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歲前,請逼孩子養成這5個好習慣,他會感激你一輩子

2020-09-03 有聽子涵

好的習慣足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決定一個人的一生。


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曾經說過:


「播下一個行動,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


你能不能擔重任,會不會辦事,能力如何……這些都跟你的習慣有很大的關係。


從小養成好的習慣可以讓孩子受益終身,但是習慣並不是靠一天兩天養成的。


它來自於對理想的堅定追求,來自於長期嚴格的自律。


孩子12歲之前,請家長逼孩子養成這5個好習慣,他會感激你一輩子。


自立自強的習慣


孩子的成長路上一定會遇到很多挫折,這是他必須經歷的過程。


家長可以引導孩子戰勝這些挫折,在背後鼓勵他,但不能幫他解決所有困難。


自立自強是任何一個人成才所必需的具備的條件與素質。


你要讓孩子明白,人只能靠自己,把自己變得更加強大,這才能自立自強。



每個人不僅要學會生存,更重要的是要學會自立,這樣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當父母的應該讓孩子多磨練、多吃苦、跌倒了,摔跤了,也不要緊。


孩子要真正學會走路,總是要摔幾跤的,最怕的是父母因為生怕孩子跌倒,而總是抱著孩子。


被抱著長大的孩子連路都走不好,哪還談得上自立自強和成才呢?


若父母大包大攬,事無巨細的承擔孩子的一切,最終培養出的是一個高分低能兒迂腐孩子。


這樣的孩子就如溫室的花朵,將來走上社會,會成功嗎?


所以父母必須要儘早鼓勵孩子學會自立和自強,有意識地培養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同時,也要一點點的培養孩子的自控能力,學會約束自己,這才是孩子將來成功的開始。


制定計劃的習慣


有備無患,凡事預則立。


多小的事情,都要讓孩子有做計劃的意識,這不是簡單的程序。


這不僅是鍛鍊孩子做事嚴謹的一種手段,也是讓孩子具備獨立的思考能力、處理能力的機會。


制定計劃是讓孩子更好地解決問題的重要前提。



調查研究表明:成績優異的學生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學習有計劃,一步一個腳印。


由此可見,學習計劃對於孩子的學習來說非常重要。


學習計劃也會對他的學習有很大的推動作用,是孩子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


因此,家長要對孩子進行正面的引導,通過適當的方式讓他明白制訂學習計劃的重要性。


有些孩子看起來每天忙忙碌碌地學習,但是學習成績卻一直都上不去。


這就是典型的學習沒有計劃,缺乏條理性的表現,做的都是無用功。


家長需要以身作則,用成功的事例啟發孩子。


當孩子有了制定計劃很重要的意識以後,就可以鼓勵和引導他制定出合理的學習計劃了。


懂得自律的習慣


自律與否對孩子的成長有著巨大的影響,甚至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自律需要從娃娃抓起,父母要教導孩子養成一種「先苦後甜」的思想觀念,而不是「享樂主義」為先。



家長恰當的督促、適當的鼓勵和表揚以及必要的懲戒和責備等等都可以巧妙地引導孩子,讓他們養成自律的習慣。


當孩子犯錯的時候,首先要和他溝通,讓他制定自己錯在哪裡,用正確的態度和方式教導他們應該怎麼做。


長此以往,孩子自然會自動避免那些錯誤,漸漸就會產生了自律的能力。


如果一個孩子從小學會了控制自己、懂得自律,將來步入社會才會更有成就。


及時自省的習慣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所以說,自省是一個受益終身的好習慣,學會自省能讓人的頭腦更加清醒。


