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記憶在前5年,家長「逼」孩子養成這3個好習慣,成績會更好

2020-09-15 橙子育兒講堂

記憶是思考的基石。倘若腦海中沒有已經記住的知識,你就不會深思熟慮。——《哈佛記憶課》

擁有好記憶力不但在學習上會有幫助,同時在後期參加工作中,也會帶來不少便利。好記憶就好比是走向成功的基石,如果腦海中沒有積攢下來的知識,就無法快速思考。

莉莉與丈夫結婚後不久,便有了可愛的女兒,莉莉很注重女兒的早教,每天早上起床後她便把手機打開為女兒放啟蒙音樂,不到兩歲的女兒,竟然可以跟著音樂哼唱。就算有的歌詞,女兒哼唱得不是很準確,但大多數都能以諧音唱出來。

母親看似簡單的一個動作,其實可以給正處於記憶黃金期的女兒,增加記憶能量。好的啟蒙方式,讓兩歲孩童可以唱出一首半首的歌曲,並不算是奇怪的事情。

舉個簡單一點的例子,父母無意識地給孩子念數字,一歲多點的孩子,就已經會模仿了,家長念出第一個數字後,孩子可以迅速念出下一個數字。

孩子記憶力的全面形成通常在5歲之前,寶寶對於情景記憶,從10個月就已經開始。如果家長用對方法,幫孩子建立更多有價值的大腦神經元連接,對於孩子後期記憶形成,將有很大助力。

三歲之前孩子的右腦發育較強,此時佔據領導地位,右腦擅長於畫面記憶的形成,此時孩子的記憶,就像是用相機拍攝下來的圖片,不但具備超大的記憶存檔,同時還能夠長久不忘。

三歲後,左腦逐漸佔據上風,只不過這個時候孩子的記憶,主要是以短期記憶為主,後來隨著年齡的增長,想要在腦海中存儲長期記憶,就會變得比較難。

我們都知道孩子的記憶力在5歲前處於神經元產生高峰,家長可以利用這個機會,為孩子將來的好記憶提前打好基礎。黃金記憶在前5年,家長「逼」孩子養成3個好習慣,成績會更好。

一、培養孩子閱讀興趣

對於只有兩三歲的孩子來說,家長為孩子提供繪本等早教類型的書籍,可以培養孩子愛閱讀的習慣。

對於早教書籍的選擇,建議選擇貼近孩子生活的,有故事性的。比如這套《2-6歲睡前啟蒙故事》,一共是40冊,包含了各種不同主題的故事,不但能夠提升孩子記憶力,同時還可以讓孩子了解更多生活常識,從書中找到樂趣。

不管再忙,每天半小時的親子時光是必要的,拿出一冊繪本,講一個睡前故事,選擇舒適的位置,比如在沙發上、床上,讓孩子靠在媽媽身邊。

可愛的小猴形象,生動有趣

親子閱讀很多時候並不是要孩子記住故事的所有內容,而是讓孩子擁有安全感,多年以後,他(她)仍舊記得那個溫馨的場景,是媽媽引導他(她)愛上閱讀的,從中獲得一股強大的力量

這套睡前啟蒙故事,不僅可以幫孩子塑造好性格,也可以促進孩子語言發展,該書貼心設置了掃碼有聲伴讀,專業的播音,讓寶寶在反覆聆聽中培養語感。小店優惠價59.9元,平均一冊不到1.5元,一個包子錢,點擊下方連結即可下單。

二、引導孩子多觀察、多思考,提高專注力

在不少家長的心目中,所謂好的記憶力,就是可以記住各種不同的事物樣貌、特性等,其實不然,大腦在形成記憶的過程中,會將看到的東西,分成不同的等級,記憶處理方式也完全不同。

不重要的信息在大腦海馬體中,會在短期內被遺忘,對於重要的信息,經過反覆的提起,輸送到大腦皮層中,最後形成長期記憶。

孩子應該多學會觀察思考,從平日普通的事物中尋找出多個問題,通過聯想而形成記憶習慣。家長可以讓孩子做一些專注力、觀察力訓練的遊戲,在提高專注力的同時,也能幫助孩子提升記憶能力,讓孩子將來能夠更好地學習、工作。

