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歲前,逼孩子養成這3個好習慣,他會越來越出色

2020-08-21 名校家長

文:名校資訊,小墨

有什麼樣的習慣,就有什麼樣的性格;有什麼樣的性格,就有什麼樣的命運。


也就是說好的習慣足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決定一個人的一生。


好的習慣具有非常頑強的力量,他是需要經過長時間的自律,對自己理想生活的追求。孩子在12歲之前,家長要監督他們養成這5個好習慣,將受益一生。


一、制定計劃的習慣,有備無患。


調查研究表明:成績優異的學生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學習有計劃,一步一個腳印。


朋友說她女兒開始上小學時候,每次開學之前,都會給她女兒買個記事本。每天記下老師安排的作業和自己想要做的事情,然後在記事本上列個清單,然後按著上面一一去做。


這個好習慣,她女兒是從她先生那裡學來的,她先生工作多年,都是用筆記本記錄計劃安排,除了籠統的計劃,每做一件事情,她先生也有非常詳細的完成計劃,每個環節都周到細緻。


等她女兒到了高中之後,這個習慣已經成自然了,每天做事有序而且高效,從不會因為作業多而熬夜。


所以說,有學習制定計劃,對孩子的學習至關重要。


不僅能推動孩子的學習動力,還能督促孩子把事情完成得更好。


有些孩子漫無目的,每天忙忙碌碌,成績就是不見提高。這也是沒有計劃,缺乏條理性,做的都是無用功。花了時間,精力,效果卻不理性。


所以,家長要協助孩子制定計劃,生活規律,提高學習效率。


總而言之,有計劃地學習,有計劃地做事,無論對孩子的中小學還是以後,都會有好處的。


二、及時自省的習慣,讓人的頭腦更加清醒。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需要不斷的自省,認清自己,明確前行的方向和既定的目標,只有這樣才會最終取得成功,擁有燦爛的人生。


靜坐常思己過,閒談莫論人非。孩子12歲前,就要常常自省自己的得失,把自省當作一種習慣。


怎樣擁有自省的習慣呢?



1、讓孩子自己承擔後果,孩子不會跟大人一樣去思考問題,家長可以放手讓孩子嘗試自己承擔事情的後果,結果也許能有驚喜。


2、多協助的批評,父母還要告訴孩子,在接受他人批評的時候要認真傾聽,要持有平和的心態,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要支持孩子自省,直到養成卓越品質。


3、多引導,家長可以多聽孩子分享學習的事情,講電視的故事情節,在其中了解孩子,進而好好的引導。


自省的習慣不是一朝一夕能夠養成,是靠每一天點點滴滴的積累,培養起來的。


家長要給孩子一個好的榜樣,並讓孩子堅持自省,它才會成為陪伴孩子一生的好習慣。


三、主動學習的習慣,自立性更強。


現實生活中,我們看到大多都是父母跟在後面監督、催促著孩子。家長只要鬆懈下來,孩子也會變得懈怠、只顧著玩。


仔細回想了一下,在培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會發現:

孩子兩歲的時候,你追著他餵飯;


孩子三歲的時候,你追著他認字;

孩子四歲的時候,你追著他念詩;

好不容易熬到孩子上小學了,還得追著他寫作業;

......


簡直頭疼,還不如上班工作來得輕鬆,每個晚上,家有學生娃的爸爸媽媽,都會上演一場雞飛狗跳的倫理武打劇。


所以孩子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是重中之重。



家長要學會放手,不要什麼事情都替孩子辦好,過於寵溺,以免孩子養成過度依賴的習慣。


你的過分監督學習,被監督,孩子也會被動學,慢慢的,孩子就失去了主動性,覺得學習不是他自己的事情,在學習上感覺不到幸福,就消極怠工。


那要怎麼培養孩子主動學習的習慣呢?


1、要用孩子的好奇心,激發孩子學習的意願。家長在平時可以看一些孩子需要看的書,當孩子在家時可以熱烈的討論書裡面的情節,引發孩子的好奇心。


2、培養孩子的自信心,讓孩子不斷地獲得成功的體驗,實現自我價值。讓他們多看到自身的閃光點,相信自己。


3、培養孩子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孩子在某一門課程中嘗到了學習的甜頭,就會提高了對這門課程的興趣,有了興趣的學習,就不會覺得那麼累了。


