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孩子講禮貌的好習慣?

2020-12-12 寶寶知道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禮儀之邦,懂禮貌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一個講文明懂禮貌的孩子不但可以體現自身的素質,而且可以增加別人的好感。

近段時間,因為《爸爸去哪兒》的熱播,裡面的小明星都伸手大家喜愛,甚至有很多孩子因為「情商高」而備受青睞。其實,所謂的「情商高」也是建立在孩子懂禮貌的基礎上的。

有些家長認為,現代社會是一個自由的社會,懂不懂文明禮儀沒關係,只要學習好,有真本事就可以了;有些家長則認為,孩子現在還小,天真無邪,長大後就會懂得文明禮儀的。其實這都是誤解。一方面,孩子的文明禮儀需要從小培養,否則就會形成壞習慣,一旦形成壞習慣,長大後想要改變就會很難了;另一方面,越是懂得禮貌的孩子,長大後就越能獲得自由發展的機會,因為他會受到他人的尊重和歡迎。

那我們應該如何培養孩子講禮貌的好習慣呢?

一、家長以身作則,做好日常生活中的禮貌問候。

都說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要陪養孩子講禮貌的好習慣,首先家長要做一個講文明懂禮貌的人。在家裡,早晨起床我和孩子爸爸都會習慣性跟家裡長輩說聲:爸爸早上好,媽媽早上好。跟孩子說聲:兒子,早上好;出門上班前說聲爸爸媽媽我們上班了;晚上下班回到家,先問候一聲爸爸媽媽,然後跟孩子說聲:兒子,媽媽回來了,爸爸回來了,等等。在小區裡,碰到鄰居,樓道裡打掃衛生的阿姨,門崗的保安,或是其它認識的人,都會主動問聲好,打個招呼。到公司裡,早晨跟同事見的第一面,也會主動說聲早上好。

受到我們的影響,孩子在家也會主動問候大人。出門碰到熟人也會主動打招呼,偶爾忘記了,在大人提醒下,也會馬上說聲好。每天早晨,我送孩子到學校,都會看到孩子主動跟門衛叔叔和值班的老師同學問好,放學回家也主動跟老師同學們說再見。

二、培養孩子的社會公德心。

教給孩子愛護公物,遵守公共秩序,不隨手扔垃圾,在公交車上主動給老人和孕婦讓座。

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我們帶他坐公交車,碰到老人和孕婦我們都會主動讓座。孩子上小學後,每天跟爺爺一起乘公交放學,有座位會先讓爺爺坐,自己坐了座位,也會主動找需要讓座的老年人,主動給別人讓座。

每次出去玩,我們都會事先準備好垃圾袋,垃圾隨身帶走,集中扔到垃圾箱,孩子還會主動分類扔垃圾;在公園裡不採摘花草,不踐踏草坪。看到有遊客不文明的行為,我們會引導孩子,問問孩子那樣做好不好,對不對。

三、引導孩子學會待客的禮貌習慣。

外出做客前,我們會給孩子立好規矩,講好注意事項,並問孩子能不能遵守,如果能遵守,我們就去,如果不能,我們就取消。比如:去朋友家做客,1、進門換鞋;2、見到主人家的人要主動問好;3、不大聲說話,不吵鬧;4、大人說話的時候不要插話;5、不隨便動別人東西;6、得到別人允許玩的玩具,離開時要歸位;7、離開時一一說再見;8、輕輕地隨手關門。因為事先給孩子立了規矩,孩子都還遵守得不錯。事後,會對孩子作客的表現做總結,並適時地表揚和肯定孩子能夠遵守約定。

家裡來了客人,引導孩子主動問候客人,帶著小客人安全遊戲。

四、日常生活中培養孩子的禮儀習慣,注意儀容儀表。

孩子小時候學習穿衣服時,就跟他說衣服要穿正,襪子要拉平,褲子拉正。有段時間,兒子沒有做到這些要求,我就對他說:「兒子,媽媽昨天在外面辦事的時候看到一個叔叔,高子很高,長得很帥,穿了一身名牌衣服,但是他的褲子沒穿正,褲縫是歪的。兒子,你覺得那個叔叔看起來會帥嗎?」兒子哈哈大笑說:「褲子都沒拉正,怎麼可能會帥呢?」慢慢地,孩子褲子也能夠拉正了。

