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習慣影響孩子一生,抓住黃金時間段培養3個好習慣,錯過就晚了

2020-08-27 涵妮媽媽育兒經

好習慣能夠影響一個人的一生。

特別是孩子在早期教育階段,父母給孩子播下「好習慣」的種子,孩子才能在後天的發展中得以收穫。

在0~6歲的幼兒階段,孩子的可塑性是最大的,父母的培養責任也是最大的。因此,我們要抓住育兒的黃金時間段,在平時和孩子的接觸交流中,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讓孩子在早期教育階段,就有養成習慣的意識,這樣孩子才能在成長的道路上,發揮自己的潛能和特點。

好的習慣不僅關係到孩子的身體健康,還關係到對孩子的自信心、意志品質、交往能力等方面的培養。

那麼,父母該如何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呢?

培養孩子良好的飲食習慣

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說過:「好習慣養成了,一輩子受用,壞習慣養成了,一輩子吃它的虧,想改也不容易。」兒童時期應把培養好習慣放在首位。

昨天去對門鄰居家串門時,正好看到吉米奶奶在喊:「別跑了,吉米!來,再吃一口……怎麼還跑啊,這孩子!」

只見吉米奶奶一手端著一個飯碗,一手拿著個勺子,跟在吉米後面。

這時吉米正在前面跑得歡,偶爾停下來吃一口飯,然後轉身又跑掉了,急得奶奶直跺腳。

看到這個場面,再看看吉米已經三歲多了,跟同齡孩子比起來顯得又瘦又小。

能想像得到,奶奶追著餵飯在他們家是經常出現的畫面,很多的父母只看重孩子是否吃得「好」,卻輕視行為習慣的培養,以致於許多孩子養成了吃飯挑食、偏食、邊吃邊玩等不良飲食習慣。特別是有老人帶孩子的,會經常的追著孩子餵飯。

我們都知道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對孩子有很大的危害,特別是偏食和挑食,會造成孩子營養不良,導致孩子的免疫力降低,容易引起感冒發燒生病。

對於正處於發育時期的孩子,良好的飲食習慣有助於幫助他們更好地吸收營養,這對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那麼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飲食習慣呢?

1、定時、定量用餐

如果孩子已經學會自己進餐,此時應該讓孩子養成良好的進食習慣,比如定時、定量

可以明確地告訴孩子,這頓不吃,過了時間就沒得吃,直至下一頓才能吃,這期間只能喝水,絕對不能吃零食。

無論孩子說自己有多餓,都不能鬆口,讓孩子形成良好的進食習慣。

2、以清淡飲食為主,不吃含有高熱量的食品

孩子腸胃消化功能還在發育中,飲食應以清淡為主,避免過多攝入重油、重糖食品,否則熱能攝入過高,容易引發肥胖等各種疾病。

3、食物做法要多樣化

孩子所需的營養素是多方面的,因此飲食必須多樣化,任何挑食、偏食都會影響身體健康。

所以在一天中不要做同樣的食物給孩子吃,而且,同一種食物也不要採用一成不變的方法做,應該偶爾變換下做法。

4、讓孩子專心吃飯,不要做與吃飯無關的事

要告訴孩子吃飯時要專心,不能做與吃飯無關的事,比如,不能到處亂跑、看電視、玩玩具等。

在孩子吃飯時,大人不要逗孩子,也不能批評孩子,要保持良好的情緒狀態,同時教會孩子正確使用餐具,培養吃飯整潔、乾淨的習慣。

5、儘量少備零食

平時我們一般都會在家裡儲備各種各樣的小零食。孩子若有吃零食的習慣,慢慢就會把零食當主餐,吃飯時不好好吃,飯後就開始吃零食,這樣是非常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6、多多誇獎孩子

人人都喜歡聽好聽的話,孩子也不例外。

平時吃飯時,我們要多稱讚孩子,孩子聽到讚美心裡也會很開心,在心情愉快的時候吃飯會更輕鬆。

7、不強迫孩子進食

有時,孩子會食欲不振少吃一些,有的父母會擔心孩子營養不良,強迫孩子多吃,並嚴厲訓斥,這會讓孩子認為進食是一件極不愉快的事,會逐漸形成頑固性厭食

作為父母不但要為孩子樹立不挑食的好榜樣,而且要給孩子灌輸正確的飲食觀念。

培養孩子自主收拾玩具的好習慣

你是否每天要花半天時間收拾家裡四散的玩具?