優秀本身就是一種習慣。如果孩子還沒有養成以上好習慣,從現在開始,&34;孩子養成這3個好習慣,孩子想不優秀都難。


習慣的力量太強大了,能將一個人送入天堂,也可將一個人拖入地獄。


好變壞一刻鐘,壞變好需一年。仔細觀察發現,喜歡看書的好習慣會在一瞬間就消失,然後染上上網打遊戲的習慣;而抽菸的壞習慣要想去掉,往往需要很長時間。


孩子,不要總以為,是生活欠我們一個「滿意」,其實是我們欠生活一個「努力」,一個好習慣;想成為一個成功的人,就要好好審視自己的習慣。


從小培養孩子各方面的好習慣,持之以恆,相信他們會越來越出色。

相關焦點

  • 12歲前,請逼孩子養成這5個好習慣,他會感激你一輩子
    孩子12歲之前,請家長逼孩子養成這5個好習慣,他會感激你一輩子。,這是他必須經歷的過程。在孩子成長這條漫長的道路上,會有各種因素影響到他,使他彷徨、迷茫。此刻就需要通過自省來認清自問,撥開重重障礙看清楚哪條是安全的道理。
  • 6歲前「逼」孩子養成這3個好習慣,不僅記憶力好,大腦也更發達
    而孩子6歲之前正是記憶力發展的高峰期,若能夠在此時「逼」孩子養成這3個好習慣,不僅能夠讓孩子記憶力更好,還能夠讓孩子的大腦更加發達孩子6歲之前的記憶力發展規律孩子的記憶力一般從2歲開始,這個時候孩子的記憶力正逐漸從短期記憶發展為長期記憶,能夠逐漸記住身邊的親人,這也是為什麼常陪孩子孩子身邊的人一抱孩子,孩子就大笑的原因。
  • 6歲前「逼」孩子養成這3個習慣,記憶力會越來越強,大腦更聰明
    記憶力也是如此,我們需要堅持去訓練,養成好的記憶力習慣,這樣孩子的記憶力才會越來越強,甚至都能達到「過目不忘」的本事,那麼,6歲前「逼」孩子養成這3個習慣,記憶力會越來越強,大腦更聰明!孩子記憶力的黃金期!
  • 家長謹記:逼孩子養成這6個好習慣,你會越來越省心
    導讀:家長謹記:逼孩子養成這6個好習慣,你會越來越省心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家長謹記:逼孩子養成這6個好習慣,你會越來越省心!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6歲前「逼」孩子養成這3個習慣,不僅記憶力強,大腦也更聰明
    記憶力也是如此,我們需要堅持去訓練,養成好的記憶力習慣,這樣孩子的記憶力才會越來越強,甚至都能達到「過目不忘」的本事,那麼,6歲前「逼」孩子養成這3個習慣,記憶力會越來越強,大腦更聰明!6歲前「逼」孩子養成這3個習慣,記憶力會越來越強
  • 在孩子5歲前,「逼」他養成這3個習慣,將來才會更優秀
    鄰居是一位北大退休的老教授,這位老教授對育兒方面非常重視,而正巧我也是一位育兒師,所以我經常會和這位老教授一起聊一些關於育兒方面的知識,有一次我們交談的時候,談到孩子習慣方面的問題,而這位老教授告訴我:5歲前「逼」孩子養成這3個習慣,將來才會更優秀!
  • 6歲前「逼」孩子養成這3個習慣,不但記憶力更好,頭腦也更機靈
    6歲前「逼」孩子養成這3個習慣,不但記憶力更好,頭腦也更機靈想要幫孩子養成超強的記憶力,在6歲之前須要」逼「孩子養成下面這3個習慣:1、養成朗讀好習慣記憶力是要經常訓練才能夠得到提升的,而朗讀正是訓練記憶力的一個好方法,在不斷的朗讀之下,孩子的記憶力就會漸漸的增長,想去生孩子的記憶,家長不方便孩子養成堅持朗讀的好習慣
  • 上幼兒園前,家長要「逼」孩子養成這3個好習慣,孩子會更受歡迎
    、學習乾貨等豐富內容,助力3-12歲兒童「學習、情商、性格」三方面優化!但畢竟一個班有十幾、二十多個學生,卻只有2位老師負責孩子的生活,很難給每個寶寶餵飯,如果孩子不會自己吃飯,容易吃不飽,影響健康,自信心也會受到影響。
  • 12歲前,請家長逼孩子養成這4類好習慣,以後他們會感激你!
    那麼,孩子應該養成哪幾類好習慣呢?1、良好的健康習慣孩子正處於生長發育的黃金期,作息和飲食都非常關鍵。在作息方面,家長要監督孩子做到早睡早起、勞逸結合。要想很好吸收老師所教的內容,家長務必讓孩子養成以下習慣:·課前做好預習,瀏覽大致內容,標註拼音段落等。要注意的是,預習是正式聽課前的「預熱」,不必要求孩子把新課都弄懂。
  • 寶寶3歲前,父母「狠心」幫他養成這3個好習慣,將來會很省心
    老話中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其實這句話是有一定的科學道理的孩子的行為習慣、性格在7歲前會形成85%,也就是說,如果這個孩子7歲前是什麼性格,有什麼樣的行為習慣,那麼長大之後基本上不會有改變。其實看看我們自己就知道,我們現在保留的很多習慣,都是在7歲前養成的。
