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3歲前,父母「狠心」幫他養成這3個好習慣,將來會很省心

2020-09-23 軍軍育兒雜談

老話中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其實這句話是有一定的科學道理的

孩子的行為習慣、性格在7歲前會形成85%,也就是說,如果這個孩子7歲前是什麼性格,有什麼樣的行為習慣,那麼長大之後基本上不會有改變。

其實看看我們自己就知道,我們現在保留的很多習慣,都是在7歲前養成的。

在孩子0-7歲這個行為習慣時間段中,又分為3歲前和3歲後。孩子3歲後基本上就要陸續進入幼兒園生活中了,那麼這個時候,對孩子培養的重點是在思維方面。

所以說,在0-3歲這個階段,更適合家長幫孩子養成一些關於自身的好習慣。那麼家長可以幫助在孩子3歲前養成這3個好習慣,這對孩子的成長有好處,同時家長以後在管教孩子的時候也會更省心。

1、閱讀好習慣

很多家長都會覺得孩子現在也不識字,而且也不知道「書」是什麼,拿到書不是撕就是咬,家長會覺得給這個階段的孩子看書有點「對牛彈琴」的意思。是其實家長可以想一想,家長這個時候和孩子說話,孩子也有很多是聽不懂的。

但是因為孩子每天生活在這樣一個語言環境中,天天吸收家長說的語言,所以孩子才能沒有系統地學過中文,但是依舊能掌握那麼多詞彙量。

閱讀也是一樣的,讓孩子天天都感受書籍的存在,那麼在不知不覺中,孩子就會對書籍產生了興趣,以及愛上了看書這件事情。

在最開始,讓孩子養成閱讀的習慣,其實是比讓孩子讀懂內容更重要的事情。專家也說過,帶著孩子閱讀這件事情,其實從孩子出生那一刻就可以開始了。

更何況,孩子在看書的時候,詞彙量也會有所增長,畢竟有很多詞彙,如果不是書籍的存在,在生活中家長是很難提及的。

等到孩子長大了,家長就知道愛讀書的孩子有多優秀了。「書中自有黃金屋」雖然已經被用爛了,但是也確實是一句很有真理的一句話。在孩子3歲前,家長給孩子看的書籍,還是以繪本為主。

2、生活自理能力好習慣

孩子3歲後就要進入幼兒園生活了,那麼一些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孩子肯定是要在掌握的。

不僅僅是因為到了幼兒園孩子太多,老師容易看不過來,早點讓孩子掌握基本的自理能力,這也是對孩子的心理健康著想。

當孩子生活自理能力不好的時候,在幼兒園中又看不見親近的人,那麼孩子就會產生焦慮,同時對幼兒園抗拒。如果班級上有別的小朋友自理能力是很好的,孩子也會感覺到壓力和自卑。

所以說,在3歲前,家長就要循序漸進地培養孩子基本的自理能力。不要孩子已經上了幼兒園才開始培養,也不要在孩子上幼兒園前幾周才開始培養。

孩子進入(要進入)一個陌生環境,本來就比較焦慮,那麼家長突然又要求他做一些之前都沒有做過的事情,以及家長流露出來的焦慮、緊張情緒也會影響到孩子,那麼孩子是處在一個不放鬆的狀態下,孩子的學習效率就會降低很多。

但是如果提前一年,半年家長就用玩遊戲、獎勵、角色扮演的方式來讓那個孩子在一個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孩子就不會對掌握新技能感覺到排斥,同時也不會焦慮,因為時間足夠多,所以家長也不焦慮,孩子可以逐步的、慢慢地去掌握新技能。並且不排斥。