五、相互尊重,相互包容。

在家中尊重孩子,平等的對待孩子,大事小情讓孩子知曉,並跟孩子商量。遇事多站在對方的角度著想,學會原諒和包容別人。我們跟爺爺奶奶一起住,有的時候孩子跟爺爺奶奶有了衝突,會打電話告訴我,我會先安慰孩子,跟孩子分析這件事爺爺或奶奶做得是不對,但是爺爺奶奶這麼大年紀了還在照顧我們,給我們買菜做飯,接送他上學,是人都會犯錯;子軒做錯事的時候,媽媽原諒了你;媽媽做錯事的時候,子軒也原諒了媽媽;也請他能夠原諒爺爺或奶奶。一家人在一起,就應該相互包容,相親相愛。

六、根據孩子不同年齡段對孩子進行禮貌教育,對人友善。

1、3-4歲

會說:「你好!」、「再見!」

會說:「請」、「謝謝!」

甚至會握手。

2、4-5歲

會說:「對不起」

會正確使用餐具

3、5-6歲

公眾場合舉止得體

……

總之,只要我們家長自身做好榜樣,善於發現生活中的時機,合理地引導孩子,一定會把孩子培養成講文明懂禮貌的人。

(本文來自:百度寶寶知道 我是小扒扒)

————————

世界很複雜,百度更懂你

關注寶寶知道超級頻道,了解備孕、懷孕、育兒更多精彩內容:專家直播、日刊知識、胎教電臺、兒童故事、動畫片,還有寶媽們最愛的社區圈子!寶寶知道與千萬媽媽在一起,科學孕育,為愛成長!