人要學會在自省中生活,經常真誠地反省自己,自問自己所做的事情是否問心無愧。


只有善於自省的人,才能通過檢點自己的榮辱得失來激勵自己。



只有及時自省的人,才能在自省中找到解開人生謎團的鑰匙,同時錘鍊自我的完美品質。


在孩子成長這條漫長的道路上,會有各種因素影響到他,使他彷徨、迷茫。


此刻就需要通過自省來認清自問,撥開重重障礙看清楚哪條是安全的道理。


當然,自省的習慣不是一朝一夕能夠養成,是靠一天一天培養起來的。


家長要給孩子一個好的榜樣,並讓孩子堅持自省,它才會成為陪伴孩子一生的好習慣。


主動學習的習慣


現實生活中,我們看到大多都是父母跟在後面監督、催促著孩子。


家長一旦鬆懈下來,孩子也會變得懈怠、只顧著玩。


每個家長都希望孩子學習好,主動學習,但這靠的是孩子的自覺性。


而這個主動學習的習慣,是需要父母培養的。


培養孩子主動學習的習慣,首先需要糾正他過度的依賴感。


很多獨生子女,父母過於寵溺他們,凡事都替他們包辦好。


其實這樣很不利於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



另外家長不能過分督促孩子學習,被督促這學習,孩子就非常被動,時間一長就失去了學習的主動性。


所以,督促孩子只能適當,而且要講究方法。


心理學研究證明:


老調重彈,反反覆覆說同樣的話,會讓人產生一種習慣性的模糊聽覺,也就是明明在聽,卻根本不入心裡去。


所以說,在家長的絮絮叨叨、指責數落中,孩子決不可能有積極愉快上進的情緒,學習也不會太主動。


想要孩子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必須要為他創造適宜學習的家庭氛圍,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讓他體驗到學習的快樂。


家長要做好模範作用,與孩子共同成長。


好習慣決定孩子的一生,從小養成好的習慣會讓孩子受益終生。


俗話說「學壞三天,學好三年」,這說明養成好習慣需要堅持不懈的毅力來支撐。


希望家長們需要從小培養孩子的好習慣,並且讓他堅持下來,他才會為出色的人!

