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歲前必須讓孩子養成這6個好習慣,再不培養就晚了

2020-09-11 宇哥100

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說,教育就是培養良好的習慣。

習慣對一個人的影響是重要而深遠的,同一個班級,同一個老師,孩子之間成績的差異歸根結底是習慣的差異。

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在一定程度上決定的著孩子的成績。

要趁早培養優秀的習慣,在孩子12歲前必須養成的7個好習慣,希望父母重視起來。


1

早睡早起的習慣


同一堂課,有的孩子精神抖擻聽課記筆記,有的孩子打盹走神混日子,上課打盹一般都是睡眠不足或者作息不規律造成的。

小學時期的作息習慣對小學過渡到初高中階段,甚至整個一生都特別重要。

要趁小幫助孩子養成有規律的生活習慣,比如按時睡覺吃飯,按時起床學習,當孩子習慣了按時做事,生活就會慢慢變得自律。

等他們上了初中和高中後,就會有自己的節奏。

總之規律作息的孩子,做任何事情都會比其他人更自律。


2

堅持鍛鍊的習慣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沒有好身體就難有好的學習狀態。

腦科學家洪蘭教授說:運動會刺激身體分泌多種積極物質,提升智力發展!

不僅對智力發展有作用,運動還可以緩解學習的壓力,我們都知道長時間學習會有頭昏腦漲之感,運動出汗會緩解身體的緊張感。

運動還能鍛鍊孩子的毅力,鍛鍊孩子不服輸的精神。

一個有運動習慣的孩子,在學習和生活上也不會輕易服輸

3

喜歡閱讀的習慣


作家畢淑敏說:讓孩子愛上閱讀,是父母一生最貴的投資。

對孩子來說,閱讀真的很重要。

閱讀作為一項「投資」來說,短期來看可以豐富知識,拓展見識,提高閱讀理解能力,長期來說,可以培養心性,修煉身心,沉澱氣質,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小學時期,正是培養閱讀習慣的大好時期。

家長們可以根據中小學推薦讀物為孩子買書,多帶孩子去圖書館,每天儘量抽出一定時間,和孩子一起閱讀。

先培養閱讀習慣,再探究如何提高閱讀效率,閱讀質量。


4

尊重老師的習慣


古訓曰:為學莫過於尊師。

學習首先要學會尊重老師,一個孩子光學習成績優秀是不夠的,他還應該擁有謙虛的人品。

尊重老師,才能尊重老師的課堂,才能與老師更好的交流學習。

我們經常看到「學生傷老師」、「學生辱罵老師」的新聞,學生與老師的對立,家長與老師的對立,最終受害的是學生自己。

從小讓孩子對老師多一份敬畏之心,謙卑之心。內心對老師恭敬,才能保持學習的態度,專心接受老師傳道授業解惑。

5

獨立自主的習慣


大部分孩子上了初中之後就會開始寄宿生活,平時在家有父母幫忙整理房間,洗換衣服,寄宿之後基本要靠個人了,這時候就非常考驗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

父母要趁早鍛鍊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不要事事包辦,在孩子完成作業之後,可以讓孩子幫父母收拾碗筷餐桌,洗碗擦地等小事情。

多給孩子一些鍛鍊嘗試的機會,在一些生活的小事中鍛鍊孩子的生活能力。

等孩子進入初中,高中,甚至大學之後,脫離父母的照顧,他們一樣也可以獨立自主的生活。


6

遵守時間的習慣


父母抱怨孩子平時作業拖延磨蹭,其實是孩子沒有養成遵守時間的習慣。

合理的時間安排,可以增強孩子利用時間的意識與秩序感。孩子認識到時間的重要性,才會做事有計劃,作業不拖延,規律作息,勞逸結合。

遵守時間首先要學會制定計劃,比如每天的作息時間包括起床睡覺,吃飯學習,遊戲玩樂。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長時間按照計劃執行,孩子的時間觀念也會慢慢增強。

