就整理了家長必讀的10本書,一起來看看吧!六、《孩子你慢慢來》在家長必讀的10本書中這本《孩子你慢慢來》真的很值得看,作者龍應臺在這本書中的用詞可以說是深情滿滿,帶給家長的震撼感不是一般的強。
  • ...成為教育熱詞,家長的焦慮成為常態,如何避免「無效的低層次重複...
    課代表說最一項圍繞子女教育焦慮展開的調查,有700位家長參與後的調查報告顯示,82%的家長會焦慮。家長,總是為孩子的學業和未來擔憂。一項700位家長參與該話題的調查報告顯示,18.14%的家長表示「不會焦慮」,30.89%的家長表示「會焦慮」,50.97%的家長說「有時會焦慮」。可見,焦慮的家長人數佔比達到82%,對孩子教育問題感到焦慮的家長還真不少。 對孩子學業的焦慮佔比最高:
  • 世界讀書日:家長你給孩子買的書,買對了嗎(附小學必讀書目)
    有不少家長始終堅定相信:只要不斷給孩子買練習冊、輔導資料,就能一定提升孩子的學習成績,如果我們將與學習有關的輔導材料當做是孩子課外書的主菜事實上,就目前的教育體系而言,小學教育在知識方面的教學和培養已經做得足夠完善,相反在孩子的情感教育,包括愛心、理解、相互幫助等情商方面的培養,卻稍顯不足,因此,小學教育加強課外閱讀具有非常大的必要性。
  • 從小學跨越到初中,學習語文這4個問題一定要重視,七年級必讀
    從小學跨越到初中,學習語文這4個問題一定要重視,七年級必讀! 剛剛從小學邁入七年級,可能很多學生都不會重視「語文」這個科目,但是這幾年伴隨著中考的改革之後,語文的分數是一再擴大。新初一是一個全新的學習階段,從小學到初中,對同學們來說,不僅面臨身份的轉變,同時也面臨學習任務加大。
  • 中考語文課外考點匯總,初一至初三必讀內容,家長必備學生必讀
    每天給大家分享一些學習技巧和知識,希望對家長和學生有幫助。讀此文之前,右上角可以關注一下!以後分享更優質內容。 中考語文課外考點匯總,初一至初三必讀內容,家長必備學生必讀! 初中語文有兩大課外考點,一個是名著,二是文學常識。
  • 孩子頂嘴摔門家長如何管教,避免四種錯誤教育方式,解決親子難題
    哈嘍,我是Matt,高級家庭教育指導師,堅持科學育兒、理性育兒。今天我想和大家聊的是:家庭教育中的四種錯誤方式!Matt老師家庭教育集之——避免四種錯誤教育方式,解決家庭交流難題。「你看你幼兒園的小朋友有幾個沒去學的,人家都那麼努力,你怎麼不知道上進啊。」母親接著說道。(媽媽開啟管教模式,但管用嗎?)......20分鐘過去了,媽媽一直在教育小德,嘗試讓孩子明白這些道理,孩子沒有再說一句話,默默地玩著手裡的玩具,完全屏蔽了媽媽的聲音。
  • 父母必讀:孩子做事拖拉怎麼辦(七因七法助您解除煩憂)
    明明半小時就可以吃完飯,孩子卻常常要磨上一兩個小時還吃不完,有時甚至還玩起了其它玩具,吃飯好像只是休閒。 最多一個小時就可完成的作業,孩子總要拖上兩三個小時還做不完,你一下沒盯緊,他就幹其它事去了,好像做作業不是他的任務,而是你的任務。
  • 孩子教育的十大關鍵點(家長必讀)
    生兒育女不僅僅是對子女的生養,更重要的是對孩子的教育。而教育的關鍵點是什麼,作為家長您了解多少呢?找到孩子的優勢,學會適當放養,培養出色的孩子才是當今合格父母的標準。二、避免人云亦云1、「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2、「外國的教育很成功」3、「好孩子是誇出來的」4、「經常對孩子進行比較」5、「成績好就要增加作業,上家教」6、「三歲看大」7、「恨鐵不成鋼」8、「智力決定成才」9、「成績好,什麼都好」10、遠離功利化教育
  • 家長必讀!初中生家長怎樣教育孩子?
