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幼兒園前,家長要「逼」孩子養成這3個好習慣,孩子會更受歡迎

2020-08-20 叮噹派

文/叮噹派好習慣

叮噹派好習慣,持續推送教育熱點、好習慣養成方法、學習乾貨等豐富內容,助力3-12歲兒童「學習、情商、性格」三方面優化!歡迎轉 發、收藏本文~

鄰居的寶寶9月份就要入園了,鄰居最近擔憂而焦慮:「你說,孩子不適應怎麼辦?哭鬧怎麼辦?不會自己吃飯怎麼辦?尿褲子怎麼辦.......我這顆心啊,真是忐忑不安!」

其實,這也是很多寶媽的擔憂,想讓孩子儘快適應幼兒園生活。

老師為大班小朋友上課(圖片來源:源城區嘉和幼兒園)

今天叮噹派好習慣就給家長們準備了一份孩子「入園技能指導手冊」,趁這兩個月的暑假,培養孩子一些好習慣,那樣才能讓孩子順利入園。

必備好習慣1:必要的生活自理能力

如今隨著社會的更好發展,父母對於孩子的教育也更加科學化了。但仍存在著「父母對於孩子的照顧過度,從而影響了孩子本身自理能力的發展」這樣的問題,新聞上也常有「初中、高中的大孩子了還不具備自理能力」的揪心報導出現。

雖然大多數幼兒園老師都比較負責,可以用心打理好小朋友在幼兒園的飲食起居。

但畢竟一個班有十幾、二十多個學生,卻只有2位老師負責孩子的生活,很難給每個寶寶餵飯,如果孩子不會自己吃飯,容易吃不飽,影響健康,自信心也會受到影響。

疫情期間,上海某幼兒園實行一人一桌分餐(圖片來源:上海長寧)

而孩子的自理能力,其實從上幼兒園前就開始就可以有意識地進行培養了。

對照下面的說明,家長們也可以更好地知道不同年齡的孩子可以做的事:

▶ 3~4歲幼兒

能夠在大人的幫助或提醒下穿脫衣服和鞋襪;

能夠把自己用過、看過的玩具和圖書放回原處,而不是隨地亂扔。

▶ 4~5歲幼兒

能夠自己穿脫衣服和鞋襪;

能夠自己扣紐扣;

能做到整理自己的物品,譬如玩過的玩具、弄亂的房間等。

▶ 5~6歲幼兒

能夠根據天氣的冷熱增添衣物;

能自己穿鞋子、繫鞋帶;

能按照類型,分別類的整理好自己的物品。

我們家長在暑假裡,可以為孩子創造更多的自理機會。比如吃飯、穿衣、收拾東西的時候,不要急著上去幫忙,而是讓孩子自己思考和動手,讓他自己想辦法解決。

必備好習慣2:講禮貌

禮貌是一個人的修養!

但是呢,很多小孩子在小的時候因為家庭等因素就表現出了很粗魯不禮貌的樣子。

孩子最早學習禮節往往是從家裡開始的,如果孩子有效仿的榜樣,他們很快就能學會。因此,家長可以通過自己的言傳身教培養孩子的禮貌行為。

比如,家長回家後要主動的和家裡其他人尤其是長輩打招呼;出門時說再見;吃飯時先請長輩入座;在家裡經常使用文明用語,如:您,請,謝謝,對不起,再見等。家長在對孩子講話時,或者接受了孩子的關心時,也要使用禮貌用語。

河北省邯鄲市邯山區實驗幼兒園的孩子們走進幼兒園。邯報融媒體記者郝群英攝

有些家長認為在家裡使用文明用語很彆扭,似乎自家人不必這麼客氣。其實不然,對自己家裡人使用文明用語不是客氣,而是尊重。

當一個孩子在家裡習慣使用文明用語,之後在外面也會習慣的使用文明用語,而且是發自內心的。反之,如果一個孩子對自己家裡人呼來喝去,對別人對自己的照顧也心安理得的接受,那麼當他出去和外面的人接觸時使用禮貌用語也會顯得矯揉造作,讓人感覺很虛假。

