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一眠大一寸」,這句話用來形容3歲前的寶寶最合適不過。
除了身體發育十分明顯之外,寶寶的大腦發育也在飛速進行中。雖然人的智力有70%是靠遺傳,但大腦發育的結果卻是需要後天的培養。
寶寶剛出生時大腦只有380克,在出生的3年間就可以成長到1260克,相當於成人的85%。在大腦發育的過程中,孩子對世界的認知、行為習慣、社交認知、情緒發展等方面都在快速發展。
蒙特梭利的研究理論顯示:孩子的大腦發育和性格養成,在3歲的時候已經完成了60%,在6-9歲的時候就完成了80%。
因此,家長選擇什麼樣的教育方式尤為重要。寶寶3歲前,這3方面家長要多費心,幫娃養成好習慣。等孩子長大後才會更省心。
有的家長認為,寶寶的自理能力等到上幼兒園後再教也不遲,因為幼兒園的生活很多方面都在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實際上,每個老師都要同時照顧很多孩子,根本照顧不過來。如果孩子不會自己吃飯、不會自己上廁所、不會自己穿衣服,就要面對挨餓、受凍的情況。
在寶寶2歲左右,自我意識萌發階段,寶寶就會主動要求「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想要靠自己的力量完成一件事。但很多家長以孩子做不好為由,剝奪了孩子自己動手的權利。
其實,這時就可以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比如簡單的穿衣服、穿鞋、刷鞋、收拾玩具等等。
讓寶寶學會自理,也是為了適應幼兒園做準備。
神經元連接是大腦的基本結構,大腦突觸的多少代表孩子有多聰明。剛出生時孩子的大腦中共有50億個突觸,出生的第一年數量就會增加20倍。出生後的頭三年,大腦每秒鐘就會有700個神經元在連接。
也就是說,寶寶每秒鐘都在變聰明。
抓住寶寶出生的頭三年進行鍛鍊,對大腦發育有很大幫助。有神經學家經研究證明,遊戲是促進大腦發育的最佳方式,有每天玩遊戲習慣的孩子要更聰明。
所以,家長們可以根據寶寶的實際情況,安排寶寶的遊戲時間,多玩搭建類玩具和幼兒遊戲書。
3歲前的寶寶語言發展還不完善,尤其是嬰兒時期,因為不會說話經常用哭鬧來表達自己的需求。在孩子能熟練說話之前,這個習慣不會一直保留,如果家長不教會孩子控制情緒和正確的表達方式,孩子會一直用哭鬧的方式來表達,亂發脾氣也就是經常事。
寶寶發脾氣哭鬧,其實和大人一樣都是有所表達,想要教寶寶控制情緒,首先就要知道寶寶哭是為了什麼,想要向家長傳遞什麼樣的信息。家長要避免對寶寶說「不許哭」,這個字只會讓寶寶哭得更厲害。
我家孩子3歲前大哭大鬧、亂發脾氣也是常有的事,加上這個階段的寶寶正在經歷自我意識萌發、物權敏感期、秩序敏感期等等,情緒經常崩潰。
這裡是智慧父母學園,愛孩子、愛生活,願與萬千媽媽分享育兒經驗、育兒乾貨。
希望我的一點經驗和建議,能幫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孩子能更好地成長!
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