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句老話:「無規矩不成方圓」。今天講講怎樣培養自己的孩子遵守規矩和懂禮貌,不成為別人口中的熊孩子。
有個事例:
某部門聚餐,同事把他女兒帶上了。他女兒吃了幾口就開始滿場瘋跑,然後扔紙團玩。後來他們在火鍋裡面撈出來一團紙,大家也沒說什麼。好了重點來了。走在路上,突然另一個同事讓那小女孩叫我哥哥。然後他爸轉過頭看著我說,那你要叫她妹妹,你看她還沒你高。(因為我小時候患病,所以身高只有160)。他女兒開始瘋狂的笑。我道了別,過馬路,走了。
所以,熊孩子往往都會有一個教育不成功的家長。
我們社會中有各式各樣的規則和禮貌。走路要看紅綠燈,學生上課要遵守課堂紀律,生活工作要遵守法律,見到老弱病殘要講禮貌和尊重。這些是做人的根本,也是安身立命的法則。所以從小培養自己的孩子遵守規則講禮貌是極其重要的。那麼家長不僅要起榜樣的作用還要學會怎麼教育孩子。
怎樣培養講禮貌:
一、從簡單禮貌問候做起
在我小時候,周邊鄰裡和睦,在家裡早晨起床後孩子都會說聲:「爸爸媽媽早上好!」家長也會對孩子說:「寶貝早上好!」他每天上學出門時都會和家裡說再見,放學到家也會主動說:奶奶我回來了。在家我們每天都會對孩子說:「早上好,晚安,再見。」那麼時間長了孩子自然也就養成了這樣的習慣了。
不僅如此,還應該學會主動和身邊的人打招呼。應當教育孩子遇見隔壁的大伯伯應該主動說:大伯伯好。遇到路上的交警,近距離靠近時候也應該教孩子對交警叔叔問好,其實,有禮貌的孩子都是這樣從小時候,小細節一步一步培養出來的。如果孩子抗拒和害羞,那也別著急,先從身邊的人問好開始,一步步的養成習慣,然後再問候身邊的人。
二 、禮貌語言的習慣
在日常的生活中「請、您好、謝謝、對不起、沒關係」這些常用禮貌用語,家長要教會孩子使用,如說「對不起」時就應是真心表示道歉。請別人幫助時態度要誠懇:「麻煩你幫幫我好嗎?」而不可以說:「喂,你來給我……」別人幫你後,要說「謝謝」。要讓孩子真正從內心尊重他人。同時,家長在日常生活中,也應當禮貌用語,在自己做飯時候,讓孩子拿個筷子之類的也應當說聲謝謝你,當自己做錯事時候,也應當對孩子真誠的道歉,自己如果仗著是大人的身份而逃避道歉,自己的孩子在長大時候也會有樣學樣的逃避責任。所以,孩子教育是一件很有耐心的系統工程,需要靜下心來,慢慢的帶著孩子。
三 、講文明懂禮貌是快樂的
有禮貌的孩子都會忍不住喜歡並且誇讚孩子。這樣孩子就能感受到自己變得講禮貌以後,大家對他的疼愛更多了,表揚可以增加孩子的自信心,同時由於受到了表揚,他就會更快樂地把講文明懂禮貌的好習慣堅持下去。所以當孩子有禮貌時候,別覺的是應該的,而是應當給與足夠的讚美和表揚,這樣孩子才會有動力,才會有堅持下去養成習慣的源泉。
四 、相互尊重,相互包容
對待孩子,我們還是應該抱著寬容、耐心、隨和的態度,要尊重孩子,平等的對待孩子。會做錯事的不只有孩子,我們家長也會,那當我們錯了是也要敢於給孩子承認錯誤,不然孩子會想為什麼大人錯了就可以不用承認錯誤,就可以不用道歉,這樣孩子的心理是很受傷很難過的,同時父母要尊重孩子,只有孩子感受到了被尊重,孩子才能學會尊重家長,甚至尊重身邊的人。記住:教育面前人人平等,並不止的是孩子之前,也有家長老師和孩子之間的平等。
怎樣培養遵守社會規則
在我執教期間,有一次帶著學生過馬路,只要走到十字路口遇到紅燈,我們都會停下來等候,因為生活在小縣城,人們對於交通規則遵守不是很好,所以經常有人闖紅燈和亂穿馬路,每次看到這種情況,學生都會問我:「譚老師,這些人為什麼可以不等紅燈,而我們要等紅燈呢?」。我沒有立馬給他解釋,而是反問他:「你覺的這樣闖紅燈走,對嗎?」