必備好習慣3:自己午睡,保持安靜

午睡會直接影響到下午孩子的精力,孩子如果不能在小床上安靜入睡,也會影響到別人,所以培養孩子良好的午睡習慣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圖片來源:溫州晚報

如果,孩子在家裡習慣被哄著睡覺,而這樣的習慣在入園前又沒有被改掉,那孩子在幼兒園就很不容易入睡,他也會打擾到其他孩子睡覺。

基於此,想要孩子養成睡午覺的好習慣,我們可以怎麼做呢?

1)培養規律的生活作息

早睡早起,不睡懶覺。很多父母常常會因為看到孩子睡得香而不忍心叫醒孩子起床,孩子賴床,會讓孩子孩子養成懶散、遲到等壞習慣,不僅影響學習,還對孩子的人際關係造成影響。

其實作為父母的我們,要有意識地培養孩子規律的生活作息,從小讓孩子養成不賴床、不磨蹭、守時間、健康生活的好習慣。

2)營造午睡的環境

環境對於睡眠的好壞非常重要,當孩子準備午睡時,可以拉上窗簾關燈,減少噪音的產生,營造安靜舒適的睡眠環境,睡前不要與孩子進行劇烈運動和過多的逗笑玩耍,讓孩子情緒平穩,能更快地進入睡眠。

