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水科院高級工程師:如何用AI技術保護青海湖核心物種

2020-12-25 澎湃新聞

在海拔3300米的青海高原上,裸鯉是青海湖「水-鳥-魚」生態鏈中的核心物種。每年5-8月的春夏之交,裸鯉從青海湖洄遊到淡水河、淡水產卵後、再回到鹹水湖內,為青海湖棲息、繁衍的鳥類提供了豐富的食料。

但裸鯉洄遊之路是一場充滿艱難險阻的生命之旅,如何幫助幫助裸鯉,保護其成長,是維持青海湖生態平衡的關鍵。

近日,雲從科技攜手國家水利部水科院和青海湖裸鯉救護中心,使用基於自主研發的AI技術,以多模態感知、智能化分析複雜自然環境,檢測青海湖裸鯉(湟魚)的繁育數量及生態分布,為青海湖裸鯉資源提供科學的數據支持,共同守護生態未來。

這項技術應用背後有哪些故事,遇到過什麼挑戰,以及未來還可以將其應用到何處?帶著這些問題,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專訪了項目參與方之一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國家水電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高級工程師王魯海。

用AI幫助識魚、數魚

據王魯海介紹,這個項目開始於2019年。當時,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與青海湖裸鯉救護中心合作,共同承擔了青海省科技廳的項目《基於生態水文過程的青海湖裸鯉種群動態監測關鍵技術研究》。

「這個項目主要目的是兩個,一方面綜合運用技術手段監測青海湖裸鯉的動向和種群規模,另一方面是運用數學模型,分析裸鯉種群結構和未來變動趨勢,及時預警風險。其中數學模型的準確性嚴重依賴於監測獲取信息的準確性。在我們項目執行過程中發現傳統的技術手段(例如放流回捕、超聲探測等)在青海湖的運用都有一定的局限性,無法滿足高水平監測的需求,因此,我們就計劃採用新的技術手段,實現高精度、長時間、無人值守的監測,經過綜合分析選定了採用視頻監測魚道、人工智慧處理提取信息的方法。」王魯海說。

據悉在整套系統中,雲從科技運用AI技術,精準魚體監測,在複雜多變、光線反射的水流環境中,通過中高空攝像頭的捕捉河景圖像,通過視頻流的智能數據分析識別生物屬性特徵,追蹤野生裸鯉歷史運動軌跡,實現全方位的裸鯉監測與保護。

此外,為滿足科學檢測需求,雲從通過前端智能感知技術進行魚體的精細定位,結合跟蹤、多邊形ROI等技術,可以統計任何時間點或者時間段內,一個或者多個、規則或不規則區域中的魚數並返回每條魚的坐標位置與移動方向等屬性,有效幫助科研探索裸鯉繁育數量及生態分布。

AI技術應用中遇到的挑戰

不過技術的實施並非一帆風順,困難主要來自硬體和軟體。硬體上,即如何在野外獲取能清晰看到裸鯉的監測視頻圖像;軟體上的困難則是如何從監測視頻中準確提取裸鯉通過的信息。

「硬體上我們因地制宜的,例如要增強對比,讓魚通過時有清晰的輪廓,我們就採用表面噴有白漆的薄鐵皮覆蓋在魚道底部構建一個單色的背景,為了夜間也能獲得圖像,在攝像頭邊布置了兩套紅外照明led燈等等。」王魯海說。

至於軟體上,主要是因為視頻條件的多樣化,有白天、黑夜、有晴天、雨天,視頻中不僅有魚還有捕魚的鳥,水中漂浮的水草,水面的波紋。在這種條件下,傳統的圖像識別方法,通過形狀、紋理等判據,識別錯誤率高,而且受到外界幹擾非常大,所得數據可靠性差。

「面對這種問題,我們就是通過帶有深度學習功能的人工智慧技術,通過少數明確的樣本訓練AI模型,使模型『認識』青海湖裸鯉,然後利用訓練好的模型來處理海量的監測視頻,這樣監測準確率就大幅提升了,與人工判讀的精確度基本一致,甚至略高。目前測試顯示,雲從公司的AI技術解決本項目中軟體的問題非常有效。」王魯海告訴澎湃新聞。

從識魚到猴臉識別,AI助力珍稀物種保護

有了新技術後,青海裸鯉的保護工作大大改善。

王魯海稱,改進主要來自兩方面。一是更加準確的監測種群信息,裸鯉保護應用就是一個例子。此外,對於瀕危物種,野外的種群數目是非常少的,通過AI技術甚至可以做到對個體的精準識別,結合大範圍的野外監控部署,能夠準確獲取個體運動軌跡和行動規律。目前已經有一些「猴臉識別」的技術方案正在做深入研究,可能用於中國野外金絲猴的保護,這些技術成為提供保護方案制定的重要參考數據。