相關焦點

  • 「講禮貌」是孩子人際交往的通行證,好習慣從這些日常點滴入手
    父母無不希望把自己的孩子養育成人際關係好、守規矩、有修養的小紳士、小淑女。1-3歲是孩子行為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爸爸媽媽要想讓孩子獲得講禮貌這張人際交往的「通行證」,就要從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入手。生活中,有些父母為了不讓孩子打擾來訪的客人,一般都會把孩子打發到一邊,
  • 本周四專家開講:如何培養孩子的好習慣?
    本周四給大家帶來的精彩活動是家長講座:《如何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如何培養孩子的好習慣良好的習慣,是孩子所儲存的資本,且會不斷地增值,讓孩子一生都在享受著他的利息。良好的習慣,也是一個優秀的父母,給予孩子的最好禮物。如何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呢?本期講座王瑩老師將和您深度分享!
  • 如何培養孩子講禮貌?
    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教師,有著責無旁貸的教育責任。孩子從呱呱墜地,眼前面對的就是人生的一張白紙,如何走好每一步,需要父母精心進行引導。但中國父母多數關注的只是孩子的健康和成績,對於那些最基本的與人友好,關心他人,自己的事自己做,見到他人主動打招呼,見到長輩主動問好等樸素的道德準則,從不向孩子提起,甚至放縱孩子的錯誤。孩子是無辜的,父母沒有盡到自己的教育職責。
  • 教你如何培養一個有禮貌的孩子
    其實,爸爸媽媽要想使寶寶獲得講禮貌這張人際交往的「通行證」,只要從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入手,就不難使寶寶逐漸學習到社交的禮儀、養成講禮貌的好習慣。其實,爸爸媽媽要想使寶寶獲得講禮貌這張人際交往的「通行證」,只要從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入手,就不難使寶寶逐漸學習到社交的禮儀、養成講禮貌的好習慣。
  • 猶太人育兒經|如何培養孩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
    所以,平時培養孩子勤儉節約的習慣至關重要,不容忽視!那該如何培養呢?《猶太人育兒經:一本書讀懂猶太家教智慧》一書手把手教你做!既然這麼優良的民族如此重視家庭教育,那在培養孩子勤儉節約習慣方面,肯定有她獨特的,具體操作如下:1.利用各種機會,向孩子講述勤儉節約是一種美德,講述自己家庭勤儉節約的家史,讓孩子從小就受到啟發和教育讓他們知道歷史上有多少富翁勤儉節約,一心撲在事業上,取得了偉大的成就,並且在史冊上寫下了光輝的篇章。
  • 讓孩子持續優秀的法寶——培養好習慣
    教育家葉聖陶告訴我們:「教育就是培養習慣」。這句如何解讀呢?潛臺詞是講:教育過程中,無論是孩子學知識增本領、身體成長發育和心理健康發展以及學會做人等,習慣的重要性都是毋庸置疑的,為什麼如此呢?習慣是一種潛意識行為,是一種頑強且巨大的力量,不僅僅影響孩子們的學習、生活,而且還可以主宰孩子的一生。可見,無論是學習還是人生,培養良好習慣對孩子是多麼的重要。
  • 如何培養你家孩子養成閱讀好習慣?
    一:閱讀在語文中的重要性語文是所有學科的基礎,也是最容易拉開學生層次的科目,而語文水平如何於是,很多家長為了幫助孩子培養閱讀的好習慣,便對孩子進行硬性要求,給孩子制定嚴格的閱讀計劃,並規定孩子每天讀幾頁課外書,甚至有些家長還要求孩子在閱讀完後寫讀後感,也有要求孩子要大聲朗讀出來。但後來發現,這所做這一切,不僅效果一般,也並沒有培養孩子愛讀書的好習慣。到底是什麼原因呢?其實主要問題出在家長身上,家長自身並沒有好的引導方法,或方法錯了。
  • 如何培養孩子的好習慣(三)
    如何培養孩子的好習慣(三):把責任還給孩子(上)當今的中國,這樣的現象很普遍:一方面,爸爸媽媽常常會對孩子說:「好好學習就行了,別的都我們來幹。」孩子缺乏自主能力,是因為父母過多地包辦孩子的生活,把很多本該孩子做的事情幫助孩子做了,「偷」走了孩子的責任心,孩子沒有自己體驗的機會,又何來自主的能力呢?
  • 教育就是培養孩子好習慣
    在之前的一篇文章中,我們探討了孩子好習慣的培養「秘訣」。今天,我們再來討論一下「教育就是培養孩子好習慣」這一話題。葉聖陶先生曾說過:「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概括,就是養成孩子良好的習慣。」也就是說,教育要在德、智、體、美、勞五育上培養孩子具有各種良好的習慣。通過認真梳理相關資料不難發現,國內外一些著名的教育家和文學家,都十分強調培養孩子好習慣的重要性。
  • 好習慣就是成功了一半,而「執行意圖」,可以培養孩子好習慣
    正是因為習慣的影響力量巨大,所以很多家長對孩子習慣的培養都是從娃娃抓起的。如果想要培養孩子的好習慣,那麼「執行意圖」這個好助手就一定要了解一下。「執行意圖」就像一條行事方式的路線,只要設定好路線,然後讓孩子按照這條路線去走,那麼就可以在路線的引導和指示下,高效的實現自己的目標;而一旦孩子從這樣的路線中感受到好處從而不斷按照路線指示去做,那麼就可以變成他們的習慣,下次遇到類似的事情可以條件反射般的用習慣做事。