學生說:「不對。」,我問:為什麼不對?學生說:「如果前面來車,可能會撞死我。」我說:「那我們應該怎麼辦呢?」學生說:「我們應該遵守交通規則的。」接著,他又問:「可是有時候並沒有被撞到啊」。我說:「即使撞到你的機會很小,萬一撞到了,你說坐在車裡的人會去醫院還是你會去醫院?」,學生說:「肯定我去醫院啊「。」你想去醫院打針流血嗎?」「我不想去,很疼的,上次我媽帶我去打吊針都很疼」。「還有,別人闖紅燈是別人做錯事了,你是不是也要跟著學呢?」。「不能的,他們是他們,我是我,我要做正確的事」。「對的,不能因為很多人都在做錯的事情,你就跟著一起」。
所以,得教會孩子不能人云亦云,同樣,也讓孩子們意識到,規則是永遠存在的,不論什麼時候都要遵守,跟有沒有人,有沒有車,沒有關係。也讓孩子知道,學校有學校的紀律,不是老師在教師才遵守紀律,即便老師不在也要遵守班級紀律。老師布置的作業不是要檢查才去做,也不是家長監督才去做,而是要自覺的完成。我在平時的教育活動中,不停的告誡學生,不要依賴別人的監管,要懂得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把遵守規則化成人生的自我素養。
怎樣培養孩子做人規則
不做壞事是底線!
我做教育行業已經快有十個年頭了,見過無數的孩子無數的家長,曾經帶的第一屆的學生已經結婚生子,當他們遇到教育問題時候,還會諮詢我這個當初的老師,每次和他們聊到關於孩子底線時候,都會說不能做壞事是基礎,其他的可以慢慢培養。
所以一開始,家長就得告訴孩子善惡,明辨善惡,並且以身作則。
小木是我第三屆帶過的一個孩子,爸爸是個涉毒人員,媽媽經常消失不見,小木是奶奶帶大的,奶奶有點小偷小摸,去超市時候也被抓過偷偷藏雞蛋在口袋裡被抓到(小木自己說的)。後來有一次在教室有個孩子新買的文具丟失了,我們調查監控,發現是小木拿的,我單獨找他,問他有沒有「借」同學東西卻沒告訴同學呀,他點點頭說,有的,我借了XX的文具,那個文具盒很漂亮,我奶奶肯定不給我買,我就自己去拿了。我怕同學不同意,就沒說給他。後來我私下裡,又聯繫XX和他的家長,說明小木家庭情況和原委,孩子的爸爸很通融,大方的說送給小木了,我說不用,當初說是借,那就得有借有還。所以,XX和小木當家長的面和解了,並且成了好朋友,之後的日子裡,好幾次看到小木很直接禮貌的向別借用東西,我也在班裡號召同學互幫互助。從那以後一直到他轉學,他的表現一直很好。
所以,家長的無心之舉或者不好行為很有可能給孩子心理埋下一顆種子,這個種子一開始在泥土裡不會被發現,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種子慢慢的長成了野草,再難除盡了。
所以家長要明辨善惡,自己以身作則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最近大火的電視劇《破冰行動》中,大毒梟的兒子也是製毒的,警察李維民培養的李飛也是警察,所以父母在孩子面前,應該有敬畏之心和謹慎之心,因為面前那是你的後代。
除此之外,那怎樣在孩子小時候就明辨善惡和禮貌懂事呢?在我小時候,外公家有個家訓,類似弟子規一樣的,上面寫滿了各種禮儀要求。很多家長會想,弟子規家訓啥的太落伍和腐朽了,沒有背誦的必要和意義,其實我想說,弟子規家訓之列的不少內容確實腐朽過時,但是背誦這些東西並不是要求我們照搬照抄,裡面優良品質,尊老愛幼的思想會深深的刻在孩子腦海中,至於腐朽過時的東西,會隨著孩子增長和周圍環境影響迅速淘汰,而美好的品質在我們的讚揚中保存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