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您了解南化塘,更好的服務老區人民,致力於發現家鄉美,傳遞家鄉美!努力打造一個便民、高效、務實、陽光的服務型政府。歡迎您關注南化塘。
「戰爭烽火南化塘,五萬雄兵拼著上,犧牲流血何所懼,只求人民福安康。」這是中原突圍時李先念司令員的貼身參謀,原武漢軍區副司令肖健章中將登臨南化塘革命烈士陵園時留下的一首詩。2015年10月12日,陳毅之子陳昊蘇等31位革命家後代蒞臨南化塘烈士陵園參觀拜謁。「中原突圍」主戰場——十堰市南化塘紅色旅遊景區正以巨大的魅力吸引著人們。
十堰市鄖陽區南化塘鎮圍繞紅色旅遊資源,一手抓生態建設,一手抓人文提升,把紅色文化注入到整個景區的建設中來,發掘建設了中原突圍紅色文化景觀群、奇山秀水自然景觀群和綠圃鮮果生態景觀群,打造出了以「中原突圍」為主題的紅色旅遊景區。2015年10月該鎮紅色旅遊項目正式申報國家紅色旅遊經典景區。
南化塘鎮位於十堰市東北部,地處鄂豫陝三省交界地帶,素有鄂之屏障、豫之門戶、陝之咽喉之稱。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李先念、徐向前、王震等15位黨和國家領導人及328位開國將帥浴血奮戰過的紅色古鎮,是全省27個重點老區鄉鎮之一,也是湖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湖北省紅色旅遊基地。該鎮境內旅遊資源十分豐富,紅色旅遊景點32處,生態旅遊景點53處,人文資源景點27處。其中國家4A級景區一個,3A級景區一個。
一、高揚紅色旗幟,唱響紅色旅遊主旋律
南化塘是一塊光芒四射的紅色土地。1932年徐向前、陳昌浩率紅四方面軍西徵進抵南化塘;1934年程子華、徐海東率紅二十五軍轉戰南化塘;1946年李先念、王震率中原部隊血戰南化塘勝利突圍;1947年陳賡、謝富治率部解放南化塘,挺進豫西、陝南。南化塘鎮紅色革命遺址共有30餘處,既有中國革命時期歷經槍林彈雨的戰鬥遺蹟,也有新民主主義時期剿匪反霸、鞏固新生社會主義政權的景觀遺址,還有社會主義建設時期見證南化塘人民弘揚老區精神,戰天鬥地建成的被譽為「楚天紅旗渠」的兆河大渠。鎮內紅色文化積澱深厚,紅色旅遊資源豐富,上世紀80年代以來,南化塘鎮圍繞紅色文化,高擎「中原突圍」旗幟,唱響了紅色旅遊主旋律。
「中原突圍」拉開了解放戰爭的序幕。而這場戰役中的一個至關重要的主戰場就在南化塘鎮玉皇山上。1946年6月,國民黨蔣介石公然撕毀停戰協議,派兵30萬分四路圍攻我6萬人軍隊的中原解放區。李先念、鄭位三、王震等率領中原局和中原軍區,根據中共中央和毛主席的指示,展開了震驚中外的中原突圍。7月16日、17日,李先念和王震率領的左路部隊和右路部隊分別到達玉皇山一帶,經過兩晝夜激戰,擊潰胡宗南重兵的圍追堵截,勝利突圍,打開了入陝大門,創建了川陝革命根據地。
南化塘玉皇山戰鬥是中原突圍部隊在戰略轉移途中進行的一場最艱險、最激烈的戰鬥。這場血戰,粉碎了國民黨妄想在南化塘地區全殲中原北路突圍部隊的險惡陰謀,勝利完成了中共中央交付的戰略突圍任務。1986年湖北省修建南化塘革命烈士陵園。1987年,由時任國家主席李先念題寫碑文,開國元帥徐向前題寫碑名。
南化塘鎮以紅色精神佔領思想高地,在旅遊策劃中融入紅色元素,以當年的戰鬥遺址為重點,把紅色旅遊活動納入愛國主義教育和黨史教育,積極開展「紅色之旅」活動。邀請社會各界與紅色基地共建,成功舉辦了多次老軍人、老幹部和革命家後代故地重遊、尋訪舊址活動。南化塘鎮通過各種紐帶,內引外聯,紅色教育空間越來越大,為開展紅色旅遊業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
二、發掘紅色資源,創建紅色觀瞻主陣地
玉皇山上數棵蒼勁挺拔的古樹上至今仍留有中原突圍血戰時的累累彈洞,山上的玉皇廟經彈火的洗禮,滄桑肅穆。無數中華英烈的忠魂遺骨長眠玉皇山下,留下了一部氣壯山河的英雄史詩,成為革命傳統教育的寶貴教材。
南化塘鎮自1990年以來先後投資近5000萬元,對南化塘革命烈士陵園進行了第二、第三期配套建設。目前陵園佔地16675m2,設有陳列館、將領館、報告廳、放映廳和廣場等觀瞻場所。收藏有200多件戰爭遺物,展示了近300位在南化塘作戰過的將士圖片,收錄了10餘張紅軍、新四軍、八路軍在鄂豫陝及南化塘的作戰圖。1996年12月,團中央在南化塘舉辦慰問演出活動,許多老紅軍、老幹部重來南化塘,追尋舊跡,憑弔戰友。十堰市紀念中原突圍勝利50、60周年大會在南化塘革命烈士陵園舉行。