孩子最喜歡扔玩具了,但又不喜歡收拾。玩具丟得遍地都是,沙發上、桌子底下、床上就是不扔在玩具箱裡!

蒙臺梭利在《發現孩子》一書中有提及:

「兒童的生活環境和設施,一定要與其身體的需求相符。例如,我們應當根據孩子的力量強度為他們準備易搬動的家具……

我們要依照他們的身高為他們準備家具,使食物櫃讓孩子觸手可及……只有在這樣的環境下,才可以使孩子自發地活動,不會有絲毫的疲勞感,並且在這樣的活動中逐步完善動作的協調性,使自己的行為變得更加熟練和優雅。」

在生活中,我們難以創造這樣完美的環境給孩子,但給孩子提供一個可供收納玩具的角落或專門的玩具櫃,我們是可以做到的,而不是幫他們收拾完隨意找個角落一放,第二天又找個另外的角落放。

同時,玩具櫃別太高,櫃門別太難打開,柜子內部別太難放入玩具,否則孩子做不到放好玩具,產生挫敗感,就會影響收拾的積極性

那麼究竟該如何讓孩子懂得收拾呢?

1、教會孩子整理的方法

在很多情況下,孩子不知道該如何整理或是擺放玩具。所以我們要告訴孩子玩具的具體擺放位置,方便下次取用。

必要時我們可以給予適當幫助,也要和孩子約法三章,告訴孩子如果不能自己收拾,下次就不能玩了,或拒絕給孩子增添新玩具以示懲戒。

2、幫孩子一起收拾玩具

當孩子玩完玩具時,我們可以啟發孩子:「讓我們一起把你的玩具在箱子裡擺放好,行嗎?」

「把毛絨玩具放到籃子裡吧。」然後一同收拾。

同時還要給他講為什麼要這樣做,時間長了孩子就會明白玩完玩具要收拾起來的道理了。

3、把收拾玩具當成遊戲

遊戲要力求簡單,可以用競賽的方式

我經常跟女兒玩的遊戲,我們一起把玩具車開進小車庫,把布娃娃放到床上讓它休息,積木要回家了把它們裝進箱子裡。每當女兒優先完成一項任務時,我會給予她表揚,激發她收拾玩具的興趣。

4、適當懲罰

在孩子玩玩具之前給孩子提要求,玩完以後要及時把玩具收拾好,如果孩子實在不願意,就適當減少孩子玩玩具的時間或者減少玩具的數量,作為小懲罰。

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們不能急於求成,一定要給孩子充足的時間,讓孩子在沒有壓力、沒有思想負擔的情況下,輕鬆愉快地接受教育,從而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培養孩子做家務的好習慣

我國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說過:「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讓他自己去做。」

好習慣不是說出來的,而是訓練出來的。要從日常生活開始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在女兒上中班的時候我就給她製作了「生活安排表」,其中就有不少的家務安排。

比如:飯前拿碗、擺放筷子;周日跟我們一起大掃除,整理書桌、床鋪等;每天自己洗襪子、內褲。

記得在幼兒園家長會中有位媽媽一句話道出了不少家長的心聲:「其實很多時候,不是孩子不想做家務,而是我們不讓他們做。」

我比較重視女兒做家務,這也是對責任心最好的培養。家庭是一個人所在的第一個團隊,要知道在家裡,不是所有人都圍著自己轉,而是大家都在為家庭服務。

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是家裡的掌上明珠,在家中任何事長輩都包攬了,更不用說家務勞動了,於是孩子們缺少了鍛鍊,養成了嬌氣、懶惰的壞習慣。