    玩遊戲、打架、早戀、不願意學習,這都是常見的問題,更為叛逆的,三天兩頭就要被請家長。那麼究竟該如何教育初中的孩子呢,出現以上問題,又該如何應對呢?首先,我們要知道是的每個家庭不一樣,每個孩子不一樣,所以教育的方法方式也不一樣,必須「因材施教」。但可以有一些一般的大原則是一樣的。
  • 2021年寒假安全教育告家長書(請務必讀一讀)
    與孩子積極溝通交流,創建溫馨家庭氛圍,改善親子關係,讓孩子體驗居家快樂。教育起於家庭,家長要學會尊重、信任、平等、陪伴,與孩子共同成長。04居家用電安全教育家裡電器繁多,家長要對孩子做好用電安全教育,教孩子學會使用電器。不玩火,不攜帶火種,發現火災不得逞能上前滅火,要及時報告大人或報警。家長不在家時,不使用煤氣、液化氣灶具等。
  • 家長必讀 | 原來最適合孩子的,是這種教育方式
    根據新加坡政策研究所公布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多達90.8%的受訪家長贊同新加坡是全球最好的教育制度之一。新加坡的教育為什麼如此受歡迎?它與其他的教育體系又有什麼區別?東西方教育方式都有其可取之處,讓孩子學習的過程更快樂是我們這一代人的願望,但中國的教育體制卻避免不了我們對學習結果的重視。
  • 她教育|「幸福家計劃」親子閱讀:孩子必讀的義烏故事
    她教育|「幸福家計劃」親子閱讀:孩子必讀的義烏故事 2020-12-23 09: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家長必讀!宅家、上網課,孩子如何保護視力
    內容來源:微信公眾號「中國教育報」(ID:Zhongguojiaoyubao)綜合整理自升學寶《宅家、上網課,孩子如何保護視力?眼科專家的建議來了》、中國教育報《最怕孩子變成「小眼鏡」!
  • 留學生家長必讀:世界九大貴族教子家訓
    留學生家長必讀:世界九大貴族教子家訓 編者按:近年來,隨著中國學生赴英留學人數越來越多,中國家長也越來越重視孩子的學習教育,來看看世界九大貴族的教子家訓吧,會對你們的孩子有幫助哦!
  • 如何開展家庭教育,才能有效避免悲劇發生?
    那麼,我們針對家中子女的問題,探討父母和家長如何開展教育工作,才能跟孩子有效溝通,從而最大限度避免高壓之下的悲劇發生。漸漸萌發的成人感和實際處理問題的生疏感,在心理上會產生落差,這個時候就需要家長積極的關注,不能盲目打壓孩子自己處理事情的積極性,在孩子需要幫忙的時候及時伸出援手,避免教條式的生硬說教。另一方面,高三是特殊的時期,學生面臨即將到來的重大考試。月考、模擬考的考試成績,直接影響家中學生的心態,稍微的成績下滑波動,就會引起強烈的情緒反應,產生焦慮、自我否定、自卑等問題。
  • 避免威脅恐嚇式的教育,家長要學會這樣做,給孩子正面積極的引導
    如今依然有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時,從來都不去學習和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並不曾去反思如何讓孩子更好的成長,管教孩子全憑想當然,這就很容易衍生出很多錯誤的行為,而在這些行為當中,對孩子傷害很大,卻又有很多父母都在做,那就是以暴力來恐嚇和威脅。
  • 家長的焦慮—孩子的教育
    前幾年,他們這波男孩剛讀一年級的時候,就有家長直接將孩子送到了國際學校,一年近10萬的學費,就為孩子有個高起點。我是從未想過讓孩子出國的人,不是牴觸國外,而是經濟受限,自己也是個俗人,就想讓孩子圍在身邊,不求大富大貴,只求平平安安。
  • 孩子作文套路化嚴重 家長需避免這些教育「誤區」
    看似簡單的作文,孩子常常不知道寫什麼、怎麼寫。小學生該如何寫好作文?家長和老師應該避免哪些教育誤區?近日,作家尚愛蘭接受中新網專訪,曾在語文教學一線任教30年,她用實際經驗講述了一些關於作文的「秘密」。
  • 部編版七年級上語文名著閱讀必讀書目—《西遊記》同步知識點檢測
    從2016年全國教育部門開始對現有各版本中小學語文教材統一調整,由原來各地方出版機構編寫的語文、歷史、道德與法制課目,統一調整為以教育部教材編寫部門統一進行編寫,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新版語文教材統稱為:統編版、部編版、新人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