二是通過人工智慧技術可以識別造成物種走向瀕危的風險因子,做出及時預警和針對性應對方案,促使野生瀕危物種種群規模恢復。

至於下一步工作的打算,王魯海介紹,在通過AI技術獲取實時監測數據後,接下去就是將其納入到種群模型中進行測算,運用局部的監測數據推演整個青海湖流域的裸鯉種群遷移、繁殖和種群發展狀態,對每年的繁殖效果進行評估,及時發現潛在風險。

「目前這套軟硬體結合的魚類監測系統適用於淺水河流的洄遊性魚類野外監測,未來可應用於華子魚、川陝哲羅鮭等我國特有的洄遊性魚類監測。同時這套系統也可以拓展到多種野生動物的監測,助力管理部門和科研工作者實時掌控珍稀物種動態,合理制定物種保護策略。」王魯海稱。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精準識魚、科學數魚,雲從科技用AI技術保護青海湖核心物種
    在平均海拔3300米的青海高原,人們常會說:青海湖裡有兩寶,一是湟魚(學名:青海湖裸鯉)二是鳥。其中,裸鯉更是青海湖「水-鳥-魚」生態鏈中的核心物種。為了能更好地保護青海湖物種的多樣性,12月16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獲悉,雲從科技攜手國家水利部水科院和青海湖裸鯉救護中心,使用基於自主研發的AI技術,以多模態感知、智能化分析複雜自然環境,檢測青海湖裸鯉(湟魚)的繁育數量及生態分布,為青海湖裸鯉資源提供科學的數據支持,共同守護生態未來。
  • 專訪江淮汽車副總工程師、技術中心副主任靳素華女士
    專訪江淮汽車副總工程師、技術中心副主任靳素華女士視頻地址:評論:0專訪江淮汽車副總工程師、技術中心副主任靳素華女士1/ 3專訪江淮汽車副總工程師、技術中心副主任靳素華女士猜你喜歡專訪江淮汽車副總工程師、技術中心副主任靳素華女士[車友頭條
  • 「聽力保護」的實踐者—繽特力首席聲學工程師胡光熹專訪
    近日,51CallCenter在上海專訪了從美國加利福尼亞州飛抵國內出席聲學行業學術會議的Plantronics-美國繽特力公司首席聲學工程師胡光熹先生。採訪過程中,胡光熹反覆強調了「聽力保護」對於呼叫中心行業的重要性,並對噪聲監測、呼叫中心耳麥設備選購展開了話題,並對呼叫中心的聽力保護、及環境設置等前瞻話題給予專業建議。
  • 專訪5位技術人,探秘AI酷職業背後的故事
    離職後他花了6個月時間與Qure.ai創始人談論他們待解決的各種問題,還開設了關於機器學習的進修課程,即使Ghosh已經工作,但他卻依舊在網上研究最新的技術論文,參與解決像Kaggle(一個為開發商和數據科學家舉辦機器學習競賽、託管資料庫、編寫和分享代碼的平臺)這樣類似網站上的問題和挑戰,他通過這種方式使自己不斷學習,以便能及時了解最新技術。
  • 南京水科院「如何優化變化環境下我國水資源承載力,實現健康的區域...
    本站訊 「2020年8月15日,中國科協在第22屆中國科協年會閉幕式上正式發布了10個對科學發展具有導向作用的科學問題和10個對技術與產業具有關鍵作用的工程難題。由中國水利學會推薦,南京水科院張建雲院士、正高級工程師王銀堂、胡慶芳和金君良提出的「如何優化變化環境下我國水資源承載力,實現健康的區域水平衡狀態」入選10大前沿科學問題,這也是水利領域問題首次入選!
  • 山東:高級工、高級技師可申報「工程師、高級工程師」
    去年,我省在青島市開展了工程技術領域高技能人才與工程技術人才職業發展貫通試點工作,旨在打破職業技能評價與專業技術職稱評審界限,改變人才發展獨木橋、天花板現象,搭建人才成長立交橋,發揮用人主體作用,建立評價與培養使用激勵相聯繫的工作機制。
  • 視覺模型核心難點攻破!AI開發進階系列公開課邀你加入
    其中物體檢測和圖像分割被廣泛應用在瑕疵檢測、安全生產隱患檢測、衛星遙感監測、無人機航拍等場景中,這些場景裡往往需要對大圖像數據中的小目標進行檢測,如何藉助AI能力在大圖小目標的場景裡降低漏檢率和誤檢率是行業一大難題,困擾著無數開發者。
  • 機器之心專訪吳恩達,深度學習課程項目Deeplearning.ai正式發布
    在發布前夕,吳恩達接受了機器之心的專訪,對該項目進行了更為詳細的解讀。Deeplearning.ai 課程地址:https://www.coursera.org/specializations/deep-learning今早,吳恩達在 Medium 上發布了一篇博客,宣布 Deeplearning.ai 項目正式啟動。
  • 高級工程師和正高級工程師職務任職資格評價條件(試行)