2013年以來,南化塘鎮陸續投資420萬餘元,對中原突圍主戰場——玉皇山戰鬥舊址進行了恢復和展示,把玉皇山半山腰的吳家窪村打造成了紅軍村,融合紅色文化、民俗文化和宗教文化元素,對紅軍村和玉皇廟初步進行了紅色文化景觀改造,營造了當年紅軍生活、生產的場景,修繕擴建了玉皇廟,嘗試開展了軍事體驗、戶外拓展和登山節活動。在紅軍村廣場上,每月都開展有大型主題晚會,演繹當年突圍戰鬥場景和老百姓奮不顧身搶救傷員的劇目。
在南化塘鎮長新村,保留有當年中原突圍部隊高坎宿營地遺址。中原突圍部隊部分將士屯兵高坎營地,無論是指戰員還是普通士兵,盡皆露宿於河灘荒地之上,對老百姓秋毫無犯,一直以來傳為佳話。此外,還有瓦礫坡、鮑魚嶺、化山寨等戰鬥遺址,也都被南化塘鎮根據當時情景進行了復原建設。南化塘鎮境內多個紅色旅遊景點自西向東一線穿珠,形成了既相對完整又互為補充的革命戰爭遺址群。
三、整合山水景觀,潤色紅色景區主基調
南化塘鎮以生態塑形,以紅色鑄魂,陸續開發了九龍瀑、龍吟峽等自然生態景區,生態旅遊與紅色旅遊相映相襯,相得宜彰。2014年,南化塘鎮編制了《鄖陽區南化塘鎮旅遊發展總體規劃》,全鎮形成了「一心兩軸六大旅遊功能分區」的綜合景觀構架,走出了一條「紅色文化為閃光點、生態環境為立足點、山水休閒為出發點、養生度假為生長點」的旅遊開發新範式。
九龍瀑景區於2012年獲批國家4A級景區,位於大柳鄉餘糧村到南化塘鎮青巖村之間的群山中,距南化塘鎮集鎮4公裡,距鄖陽區城區30公裡。九龍瀑被譽為「楚天第一瀑」。九條瀑布(蟠龍瀑、蛟龍瀑、螭龍瀑、虯龍瀑、應龍瀑、蜃龍瀑、夔龍瀑、鼉龍瀑、敖龍瀑)分九疊傾瀉而下,一疊一潭,九疊九潭,形成了長達3公裡的瀑布群,景區內森林負氧離子達到12萬個/m3,是天然的綠色氧吧。龍吟峽景區2011年被評為國家3A級旅遊景區,位於南化塘鎮東溪村境內,總面積18平方公裡。境內景點各異,有大小溶洞20多處,千仞絕壁30餘處,是一個兼具「山雄、水秀、石奇、洞幽」的旅遊風景勝地。
鎮內西河水庫綿延二十公裡,是鄖陽區最大的綜合水利工程。庫面寬闊,水質清澈,水中半島形態各異,兩岸青山如黛,深秋時節漫山紅葉。此外,還有正開發中的馬良河、鮑魚地熱溫泉、馬塘月亮湖、滔河兆河等景區,都是南化塘鎮內美不勝收的自然景觀。
南化塘鎮對十堰市和周邊縣市旅遊發展狀況進行了科學分析,對本鎮旅遊發展目標進行了合理定位,把紅色旅遊和自然景觀有機結合,開創了鄉鎮紅色旅遊景區的嶄新局面。十堰市位於南水北調工程核心水源區,市內自然和人文景觀眾多,有武當山5A級景區,天河、五龍河、太極峽、龍潭河等4A級景區,周邊縣市有神農架國家地質公園、清江畫廊、黃帝陵、兵馬俑等多個5A級景區和更多的4A級景區,鄖陽區內已經開發建成恐龍地質公園、虎嘯灘等3A級以上景區11個,「中原突圍」主戰場——南化塘紅色旅遊景區正處在華中地區這一龐大景觀帶的核心位置,且這一景觀帶目前無紅色旅遊景區。而且,南化塘鎮距福銀高速(G70)40公裡,距滬陝高速(G40)50公裡,正在建設的鄖白二級公路穿境而過,為發展紅色旅遊提供了便利條件。
四、觀光農業助力,豐滿紅色旅遊主支柱
近年來,南化塘鎮進一步加快土地流轉,使規模化、集約化經營取得了更加顯著的成效。目前,南化塘鎮以合作社為主要形式,建立了四個綠色生態園:茶園——禮拜寺茶文化度假村,果園——關帝千畝核桃產業園,菜園——化山四季菜圃,藥園——鹽池百藥園,形成了紅色旅遊拉動、自然山水潤色、生態農業點綴這一和諧而豐滿的旅遊格局。
禮拜寺茶文化度假村位於南化塘鎮黃柿坪村,海拔500多米,茶園面積5000畝。禮拜寺茶是鄖陽區「三品一標」產品之一,所創「京山鄖劍」品牌多次獲得各級名優茶評金獎。2014年,該茶園投資1000萬餘元打造集生產、生態、旅遊和科普於一體的觀光度假園區。核桃產業園位於關帝村,佔地2700畝,是鄖陽區核桃產業生態文明經濟示範點。該園圍繞核桃產業廣泛開展了核桃果林賞花、核桃自助採摘、核桃工藝品製作等休閒農業觀光活動。四季菜圃位於化山村,目前該村大棚蔬菜種植面積600餘畝,一年四季各種瓜果蔬菜爭奇鬥豔、奼紫嫣紅。百藥園位於鹽池村,目前已規模種植金銀花等藥材30餘種。產出的部分藥材可以直接入食,成為生態餐廳的特色藥膳材料。
連年來,南化塘鎮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較為成功地向外推介了紅色、山水、生態等旅遊品牌,形成了以「中原突圍」為核心的「一山兩區五園」綜合景觀,創造了較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2014年,該鎮紅色旅遊景區接待遊客達18萬人次,拉動全鎮實現旅遊收入3000多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