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同學聚會,我見到了那個當年追了好久都沒追上的同學,
他當年那是長相帥氣不說,更是博學多才。
雖然現在早已沒有當年的玉樹臨風,但才華依舊。
他在一所高校當老師,而且早已博士畢業。
學生時代,
我雖知他有才華,
但整天只顧死纏爛打,
外加嫉妒他周邊的女生,
從未好好和他說過話。
這次見面,我自當要好好和他聊上一聊。
於是,我好好向他請教了一番,
那麼博學多才,他是怎麼做到的?
你沒看錯,整個聊天過程就是一個學習過程。
我要把他的學習方法和經驗用在我孩子身上,
讓我的孩子也博學,
想想都開心。
同學見我問的真誠,絲毫不介意我當年的幼稚行為。
毫不吝嗇地將他讀書的秘訣告訴了我
——費曼讀書法。
費曼?這不是個物理學家嗎?怎麼還和讀書扯上關係了?
雖然上學的時候,我物理一直不及格,
但對於這些特別牛掰的物理學家還是知道一些的。
據傳費曼13歲就學完微積分;
高中畢業之後進入麻省理工;
24歲就和愛因斯坦一起加入馬哈頓計劃天才小組,一起研發原子彈,
33歲在加州理工學院期間,因他幽默生動、不拘一格的講課風格深受學生歡迎;
47歲獲得諾貝爾獎,
被認為是愛因斯坦之後最睿智的理論物理學家,也是第一位提出納米概念的人。
說完我所知道的費曼,再來說說我那位同學給我的講解:
費曼的妹妹在他的幫助下成為了一名天文學家。
只因為費曼教會了他妹妹費曼讀書法。
妹妹14歲的時候,費曼送她一本天文學書,妹妹很納悶:
「這本書我讀不懂怎麼辦呢?」
「你從頭讀,儘量往下讀,直到你一竅不通時,再從頭開始,這樣堅持往下讀,直到你完全讀懂為止。」
妹妹按照他教的方法去讀這本書,
看不懂時又從頭開始,直到她最終讀完,她也對天文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最後也因為此,費曼的妹妹成為一名天文學家。
這個方法看起來好簡單,沒有什麼深刻的大道理。
但細細想來實施確實很難。
回想一下自己每每拿起一本書時興致勃勃,
但看幾頁看不明白後立刻放下,
所以好像沒有哪本書被徹底讀懂以及精通的。
同學告訴我,
他這麼多年就是用了這個方法學習了心理學、教育學、哲學等很多與他教授的學科完全不同的領域。
其實很多時候,不需要讀那麼多書,
你只要用這種方法讀精相關領域內的一本經典書籍,你就會有頓時豁然開朗的感覺。
這不就是古人所說的:「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嗎?」
好吧,抱著將信將疑的態度,利用假期我決定試試看。
一本書測試時間太長,我先從木心的一首詩《從前慢》開始吧。
其實這首詩很早以前就讀過,讀時很美,但究竟哪裡美,從來沒有思考過。
只是讀了,就放下了!
現在細細讀了第一遍,一邊讀,一邊想,這首詩到底在說什麼。
從前慢是路途慢,車、馬、郵件都慢,
而正因為慢,才有時間細細品味,有時間細細回憶,有時間細細思考。
我又重新讀了一遍,火車站、黑暗無人的街道、豆漿小店裡冒著豆漿的熱氣......
這些意象仿佛在我眼前勾勒出了一副舊時的畫面,安靜、緩慢,讓我急躁的內心沉靜下來。
再讀,我才發現詩人在說他的回憶,他曾經的歲月,而看著他的歲月,我仿佛看到了我曾經的那些美好回憶。
我們每天都在奔波中,忙碌中,忙於工作,忙於學習,忙於家庭,忙於孩子......
卻往往忙的忘了過去的美好。
有時慢下來,就能發現周圍的美。
我前前後後讀了很多遍,從來沒有讀過這麼多遍,也驚訝於一首小詩帶給我新的感受。
有時候往往最笨的方法卻是最有效的方法。
好吧,這個方法我記住了,
我要用在我後期的學習和閱讀中,
更要教給孩子,讓他用在他的閱讀和學習中。
同學聚會還是很有好處的嘛,
不僅見到了我當年的欽慕對象,
還學到了一個讀書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