    第二條 本評價條件適用於我省安全工程領域從事安全科學應用、安全技術服務和安全生產管理等工作的專業技術人員申報高級工程師、正高級工程師職務任職資格,其中事業單位人員應按照評聘結合原則執行。第三條按照本評價條件通過評審,獲得安全工程專業高級工程師、正高級工程師職務任職資格的人員,表明其具有相應的專業技術和學術水平,是聘任安全工程專業高級工程師、正高級工程師職務的重要依據。
  • 測試工程師不懂AI,還有未來嗎?
    如果測試工程師不懂AI,是否有未來,測試人員該如何看待「AI測試」?在軟體質量保障中到底應該如何循序漸進的切入這一話題?業界在此領域目前現狀是怎樣?帶著這些問題,阿里高級測試開發專家汪維希望藉此和大家做一些交流和探討。借用一幅圖先讓我們快速來回溯一下測試變革所經歷的幾個不同的時期,從最早期的純手工測試,隨著整個IT技術的發展,測試也歷經了不少的變革,每一次變革我們不難發現側重點都有所不同。
  • 機電製造&信息技術,如何成為這兩個專業的正高級工程師?權威解讀來...
    浙江省信息技術專業正高級工程師職務任職資格評價條件(試行)> 浙江省機電製造專業正高級工程師職務任職資格評價條件(試行)>   為幫助屏幕前的你更好地理解文件內容,小信特意有請省經信廳人事處進行政策解讀。下刷就能收穫權威內容!!!
  • 高級工程師如何快速申請專利!
    專利是高級工程師進行工作評估的條件之一。想要申請高級工程師並準備合格的頭銜和專利的個人可以獲得專利頭銜的加分。但是,該專利申請不容易完成,並且可能無法趕上評估標題。接下來,本文將介紹如何為高級工程師申請專利,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 南京水科院舉辦黨課報告會
    本站訊 2020年8月12日,南京水科院舉辦黨課報告會,院長陳生水、黨委書記段虹講專題黨課,在寧院領導參加會議。   陳生水做了題為《牢記初心使命 強化科技支撐 加快推進國際一流綜合性水利科研院所建設》的報告。
  • 山東:這些人才可申報「工程師、高級工程師」
    去年,在省人社廳指導下,青島在工程技術領域開展貫通高技能人才與工程技術人才職業發展通道工作試點。「試點的核心,就是用一方的相應等級人才評價結果,來申報另一方的相應等級人才評價,而不再要求必須『從頭再來』『逐級申報』另一方的等級評級。」
  • 高級軟體工程師如何設計職場規劃
    科技公司的高級軟體工程師通常指的是具備豐富行業經驗且知識結構比較全面的軟體開發人員,往往需要具備三方面能力,其一是具備豐富的開發經驗,能夠解決大量場景下的軟體開發問題;其二是具備解決部分關鍵問題的能力,比如性能瓶頸等;其三是具備一定的方案設計能力。
  • 保護地:給物種一個家 還人類一個「自然」—新聞—科學網
    自然保護區也一樣,內部『家底』有哪些、它們如何變化?野生動物、森林生態系統有沒有問題、是什麼原因造成的?這些都需要日常巡護和系統監測。」 作為中國林業科學院森林生態環境與保護研究所自然保護區與生物多樣性學科組首席專家,20多年來,李迪強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中國的自然保護地究竟『保護』得怎麼樣?」
  • 中級職稱如何評審高級工程師,需要準備什麼材料
    工程師有初、中、高三個級別。初級可分為技術員和助理工程師;中級就是工程師;高級可分副高級工程師和高級工程師。一般大學本科畢業後從事本工作滿兩年以上就可以開始申報評審初級職稱;擔任助理工程師四年以上可以申報中級工程師;而到了中級之後五年以上就是申報高級工程師。
  • 高級工程師申請攻略
    ps:高級工程師=副高;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正高。如果2018-2024年均沒有在規定的網站上學習,此生便是無緣高級工程師了?有點不人道,有關部門應該好好說清楚,少拍腦袋。如果你是建築、暖通、園林等專業,整點學分太方便,這類專業要評審高級工程師必然得有個二建、一建,以及三類人員、特殊工種、七大員之類的證,每年繼續教育必然是要參加,也能換得些學分。
  • 長文分享:AI算法工程師煉成之路
    AI算法工程師的長文。作者回顧了自己成長為一名算法工程師,並分享了入門機器學習的經驗,以及學習資源。這是一篇關於如何成為一名AI算法工程師的長文。作者回顧了自己成長為一名算法工程師,進行了經驗總結。機器學習如何入門機器學習之大,初學者都無從下手。說白了,機器學習就是各種模型做預測,那麼就需要有數據,要想有好的效果,就要把原始的髒數據洗乾淨了才能用。數據內隱藏的信息有時候是肉眼不可見的,那麼就需要一些相關技巧來把有用信息挖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