法國著名生物學家喬治居維葉曾經說過:天才的前提就是專注力。

沒有專注力,沒法集中注意力,也就不會產生記憶力。有些孩子上課東張西望的、老走神,這類孩子學習成績一般都比較堪憂。目前能在應試教育中取勝的孩子無不都是「坐得住,沉得住氣」的孩子。

有些孩子雖然看起來很機靈,但成績就是不理想,根本原因就在於專注力不夠,建議家長們及早介入寓教於樂的專注力訓練遊戲,讓孩子不至於在最初的學業競賽中就遭受挫敗。

這套風靡全球的專注力訓練遊戲書,包括四冊:《圖形大猜想》、《迷宮大冒險》、《數字大爆炸》、《綜合訓練營》。涵蓋了400多個遊戲,每個遊戲都極其符合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並由歐洲著名藝術大師親手繪製,畫面精美,還可培養孩子審美能力。

實拍圖:正版精裝

該書一經出版,便在歐美國家幾度賣脫銷,是英國童書大牌Parragon公司的全新力作,最具權威保障的專注力訓練遊戲寶典。

動手做起來,專注力十足

比如這本《迷宮大冒險》:在繁雜的路線中找到唯一正確的道路通往終點,100個遊戲,設置了有趣的故事情節。

例:幫助在沙灘上的小烏龜找到一條安全的路回到海裡。

故事性強,還可以指認小動物呢

例:順著雪道滑到終點,只有一條道路是正確的哦!

貼近日常生活

每本書的最後還附有答案。建議不要提前翻看圖片,可以讓孩子每天認真做上兩三道題,之後再給他看答案。

附有答案

《數字大爆炸》這本書也非常有趣,全方位鍛鍊數學思維,涵蓋了數獨遊戲、數字規律、破解密碼、數字計算、連線等類型的遊戲題目。

打破數學枯燥難學的認知,富有衝擊力的畫面讓孩子能夠徜徉在數學的海洋裡,感受數學的魅力,提高孩子們的數學思維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

詳情請點擊下方橫幅連結查看,一套讓孩子愛不釋手的遊戲書,適合3-8歲兒童,可以極大開發智力,激發潛能,四冊厚實的正版書籍原價138元,小店優惠價只需118元,等你領回家哦

三、提倡孩子多運動、多參與團體遊戲

生命在於運動,運動是保證身體健康的前提。無論是大人或者是孩子,在運動過程中,身體會分泌多巴胺,隨著這種物質的不斷增加,可以促使神經元聯合增加的速度,無形中也提升了記憶力,運動促使大腦加速運轉。

堅持運動的孩子可比不愛運動的孩子注意力更集中,勞逸結合有利於身心健康,提高學習效率。

另外,讓孩子多跟小夥伴們一塊玩遊戲,在團體遊戲中學會與他人協作、處理問題的能力,完成孩子的社會化。同時,在做遊戲的過程中,也能促進想像力的發展。

我是@橙子育兒講堂 多平臺原創作者,關注我,與你分享更多育兒、有趣故事!(圖片來源於網絡,侵立刪)

