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3歲之前,家長要「狠心」幫娃養成這三個習慣,將來會很省心

2020-11-05 智慧爸媽學園

俗話說「一眠大一寸」,這句話用來形容3歲前的寶寶最合適不過。

除了身體發育十分明顯之外,寶寶的大腦發育也在飛速進行中。雖然人的智力有70%是靠遺傳,但大腦發育的結果卻是需要後天的培養。

寶寶剛出生時大腦只有380克,在出生的3年間就可以成長到1260克,相當於成人的85%。在大腦發育的過程中,孩子對世界的認知、行為習慣、社交認知、情緒發展等方面都在快速發展。

蒙特梭利的研究理論顯示:孩子的大腦發育和性格養成,在3歲的時候已經完成了60%,在6-9歲的時候就完成了80%。

因此,家長選擇什麼樣的教育方式尤為重要。寶寶3歲前,這3方面家長要多費心,幫娃養成好習慣。等孩子長大後才會更省心。

讓寶寶學會自理

有的家長認為,寶寶的自理能力等到上幼兒園後再教也不遲,因為幼兒園的生活很多方面都在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實際上,每個老師都要同時照顧很多孩子,根本照顧不過來。如果孩子不會自己吃飯、不會自己上廁所、不會自己穿衣服,就要面對挨餓、受凍的情況。

在寶寶2歲左右,自我意識萌發階段,寶寶就會主動要求「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想要靠自己的力量完成一件事。但很多家長以孩子做不好為由,剝奪了孩子自己動手的權利。

其實,這時就可以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比如簡單的穿衣服、穿鞋、刷鞋、收拾玩具等等。

讓寶寶學會自理,也是為了適應幼兒園做準備。

每天玩一段時間遊戲

神經元連接是大腦的基本結構,大腦突觸的多少代表孩子有多聰明。剛出生時孩子的大腦中共有50億個突觸,出生的第一年數量就會增加20倍。出生後的頭三年,大腦每秒鐘就會有700個神經元在連接。

也就是說,寶寶每秒鐘都在變聰明。

抓住寶寶出生的頭三年進行鍛鍊,對大腦發育有很大幫助。有神經學家經研究證明,遊戲是促進大腦發育的最佳方式,有每天玩遊戲習慣的孩子要更聰明。

所以,家長們可以根據寶寶的實際情況,安排寶寶的遊戲時間,多玩搭建類玩具和幼兒遊戲書

不亂發脾氣

3歲前的寶寶語言發展還不完善,尤其是嬰兒時期,因為不會說話經常用哭鬧來表達自己的需求。在孩子能熟練說話之前,這個習慣不會一直保留,如果家長不教會孩子控制情緒和正確的表達方式,孩子會一直用哭鬧的方式來表達,亂發脾氣也就是經常事。

寶寶發脾氣哭鬧,其實和大人一樣都是有所表達,想要教寶寶控制情緒,首先就要知道寶寶哭是為了什麼,想要向家長傳遞什麼樣的信息。家長要避免對寶寶說「不許哭」,這個字只會讓寶寶哭得更厲害。

我家孩子3歲前大哭大鬧、亂發脾氣也是常有的事,加上這個階段的寶寶正在經歷自我意識萌發、物權敏感期、秩序敏感期等等,情緒經常崩潰。


這裡是智慧父母學園,愛孩子、愛生活,願與萬千媽媽分享育兒經驗、育兒乾貨。

希望我的一點經驗和建議,能幫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孩子能更好地成長!

