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一個家庭的希望,對於每一位父母來說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他們渴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快樂成長,也渴望自己的孩子成為一位有用的人,所以很多父母很早就為孩子制定了培養計劃,希望通過這些方式能夠到孩子。
其實要想讓孩子變成一位優秀的人不僅僅只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學習成績只是孩子生活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應該是讓孩子得到全方面的發展。那麼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就變得至關重要了。孩子的好習慣養成期是在3-6歲階段,如果能夠在這個階段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這對孩子以後的生活帶來很多好處,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一位清華媽媽是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的,希望各位家長能夠從中有所收穫。
一、吃飯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對於每一個人來說身體健康都是很重要的。吃飯是我們每天都在做的事,也是我們獲取身體所需要的營養的重要途徑。對於正在長身體的孩子來說,好好吃飯變得更加重要。
孩子在3歲以後就應該要自己獨立的完成進食,父母不要總是餵孩子,要讓孩子自己做好吃飯這件事情。並且在孩子吃飯的時候要養成專心的好習慣,不要看電視玩手機,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孩子吃飯的效率,還可以讓孩子認真咀嚼,促進孩子腸胃吸收。
餐桌上自然有相應的規矩,比如吃飯不吧唧嘴、夾菜的時候不在菜盤裡翻來翻去等等,讓孩子遵守這些禮儀可以培養孩子一個良好的餐桌習慣,也可以讓孩子以後更加容易融入集體生活當中去。
二、學習
對於每一個人來說學習是生命中的一件大事,通過學習知識不僅可以開闊我們的眼界,還可以豐富我們的頭腦,讓我們精神世界變得更加精彩。3-6歲這個階段的孩子對世界充滿好奇,孩子的學習能力也是很強的,若是在這個階段可以幫助孩子培養一個好的學習習慣,那對於孩子日後的學習生活將會產生很大的影響。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父母應該幫助孩子培養興趣愛好,鼓勵孩子去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同時,在孩子的學習過程中父母不要幹涉太多,應該讓孩子學會自己獨立的去完成一些事情,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讓孩子拓展自己的思維。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在書籍中孩子可以學到很多知識,所以要讓孩子多讀書,閱讀的書籍種類可以有很多,不要局限在某一種上,讓孩子的思維進一步打開,養成思考的習慣。
三、生活習慣
生活中我們看到社會上有很多&34;,他們二三十歲了還不會自己洗衣服、不會自己吃飯、不會自己繫鞋帶等等,儘管他們擁有著成年人的身體和年齡,但是他們的生活自理能力還不如一個小學生。
每每看到這樣的新聞都讓我們不禁思考:是什麼讓他們變成了這樣?其實答案很簡單,我們不難看出往往在這樣的人背後都有著對其極度溺愛的家長,這些家長因為太關心孩子了捨不得讓孩子自己動手去做事了,總是取而代之,最後造成了這樣的結果。這樣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孩子總有一天要長大,掌握生活自理能力是一門必修課,父母應該從小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讓孩子能夠自己照顧好自己。
以上就是這位清華媽媽的分享,她從生活、學習等角度講述了該如何培養孩子的好習慣,這些方面是值得各位家長朋友注意的。
孩子的成長少不了父母的參與,父母也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言傳身教對孩子會產生很大的影響。要培養孩子的好習慣父母必須參與進來,也應該注重方式方法。很多人的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通過日積月累的努力才能收穫最後的成功,培養一個優秀的孩子也是這樣的,一個一個好習慣疊加起來才能讓孩子變成一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好孩子,也才能在未來的生活中做出更多更好的事情。
最後希望每一個家長朋友都關注起孩子好習慣的培養來,從小讓孩子做一個懂禮貌愛學習的好孩子,讓孩子的人生變得更加富豐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