相關焦點

  • 6歲前「逼」孩子養成這3個好習慣,不僅記憶力好,大腦也更發達
    而孩子6歲之前正是記憶力發展的高峰期,若能夠在此時「逼」孩子養成這3個好習慣,不僅能夠讓孩子記憶力更好,還能夠讓孩子的大腦更加發達6歲之前,「逼」他養成這3個好習慣,既能夠訓練記憶力,讓大腦變得更加發達,還能促使孩子全方面發展。
  • 5歲前「逼」孩子養成這3個習慣,不僅記憶力會更好,大腦也更聰明
    5歲前孩子記憶力發展的特點最近璐璐媽經常看到一些家長總拿孩子還小為藉口,逃避自己教育孩子的責任,正是因為孩子小,思維並沒有固化,所以學習、記憶東西的速度會更快。孩子的記憶力一般在2歲半之後就已經開始發育了,這時的寶寶已經能夠認出身邊的人和事,還能夠講一些簡單的詞語進行組合。
  • 逼孩子用功讀書,不如培養孩子養成3個好習慣,這比成績更重要!
    逼孩子用功讀書,不如培養孩子養成3個好習慣,這比成績更重要!在生活中有很多父母都會逼著孩子用功讀書,其實讀書這件事情,如果孩子真的學不進去,逼也是沒用的,有些比較聰明的孩子甚至會在父母面前裝努力,這種更加傷父母的心,所以比起逼孩子努力學習,父母不如先培養孩子養成這3個好習慣,這比學習成績更加重要。第一個習慣,自律。
  • 12歲前,逼孩子養成這3個好習慣,他會越來越出色
    孩子在12歲之前,家長要監督他們養成這5個好習慣,將受益一生。一、制定計劃的習慣,有備無患。有些孩子漫無目的,每天忙忙碌碌,成績就是不見提高。這也是沒有計劃,缺乏條理性,做的都是無用功。花了時間,精力,效果卻不理性。
  • 6歲前「逼」孩子養成這3個習慣,不但記憶力更好,頭腦也更機靈
    6歲前「逼」孩子養成這3個習慣,不但記憶力更好,頭腦也更機靈想要幫孩子養成超強的記憶力,在6歲之前須要」逼「孩子養成下面這3個習慣:1、養成朗讀好習慣記憶力是要經常訓練才能夠得到提升的,而朗讀正是訓練記憶力的一個好方法,在不斷的朗讀之下,孩子的記憶力就會漸漸的增長,想去生孩子的記憶,家長不方便孩子養成堅持朗讀的好習慣
  • 上幼兒園前,家長要「逼」孩子養成這3個好習慣,孩子會更受歡迎
    必備好習慣1:必要的生活自理能力如今隨著社會的更好發展,父母對於孩子的教育也更加科學化了。但仍存在著「父母對於孩子的照顧過度,從而影響了孩子本身自理能力的發展」這樣的問題,新聞上也常有「初中、高中的大孩子了還不具備自理能力」的揪心報導出現。
  • 6歲前「逼」孩子養成這3個習慣,記憶力會越來越強,大腦更聰明
    記憶力也是如此,我們需要堅持去訓練,養成好的記憶力習慣,這樣孩子的記憶力才會越來越強,甚至都能達到「過目不忘」的本事,那麼,6歲前「逼」孩子養成這3個習慣,記憶力會越來越強,大腦更聰明!孩子記憶力的黃金期!
  • 6歲前幫助孩子養成3個好習慣,孩子記憶力更好,大腦更聰明
    李玫瑾教授曾說,6歲是孩子的一個重要分界點,家長若是在孩子6歲的時候不給孩子立規矩、培養孩子好的習慣,之後就是想管也管不了了。也就是說,孩子的很多習慣以及品性基本上在6歲之前就應該養成,孩子在上小學之前就要先養成好的習慣。
  • 6歲前「逼」孩子養成這3個習慣,不僅記憶力強,大腦也更聰明
    記憶力也是如此,我們需要堅持去訓練,養成好的記憶力習慣,這樣孩子的記憶力才會越來越強,甚至都能達到「過目不忘」的本事,那麼,6歲前「逼」孩子養成這3個習慣,記憶力會越來越強,大腦更聰明!6歲前「逼」孩子養成這3個習慣,記憶力會越來越強
  • 12歲前,請逼孩子養成這5個好習慣,他會感激你一輩子
    孩子12歲之前,請家長逼孩子養成這5個好習慣,他會感激你一輩子。當然,自省的習慣不是一朝一夕能夠養成,是靠一天一天培養起來的。家長要給孩子一個好的榜樣,並讓孩子堅持自省,它才會成為陪伴孩子一生的好習慣。
  • 5歲前"堅持要求"孩子養成這3個習慣,頭腦更聰明,記性會更好
    此時若是能夠掌握一些科學方法,讓寶寶養成一些習慣,引導他們進行鍛鍊,有可能會讓他們的記憶力提升更快,以後大腦會更聰明。下面就和大家說說在寶寶五歲前,應&34;要求他們養成的一些提升記憶力的好習慣。即使當時記得牢,之後也會慢慢淡忘,只是形成了短期的記憶。而若是爹媽能夠鼓勵寶寶經常觀察身邊的事物,獨立進行思考,感知事物的特徵和屬性,對不懂的地方多提問,細心給孩子解答,則可以讓他們對事物的理解更深刻,加深印象,以後才能記得更牢,對各種事物和現象也能有更深刻的認識。
