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卿分享育兒經驗:適當的逼孩子一把,6歲前再難也要養成好習慣

2020-08-26 小花生成長日記

教育,一個國家,一個家庭,一個人不可忽視的重中之重。家長要想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必須抓住教育的關鍵點,關鍵時期,但是很多家長卻因為不知道錯過了機會,導致後期亡羊補牢都來不及。而孩子教育的關鍵點就是給孩子養成一個個良好的習慣,讓孩子能夠自己在知識的海洋裡翱翔。

案例

最近的我可謂是春風得意,不僅工作順利,最讓我開心的還數我兒子,因為他在上次在學校因為表現突出,考試全年級第一名,得到了老師與校長的表揚,還讓我到學校去給別的家長說說,如何把我兒子教育的如此優秀。

其實我在教育兒子的道路上沒有費勁,只是特別注重培養他的習慣,在六歲之前,我讓他養成了愛閱讀的好習慣。

愛閱讀,幾乎是每一個成績優秀的孩子都具備的好習慣,愛閱讀的孩子不僅能夠讓家長省心,而且能夠自己獨立的思考問題。因為習慣了閱讀,每天都會學到更多的知識,著名主持人董卿在談教育的時候,重點提出閱讀,她說,在6歲前,就算再難,家長也要逼孩子養成這個習慣!

逼孩子養成這個習慣!

逼迫,其實是不提倡的教育手段,但是就事論事,有時候家長還是需要用到逼迫,比如在六歲之前,多帶孩子去圖書館,買他感興趣的書籍,每天堅持給孩子閱讀書籍,一定要讓自己的孩子養成愛閱讀的習慣,這對於他未來的人生至關重要。在六歲之前,孩子的習慣還未定性,家長可以進行幹預,在潛移默化中讓孩子養成好習慣。除了養成閱讀的好習慣,家長還可以在孩子六歲之前,給他們養成以下這些好習慣。

一、愛思考

思考,能夠讓人更好的生活,如果讓孩子養成愛思考,能夠獨立思考的習慣,對於孩子的教育及未來的工作,都是無限受益。六歲之前,可以多教孩子思考,可以從家裡的大小物件出發,讓孩子自己思考這個東西的用處,這個東西的做法等等,久而久之能夠養成他愛思考的習慣。

二、愛分享

愛分享的孩子更受人喜歡,相信大家對這都深有體會,而孩子是否愛分享,完全取決於大人的教育,從小教育孩子有好東西要主動分享,不管是對爸爸媽媽還是對小夥伴,都不能吝嗇,慢慢的能夠讓孩子養成有愛心,有孝心的習慣。愛分享的孩子長大之後懂得對別人好,別人自然也不會對他差到哪裡去。

三、愛勞動

經濟條件好了之後很多家長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勞動,也不主動給孩子分家務事,其實這對孩子不是好事。研究顯示,如果在六歲之前能夠給孩子養成愛勞動的習慣,長大之後他更能夠體會父母的辛苦,更懂事,而且愛勞動的孩子走上社會之後過得不會太差,畢竟勤勞才能致富。

六歲,是一個分水嶺,在孩子六歲之前,家長一定要注意給其養成好習慣,愛閱讀是重中之重。養成愛閱讀的習慣之後孩子的家庭作業不用你催,孩子的知識庫會越來越大,孩子的見識與認知也會比同齡小孩子廣,這對於家長跟孩子來說,都是好事。愛閱讀的孩子更喜歡思考,愛閱讀的孩子更討人喜歡。

在孩子六歲之前,家長除了要給他養成愛閱讀的習慣,以上這些好習慣也可以重點培養,給孩子養成好習慣,就等於給孩子打好了人生的基礎,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給孩子掙家產不如教會孩子如何發揮自己的特長去掙錢。

