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3-6歲孩子的好習慣?來看看這位清華媽媽的小妙招

2020-08-25 育兒新理念

孩子是一個家庭的希望,對於每一位父母來說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他們渴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快樂成長,也渴望自己的孩子成為一位有用的人,所以很多父母很早就為孩子制定了培養計劃,希望通過這些方式能夠到孩子。

其實要想讓孩子變成一位優秀的人不僅僅只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學習成績只是孩子生活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應該是讓孩子得到全方面的發展。那麼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就變得至關重要了。孩子的好習慣養成期是在3-6歲階段,如果能夠在這個階段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這對孩子以後的生活帶來很多好處,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一位清華媽媽是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的,希望各位家長能夠從中有所收穫。

一、吃飯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對於每一個人來說身體健康都是很重要的。吃飯是我們每天都在做的事,也是我們獲取身體所需要的營養的重要途徑。對於正在長身體的孩子來說,好好吃飯變得更加重要。

孩子在3歲以後就應該要自己獨立的完成進食,父母不要總是餵孩子,要讓孩子自己做好吃飯這件事情。並且在孩子吃飯的時候要養成專心的好習慣,不要看電視玩手機,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孩子吃飯的效率,還可以讓孩子認真咀嚼,促進孩子腸胃吸收。

餐桌上自然有相應的規矩,比如吃飯不吧唧嘴、夾菜的時候不在菜盤裡翻來翻去等等,讓孩子遵守這些禮儀可以培養孩子一個良好的餐桌習慣,也可以讓孩子以後更加容易融入集體生活當中去。

二、學習

對於每一個人來說學習是生命中的一件大事,通過學習知識不僅可以開闊我們的眼界,還可以豐富我們的頭腦,讓我們精神世界變得更加精彩。3-6歲這個階段的孩子對世界充滿好奇,孩子的學習能力也是很強的,若是在這個階段可以幫助孩子培養一個好的學習習慣,那對於孩子日後的學習生活將會產生很大的影響。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父母應該幫助孩子培養興趣愛好,鼓勵孩子去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同時,在孩子的學習過程中父母不要幹涉太多,應該讓孩子學會自己獨立的去完成一些事情,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讓孩子拓展自己的思維。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在書籍中孩子可以學到很多知識,所以要讓孩子多讀書,閱讀的書籍種類可以有很多,不要局限在某一種上,讓孩子的思維進一步打開,養成思考的習慣。

三、生活習慣

生活中我們看到社會上有很多&34;,他們二三十歲了還不會自己洗衣服、不會自己吃飯、不會自己繫鞋帶等等,儘管他們擁有著成年人的身體和年齡,但是他們的生活自理能力還不如一個小學生。

每每看到這樣的新聞都讓我們不禁思考:是什麼讓他們變成了這樣?其實答案很簡單,我們不難看出往往在這樣的人背後都有著對其極度溺愛的家長,這些家長因為太關心孩子了捨不得讓孩子自己動手去做事了,總是取而代之,最後造成了這樣的結果。這樣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孩子總有一天要長大,掌握生活自理能力是一門必修課,父母應該從小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讓孩子能夠自己照顧好自己。

以上就是這位清華媽媽的分享,她從生活、學習等角度講述了該如何培養孩子的好習慣,這些方面是值得各位家長朋友注意的。

孩子的成長少不了父母的參與,父母也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言傳身教對孩子會產生很大的影響。要培養孩子的好習慣父母必須參與進來,也應該注重方式方法。很多人的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通過日積月累的努力才能收穫最後的成功,培養一個優秀的孩子也是這樣的,一個一個好習慣疊加起來才能讓孩子變成一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好孩子,也才能在未來的生活中做出更多更好的事情。

最後希望每一個家長朋友都關注起孩子好習慣的培養來,從小讓孩子做一個懂禮貌愛學習的好孩子,讓孩子的人生變得更加富豐多彩!