父母平時也要有意無意地提醒孩子,什麼時候該寫作業,什麼時候該關電視,讓孩子按計劃做事,久而久之生活學習會更自律。

作家馮唐曾說,「成功沒有捷徑,但需要一些好習慣。」新學期,先抓習慣,再談成績。

以上6個好習慣,希望父母儘快幫助孩子養成。

相關焦點

  • 12歲前讓孩子養成這6個好習慣,再不培養就晚了
    要趁早培養優秀的習慣,在孩子12歲前必須養成的7個好習慣,希望父母重視起來。要趁小幫助孩子養成有規律的生活習慣,比如按時睡覺吃飯,按時起床學習,當孩子習慣了按時做事,生活就會慢慢變得自律。等他們上了初中和高中後,就會有自己的節奏。
  • 6歲之前,父母一定要狠心給孩子養成這3個習慣,再不重視就晚了
    因此,在孩子6歲之前,父母一定要狠心給自己的孩子養成以下幾個受益終生的好習慣。不連續看電視(3歲寶寶不超過15分鐘,4歲不超過20分鐘,5歲不超過30分鐘);不在光線過強或過暗的地方看書。 3-4歲的孩子,需要家長經常提醒去做這些事情;到了5-6歲後,就要讓孩子養成自己主動去做這些事情的習慣。
  • 6歲前幫助孩子養成3個好習慣,孩子記憶力更好,大腦更聰明
    李玫瑾教授曾說,6歲是孩子的一個重要分界點,家長若是在孩子6歲的時候不給孩子立規矩、培養孩子好的習慣,之後就是想管也管不了了。也就是說,孩子的很多習慣以及品性基本上在6歲之前就應該養成,孩子在上小學之前就要先養成好的習慣。
  • 12歲前,逼孩子養成這3個好習慣,他會越來越出色
    孩子在12歲之前,家長要監督他們養成這5個好習慣,將受益一生。一、制定計劃的習慣,有備無患。孩子12歲前,就要常常自省自己的得失,把自省當作一種習慣。怎樣擁有自省的習慣呢?3、培養孩子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孩子在某一門課程中嘗到了學習的甜頭,就會提高了對這門課程的興趣,有了興趣的學習,就不會覺得那麼累了。
  • 孩子不適應幼兒園?6歲前這5個好習慣養成,讓孩子受益終生
    「6歲之前父母的引導是黃金,12歲以後父母的嘮叨則是垃圾。」家長這幾點一定要引導孩子一、培養交往好習慣很多孩子在剛進入幼兒園時候,都會不適應,沒有了最親愛的父母在身邊,身邊是陌生的老師和小朋友,孩子就會出現分離焦慮,適應快的孩子可能一周左右就能調整,有的孩子可能需要半年甚至是更長的時間,所以,孩子在上幼兒園前,多接觸同齡的孩子,教會孩子主動交友、學會分享、樂於助人和友好相處
  • 12歲前,請逼孩子養成這5個好習慣,他會感激你一輩子
    孩子12歲之前,請家長逼孩子養成這5個好習慣,他會感激你一輩子。,這是他必須經歷的過程。當然,自省的習慣不是一朝一夕能夠養成,是靠一天一天培養起來的。家長要給孩子一個好的榜樣,並讓孩子堅持自省,它才會成為陪伴孩子一生的好習慣。
  • 在孩子5歲前,「逼」他養成這3個習慣,將來才會更優秀
    鄰居是一位北大退休的老教授,這位老教授對育兒方面非常重視,而正巧我也是一位育兒師,所以我經常會和這位老教授一起聊一些關於育兒方面的知識,有一次我們交談的時候,談到孩子習慣方面的問題,而這位老教授告訴我:5歲前「逼」孩子養成這3個習慣,將來才會更優秀!
  • 孩子6歲前養成讀繪本的好習慣,上學後領先一步,如何讀繪本?
    有句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孩子在小時候形成的習慣性格往往會伴隨終生,孩子要養成誠實守信、善良正直、樂觀開朗等優秀品質,這些大都是在幼小時期塑造養成的。有一個好習慣需要在孩子6歲前養成,這就是孩子的閱讀習慣,需要父母的親力親為,即使工作很忙,生活很累,也要幫助孩子養成讀繪本的好習慣,一生受益。央視主持人董卿在很小的時候,父母就鼓勵她每天進行閱讀,假期總會收到來自爸媽精心準備的書單。
  • 孩子四歲前,要讓孩子養成這12個習慣,錯過這個時間,以後會很難
    作為成年人,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並養成良好的習慣是極其困難的。從小養成好習慣比較容易,這是每個人都同意的道理。然而,這對父母來說似乎是一項艱巨的工作。究其原因 ,是家長錯過了孩子養成好習慣的最佳時間。不同的習慣要在不同的時間培養,哈佛大學的一位教育專家建議:在孩子四歲前,就要養成的12個習慣,錯過這個時間,以後會很難。
  • 6歲前,再難也要「逼」娃養成這些好習慣