相關焦點

  • 先抓習慣,再談成績!6歲前,再難也要「逼」娃養成這些好習慣
    俗話說得好:「3歲看大,7歲看老。」就像著名的教育家羅素認為的一樣:品格教育在孩子6歲前就已經基本完成,6歲以後只是在以前的基礎上加以鞏固。孩子6歲前,就算再難也要「逼」娃養成這些好習慣從小培養孩子按時作息的習慣有些孩子,他們從小的時候就賴床不起、經常遲到,在晚上的時候貪玩、
  • 6歲前「逼」孩子養成這3個好習慣,不僅記憶力好,大腦也更發達
    而孩子6歲之前正是記憶力發展的高峰期,若能夠在此時「逼」孩子養成這3個好習慣,不僅能夠讓孩子記憶力更好,還能夠讓孩子的大腦更加發達孩子6歲之前的記憶力發展規律孩子的記憶力一般從2歲開始,這個時候孩子的記憶力正逐漸從短期記憶發展為長期記憶,能夠逐漸記住身邊的親人,這也是為什麼常陪孩子孩子身邊的人一抱孩子,孩子就大笑的原因。
  • 李玫瑾:孩子6歲前,家長要逼他養成3個習慣,長大後才容易出息
    人想要養成好習慣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養成的,這需要每天的重複訓練才能達到,如果你家孩子從小就調皮、做事不認真,家長沒有及時糾正的話,那麼這些壞習慣會跟隨孩子一輩子。李玫瑾是我國公安大學犯罪心理學教授,同時也是一名育兒專家,她的講座近幾年火爆全網,得到很多家長的認可,李玫瑾表示:孩子6歲前,家長要逼他養成3個習慣,長大後才容易出息。
  • 孩子6歲前養成讀繪本的好習慣,上學後領先一步,如何讀繪本?
    有句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孩子在小時候形成的習慣性格往往會伴隨終生,孩子要養成誠實守信、善良正直、樂觀開朗等優秀品質,這些大都是在幼小時期塑造養成的。有一個好習慣需要在孩子6歲前養成,這就是孩子的閱讀習慣,需要父母的親力親為,即使工作很忙,生活很累,也要幫助孩子養成讀繪本的好習慣,一生受益。央視主持人董卿在很小的時候,父母就鼓勵她每天進行閱讀,假期總會收到來自爸媽精心準備的書單。
  • 家長謹記:逼孩子養成這6個好習慣,你會越來越省心
    導讀:家長謹記:逼孩子養成這6個好習慣,你會越來越省心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家長謹記:逼孩子養成這6個好習慣,你會越來越省心!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行為自律表:8歲之前就算再難,也要逼孩子養成這5個習慣
    導讀:行為自律表:8歲之前就算再難,也要逼孩子養成這5個習慣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行為自律表:8歲之前就算再難,也要逼孩子養成這5個習慣!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兩點育兒小知識分享 如何給寶寶養成一個好習慣
    雖然在育兒這條路上沒有捷徑,卻有很多經驗的,我們只要好好的將這些經驗運用到孩子身上!今天就給大家帶來兩條育兒知識小分享,如何給寶寶養成一個好習慣,趕緊來看看吧!對於兩三歲的孩子來說,他們最喜歡的應該就是各種各樣的小玩具了,適量的給孩子買一些小玩具,可以增加孩子的動手能力,幫助孩子開發大腦,從而影響到孩子的智力水平。然而我們的常態是,孩子的玩具都要堆積成一座山了,這樣看起來是對孩子好,但事實上卻會養成孩子喜新厭舊,對於自己身邊的東西不珍惜的壞習慣。而且選擇太多,反而讓孩子找不到自己喜歡的玩具,所以大家適量的給孩子買一些玩具就好。
  • 董卿:「你不逼孩子,將來生活會逼他!」,我得先狠狠的逼自己
    董卿說:「你不逼孩子,將來生活會逼他!」這句話讓多少家長焦慮了。我也是焦慮的家長之一,而我卻想先狠狠的逼自己。我從董卿父親逼她讀書的故事中,也看到了董卿自己本身對讀書的熱愛,看到她的父親為她創造了一個讀書環境。
  • 15歲前,父母一定要讓孩子養成這3個一生受益的好習慣
    今天想跟大家聊聊,孩子的「習慣養成」。習慣的力量是巨大的,好習慣會讓孩子受益終身。英國著名哲學家普德曼曾說:「播種一個行動,你會收穫一個習慣;播種一個習慣,你會收穫一個個性;播種一個個性,你會收穫一個命運。」我們的習慣和命運緊密相連。
  • 6歲之前,請逼你的孩子養成4個好習慣,受益終身,他會感激你的
    、好習慣養成方法、學習乾貨等豐富內容,助力3-12歲兒童「學習、情商、性格」三方面優化!一些好的習慣,長期堅持下去,可以讓孩子變得更優秀。所以當出現一些壞習慣的時候,家長同樣不能慣著,尤其是3-6歲這段時間。3-6歲是孩子性格養成「黃金期」3-6歲這個年齡段,正是孩子行為習慣培養最關鍵的時期,孩子85%-90%的性格、思維模式、行為方式都是在這個階段形成的。