相關焦點

  • 14歲前,請逼孩子養成這四個好習慣,他會感激你一輩子
    成功的教育出優秀的孩子,從培養好的習慣開始。對孩子而言,成長中會面臨無數機遇,而機遇,永遠只給有準備的人。養成這4個好習慣,孩子將受益終生!01 制定計劃的習慣孩子小的時候,性情還沒有穩定,做事容易三心二意,沒有準頭。
  • 12歲前,請家長逼孩子養成這4類好習慣,以後他們會感激你!
    那麼,孩子應該養成哪幾類好習慣呢?1、良好的健康習慣孩子正處於生長發育的黃金期,作息和飲食都非常關鍵。在作息方面,家長要監督孩子做到早睡早起、勞逸結合。要想很好吸收老師所教的內容,家長務必讓孩子養成以下習慣:·課前做好預習,瀏覽大致內容,標註拼音段落等。要注意的是,預習是正式聽課前的「預熱」,不必要求孩子把新課都弄懂。
  • 在娃12歲之前,請逼娃養成這8個好習慣,他會感激你一輩子
    在孩子的一生中,好習慣能夠推著孩子向前,而壞習慣會使孩子在正常的軌道上越走越偏,所以在娃12歲之前,請逼娃養成這8個好習慣,他會感激你一輩子。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說:「播下一個行動,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
  • 12歲前,逼孩子養成這3個好習慣,他會越來越出色
    好的習慣具有非常頑強的力量,他是需要經過長時間的自律,對自己理想生活的追求。孩子在12歲之前,家長要監督他們養成這5個好習慣,將受益一生。孩子12歲前,就要常常自省自己的得失,把自省當作一種習慣。怎樣擁有自省的習慣呢?
  • 10歲前,一定要逼孩子養成4個好習慣,他會感激你一輩子
    記得我之前採訪過一位很有名望的老教師,當問到他「成績優異的孩子有什麼樣的特質」時,老教師是這樣回答的:「他們可能不是天賦最高的,或者最勤奮的,但是他們往往有著良好的學習習慣,這不僅能讓他們在學業上取得成功,而且在將來的工作和生活中也能比有所成就。」
  • 6歲之前,請逼你的孩子養成4個好習慣,受益終身,他會感激你的
    、好習慣養成方法、學習乾貨等豐富內容,助力3-12歲兒童「學習、情商、性格」三方面優化!一些好的習慣,長期堅持下去,可以讓孩子變得更優秀。所以當出現一些壞習慣的時候,家長同樣不能慣著,尤其是3-6歲這段時間。3-6歲是孩子性格養成「黃金期」3-6歲這個年齡段,正是孩子行為習慣培養最關鍵的時期,孩子85%-90%的性格、思維模式、行為方式都是在這個階段形成的。
  • 家長謹記:逼孩子養成這6個好習慣,你會越來越省心
    導讀:家長謹記:逼孩子養成這6個好習慣,你會越來越省心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家長謹記:逼孩子養成這6個好習慣,你會越來越省心!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在孩子5歲前,「逼」他養成這3個習慣,將來才會更優秀
    鄰居是一位北大退休的老教授,這位老教授對育兒方面非常重視,而正巧我也是一位育兒師,所以我經常會和這位老教授一起聊一些關於育兒方面的知識,有一次我們交談的時候,談到孩子習慣方面的問題,而這位老教授告訴我:5歲前「逼」孩子養成這3個習慣,將來才會更優秀!
  • 事關孩子未來,12歲之前,不管多難父母也要逼他養成4個好習慣
    那麼好習慣對孩子的重要性你知道嗎?>1、習慣成自然從小開始培養孩子的好習慣,這些好習慣必然會跟隨著孩子一輩子。二、12歲之前,父母要逼孩子養成的4個習慣能夠反思總結自己的錯誤,可以極大地減少錯誤再次出現的機會,查缺補漏,這很重要。好的習慣主導著孩子的一生,從小開始培養孩子的好習慣是非常重要的。養成一個好的習慣需要一個人長期的努力和堅持來支撐,家長們要從小就開始培養孩子養成好的習慣,堅持下來。每個人都是個獨立的個體,總是要步入社會的,一個好的習慣,可以讓孩子更好的融入社會。
  • 6歲前「逼」孩子養成這3個好習慣,不僅記憶力好,大腦也更發達
    而孩子6歲之前正是記憶力發展的高峰期,若能夠在此時「逼」孩子養成這3個好習慣,不僅能夠讓孩子記憶力更好,還能夠讓孩子的大腦更加發達孩子6歲之前的記憶力發展規律孩子的記憶力一般從2歲開始,這個時候孩子的記憶力正逐漸從短期記憶發展為長期記憶,能夠逐漸記住身邊的親人,這也是為什麼常陪孩子孩子身邊的人一抱孩子,孩子就大笑的原因。