3)適宜的午睡時長和地點

睡覺的習慣需要長期培養起來的,孩子的午睡時間和地點最好統一,因為孩子向來敏感,不熟悉的環境容易使孩子產生不安全感和牴觸心理。

午睡的時長也不是越多越好,如果孩子白天睡太多,晚上自然就會睡不著了。未來在幼兒園裡也會出現下午睡不夠、上課沒精神的情況,這樣只會對孩子的睡眠造成更大的影響。

結束語

叮噹派好習慣認為:家長在暑假中可以讓寶寶和同齡的小朋友多玩玩,鼓勵寶貝和夥伴們分享家中的玩具和食物,進一步讓他學習如何進行人際交流。

還可以讓已經上幼兒園的小夥伴跟他講述幼兒園的趣事,緩解孩子入園焦慮。

即使是通過一系列措施緩解孩子的焦慮,但真正送寶寶去幼兒園真正分別時,有些寶寶仍然會哭的很傷心。

孩子入園的時候,我們要認可孩子傷心的情緒,但也要堅持繼續讓他們適應幼兒園。孩子慢慢適應幼兒園的生活,這個過程不是一蹴而就,需要循序漸進。

END

相關焦點

  • 6歲前「逼」孩子養成這3個好習慣,不僅記憶力好,大腦也更發達
    而孩子6歲之前正是記憶力發展的高峰期,若能夠在此時「逼」孩子養成這3個好習慣,不僅能夠讓孩子記憶力更好,還能夠讓孩子的大腦更加發達6歲之前,「逼」他養成這3個好習慣,既能夠訓練記憶力,讓大腦變得更加發達,還能促使孩子全方面發展。
  • 上小學時,父母「逼」孩子養成6個好習慣,孩子將來會一生受益
    換句話說,如果孩子沒有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就是父母教育的失敗。童年時期是人生的起步階段,也是孩子各種行為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這段時間,父母能夠幫助孩子養成一些好習慣,孩子將會受益終生。在孩子上小學時,父母一定要逼孩子養成的6個好習慣1、自立
  • 逼孩子用功讀書,不如培養孩子養成3個好習慣,這比成績更重要!
    逼孩子用功讀書,不如培養孩子養成3個好習慣,這比成績更重要!在生活中有很多父母都會逼著孩子用功讀書,其實讀書這件事情,如果孩子真的學不進去,逼也是沒用的,有些比較聰明的孩子甚至會在父母面前裝努力,這種更加傷父母的心,所以比起逼孩子努力學習,父母不如先培養孩子養成這3個好習慣,這比學習成績更加重要。第一個習慣,自律。
  • 6歲前「逼」孩子養成這3個習慣,記憶力會越來越強,大腦更聰明
    記憶力也是如此,我們需要堅持去訓練,養成好的記憶力習慣,這樣孩子的記憶力才會越來越強,甚至都能達到「過目不忘」的本事,那麼,6歲前「逼」孩子養成這3個習慣,記憶力會越來越強,大腦更聰明!孩子記憶力的黃金期!
  • 12歲前,逼孩子養成這3個好習慣,他會越來越出色
    孩子在12歲之前,家長要監督他們養成這5個好習慣,將受益一生。一、制定計劃的習慣,有備無患。朋友說她女兒開始上小學時候,每次開學之前,都會給她女兒買個記事本。每天記下老師安排的作業和自己想要做的事情,然後在記事本上列個清單,然後按著上面一一去做。
  • 孩子長大前,助孩子養成的5個好習慣,是家長重要的責任
    所以家長的重任就是當孩子長大前,一定要培養孩子這5個好習慣。聽大爺的話語這已經不是一次兩次了,所以在面對這個簡單的問題,家長一定要教會孩子懂得物歸原處,比如,扔垃圾,大家都知道垃圾應該扔在垃圾桶裡把,那為什麼道路上還會出現那麼多垃圾,這都是因為家長沒有在孩子小的時候養成物歸原處的習慣,所以一定要重視起來。
  • 6歲前「逼」孩子養成這3個習慣,不但記憶力更好,頭腦也更機靈
    6歲前「逼」孩子養成這3個習慣,不但記憶力更好,頭腦也更機靈想要幫孩子養成超強的記憶力,在6歲之前須要」逼「孩子養成下面這3個習慣:1、養成朗讀好習慣記憶力是要經常訓練才能夠得到提升的,而朗讀正是訓練記憶力的一個好方法,在不斷的朗讀之下,孩子的記憶力就會漸漸的增長,想去生孩子的記憶,家長不方便孩子養成堅持朗讀的好習慣
  • 在孩子5歲前,「逼」他養成這3個習慣,將來才會更優秀
    鄰居是一位北大退休的老教授,這位老教授對育兒方面非常重視,而正巧我也是一位育兒師,所以我經常會和這位老教授一起聊一些關於育兒方面的知識,有一次我們交談的時候,談到孩子習慣方面的問題,而這位老教授告訴我:5歲前「逼」孩子養成這3個習慣,將來才會更優秀!
  • 12歲前,請家長逼孩子養成這4類好習慣,以後他們會感激你!
    那麼,孩子應該養成哪幾類好習慣呢?1、良好的健康習慣孩子正處於生長發育的黃金期,作息和飲食都非常關鍵。在作息方面,家長要監督孩子做到早睡早起、勞逸結合。要想很好吸收老師所教的內容,家長務必讓孩子養成以下習慣:·課前做好預習,瀏覽大致內容,標註拼音段落等。要注意的是,預習是正式聽課前的「預熱」,不必要求孩子把新課都弄懂。
  • 家長謹記:逼孩子養成這6個好習慣,你會越來越省心
    導讀:家長謹記:逼孩子養成這6個好習慣,你會越來越省心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家長謹記:逼孩子養成這6個好習慣,你會越來越省心!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6歲前「逼」孩子養成這3個習慣,不僅記憶力強,大腦也更聰明