3、社交好習慣

孩子在3歲之前,其實一下子接觸到十多個同齡小朋友的機會是很少的,並且基本上都是家裡的大人圍著他一個人轉。

所以孩子對社交禮儀掌握得並不好,那麼進入到幼兒園中,孩子不知道怎麼和小朋友怎麼相處,那麼其實也很容易焦慮。

所以在平時,家長對孩子的社交禮儀也要循序漸進地幫孩子掌握。在孩子的平時生活中,也要多讓孩子孩子同齡的小朋友交流,不能只是和家裡人相處。

相關焦點

  • 孩子3歲之前,父母要「狠心」幫他養成這3個習慣,娃將來少走彎路
    寶寶從出生起,就會對這個未知的世界進行積極地探索,父母應該在孩子這個過程當中,從小對寶寶進行教育。三歲前讓寶寶養成一個好習慣是很容易的,如果父母能夠在這個時間來培養孩子的好習慣,那麼寶寶將來在面對很多事情時,都會感到更加容易。實際上,很多家長都不知道,孩子在三歲前就有了一些簡單的習慣,並且他們養成一種習慣也非常快。
  • 寶寶3歲前,家長要幫娃養成這3個習慣,娃將來更讓父母省心
    教育孩子需要父母做很多準備工作,尤其是關於孩子性格養成方面。如果父母在孩子塑造性格和行為習慣的關鍵時期沒有做好,那麼孩子形成不好的行為習慣時,將來麻煩的還是父母自己。所以說,父母一定要重視對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這樣等孩子長大了,父母也用操心那麼多,更省心一點。
  • 寶寶3歲前,家長要幫娃養成"這3個習慣",娃將來更讓父母省心
    教育孩子需要父母做很多準備工作,尤其是關於孩子性格養成方面。如果父母在孩子塑造性格和行為習慣的關鍵時期沒有做好,那麼孩子形成不好的行為習慣時,將來麻煩的還是父母自己。所以說,父母一定要重視對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這樣等孩子長大了,父母也用操心那麼多,更省心一點。
  • 孩子3歲前,這5大習慣父母要「狠心」幫娃養成,將來更容易出息
    其實這是因為作為爸媽的我們,沒有給孩子養成習慣,比如說平時日常生活中的小習慣:不認真吃飯、不想睡覺等等,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小習慣,雖然看起來容易,但是對於3歲前的孩子來說,糾正起來是很難的一件事情。李玫瑾教授曾經說過:孩子好習慣養成的最佳時期就是3歲以前,因為3歲前的孩子,正是他們性格和智力養成的關鍵期,作為父母的我們,就要「狠心」逼孩子一把
  • 寶寶3歲前要「狠心」,養成這7個好習慣,將來才會更省心
    孩子在成長的路上會出現很多壞毛病。比如:孩子不喜歡吃飯,不喜歡刷牙。這就讓家長們很苦惱。有的孩子也不喜歡看書,即使上了補課班也沒有什麼效果。育兒專家明確指出,如果一個孩子在3歲之後再改變習慣,那是很難的一件事情。所以3歲作為一個孩子養成習慣的關鍵點,我們要抓緊這個時間幫助孩子培養好的習慣。那麼我們主要培養孩子那些習慣呢?
  • 寶寶0-6歲是關鍵,若父母能做到這3點,孩子將來會很省心
    根據專家研究,孩子寶寶0-6歲是很重要的時期,換句話來說,寶寶6歲前父母怎樣培養,決定著孩子以後會成為什麼樣的人。在寶寶6歲之前,建議父母做到下面這3點,孩子將來會更讓你省心現在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贏在起跑線上,所以在寶寶三歲左右就將寶寶送進幼兒園,在這之前也沒有培養過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導致孩子在幼兒園連疊被脫衣服都不會,受到很多委屈。
  • 寶寶3歲之前,家長要「狠心」幫娃養成這三個習慣,將來會很省心
    俗話說「一眠大一寸」,這句話用來形容3歲前的寶寶最合適不過。除了身體發育十分明顯之外,寶寶的大腦發育也在飛速進行中。雖然人的智力有70%是靠遺傳,但大腦發育的結果卻是需要後天的培養。蒙特梭利的研究理論顯示:孩子的大腦發育和性格養成,在3歲的時候已經完成了60%,在6-9歲的時候就完成了80%。
  • 寶寶出生「頭三年」,父母要幫孩子養成這3種習慣,將來會很省心
    文 | 小蔣談育兒(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大部分家長對3歲前的寶寶的要求可能也就是「吃好玩好」、不生病、不胡鬧,可實際上,寶寶出生頭三年是大腦發育最快的一段時間,也是基礎習慣的養成期。
  • 父母一定要"逼"孩子養成3個好習慣,受益一生,娃將來有出息