  • 「幼師小課堂」如何培養孩子樂於傾聽的好習慣
    【幼師小課堂】如何培養孩子樂於傾聽的好習慣◆領讀內容良好的傾聽習慣可以讓孩子的語言能力得到發展,讓大腦更加靈活。那麼如何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呢?妙招一:利用自然的生活,訓練傾聽的敏感孩子的傾聽意識首先要在自然的生活中培養,家長可以經常帶孩子去大自然聆聽各種美妙的聲音。例如:春天小雨淅淅瀝瀝的聲音;夏天的蟬鳴、蛙叫聲。
  • 如何培養3-6歲孩子的好習慣?來看看這位清華媽媽的小妙招
    孩子是一個家庭的希望,對於每一位父母來說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他們渴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快樂成長,也渴望自己的孩子成為一位有用的人,所以很多父母很早就為孩子制定了培養計劃,希望通過這些方式能夠到孩子。其實要想讓孩子變成一位優秀的人不僅僅只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學習成績只是孩子生活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應該是讓孩子得到全方面的發展。那麼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就變得至關重要了。
  • 培養孩子的七個好習慣 | The7 Habits Tree
    這七個好習慣也可以作為班級經營的好的參照方針,用以引導學生持之以恆養成好的習慣,長而久之,這些好習慣就會轉換為好的能力。1. Be proactive 積極主動做任何事情如果可以積極主動,學習一定可以有好的開始。2.
  • 怎樣培養孩子的好習慣 什麼樣的小學生學習成績好
    老師在與家長的交流中,把這些問題總結為「孩子的學習習慣不夠好」。讓家長苦惱的是,這些壞習慣想要糾正過來,難度不小。  幾乎所有的家長都意識到,好習慣對於孩子在小學階段的學習是多麼重要,比如閱讀習慣、整理習慣、衛生習慣等等。但是,要如何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呢?
  • 好習慣影響孩子一生,抓住黃金時間段培養3個好習慣,錯過就晚了
    好的習慣不僅關係到孩子的身體健康,還關係到對孩子的自信心、意志品質、交往能力等方面的培養。那麼,父母該如何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呢?兒童時期應把培養好習慣放在首位。昨天去對門鄰居家串門時,正好看到吉米奶奶在喊:「別跑了,吉米!來,再吃一口……怎麼還跑啊,這孩子!」只見吉米奶奶一手端著一個飯碗,一手拿著個勺子,跟在吉米後面。這時吉米正在前面跑得歡,偶爾停下來吃一口飯,然後轉身又跑掉了,急得奶奶直跺腳。看到這個場面,再看看吉米已經三歲多了,跟同齡孩子比起來顯得又瘦又小。
  • 【大樹學堂】如何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
    導讀孩子愛玩手機、沉迷網路遊戲、愛吃零食、挑食怎麼辦?如
  • 想要孩子懂禮貌,這3個方法要掌握,將來孩子會更有出息
    有禮貌的人總是帶給我們很多的歡欣和快樂,所以說我們一定要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一個有禮貌的人。眾所周知,寶寶的習慣的養成並不是一天,那麼我們在三歲之前更應該對寶寶進行禮貌這方面的禮節教育。相反,一個懂禮貌的孩子,他們無論在什麼地方都會擁有特別多的朋友,因為他們能夠從別人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從來不會讓別人難堪。如果媽媽不想讓孩子長大,以後孤獨一人一定要趁著三歲以前習慣,還沒有養成的時候,儘快培養寶寶懂禮貌的好習慣。
  • 如何從小培養孩子注重儀表,有禮貌的好習慣?讓孩子領先在起跑線
    自小塑造孩子的著裝禮儀和文明禮貌,未來在待人接物上才可以更勝一籌  如今的孩子不缺吃穿,但有的情況下通常是由於家中太過寵溺,讓孩子不明白文明禮貌,不留意自身的儀錶盤。  滑雪技巧文化教育能讓孩子得到大量的發展趨勢和很有可能,但也從另一個層面有可能讓孩子由於太過放肆,而出現各種各樣個人行為難題。
  • 好習慣,成就好人生
    一個人要想成功,就要從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性,發散的思維技巧,高效的學習方法,從身邊的小事點滴做起,循序漸進式發展,一步一個腳印,持之以恆堅持下去,這樣時間長了,就養成了好習慣,一生受益匪淺,必將成就一番事業。美好的一生從幼小開始,孩子初生就好像一張無暇的白紙,自身的成長受到家庭學校社會環境影響。刷牙洗臉穿衣吃飯,孩子的事自己幹,父母不包工代辦,使其從小養成生活自理好習慣。
  • 教育專家:如何培養孩子誠信的好習慣?
    在這樣的環境之中,培養孩子誠實可信更應該是家庭教育中的一個重要點。  在北美家庭教育中,如何讓孩子有誠信也常常是父母關注的問題之一。 因為北美父母認為為人誠實的孩子在人際交往中更能得到大家的歡迎和信任。而一旦孩子在家庭中養成了誠實可信的品質,在外孩子就更有可能抵禦不良品質的侵襲和來自同伴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