在家裡,孩子有舒適的生活環境;在幼兒園裡,老師安排的勞動活動少,使得孩子動手機會減少,生活自理能力降低。

有的父母總認為孩子做家務不是在幫忙,而是在給大人製造麻煩,卻不知道這正是讓孩子成長的有利時機。孩子在做家務的過程中,不僅鍛鍊了動手動腦的能力,也學會了為家人付出。

所以我們要學會放手,讓孩子在主動探索和動手操作中實現成長。

那麼如何才能培養孩子自願、積極參與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呢?

1、跟孩子一起做家務

很多時候,孩子更希望能和爸爸媽媽一起做家務。這樣孩子就會覺得自己是其中的一員,感受到自己是被尊重的,而不是服從的一方。

2、要給予孩子表揚和道謝

無論孩子做得如何,別忘了給予孩子讚美和鼓勵。在所有回報中,父母的讚美是孩子最喜歡的。做完以後,要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感謝,這種真誠的態度會令孩子更加積極地成為父母做家務的好幫手。

3、不要過多地幹預

我們應根據孩子的年齡和能力,選擇適合孩子的家務活。孩子做家務時要注意安全,我們要給予幫助,但不要過多幹預,因為孩子認為「這些活是我自己做的」,就會有滿足感和成就感。

4、切忌用錢哄孩子做家務

不要用錢哄孩子來做家務,而要讓孩子做家務變成一種自覺自愿的行為。

對孩子的勞動,最好的報酬是當著別人的面給予表揚,抱一抱、親一親,或說聲「謝謝」。

涵妮媽媽寄語:

習慣是一種慣性,也是一種能量的儲蓄,只有養成了良好的習慣,才能發揮出巨大的潛能。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和終身的幸福,每一個父母都需要高度重視孩子的習慣培養。

關注【涵妮媽媽育兒經】,在這裡獲得更多的育兒知識,幫你解決育兒難題,如果你有好的育兒心得和體會,歡迎一起分享,讓我們科學育兒,努力做不吼不叫育兒有道的好媽媽。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相關焦點