    同樣的道理,如果我們在家也給制定一些規矩,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那麼將來也會很省心。作為家長,沒有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可以成才的,因此為了孩子以後的發展,也為了減輕我們的教育負擔,必須讓孩子養成好習慣。如果孩子沒有養成好習慣,那麼以後不僅是學習不好,而且進入社會,也可能沒有辦法找到一份好的工作。
  • 孩子6歲之前,這7個習慣要「逼」他養成,家長將來會很省心
    孩子6歲前,要「狠心」幫他養成這7大習慣,早養成早受益良好的習慣是一切發展的開端,孩子成長初期沒有習慣意識,這就需要父母的幫助,寶寶6歲前,要「狠心」讓孩子養成這7大習慣,以幫助他未來的發展。0-6歲這個階段,孩子的大腦與性格都是一個高速發展的時期,經歷的敏感期也非常密集。
  • 孩子三歲前,家長需要給孩子養成這幾個好習慣,會讓孩子受益終生
    所以家裡有寶寶的家長,最好是能夠狠心給寶寶養成幾個好習慣,將來受用無窮。那麼寶寶三歲之前,需要養成的好習慣有哪些呢?這是寶寶的吃飯習慣存在問題,家長一定要狠下心來,即使是寶寶哭鬧,也不要讓他在吃飯的時候有這些壞毛病。
  • 三歲前「狠心」讓娃養成仨習慣,受益一生,將來更容易成大事
    文中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圖文無關陽陽無奈之下帶著女兒去看心理醫生,經簡單了解後,醫生覺得問題可能不是出在心理上,而是習慣沒養好,尤其是孩子三歲前,父母要狠心讓其養成仨習慣。有的父母可能疑惑為何要以三歲作為分界線呢?其實,這跟兒童身心發展規律和特點脫不開關係。為什麼要在三歲前形成習慣研究顯示,安全感、行為習慣、智力發育等都與三歲前的教育密不可分。
  • 6歲之前,父母一定要狠心給孩子養成這3個習慣,再不重視就晚了
    因此,在孩子6歲之前,父母一定要狠心給自己的孩子養成以下幾個受益終生的好習慣。不連續看電視(3歲寶寶不超過15分鐘,4歲不超過20分鐘,5歲不超過30分鐘);不在光線過強或過暗的地方看書。 3-4歲的孩子,需要家長經常提醒去做這些事情;到了5-6歲後,就要讓孩子養成自己主動去做這些事情的習慣。
  • 在孩子5歲前,「逼」他養成這3個習慣,將來才會更優秀
    鄰居是一位北大退休的老教授,這位老教授對育兒方面非常重視,而正巧我也是一位育兒師,所以我經常會和這位老教授一起聊一些關於育兒方面的知識,有一次我們交談的時候,談到孩子習慣方面的問題,而這位老教授告訴我:5歲前「逼」孩子養成這3個習慣,將來才會更優秀!
  • 在孩子3歲之前,幫他養成這兩個習慣,將來多半都會有教養懂規矩
    董卿在《開學第一課》也說過:「在教育孩子上,如果你只選擇了賺錢不管教孩子,等孩子長大後你辛苦賺的錢,都敵不過他敗家一年」。所以,教育孩子應該從小抓起,適度管教孩子,不過於放縱是最好的方式。尤其是孩子在3歲之前父母的教育至關重要,俗話說「三歲看大」,意思是通過看三歲兒童的行為可以提前了解他將來是個什麼樣的人。
  • 3歲前培養娃這幾方面好習慣,寶寶今後更好帶,對娃成長也有利
    為了讓寶寶今後更好帶,建議父母在寶寶3歲前重點培養娃這幾方面的好習慣,畢竟3歲是寶寶成長過程中的一個分水嶺,3歲前幫助寶寶把該養成的習慣都養成了,3歲後再照看寶寶時就會很省心。這樣父母帶娃時不僅不會太累,對娃成長也會更有利。
  • 想要孩子有出息,父母要狠心逼他養成這5個習慣,長大他會感謝你
    相信每個家長都盼著將來自己的孩子能有出息,曾經在社會上流行歡樂教育,認為讓孩子輕輕鬆鬆過好童年,未來他們能更健康。後來經過研究證明,這種教育方式很失敗,會培養出不負責任、能力低下的「廢柴」孩子。其實要想孩子優秀,父母一定要在小時候讓他們不斷學習進步。
  • 6歲之前,養成3個好習慣,孩子會更優秀,將來會對你充滿感激
    但是一旦養成了壞習慣,這是會伴隨你一生的,所以,想要自己的孩子養成好習慣,從小就要開始培養了。有些人常說,孩子這麼小,你們說的這些養成好習慣的好處,等他長大了之後會自己會明白的。父母想要讓孩子養成好習慣,6歲之前
  • 15歲前,父母一定要讓孩子養成這3個一生受益的好習慣
    今天想跟大家聊聊,孩子的「習慣養成」。習慣的力量是巨大的,好習慣會讓孩子受益終身。英國著名哲學家普德曼曾說:「播種一個行動,你會收穫一個習慣;播種一個習慣,你會收穫一個個性;播種一個個性,你會收穫一個命運。」我們的習慣和命運緊密相連。
  • 孩子3歲前,家長要「狠心」助娃養成三個好習慣,將來省心又省力
    ,在3歲的時候已經完成了60%,在6-9歲的時候就完成了80%。所以說三歲的時候是孩子的分水嶺,0到3歲是培養孩子好習慣的黃金期,所以我們要在孩子三歲之前,幫助孩子養成一些好習慣,即使孩子拒絕,我們要狠下心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