    記憶力也是如此,我們需要堅持去訓練,養成好的記憶力習慣,這樣孩子的記憶力才會越來越強,甚至都能達到「過目不忘」的本事,那麼,6歲前「逼」孩子養成這3個習慣,記憶力會越來越強,大腦更聰明!6歲前「逼」孩子養成這3個習慣,記憶力會越來越強
  • 孩子不適應幼兒園?6歲前這5個好習慣養成,讓孩子受益終生
    其實孩子的世界,才是難難難難難難難。特別是學齡期的孩子,沒有家長的陪伴,獨自進入學校,和小朋友們相處,不僅對孩子的行為習慣、生活習慣有要求,也很考驗社交能力和自我保護意識。李玫瑾教授說養習慣、立規矩,一定要趁早!
  • 董卿分享育兒經驗:適當的逼孩子一把,6歲前再難也要養成好習慣
    家長要想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必須抓住教育的關鍵點,關鍵時期,但是很多家長卻因為不知道錯過了機會,導致後期亡羊補牢都來不及。而孩子教育的關鍵點就是給孩子養成一個個良好的習慣,讓孩子能夠自己在知識的海洋裡翱翔。
  • 李玫瑾:孩子6歲前,家長要逼他養成3個習慣,長大後才容易出息
    人想要養成好習慣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養成的,這需要每天的重複訓練才能達到,如果你家孩子從小就調皮、做事不認真,家長沒有及時糾正的話,那麼這些壞習慣會跟隨孩子一輩子。李玫瑾是我國公安大學犯罪心理學教授,同時也是一名育兒專家,她的講座近幾年火爆全網,得到很多家長的認可,李玫瑾表示:孩子6歲前,家長要逼他養成3個習慣,長大後才容易出息。
  • 孩子3歲之前,家長要培養孩子這3個"好習慣",將來才能更優秀
    養育孩子,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父母除了要養活孩子外,還需要養好孩子。如果父母生了孩子,卻不好好管教,就有可能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很多好吃懶做,沒有獨立意識的孩子,大多是從小被父母慣壞了。想要孩子更好地成長,孩子3歲之前,家長要培養他們這3個&34;,將來才能更優秀。那為什麼是3歲前呢?
  • 黃金記憶在前5年,家長「逼」孩子養成這3個好習慣,成績會更好
    ——《哈佛記憶課》擁有好記憶力不但在學習上會有幫助,同時在後期參加工作中,也會帶來不少便利。好記憶就好比是走向成功的基石,如果腦海中沒有積攢下來的知識,就無法快速思考。舉個簡單一點的例子,父母無意識地給孩子念數字,一歲多點的孩子,就已經會模仿了,家長念出第一個數字後,孩子可以迅速念出下一個數字。
  • 12歲前,請逼孩子養成這5個好習慣,他會感激你一輩子
    孩子12歲之前,請家長逼孩子養成這5個好習慣,他會感激你一輩子。,更重要的是要學會自立,這樣才能立於不敗之地。當然,自省的習慣不是一朝一夕能夠養成,是靠一天一天培養起來的。家長要給孩子一個好的榜樣,並讓孩子堅持自省,它才會成為陪伴孩子一生的好習慣。
  • 寶寶3歲前,父母「狠心」幫他養成這3個好習慣,將來會很省心
    其實這句話是有一定的科學道理的孩子的行為習慣、性格在7歲前會形成85%,也就是說,如果這個孩子7歲前是什麼性格,有什麼樣的行為習慣,那麼長大之後基本上不會有改變。其實看看我們自己就知道,我們現在保留的很多習慣,都是在7歲前養成的。
  • 父母一定要"逼"孩子養成3個好習慣,受益一生,娃將來有出息
    為什麼孩子在學校相對來說,就很聽話,那是因為老師的要求。同樣的道理,如果我們在家也給制定一些規矩,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那麼將來也會很省心。作為家長,沒有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可以成才的,因此為了孩子以後的發展,也為了減輕我們的教育負擔,必須讓孩子養成好習慣。
  • 孩子3歲前,一定要養成的7個好習慣,這才是真正的贏在起跑線上
    3歲對於孩子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時間節點,孩子出生的時候都是一張白紙,出生之後孩子能夠如何成長全靠父母的引導。如果父母能夠在孩子3歲前給孩子養成這7個好習慣,才是真正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孩子3歲前,一定要養成的7個好習慣1.規律的作息孩子的生長激素分泌最多的時候是晚上11點到凌晨1點。也就是說這段時間是孩子身體成長最快的時候,孩子並不只是簡簡單單的在睡覺,他們正在趁著晚上悄悄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