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家裡有寶寶出生的家庭,父母的都會想法設法地給自己的孩子起一個既有內涵,又獨特的名字。對於孩子來說,一個好的名字不僅寄予了父母深厚的期望,還會伴隨著自己的一生。所以,現在的父母給孩子起名字,都會非常慎重。既不想要起千篇一律的名字,又能承載厚望。
對於中國的名字文化來說,很多都帶著時代的印記。比如在我們父輩那一代,很多男孩子都會起諸如「建國」、「志強」、「金鳳」之類的名字。比如現在的父母則喜歡給孩子起「一諾」、「子諾」、「梓涵」之類的名字,或者喜歡把爸爸和媽媽的姓加在一起組成孩子的名字。所以有時候一個班上可能會同時有幾個重名的學生,有些同名不同姓,有些直接同名同姓,老師都會特別容易弄錯。
可是有一位大一男生的姓名,突然走紅網絡,網友們看到了紛紛調侃:這個名字絕對是獨一無二。
原來,這位大一的男生名字叫「春秋戰國」。看到這裡,很多人都會以為這位男生的父親或者母親應該是姓「春」或者「秋」、再或者是複姓「春秋」。可是令人詫異的是,他的名字跟他的爸爸媽媽都沒有關係,他們家既不是姓「春",也不是姓」秋」,更不是姓「春秋」。
為什麼會取這樣一個名字呢?這位男生說,這主要是跟他爸爸有關。因為男生的爸爸一直非常喜歡中國的歷史文化,其中正好對春秋戰國時期的歷史很感興趣,覺得春秋戰國時代就是我們人類歷史上的一個軸心時代,是一個思想迸發的時代。所以男生的父親就想把這個名字賦予給自己的孩子,希望他也能在將來有所作為。
不得不說,這樣的一個名字,竟然取得如此有內涵,為了給孩子取一個獨特的名字,這位父親也是煞費苦心了。
很多人看到這樣一個清新脫俗的名字,除了紛紛感嘆父親的良苦用心外,更是覺得這樣的名字實在是有文化有內涵,獨一無二了。這去上學或者以後工作的話,肯定一下子就會被人記住想忘了都難。更有的網友直接在線幫這位男生以後的孩子都起好了名字:唐宋元明清。
甚至有的網友說:這名字厲害了,就是不知道你爺爺看到了,有沒有拿起棍子追著你爸來打?
確實,一個孩子的姓名,寄託了家族的傳承和延續。對於老人家來說,一般很難接受自己孫子的名字,居然把家族的姓都丟掉的,取一個根本不相關的名字。
1、儘量避免重名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孩子的名字是獨特的,如果起的名字,滿大街一叫,都能跑出來好幾個同名的,那就尷尬了。
像以前在我上班的學校裡,班上有兩個女孩子都叫「朱嘉麗」,每次其他老師都跟我反應說,每次點名叫「朱嘉麗」兩個女孩都會一起站起來。後來我們老師沒辦法,就想了個辦法,問清楚兩個學生的出生年齡,分別安排她們坐在教室的左右兩邊,每次點名的時候就在她們的名字前邊加上一個「大」和「小」。
所以如果孩子在以後的學習和工作中,不斷遇到跟自己重名的人,這實在也是個不小的煩惱。
2、避免過度追求個性化
大部分父母都不想給孩子取個重名的名字,所以有些父母就一味地追求個性化、推陳出新,這樣反而容易造成一些笑話出來。
比如之前有人爆出的一些名字「高富帥」、「顧得貓寧」、「馬統蓋、」,這些父母可能想給孩子起個獨具個性的名字。可是,這樣反而容易鬧出笑話來。
3、不要太把自己的希望直接放在孩子名字上
孩子是父母希望的寄託和延續,很多父母在給孩子名字時,都會把自己的一些個人希望寄托在孩子名字上面。比如上面給孩子取名「春秋戰國」的這位父親,就是把自己的興趣愛好寄託給孩子名字上。
以前我有個初中那個同學,她叫「邱來娣」,因為她媽媽連續生了2個女兒,所以給她起了個「來娣」的名字,希望她後面能帶來一位弟弟。可是她從小到大都對自己的名字十分不滿意,總覺得自己的名字又老土又難聽。讀書時候,就經常希望父母能幫她把名字改了。可父母嫌麻煩,一直不同意。這位女同學後來上高中自己給起了新名字,硬是給改了過來。
4、起名字時最好要方言和普通話都不要有歧義
因為我們很多地方都有不同的方言,有時候起的名字,用方言和普通話讀起來是不一樣的。所以,起名字的時候,最好不管是用方言還是普通話念起來都沒什麼歧義的比較好。畢竟,如果孩子以後上學了,總因為名字被同學取笑,那對孩子來說,影響也不好。
今日話題:大家都是根據什麼來給孩子起名字的呢?歡迎留言討論!
(圖片來源網絡,侵權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