  • 教育就是培養孩子好習慣
    在之前的一篇文章中,我們探討了孩子好習慣的培養「秘訣」。今天,我們再來討論一下「教育就是培養孩子好習慣」這一話題。葉聖陶先生曾說過:「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概括,就是養成孩子良好的習慣。」我們抓住行為習慣培養這個根本,就抓住了家庭教育最有效的一條途徑,這就是家庭教育最基本的任務。可以說,習慣是現實生活中到處可見的心理現象,它無時不刻影響著人們的言行舉止、生活方式、思維模式、性格特徵、人際交往、工作學習。古羅馬著名詩人奧維德說過:「沒有什麼比習慣的力量更強大的。」習慣意味著意志力,意味著自我控制力,意味著效率和效果,意味著優秀和成功。
  • 想培養「語言小天才」,父母要抓住孩子的語言敏感期,錯過就晚了
    所以當自己家孩子的表達能力比同齡人弱的時候,有些父母就會很著急,生怕自己的孩子是有什麼問題,父母因為孩子開口說話晚而帶孩子去看醫生的事例也不在少數。但其實只要孩子生理檢查方面沒有出現什麼問題,家長就不用擔心孩子是有語言方面的障礙。
  • 小學所養成的好習慣將影響孩子一生!
    可以說,一個孩子的習慣決定了他的命運,不論孩子今後的生活如何,多少都與他的習慣有關。思想家培根也這樣說過:習慣是人生的主宰,人們應當努力求得好習慣。可見,一個孩子的習慣對他的影響有多大了。有人曾經這樣概括過,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習慣。家長們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應該把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作為重要的責任。
  • 暑假讓孩子養成7個好習慣,老師提醒家長別錯過好時機
    上半年,許多孩子的學習都有了些許鬆懈。暑假是引導孩子養成好習慣的良機,如果家長們能利用這個假期,讓孩子養成以下7個好習慣,這個假期後,孩子將會大不同!培養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的專注力。孩子完成學習任務要有時間限制,從而督促孩子更加專心。零食、玩具、手機等容易讓孩子分心的東西不要放在他的視野範圍之內。好習慣3:做好計劃孩子平時不會做計劃?或者做了計劃卻執行不了?
  • 讓孩子持續優秀的法寶——培養好習慣
    習慣是一種潛意識行為,是一種頑強且巨大的力量,不僅僅影響孩子們的學習、生活,而且還可以主宰孩子的一生。可見,無論是學習還是人生,培養良好習慣對孩子是多麼的重要。這就意味著用好習慣佔領孩子的核心習慣地位,用好習慣去克服壞習慣。如何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呢?
  • 孩子3歲之前,家長要培養孩子這3個"好習慣",將來才能更優秀
    養育孩子,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父母除了要養活孩子外,還需要養好孩子。如果父母生了孩子,卻不好好管教,就有可能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很多好吃懶做,沒有獨立意識的孩子,大多是從小被父母慣壞了。想要孩子更好地成長,孩子3歲之前,家長要培養他們這3個&34;,將來才能更優秀。那為什麼是3歲前呢?
  • 好習慣成就一生
    現在家庭培育孩子的根本問題,首先在於成功培養孩子的習慣。日本教育學家福澤諭吉說:「家庭是習慣的學校,父母是習慣的老師。」我國著名教育學家說過「教育就是習慣的培養。」習慣貫穿於人的生活的方方面面;一個學生如果生活、衛生好,就有益於身體健康。文明禮貌習慣好,品德就優良。學習習慣好,定能取得好的學習成績。總之,習慣對於一個人的生活、學習甚至事業上都是至關重要。
  • 12歲前讓孩子養成這6個好習慣,再不培養就晚了
    習慣對一個人的影響是重要而深遠的,同一個班級,同一個老師,孩子之間成績的差異歸根結底是習慣的差異。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在一定程度上決定的著孩子的成績。要趁早培養優秀的習慣,在孩子12歲前必須養成的7個好習慣,希望父母重視起來。
  • 決定孩子一生命運的七個好習慣
    如果你養成好的習慣,你一輩子都享受不盡它的利息;如果你養成了壞的習慣,你一輩子都償還不盡它的債務……人在小的時候就要訓練出好習慣。因為這些習慣關乎到今後命運大事業。以下7個好習慣,父母從小就應該培養孩子。
  • 12歲前必須讓孩子養成這6個好習慣,再不培養就晚了