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寶寶3歲前,家長要幫娃養成這3個習慣,娃將來更讓父母省心
    教育孩子需要父母做很多準備工作,尤其是關於孩子性格養成方面。如果父母在孩子塑造性格和行為習慣的關鍵時期沒有做好,那麼孩子形成不好的行為習慣時,將來麻煩的還是父母自己。所以說,父母一定要重視對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這樣等孩子長大了,父母也用操心那麼多,更省心一點。
  • 寶寶3歲前,家長要幫娃養成"這3個習慣",娃將來更讓父母省心
    教育孩子需要父母做很多準備工作,尤其是關於孩子性格養成方面。如果父母在孩子塑造性格和行為習慣的關鍵時期沒有做好,那麼孩子形成不好的行為習慣時,將來麻煩的還是父母自己。所以說,父母一定要重視對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這樣等孩子長大了,父母也用操心那麼多,更省心一點。
  • 孩子3歲之前,父母要「狠心」幫他養成這3個習慣,娃將來少走彎路
    寶寶從出生起,就會對這個未知的世界進行積極地探索,父母應該在孩子這個過程當中,從小對寶寶進行教育。三歲前讓寶寶養成一個好習慣是很容易的,如果父母能夠在這個時間來培養孩子的好習慣,那麼寶寶將來在面對很多事情時,都會感到更加容易。實際上,很多家長都不知道,孩子在三歲前就有了一些簡單的習慣,並且他們養成一種習慣也非常快。
  • 孩子3歲前,這5大習慣父母要「狠心」幫娃養成,將來更容易出息
    其實這是因為作為爸媽的我們,沒有給孩子養成習慣,比如說平時日常生活中的小習慣:不認真吃飯、不想睡覺等等,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小習慣,雖然看起來容易,但是對於3歲前的孩子來說,糾正起來是很難的一件事情。,如果這個孩子越早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那麼這些習慣也會成為生活當中的一部分,這對寶寶以後的成長也很有幫助,甚至還會讓孩子受用一生。
  • 在孩子3歲之前,幫他養成這兩個習慣,將來多半都會有教養懂規矩
    尤其是孩子在3歲之前父母的教育至關重要,俗話說「三歲看大」,意思是通過看三歲兒童的行為可以提前了解他將來是個什麼樣的人。,養成一個有教養懂規則的孩子,在孩子3歲之前,要「逼迫」娃養成這兩個習慣,將來才能享福。
  • 孩子三歲前,家長需要給孩子養成這幾個好習慣,會讓孩子受益終生
    小寶寶自從生下來,就在這個世界上積極地進行探索,家長需要從小就開始教育自己的寶寶,三歲之前是寶寶習慣養成的敏感期,家長如果能給寶寶養成一些好習慣,那麼未來寶寶做事情就能夠事半功倍,讓寶寶更加容易走向成功。
  • 孩子6歲之前,這7個習慣要「逼」他養成,家長將來會很省心
    孩子6歲前,要「狠心」幫他養成這7大習慣,早養成早受益良好的習慣是一切發展的開端,孩子成長初期沒有習慣意識,這就需要父母的幫助,寶寶6歲前,要「狠心」讓孩子養成這7大習慣,以幫助他未來的發展。0-6歲這個階段,孩子的大腦與性格都是一個高速發展的時期,經歷的敏感期也非常密集。
  • 寶寶出生「頭三年」,父母要幫孩子養成這3種習慣,將來會很省心
    文 | 小蔣談育兒(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大部分家長對3歲前的寶寶的要求可能也就是「吃好玩好」、不生病、不胡鬧,可實際上,寶寶出生頭三年是大腦發育最快的一段時間,也是基礎習慣的養成期。
  • 寶寶3歲前要「狠心」,養成這7個好習慣,將來才會更省心
    孩子在成長的路上會出現很多壞毛病。比如:孩子不喜歡吃飯,不喜歡刷牙。這就讓家長們很苦惱。有的孩子也不喜歡看書,即使上了補課班也沒有什麼效果。3歲之前幫助孩子養成。育兒專家明確指出,如果一個孩子在3歲之後再改變習慣,那是很難的一件事情。所以3歲作為一個孩子養成習慣的關鍵點,我們要抓緊這個時間幫助孩子培養好的習慣。那麼我們主要培養孩子那些習慣呢?
  • 寶寶3歲之前,家長要「狠心」做好這3件事,孩子將來更有本事
    俗話說3歲看老,這句話並非毫無科學依據,有科學研究表明,孩子三歲之前形成的很多習慣都會伴隨一生,隨著孩子的成長回報會越來越少,因此我們想要孩子更聰明、更健康,一定要抓住0-3歲的黃金髮展期。寶寶3歲之前,家長要
  • 班主任坦言:7歲之前,「逼」孩子養成以下習慣,上小學會很省心
    一位從教10餘年的班主任朋友曾坦言:「父母再愛孩子,7歲前也要狠心逼娃一把!」之所以要逼孩子,這位班主任給我舉了個例子讓我心服口服。 這位班主任接著說道,7歲之前,「逼」孩子養成以下習慣,上小學會很省心,而這種省心不僅僅是小學階段,可能延伸至整個學生生涯!
