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是一個不平凡的年份,在經歷了疫情的考驗,國內外經濟都受到了一定影響,其中從市場情況可以看出,大宗消費品購買需求下降,特別是汽車行業最為明顯,加上國六排放標準的實施,使得2019年國內汽車銷量創歷史新低,達到了12年來的首次下滑,也可以說是車市寒冬。到了2020年汽車銷量逐步恢復正常,但銷量遠沒有達到預期,因此就在不久前10月20號,發改委發言人孟瑋表示,鼓勵全國各地二手車置換補貼的相關意見,進一步推進汽車市場穩步增長,提升國內GDP,對於想換車的消費者來說是有福了,一不小心就升幾萬。
汽車作為拉動經濟的重要商品,一直以來都是比較受到相關部門關注,在2010年汽車銷量不景氣的情況下,推出了汽車下鄉以及購置稅減半等政策,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時間汽車銷售明顯增長。而此次關於鼓勵老舊置換補貼,無疑是市場的又一針強心劑,使得在觀望的車主有購置新車的想法,無疑會對汽車銷量起到積極作用。據相關部分統計,國內老舊汽車市場存量巨大,佔有國內汽車總量的63%左右,其中特別是一些二線城市,老舊汽車排放汙染嚴重,置換新國標車型也是勢在必行。
當然除了鼓勵老舊汽車置換補貼以外,其中還提到汽車銷售模式的建議,除了實體線下,鼓勵廠商增加網絡銷售渠道,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模式。特別是對於一些三四線城市,要進一步開發農村市場,增加配套設施,要充分開發市場潛力,多方面提升銷售思路,從而推進國內經濟的發展。
事實上汽車作為一個消耗品,根據調查顯示,普通農村年輕人都有購車的需求,而且大多數人都有考取了駕駛證或者正在學習,阻礙其購買的原因是汽車後期的養護成本,以及日趨嚴重的交通狀況,這就是「買車容易養車難」的問題,對於農村地區來說,購買一輛10萬左右的家用車,其中購置稅就需要8000多,後期維修保養等都是一筆不小的花銷,加上平時的違章罰款、停車費,一年下來也要一萬多,相對於農村地區一個普通勞動力小半年的工資。
除此之外交通狀況也比較複雜,一些小城市開車出去都會遇到停車難的問題,還有各種停車收費,一不小心就吃罰單,特別是到了節假日期間,到路擁堵不堪,這種種問題都是阻礙消費者的購車原因。如果相關部門可以解決養車難、停車難等問題,那麼相信許多人購車欲望會明顯提升,消費者購車欲望更強烈,從而汽車銷量會實現穩步增長。
當然相關部門提出的老舊汽車置換補貼,說明對於汽車市場還是比較關注,這種方法雖然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如果不改變整體用車情況,那麼提升汽車銷量提高國內經濟消費增長也是空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