  • 李玫瑾:孩子6歲前,家長要逼他養成3個習慣,長大後才容易出息
    人想要養成好習慣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養成的,這需要每天的重複訓練才能達到,如果你家孩子從小就調皮、做事不認真,家長沒有及時糾正的話,那麼這些壞習慣會跟隨孩子一輩子。李玫瑾是我國公安大學犯罪心理學教授,同時也是一名育兒專家,她的講座近幾年火爆全網,得到很多家長的認可,李玫瑾表示:孩子6歲前,家長要逼他養成3個習慣,長大後才容易出息。
  • 12歲前,請家長逼孩子養成這4類好習慣,以後他們會感激你!
    文:文雨近幾年,教育界反覆強調一個觀點:先抓習慣,再談成績。那麼,孩子應該養成哪幾類好習慣呢?健康的體魄,是孩子學習成長的必要前提,家長務必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健康習慣!2、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效率如何、考試成績多少分,這些都和孩子的學習習慣有關。
  • 家長謹記:逼孩子養成這6個好習慣,你會越來越省心
    導讀:家長謹記:逼孩子養成這6個好習慣,你會越來越省心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家長謹記:逼孩子養成這6個好習慣,你會越來越省心!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6歲前,家長「逼」孩子養成這4個習慣,記憶力超過同齡人
    6歲之前,是孩子心智成長的黃金時期,在這段時間,如果沒有家長的言傳身教和以身作則,他們是很難養成良好的習慣的。而一個孩子擁有超強的記憶力,那麼在學習的道路上走的更輕鬆,家長也能少操不少心,記憶力並不是父母遺傳的,更多是需要後天的培養,家長「逼」孩子養成這4個習慣,記憶力超過同齡人!
  • 叮囑:娃5歲前「逼」成的這3個習慣,讓娃更聰明,記憶力會更好
    如果孩子的記憶力很差,那麼學習也將非常困難。父母應該知道,孩子是5歲之前記憶訓練的關鍵時期,孩子的良好記憶也可以促進大腦發育。5歲之前孩子的記憶力的情況:從剛出生開始,孩子的記憶力發育只有25%,可見是非常低的,但是在孩子出生一年以後,孩子的記憶力發育可以達到70%,等到孩子3歲之後,記憶力發育可以達到85%,5歲的時候,記憶力發育基本基於成熟,達到92%。
  • 在孩子5歲前,「逼」他養成這3個習慣,將來才會更優秀
    鄰居是一位北大退休的老教授,這位老教授對育兒方面非常重視,而正巧我也是一位育兒師,所以我經常會和這位老教授一起聊一些關於育兒方面的知識,有一次我們交談的時候,談到孩子習慣方面的問題,而這位老教授告訴我:5歲前「逼」孩子養成這3個習慣,將來才會更優秀!
  • 上小學時,父母「逼」孩子養成6個好習慣,孩子將來會一生受益
    孩子上學以後,家長們就會發現孩子身上的問題越來越多,不是丟三落四,就是拖拖拉拉,一寫作業就走神,一玩遊戲就上癮。遇到這樣的孩子,家長往往被氣得上躥下跳,不知所措。其實,孩子之所以會這樣,責任並不全在孩子,父母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 董卿分享育兒經驗:適當的逼孩子一把,6歲前再難也要養成好習慣
    家長要想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必須抓住教育的關鍵點,關鍵時期,但是很多家長卻因為不知道錯過了機會,導致後期亡羊補牢都來不及。而孩子教育的關鍵點就是給孩子養成一個個良好的習慣,讓孩子能夠自己在知識的海洋裡翱翔。
  • 孩子長大前,助孩子養成的5個好習慣,是家長重要的責任
    所以家長的重任就是當孩子長大前,一定要培養孩子這5個好習慣。聽大爺的話語這已經不是一次兩次了,所以在面對這個簡單的問題,家長一定要教會孩子懂得物歸原處,比如,扔垃圾,大家都知道垃圾應該扔在垃圾桶裡把,那為什麼道路上還會出現那麼多垃圾,這都是因為家長沒有在孩子小的時候養成物歸原處的習慣,所以一定要重視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