  • 6歲之前,父母一定要狠心給孩子養成這3個習慣,再不重視就晚了
    因此,在孩子6歲之前,父母一定要狠心給自己的孩子養成以下幾個受益終生的好習慣。不連續看電視(3歲寶寶不超過15分鐘,4歲不超過20分鐘,5歲不超過30分鐘);不在光線過強或過暗的地方看書。 3-4歲的孩子,需要家長經常提醒去做這些事情;到了5-6歲後,就要讓孩子養成自己主動去做這些事情的習慣。
  • 寶寶3歲前,父母「狠心」幫他養成這3個好習慣,將來會很省心
    老話中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其實這句話是有一定的科學道理的孩子的行為習慣、性格在7歲前會形成85%,也就是說,如果這個孩子7歲前是什麼性格,有什麼樣的行為習慣,那麼長大之後基本上不會有改變。其實看看我們自己就知道,我們現在保留的很多習慣,都是在7歲前養成的。
  • 孩子3歲前,家長要「狠心」助娃養成三個好習慣,將來省心又省力
    ,在3歲的時候已經完成了60%,在6-9歲的時候就完成了80%。所以說三歲的時候是孩子的分水嶺,0到3歲是培養孩子好習慣的黃金期,所以我們要在孩子三歲之前,幫助孩子養成一些好習慣,即使孩子拒絕,我們要狠下心來
  • 寶寶0-6歲是關鍵,若父母能做到這3點,孩子將來會很省心
    根據專家研究,孩子寶寶0-6歲是很重要的時期,換句話來說,寶寶6歲前父母怎樣培養,決定著孩子以後會成為什麼樣的人。換句話來說,6歲之前家長老是縱容、嬌慣、寵溺孩子,就會養成壞習慣,以後再想改過來可就難上加難了。
  • 三歲前「狠心」讓娃養成仨習慣,受益一生,將來更容易成大事
    文中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圖文無關陽陽無奈之下帶著女兒去看心理醫生,經簡單了解後,醫生覺得問題可能不是出在心理上,而是習慣沒養好,尤其是孩子三歲前,父母要狠心讓其養成仨習慣。2、培養主動學習的意識學習是貫穿人一生的能力,可是多數孩子都是被家長逼著學習,一旦脫離管控就會得意忘形,家長若是從小培養孩子主動學習的意識和能力,他們將受益一生,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一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那麼孩子在今後的人生中,肯定會有所成就。
  • 孩子3歲之前,家長要培養孩子這3個習慣,孩子將來更優秀
    ,教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習慣,孩子長大後也會因為良好的習慣受人器重。孩子3歲之前,家長要培養孩子這3個習慣,孩子將來更優秀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在家裡受盡家長的寵愛,家長几乎為孩子包辦了一切,這樣導致孩子沒有自理能力,在將來走向社會也會比別人面臨更大的挑戰。
  • 家長注意這4點,幫娃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
    家長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判斷:叫娃起床很費勁:如果每天都要叫娃三四遍才能起床,顯然是孩子沒睡夠;每天都覺得累:尤其是上了學的娃,如果經常抱怨疲憊,很可能是睡眠不足的「鍋」;一到周末就補覺:小孩子都是精力旺盛的,如果一到周末就補覺很可能是平時睡眠不足.
  • 寶寶3歲前,要狠心讓孩子養成這7大習慣,孩子終生受益感謝你
    那麼具體我們要幫助孩子在三歲前形成哪些習慣呢?實際上還是很具體的習慣。有些習慣不僅僅影響的是孩子的發展,他們就是孩子的門面,是深入孩子的骨子裡的,或者是直接印在孩子的思維上的。那麼今天給大家介紹7大習慣,這些習慣對孩子的未來發展是非常有幫助的。我們要幫助孩子在三歲前養成。
  • 新手媽媽須知:孩子三歲前要養成以下習慣,少一個將來都麻煩
    想必大家都聽說過一句話,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前半句尤為重要。育兒專家曾提到過,孩子三歲前是性格塑造的關鍵時期,從呱呱落地到自我意識萌發,這個過程非常重要。想要將來省點力氣,就要在三歲之前培養好以下習慣,少一個,都是家長在自找麻煩。很多家長或許會問,依據是什麼?這中間涉及到孩子的成長階段與外界的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