相關焦點

  • 清華媽媽的教育法:處於3-6歲的孩子,父母幫助孩子養成3個習慣
    清華媽媽的教育法:處於3-6歲的孩子,父母幫助孩子養成3個習慣每一位家長教育孩子,都是希望孩子能夠有一個好的習慣伴隨著成長的,並且能夠有一個適應未來社會需要的綜合素質。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積千累萬,不如養成一個好習慣。」大多數的時候,成就一個孩子的命運就是看一個習慣怎麼決定的。
  • 老師眼中普通孩子上了清華,原因或是媽媽無意間培養的2個好習慣
    那麼王安瀾是如何從大家眼中的「普通孩子」,一下變成了大家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呢?她的轉變史讓人很意外。1、養成專注的好習慣據了解在王安瀾6歲的時候,王媽媽每天都會督促孩子按時完成作業,在完成作業的過程當中,王安瀾總是會有小動作,不時發呆,還總和媽媽聊天,甚至有時候王媽媽和別人說話她也要插嘴。
  • 清華母親經驗之談:假如你家孩子正處於3-9歲,這3件事請用心培養
    當今時代有一個很熱門的話題,就是父母如何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才,我們都知道沒有人天生聰穎非凡。成功人士都是後天父母用心培養,和孩子自己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才能成長為一個優秀的人。英國文藝復興時期著名哲學家弗朗西斯·培根曾說過一句話:「最堅韌且巨大的力量,便是習慣,他可以主宰一個人的一生」。
  • 「幼師小課堂」如何培養孩子樂於傾聽的好習慣
    【幼師小課堂】如何培養孩子樂於傾聽的好習慣◆領讀內容良好的傾聽習慣可以讓孩子的語言能力得到發展,讓大腦更加靈活。那麼如何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呢?妙招一:利用自然的生活,訓練傾聽的敏感孩子的傾聽意識首先要在自然的生活中培養,家長可以經常帶孩子去大自然聆聽各種美妙的聲音。例如:春天小雨淅淅瀝瀝的聲音;夏天的蟬鳴、蛙叫聲。
  • 如何培養孩子講禮貌的好習慣?
    一方面,孩子的文明禮儀需要從小培養,否則就會形成壞習慣,一旦形成壞習慣,長大後想要改變就會很難了;另一方面,越是懂得禮貌的孩子,長大後就越能獲得自由發展的機會,因為他會受到他人的尊重和歡迎。那我們應該如何培養孩子講禮貌的好習慣呢?一、家長以身作則,做好日常生活中的禮貌問候。
  • 來自清華的媽媽的教育法,讓人驚豔:2-9歲孩子的家長,不妨看看
    怎樣才能教育好孩子?這不僅僅是每一個老師非常關心的話題,做父母的同樣關心。尤其孩子出生的頭幾年,可以說更是決定了孩子以後會成為什麼樣,過什麼生活的人,所以家長更是整日不敢鬆懈。那麼一位來自清華的媽媽,她的教育方法,就很讓人經驗,如果你的孩子正處於2-9歲,不妨看看。
  • 3-15歲孩子該如何教育,清華媽媽的親身經驗,家長容易忽略的細節
    但是時間不等人啊,家長如果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出人頭地,那麼,就一定要在3-15歲這個時間段養成孩子的良好習慣,這將對孩子的未來有著不可估摸的益處。當然,如果家長不清楚要如何做也不要擔心,清華曾經有一位學生的媽媽分享過她的教育方法,各位家長不妨一起學習一下,讓孩子的教育成長可以有最大化的助力。
  • 好習慣影響孩子一生,抓住黃金時間段培養3個好習慣,錯過就晚了
    特別是孩子在早期教育階段,父母給孩子播下「好習慣」的種子,孩子才能在後天的發展中得以收穫。在0~6歲的幼兒階段,孩子的可塑性是最大的,父母的培養責任也是最大的。因此,我們要抓住育兒的黃金時間段,在平時和孩子的接觸交流中,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讓孩子在早期教育階段,就有養成習慣的意識,這樣孩子才能在成長的道路上,發揮自己的潛能和特點。
  • 訓子千遍不如培養一個好習慣,0~6歲是培養孩子好習慣的最佳時機
    有問題孩子就有問題父母,孩子做事沒有條理,往往是父母一手包打天下造成的。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做起事情來肯定會笨拙混亂而且沒有條理,這裡父母往往缺乏耐心,覺得與其讓孩子做事,搞得亂七八糟的,還不如直接幫孩子做更省時省力。
  • 清華母親經驗之談:如果你的孩子處在3~9歲,這3個方面請用心培養
    就拿孩子學習來做比較,同一個班級,同一個老師教出來的孩子,為什麼有的孩子能考第一名,有的孩子只能倒數第一呢?其實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這些人的行為習慣不同,能考第一名的孩子無一不是具備良好習慣的,且其父母的教育方式也非常科學,這才導致孩子這樣優秀。
  • 清華媽媽的教育秘訣:若你的孩子處於3~8歲,這些方面請用心培養
