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對於每個學生來說,都是重要的事。
學生們日復一日的刻苦學習,就是為著通過高考來完成遠大理想,實現人生價值。
家家戶戶都有學生,家裡學生考試的事情,又會成為萬千家庭之中的頭等大事。
考前焦慮,幾乎是每個考生都會出現的問題。
那麼,我們針對家中子女的問題,探討父母和家長如何開展教育工作,才能跟孩子有效溝通,從而最大限度避免高壓之下的悲劇發生。
高三學生的心理和行為特點:17、18歲,成人外形下的孩子。
一方面,17、18歲,人生中最美好的年齡,生活剛剛開啟,一切都是那麼新鮮又美好。
18歲不同於12、13歲,外形上的快速發展,使得身高體重都已經接近成人水平,這使得這個時期的孩子逐漸產生成人感,慢慢的遇到問題嘗試自己解決。
往往他們處理問題的能力並沒有像外形那樣,還帶著稚氣,還是缺乏實戰,遇到事情還是手忙腳亂,尚且需要周圍的成年人進行幫助和指導。
漸漸萌發的成人感和實際處理問題的生疏感,在心理上會產生落差,這個時候就需要家長積極的關注,不能盲目打壓孩子自己處理事情的積極性,在孩子需要幫忙的時候及時伸出援手,避免教條式的生硬說教。
另一方面,高三是特殊的時期,學生面臨即將到來的重大考試。月考、模擬考的考試成績,直接影響家中學生的心態,稍微的成績下滑波動,就會引起強烈的情緒反應,產生焦慮、自我否定、自卑等問題。
新疆高考 考前的學生。2020年7月1日,新疆烏魯木齊,高考前的學生校園
針對高三學生,年齡和所處敏感時期這兩個突出特點,對待孩子的態度尤為重要。
從幼兒園到高中大學,每隔幾年學習的環境都要發生變化,但是貫穿始終的是,來自家庭的教育和影響。近幾年,國內外教育學者紛紛提出了正面管教的家庭教育理念。
負責任的家長總是會花時間跟孩子在一起
對孩子正面管教,要求父母在跟孩子相處的時候,和善又堅定。
首先,要平等對待孩子。
很多家長會提出反對意見,認為孩子沒有與我們一樣的知識經驗,如何跟我們平等相處。
其實並不難,平等相處就是要求我們給孩子尊嚴和尊重。
其次,犯錯誤是最好的學習時機。
一個人從小到大,解決問題的能力是通過後天學習得來的,除非什麼事情都不嘗試,否則錯誤絕對不可能避免,人們習慣性的因為犯錯誤而感到羞愧。孩子身上犯的錯誤,是因為家長沒有付出足夠的關注、教育、和鼓勵,但是錯誤又給了家長來彌補和改正的機會。
在教育的過程中,一定要把愛的信息傳遞給孩子,不能想當然,要核實孩子確確實實感受到了來自父母和家長的愛。
只要這樣做,引導孩子用溝通的方式來解決自己能力範圍以外的事情,才能給孩子樹立良好的信念。
只有這樣,關注到孩子成長中的每個過程,做到及時發現及時解決,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這樣的悲劇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