  • 李玫瑾:孩子6歲前,家長要逼他養成3個習慣,長大後才容易出息
    人想要養成好習慣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養成的,這需要每天的重複訓練才能達到,如果你家孩子從小就調皮、做事不認真,家長沒有及時糾正的話,那麼這些壞習慣會跟隨孩子一輩子。李玫瑾是我國公安大學犯罪心理學教授,同時也是一名育兒專家,她的講座近幾年火爆全網,得到很多家長的認可,李玫瑾表示:孩子6歲前,家長要逼他養成3個習慣,長大後才容易出息。
  • 董卿分享育兒經驗:適當的逼孩子一把,6歲前再難也要養成好習慣
    家長要想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必須抓住教育的關鍵點,關鍵時期,但是很多家長卻因為不知道錯過了機會,導致後期亡羊補牢都來不及。而孩子教育的關鍵點就是給孩子養成一個個良好的習慣,讓孩子能夠自己在知識的海洋裡翱翔。
  • 逼孩子用功讀書,不如培養孩子養成3個好習慣,這比成績更重要!
    逼孩子用功讀書,不如培養孩子養成3個好習慣,這比成績更重要!在生活中有很多父母都會逼著孩子用功讀書,其實讀書這件事情,如果孩子真的學不進去,逼也是沒用的,有些比較聰明的孩子甚至會在父母面前裝努力,這種更加傷父母的心,所以比起逼孩子努力學習,父母不如先培養孩子養成這3個好習慣,這比學習成績更加重要。第一個習慣,自律。
  • 事關孩子未來,12歲之前,不管多難父母也要逼他養成4個好習慣
    在日常的生活中,作為孩子心智未成熟時期的直接影響者,父母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可以讓孩子受益終生。辦事、能力、學習等等行為,都跟一個人的習慣密切相關。養成好的習慣絕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到,但若是從小開始養成了好的習慣,就可以讓孩子受用一生。一個好的習慣源於對自己長期的嚴格自律,來自於對目標的堅定追求。
  • 5歲前「逼」孩子養成這3個習慣,不僅記憶力會更好,大腦也更聰明
    5歲前孩子記憶力發展的特點最近璐璐媽經常看到一些家長總拿孩子還小為藉口,逃避自己教育孩子的責任,正是因為孩子小,思維並沒有固化,所以學習、記憶東西的速度會更快。孩子的記憶力一般在2歲半之後就已經開始發育了,這時的寶寶已經能夠認出身邊的人和事,還能夠講一些簡單的詞語進行組合。
  • 6歲前,再難也要「逼」娃養成這些好習慣
    俗話說得好:「3歲看大,7歲看老。」就像著名的教育家羅素認為的一樣:品格教育在孩子6歲前就已經基本完成,6歲以後只是在以前的基礎上加以鞏固。孩子6歲前,就算再難也要「逼」娃養成這些好習慣從小培養孩子按時作息的習慣有些孩子,他們從小的時候就賴床不起、經常遲到,在晚上的時候貪玩、
  • 上小學時,父母「逼」孩子養成6個好習慣,孩子將來會一生受益
    孩子上學以後,家長們就會發現孩子身上的問題越來越多,不是丟三落四,就是拖拖拉拉,一寫作業就走神,一玩遊戲就上癮。遇到這樣的孩子,家長往往被氣得上躥下跳,不知所措。其實,孩子之所以會這樣,責任並不全在孩子,父母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 6歲前「逼」孩子養成這3個習慣,專注力會越來越好,上學後更省心
    如果能在孩子6歲前,也就是學齡前這個階段養成專注的好習慣,那麼上學以後,孩子能坐得住板凳,專注地聽老師講課,那麼以後的學習成績也能省心不少。所以在這裡我建議6歲前的孩子, 就算用「逼」也要讓他養成這3個好習慣。
  • 14歲前,請逼孩子養成這四個好習慣,他會感激你一輩子
    成功的教育出優秀的孩子,從培養好的習慣開始。對孩子而言,成長中會面臨無數機遇,而機遇,永遠只給有準備的人。養成這4個好習慣,孩子將受益終生!01 制定計劃的習慣孩子小的時候,性情還沒有穩定,做事容易三心二意,沒有準頭。
  • 6歲前幫助孩子養成3個好習慣,孩子記憶力更好,大腦更聰明
    李玫瑾教授曾說,6歲是孩子的一個重要分界點,家長若是在孩子6歲的時候不給孩子立規矩、培養孩子好的習慣,之後就是想管也管不了了。也就是說,孩子的很多習慣以及品性基本上在6歲之前就應該養成,孩子在上小學之前就要先養成好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