    ,她和我聊如何教育孩子的時候,給出了一些建議,如果父母能在忙碌的工作中抽出一些時間來用心的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那麼相信孩子未來的道路將會一帆風順。可見閱讀的重要性,所以作為父母的我們,也要培養孩子看書閱讀的習慣,讓孩子在書裡學習知識,開闊眼見,探索未來。根據蒙特梭利發現的兒童敏感期得知:孩子行為、習慣養成的關鍵期是3-6歲。
  • 幼教名師談育兒——整理玩具小妙招,讓孩子樂於整理,主動整理,愛上...
    緩解入園焦慮小妙招——培養孩子快樂入園好習慣  適應集體生活小妙招——培養孩子樂於交往好習慣  喝水小妙招——培養孩子主動喝白開水好習慣  午睡小妙招——培養孩子獨立午睡好習慣  進餐小妙招——培養孩子獨立進餐好習慣  穿脫衣服小妙招——培養孩子生活自理好習慣  如廁小妙招——培養孩子大小便自理好習慣
  • 3-6歲是孩子情商培養的黃金期,父母做到這3點,孩子未來更優秀
    叮噹派好習慣,持續推送教育熱點、好習慣養成方法、學習乾貨等豐富內容,助力3-12歲兒童「學習、情商、性格」三方面優化!哈佛大學心理學博士丹涅爾·戈爾曼說:「孩子的未來20%取決於智商,80%取決於情商。」特別是在這個多元化、注重交際的時代,情商的教育對一人的未來有著很大的推動效果。俗話說「3歲看大,7歲看老」,3-6歲是孩子性格情商的養成關鍵期。
  • 分享一位來自清華的母親的教育方法:0~6歲孩子的家長,推薦看看
    葉聖陶先生也曾說:「積千累萬,不如養成一個好習慣。」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究竟是如何教育才是正確的?這是現在有孩子的家長最為迷茫的一件事,同時也是最為重視的一件事情。做事情三心二意,就是因為家長從小沒有規範孩子的行為,幫助孩子養成自律的好習慣,所以長大之後,和同齡小朋友之間的差距就會越來越明顯。所以教育孩子各個方面的好習慣,一定要趁早。下面就來分享一位清華媽媽的教育方式,如果你家孩子正處於3~6歲,那麼千萬不要錯過。
  • 培養孩子好習慣捷徑有2點,第二點很重要,是養成好習慣的關鍵
    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從幼年起就應該通過教育培養一種良好的習慣——培根身為父母,我們除了要教會孩子學習讓孩子掌握知識之,更要教會孩子做人,幫孩子養成諸多好習慣,好習慣能讓孩子受益終生!
  • 3-6歲是孩子心理發展關鍵期,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很重要
    家長不要陷入到讓孩子學習的效率中,而是在孩子6歲之前就應該培養好孩子的學習習慣,才是會讓孩子真正的受益!3-6歲是孩子發展的關鍵期,在這個時期教會孩子的好的習慣是會陪伴孩子一生,我們常說到的「三歲看老,七歲看小」就是應對了孩子的心理發展的一個規律。l 3-6歲孩子心理發展關鍵期在1978年,諾貝爾獲獎者在巴黎聚會的時候,人們對獲獎者都是感到好奇和充滿尊敬的。
  • 「兒子保送清華,女兒在讀北大」,錢母稱:6歲前,堅守這3條家規
    每一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考上最好的大學,很多孩子從小就受到家長的薰陶:「你長大以後一定要考清華北大。」在我國清華北大是大多數學子最理想的學校,但是又有多少人能步入這個校園呢?當被問到,如何培養孩子才能把孩子送進名校時,錢媽媽坦言:要注重孩子6歲之前的教育,在孩子小的時候就要給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這才成功的前提條件,在孩子6歲之前就要給孩子制定這3條家規。
  • 孫雲曉:訓子千遍不如培養一個習慣,6個步驟讓孩子擁有好習慣
    小男孩說:「我去給老師賠禮道歉,再給老師鞠個躬。」孫老師說:「鞠躬很好,會讓對方知道你很有誠意。可是你會鞠躬嗎?試一下我看看。」小男孩直挺挺地點了一下頭。孫老師搖搖頭說:「這不是鞠躬,這只是點頭嘛,點頭道歉缺乏誠意。」然後,孫老師站起來,給小男孩演示怎麼鞠躬,並讓男孩子練習了幾次,才讓他去給任課老師認錯。
  • 孩子3-6歲是性格形成關鍵期,養成這個好習慣將來比同齡人更出色
    但他有個好習慣:每天堅持訓練10多個小時,每次訓練一定要突破一個動作難度,不然就不離開訓練館。他終於成功了,在洛杉磯奧運會上,一人獨得3枚金牌。宋濂,從小愛好學習,因家貧,只能抄書來讀,從小養成了愛好學習,勤奮學習的好習慣,最後學有所成。藝術家達·文西從小有著堅強的毅力,養成刻苦磨練的習慣,幾百次畫蛋,才有了後來《蒙娜麗莎》的誕生。偉人和巨匠如此,那麼平凡的人呢?
  • 如何培養孩子的好習慣(三)
    如何培養孩子的好習慣(三):把責任還給孩子(上)當今的中國,這樣的現象很普遍:一方面,爸爸媽媽常常會對孩子說:「好好學習就行了,別的都我們來幹。」家長朋友們要想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良好的生活能力,不需要多做什麼,把責任還給孩子,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