  • 事關孩子未來,12歲之前,不管多難父母也要逼他養成4個好習慣
    在日常的生活中,作為孩子心智未成熟時期的直接影響者,父母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可以讓孩子受益終生。辦事、能力、學習等等行為,都跟一個人的習慣密切相關。養成好的習慣絕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到,但若是從小開始養成了好的習慣,就可以讓孩子受用一生。一個好的習慣源於對自己長期的嚴格自律,來自於對目標的堅定追求。
  • 孩子7歲前,養成這6條好習慣,長大想不優秀都難!
    孩子7歲前,養成這6條好習慣,長大想不優秀都難!俗話說:「性格決定命運」,習慣造就性格,有好習慣,懂規矩明事理的孩子在哪都是更受歡迎,無論是在上學還是工作中,孩子從小養成的優良習慣,會在潛移默化中書寫孩子的命運,這7條好習慣,孩子6歲前養成,長大想不優秀都難!
  • 在孩子5歲前,「逼」他養成這3個習慣,將來才會更優秀
    鄰居是一位北大退休的老教授,這位老教授對育兒方面非常重視,而正巧我也是一位育兒師,所以我經常會和這位老教授一起聊一些關於育兒方面的知識,有一次我們交談的時候,談到孩子習慣方面的問題,而這位老教授告訴我:5歲前「逼」孩子養成這3個習慣,將來才會更優秀!
  • 6歲前「逼」孩子養成這3個習慣,不僅記憶力強,大腦也更聰明
    記憶力也是如此,我們需要堅持去訓練,養成好的記憶力習慣,這樣孩子的記憶力才會越來越強,甚至都能達到「過目不忘」的本事,那麼,6歲前「逼」孩子養成這3個習慣,記憶力會越來越強,大腦更聰明!一直到6歲之後,大腦發育速度就會隨著年紀的增長而變得十分緩慢。如果家長了抓住了這次機會,提高孩子的記憶力會事半功倍。
  • 孩子3歲前,這5大習慣父母要「狠心」幫娃養成,將來更容易出息
    其實因為處於幼兒園時期的孩子正是模仿的年紀,所以他們喜歡去模仿其他人的動作和做事方式等;那麼小的為什麼不省事呢?其實這是因為作為爸媽的我們,沒有給孩子養成習慣,比如說平時日常生活中的小習慣:不認真吃飯、不想睡覺等等,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小習慣,雖然看起來容易,但是對於3歲前的孩子來說,糾正起來是很難的一件事情。
  • 上小學時,父母「逼」孩子養成6個好習慣,孩子將來會一生受益
    換句話說,如果孩子沒有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就是父母教育的失敗。童年時期是人生的起步階段,也是孩子各種行為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這段時間,父母能夠幫助孩子養成一些好習慣,孩子將會受益終生。在孩子上小學時,父母一定要逼孩子養成的6個好習慣1、自立
  • 今天你逼孩子養成好習慣,明天好習慣還你一個優秀的孩子
    導讀:今天你逼孩子養成好習慣,明天好習慣還你一個優秀的孩子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今天你逼孩子養成好習慣,明天好習慣還你一個優秀的孩子!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班主任坦言:7歲之前,「逼」孩子養成以下習慣,上小學會很省心
    一句「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7歲前就撒開歡玩!但上小學以後問題就開始層出不窮,孩子坐不住板凳、適應不了團體生活、沒有學習習慣……讓家長焦頭爛額。 一位從教10餘年的班主任朋友曾坦言:「父母再愛孩子,7歲前也要狠心逼娃一把!」
  • 6歲前「逼」孩子養成這3個習慣,不但記憶力更好,頭腦也更機靈
    根據孩子記憶力的發展規律,1-6歲是孩子記憶力發展的關鍵時期,這段時期寶寶大腦正處於一個發育黃金期,這個時候家長好好培養,孩子的大腦就會發育的非常快,如果家長能抓住這個機會,孩子的記憶力發育會事半功倍。
  • 12歲前,逼孩子養成這3個好習慣,他會越來越出色
    孩子在12歲之前,家長要監督他們養成這5個好習慣,將受益一生。一、制定計劃的習慣,有備無患。孩子12歲前,就要常常自省自己的得失,把自省當作一種習慣。怎樣擁有自省的習慣呢?2、多協助的批評,父母還要告訴孩子,在接受他人批評的時候要認真傾聽,要持有平和的心態,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要支持孩子自省,直到養成卓越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