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是座山,母親像條河,山擁抱著河,河滋潤著山。而我們正是這山上這河邊幸福的種子,生長在山上,享受著甘冽河水的哺育。感恩父母,回歸自然。」
不記得是什麼時候讀過這段如詩如歌般感恩父母的話語了,反正每次讀到,我內心都是一陣感動。
這輩子,我最應該感恩的人,除了父母,還是父母。
我的老父親今年已經八十五歲了,他是一個又瘦又矮的小老頭。父親曾經是縣水泥廠的一名司機,為廠裡開了將近三十年的貨車,一直開到退休前兩年,才從辛苦的司機崗位上退下來,做了兩年的閒活一一看磅秤,稱那些準備出廠的袋裝水泥。
印象中父親是個對人極為和藹可親的人。七八十年代,在我們鄉鎮裡的貨車、客車都是屈指可數。到縣城的客車,每天也只有兩趟,人們想到縣城辦事,只能坐客車。
那時,父親幾乎每個月都要回到鄉裡拉一兩次貨。來去的途中,他不知讓多少個鄉親們坐過免費的車,所以,雖然父親是一個那麼普通的人,但鄉鎮裡認識他的人卻不少。父親的熱心助人不求回報的品質,對我的人生觀、價值觀,也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父親長年不在家,我們兄妹四人很難得到他的陪伴,所以我小時候是特別珍惜跟父親在一起的時光。
父親對我的兩個哥哥特別嚴厲,但對我和妹妹卻是一副慈父心腸。小時候,只要父親回來,我和妹妹就會趴在父親的背上"騎馬",有時也會拿我們自己的頭繩給父親扎幾束朝天辮。和藹可親的父親任由我們折騰,絲毫沒有厭煩的神色,反而露出慈祥的歡笑。這讓我貧乏的童年生活帶來了難以忘懷的樂趣。
生活上,父親對我的愛是寬容的,但在我的身體健康上,父親對我的愛是嚴肅認真的。
讀小學時,我的學習成績雖然不錯,但因為平時沒什麼課外書看,寫作水平很低,不夠200字的作文,只能寫成流水帳。
我偶然在爸爸單位房間的抽屜裡,找到了我人生第一次看到的長篇巨著《青春之歌》,才看了一半,就被父親發現並沒收了。因為他覺得,一個小學生看長篇小說,容易近視,容易造成脊柱生長不正常(那時候我看小說時,坐姿很不端正)。
後來,我又從叔叔的書堆裡翻出一本比《青春之歌》更厚的小說《敵後武工隊》,結果沒看到十頁,被從縣城回來的父親發現了,又被他沒收並且帶回單位,供他獨自欣賞了。理由當然也是小學生不能看長篇小說,等我上了初中,會給錢我買合適的書給我看。
父親對孩子視力與身體正常發育的重視,一直影響著我。我至今已年過半百,但我的視力一直正常,既不近視,也不眼花。因為我一直注意用眼衛生,一直堅持做護眼操。這應該感謝父親當年對我視力的保護。
我的老母親也已經八十一歲了。與父親的寬中帶嚴不同,母親對我的愛是狠中帶柔。
我是家中的老三,但我從一年級就開始幫家人洗衣服,至於到田裡拔豬草呀,上山放牛撿乾柴呀,反正所有我能幹得來的活,我都得幹。而我的兩個哥哥,反而不用幹那麼多。當年,我曾經抱怨母親對我太狠了。後來,我才知道,這是母親在鍛鍊我的生存能力。
後來,我考上了鎮上的重點初中,父親親自騎著二八式自行車送我到學校,還找到班主任,與班主任聊了許久,大概是想讓班主任對我多一些關照吧。上了初中以後,母親到鎮上趕圩的時候,也會抽空到學校看望我,給我帶來好吃的。周末回家,必定留有一兩個雞蛋給我補身體。母親總會會很溫柔地叫我多吃點,說我讀書太累。
小時候,父母常對我說:"你要想長大了不用在家裡幹得那麼辛苦,就要努力讀書,考上大學。只要你考上了大學,即使家裡沒錢,就是拆屋賣瓦,也要送你去讀書。"
因為父母的鼓勵與支持,讓我走到了今天。雖然算不上大富大貴,卻也算生活穩定,家庭幸福。
父愛如山,母愛如海。永遠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感謝你們給了我生命,讓我能夠在這個世界上生存 !如果沒有你們,我所擁有的一切將會為零,正因為有了你們,我才會綻放生命的光彩!
願父母身體健康,生活愉快,長命百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