  • 上幼兒園前,家長要「逼」孩子養成這3個好習慣,孩子會更受歡迎
    、學習乾貨等豐富內容,助力3-12歲兒童「學習、情商、性格」三方面優化!歡迎轉 發、收藏本文~鄰居的寶寶9月份就要入園了,鄰居最近擔憂而焦慮:「你說,孩子不適應怎麼辦?哭鬧怎麼辦?不會自己吃飯怎麼辦?尿褲子怎麼辦.......我這顆心啊,真是忐忑不安!」其實,這也是很多寶媽的擔憂,想讓孩子儘快適應幼兒園生活。
  • 6歲之前,養成3個好習慣,孩子會更優秀,將來會對你充滿感激
    但是一旦養成了壞習慣,這是會伴隨你一生的,所以,想要自己的孩子養成好習慣,從小就要開始培養了。有些人常說,孩子這麼小,你們說的這些養成好習慣的好處,等他長大了之後會自己會明白的。父母想要讓孩子養成好習慣,6歲之前
  • 李玫瑾:孩子6歲前,家長要逼他養成3個習慣,長大後才容易出息
    人想要養成好習慣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養成的,這需要每天的重複訓練才能達到,如果你家孩子從小就調皮、做事不認真,家長沒有及時糾正的話,那麼這些壞習慣會跟隨孩子一輩子。李玫瑾是我國公安大學犯罪心理學教授,同時也是一名育兒專家,她的講座近幾年火爆全網,得到很多家長的認可,李玫瑾表示:孩子6歲前,家長要逼他養成3個習慣,長大後才容易出息。
  • 12歲之前,不管多難也要讓孩子養成4個好習慣,未來他會感激你
    畢竟在書中,他所得到的財富遠遠比我們想像的多得多,我們可以認為,這樣的孩子他們長大之後或許不一定能成大器,但肯定也會成為一個為父母臉上添光的存在,而這也算得上是習慣養成所帶來的影響。等到孩子慢慢有了自己的主見之後,想要改變也就十分的困難了。一些兒童教育專家就建議:在孩子12歲之前,幫助他們養成這幾種習慣很關鍵。
  • 10歲前,一定要逼孩子養成4個好習慣,他長大後會感激你一輩子
    當被問及「成績優秀的孩子的特點是什麼」時,這位老老師回答道:「他們可能不是最有才華或最勤奮的人,但是他們經常有良好的學習習慣,這不僅使他們取得了學術上的成功,而且使他們在未來的工作和生活中更加成功。」在您的孩子10歲之前,請確保「強迫」您的孩子養成這4種習慣。
  • 6歲前「逼」孩子養成這3個習慣,不但記憶力更好,頭腦也更機靈
    6歲前「逼」孩子養成這3個習慣,不但記憶力更好,頭腦也更機靈想要幫孩子養成超強的記憶力,在6歲之前須要」逼「孩子養成下面這3個習慣:1、養成朗讀好習慣記憶力是要經常訓練才能夠得到提升的,而朗讀正是訓練記憶力的一個好方法,在不斷的朗讀之下,孩子的記憶力就會漸漸的增長,想去生孩子的記憶,家長不方便孩子養成堅持朗讀的好習慣
  • 這6個小習慣,父母一定要「逼」孩子養成,孩子未來會感激你
    家長們都知道,一個人的習慣都是從小養成的,一個好的習慣對於孩子未來的發展大有益處。習慣如此強大,可以把一個人送上天堂,也可以把一個人拖下地獄。壞習慣會驅使孩子偏離正道,好習慣會驅使孩子在人生的道路上奮進。古人說:「性相近,習相遠。」
  • 「百樹雲課堂」12歲前,請逼孩子養成這5個好習慣
    對他來說,「跑步」和「寫作」這兩件事早就融入了他的生命,變成了他的「無意識」。要想孩子能掌控自己的命運,書寫自己的「傳奇」,就要讓他們養成這5個習慣!在讓孩子養成鍛鍊身體的習慣時,家長可以多觀察孩子,先了解孩子的特點。
  • 5歲前「逼」孩子養成這3個習慣,不僅記憶力會更好,大腦也更聰明
    5歲前孩子記憶力發展的特點最近璐璐媽經常看到一些家長總拿孩子還小為藉口,逃避自己教育孩子的責任,正是因為孩子小,思維並沒有固化,所以學習、記憶東西的速度會更快。孩子的記憶力一般在2歲半之後就已經開始發育了,這時的寶寶已經能夠認出身邊的人和事,還能夠講一些簡單的詞語進行組合。
  • 想要孩子有出息,父母要狠心逼他養成這5個習慣,長大他會感謝你
    其實大家不難發現,世界上成功的教育人士,之所以能有那麼優秀、出類拔萃的孩子,絕大部分的原因是他們都有一個立的非常的好家規,這樣孩子才能養成利於自身成長的好習慣。針對這一問題,專家指出:想要孩子有出息,父母要狠心逼他養成這5個習慣,長大他會感謝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