    俗話說得好:「3歲看大,7歲看老。」就像著名的教育家羅素認為的一樣:品格教育在孩子6歲前就已經基本完成,6歲以後只是在以前的基礎上加以鞏固。孩子6歲前,就算再難也要「逼」娃養成這些好習慣從小培養孩子按時作息的習慣有些孩子,他們從小的時候就賴床不起、經常遲到,在晚上的時候貪玩、
  • 6歲前「逼」孩子養成這3個好習慣,不僅記憶力好,大腦也更發達
    而孩子6歲之前正是記憶力發展的高峰期,若能夠在此時「逼」孩子養成這3個好習慣,不僅能夠讓孩子記憶力更好,還能夠讓孩子的大腦更加發達孩子6歲之前的記憶力發展規律孩子的記憶力一般從2歲開始,這個時候孩子的記憶力正逐漸從短期記憶發展為長期記憶,能夠逐漸記住身邊的親人,這也是為什麼常陪孩子孩子身邊的人一抱孩子,孩子就大笑的原因。
  • 6歲前「逼」孩子養成這3個習慣,不但記憶力更好,頭腦也更機靈
    什麼時候培養最好?根據孩子記憶力的發展規律,1-6歲是孩子記憶力發展的關鍵時期,這段時期寶寶大腦正處於一個發育黃金期,這個時候家長好好培養,孩子的大腦就會發育的非常快,如果家長能抓住這個機會,孩子的記憶力發育會事半功倍。
  • 董卿分享育兒經驗:適當的逼孩子一把,6歲前再難也要養成好習慣
    家長要想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必須抓住教育的關鍵點,關鍵時期,但是很多家長卻因為不知道錯過了機會,導致後期亡羊補牢都來不及。而孩子教育的關鍵點就是給孩子養成一個個良好的習慣,讓孩子能夠自己在知識的海洋裡翱翔。
  • 家長在孩子6歲前,幫孩子養成這3個習慣,孩子長大後更獨立
    當家長能有這個意識,才可以培養孩子的獨立性。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培養孩子獨立的性格,最佳年齡是在孩子6歲之前。為什麼要在6歲前培養孩子獨立的性格?很多家長覺得孩子6歲之前還什麼都不懂呢,不用著急培養好習慣。等6歲以後孩子稍微開始懂事了,再開始培養就完全來得及。其實這是一個錯誤的認知。其實嬰幼兒階段才是孩子性格養成最關鍵的階段。
  • 12歲前,請家長逼孩子養成這4類好習慣,以後他們會感激你!
    此外,堅持體育鍛鍊也是孩子必須儘早養成的好習慣之一。在飲食方面,要讓孩子做到三餐規律、營養均衡、不貪吃亂吃。其中,家長務必告訴孩子不能喝生水、吃來路不明的食物,以免發生意外。要想很好吸收老師所教的內容,家長務必讓孩子養成以下習慣:·課前做好預習,瀏覽大致內容,標註拼音段落等。要注意的是,預習是正式聽課前的「預熱」,不必要求孩子把新課都弄懂。
  • 孩子7歲前,養成這6條好習慣,長大想不優秀都難!
    孩子7歲前,養成這6條好習慣,長大想不優秀都難!現在很多家長越來越重視孩子的成績,不僅給孩子報各種補習班,還會全程陪孩子做作業,督促孩子好好學習,但是對孩子真正好的教育,不僅僅是成績名列前茅,教育孩子從小養成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才是最重要的!
  • 清華教授直言:孩子6歲前,養成這4個好習慣,孩子將來更優秀
    "三歲看到老,七歲定終身",雖然這句話也不能完全相信,但是它想表達的就是小時候的一些習慣,對長大以後的發展有著很大的影響。所以父母在家就應該從小培養孩子一些好的行為習慣,這樣以後可以少走很多彎路。清華大教授的忠告:能在孩子6~8歲前養成4種習慣,將一生優秀!
  • 孩子12歲前要養成7個好習慣,對成長影響很大
    葉聖陶曾說過:「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習慣。」專家研究表明:3—12歲是人形成良好行為的關鍵期,12歲以後,孩子已逐漸形成許多習慣,新習慣要想紮下根來就難多了。那麼,哪些習慣是孩子從小就需要培養的?
  • 15歲前,父母一定要讓孩子養成這3個一生受益的好習慣
    今天想跟大家聊聊,孩子的「習慣養成」。習慣的力量是巨大的,好習慣會讓孩子受益終身。英國著名哲學家普德曼曾說:「播種一個行動,你會收穫一個習慣;播種一個習慣,你會收穫一個個性;播種一個個性,你會收穫一個命運。」我們的習慣和命運緊密相連。
  • 15歲前必須幫孩子培養的7個好習慣,孩子會受益終生!
    古語有云:三歲看大,七歲看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