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孩子,估計每個人都有一堆話題;說起遊戲,大家好像都帶著天生的排斥心理,特別是家有孩子的家長;說起孩子玩遊戲時瞞著家長充值打賞,更多的家長則是無奈,甚至是束手無策。那麼圍繞著孩子、遊戲與充值這樣幾個敏感的字眼之間,又會發生什麼樣的故事呢?讓我們來看看現實中活生生的例子吧。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五月六號晚,葫蘆島市一位初三的女孩從家中陽臺墜樓身亡。當地一名內部人士透露,此事警方並未立案,屍檢後已排除他殺。那麼到底是什麼讓花一樣的女孩在最美的年紀裡走上了這條不歸路呢?據說女孩出事前給媽媽發了一條簡訊,上面寫著:「媽媽,是我幹的,我不想活著了。你能原諒我嗎?謝謝你!媽媽。」看了這條簡訊,我們不禁疑問,女孩到底做了什麼?以至於她的內心是如此的忐忑,使生命走向了絕路。後來據女孩的媽媽在銀行查詢的消費記錄來看,她的微信帳戶一個月內在一款遊戲中消費108筆,共計61678元。原來出事的女孩綁定了母親的帳戶給遊戲充值,購買了大量的點券,把遊戲角色裝扮成住在別墅的小女孩。看到這兒想必大家都明白了吧,這又是一個未成年人、手機、遊戲與充值打賞的悲劇故事。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有人說管管遊戲,救救孩子吧。現在的孩子打遊戲真的是挺兇的,管起來相當頭痛。有人說孩子是怎麼知道支付密碼的?大人應該嚴加管制或者支付時應增加刷臉支付。有人說,傻孩子能有多大的事,跟爸爸媽媽坦白,知錯能改,父母何嘗不會原諒你,幹嘛要走這一步呀?
其實事已至此,無論說什麼可能都晚了。一個家庭被毀了,一個女孩鮮活的生命也消失了。生命對於逝者來說已歸於沉寂,對於生者來說卻依然要繼續。我們撇開這件事情暫且不談,先來談談該如何讓孩子遠離遊戲,及孩子在發生了這種事情的時候如何進行心理疏通,避免類似悲劇發生。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每個孩子都是上天派來的天使,同樣她也是一個人。面對手機與遊戲,大人有時尚且控制不住,況且是一個孩子。偶爾玩玩是可以的,只要不是太沉迷於遊戲,一般應是無傷大雅,也不會引起嚴重的後果。面對遊戲,作為家長應該如何與孩子溝通呢?遊戲作為一個事物它出現了,我們就要正視它的存在。在與孩子談起來的時候,也不要談虎色變,更不要忽視它的存在,把他當成一個正常的事物即可。有時候越是神神秘秘,越是控制的死死的東西,孩子越是好奇,一旦有機會去玩,便會一發不可收拾。給孩子具體的規定好多長時間可以玩一次遊戲,一次可以玩多久,如果超時了會相對有怎樣的懲罰。一句話給孩子制定一個規則,不是不可以玩遊戲,可以玩。至於什麼時候可以玩,一次能玩多久,如果不遵守規定會怎樣,要給孩子說的清清楚楚,並嚴格執行。讓孩子對玩遊戲這件事情有個整體的認知,並在平時有意的訓練孩子在這方面的自控力,漸漸的讓她能自己做到收發自如。也許有人說這會很難,但只要有方法,只要堅持,總會收到一些成效的。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避免此類悲劇的發生,在平時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要從小教會孩子正確的金錢觀念。小到平時讓他養成記帳的習慣,帶她外出的時候,讓她明白多少錢能買多少東西,多少勞動能賺多少錢?大到偶爾讓她管理一下家庭某個月的生活開支,或者是給她設立一個個人帳戶,讓她管理一下自己的小金庫。時間久了,孩子在金錢這方面自然會有一定的概念,面對誘惑就不會花的那麼隨心所欲了,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減少此類悲劇的發生。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為了避免此類悲劇的發生在從小面對孩子的教育時,要告訴孩子當她感覺到恐懼、痛苦,害怕無助的時候,可以給爸爸媽媽講。告訴孩子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事,父母永遠是他的靠山,永遠可以原諒她。這是因為孩子還小,當發生一些事件的時候,她的判斷標準及認知還不是那麼完整,有些時候一些事情想的太大太嚴重了,覺得無路可走。如果能及時或者提早,就給孩子植入這樣的觀念,也許悲劇會少一點發生。
最後每個孩子都是天使,祝願每個天使都能平安長大;每個家庭都是港灣,祝願每個港灣都能溫暖幸福。
聲明:此文、圖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繫作者,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過路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