    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說,教育就是培養良好的習慣。習慣對一個人的影響是重要而深遠的,同一個班級,同一個老師,孩子之間成績的差異歸根結底是習慣的差異。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在一定程度上決定的著孩子的成績。要趁早培養優秀的習慣,在孩子12歲前必須養成的7個好習慣,希望父母重視起來。
  • 養成這些好習慣 讓孩子受益一生
    習慣可以決定一個人一生的命運。童年時期是一個人人生的起步階段,同時也是各種行為習慣形成的關鍵期。因此,父母應該重視孩子良好習慣的培養。那麼,孩子要養成哪些好習慣呢?自立自強的習慣日常生活中,孩子能做的事情父母要讓孩子自己動手,比如先試著做一些簡單的家務,慢慢再給孩子提供和創造動手的機會。
  • 哈佛研究發現:孩子人生中有「黃金7年」,很多家長都錯過了
    例如,有的父母認為讓孩子早說話好,有的父母則認為讓孩子晚說話更好。孩子到了幾歲該培養孩子哪些能力,在家長眼裡都變得越發重要。哈佛大學曾研究發現,孩子的早期教育對未來的影響佔比高達80%。而早期教育的黃金時間就是在孩子出生的頭7年裡,因此,把這段時間稱為為孩子人生中的黃金7年。
  • 培養孩子好習慣不能光靠「講道理」,嘗試這3個方法,效果更佳
    孩子的一生的成就和父母的教育有密不可分的關係,每個父母都希望孩子將來能夠有出息,所以,會格外的認真培養孩子。其中培養孩子好習慣就是父母特別重視的一點,而大多數父母的教育方式都是和孩子講道理,殊不知,好習慣不是「大道理」講出來的,孩子不僅不會養成好習慣,還會對父母這種「叨擾」式教育產生反感。
  • 本周四專家開講:如何培養孩子的好習慣?
    本周四給大家帶來的精彩活動是家長講座:《如何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如何培養孩子的好習慣良好的習慣,是孩子所儲存的資本,且會不斷地增值,讓孩子一生都在享受著他的利息。良好的習慣,也是一個優秀的父母,給予孩子的最好禮物。如何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呢?本期講座王瑩老師將和您深度分享!
  • 留給孩子金山銀山,不如從小培養孩子3個好習慣,比成績更重要
    所以說良好的行為習慣對於孩子來說尤為重要,並且我們應該從小培養。所以說家長與其留給孩子金山銀山,都不如從小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尤其是這4個習慣,比成績高低更重要。不過想要培養孩子自律的習慣家長首先要做到心狠。
  • 好習慣就是成功了一半,而「執行意圖」,可以培養孩子好習慣
    習慣左右著一個人的行為,掌控著一個人的性格,影響著一個人的未來,所以別看一些習慣非常普通,卻對人的成長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好的習慣可以成就一個人,而壞的習慣也可以毀掉一個人,正如古話所說:「千裡之堤毀於蟻泬。」正是因為習慣的影響力量巨大,所以很多家長對孩子習慣的培養都是從娃娃抓起的。
  • 21天好習慣夏令營 幫助孩子養成受用一生的好習慣
    商報記者 汪嘉偉 早睡早起、吃飯不挑食、作業不拖拉、專心聽別人說話、「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幾乎所有的家長都希望能讓孩子養成這些好習慣,但擁有這些好習慣的孩子也往往是「別人家的孩子」。
  • 培養孩子的七個好習慣 | The7 Habits Tree
    美國學校根據《The 7Habits of Happy Kids》和《The 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Teens》這兩本書的內容,給學生們畫了一個叫 7個習慣樹
  • 如何培養你家孩子養成閱讀好習慣?
    於是,很多家長為了幫助孩子培養閱讀的好習慣,便對孩子進行硬性要求,給孩子制定嚴格的閱讀計劃,並規定孩子每天讀幾頁課外書,甚至有些家長還要求孩子在閱讀完後寫讀後感,也有要求孩子要大聲朗讀出來。但後來發現,這所做這一切,不僅效果一般,也並沒有培養孩子愛讀書的好習慣。到底是什麼原因呢?其實主要問題出在家長身上,家長自身並沒有好的引導方法,或方法錯了。
  • 孩子不聽話、亂發脾氣,培養孩子的好習慣,用這一套繪本就夠了
    簡單一句話就是養成好習慣」。我們一直都沒有放棄,對孩子好習慣的培養,可不管怎麼做孩子依舊一如既往,到底什麼時間段才是培養孩子好習慣的關鍵期呢?因為我家孩子從小就有壞習慣,所以我查了很多資料,最終發現:0~6歲是孩子人生的初始階段,在這個階段,孩子雖然自控能力很差,但卻有很強的可塑性。根據專家所說,這段時間是幫助孩子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關鍵時期,如果錯過了這段時間就會錯失良機,很容易導致孩子養成壞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