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幸孕姐(高級母嬰護理師,原創不易,請勿抄襲)
孩子初來這個世界時,對外界的一切事物都很陌生,需要進行不斷地認知和探索,而父母則是他們最重要的引路人,想要孩子的未來之路走得更加平穩坦蕩,就得從小注重好習慣的養成。
寶寶的壞脾氣得治
陽陽的女兒今年五歲,長得十分可愛,可脾氣卻很差,在家裡使性子也就算了,對幼兒園老師同學也是如此,這讓陽陽很是苦惱,可無論講道理還是吼罵孩子,她依舊我行我素,絲毫沒有改變,以至於班上的小朋友都開始疏遠她。
陽陽無奈之下帶著女兒去看心理醫生,經簡單了解後,醫生覺得問題可能不是出在心理上,而是習慣沒養好,尤其是孩子三歲前,父母要狠心讓其養成仨習慣。
孩子三歲前須養成的好習慣
1、懂得管理情緒
多數家長總以「孩子還小」為由,處處包庇和縱容他們發脾氣、使性子,讓其為所欲為,殊不知,當孩子止不住發洩自身情緒時,很容易做出有違規矩和道德的行為,隨著年齡的增長,一旦形成習慣,外人可不會以年齡小處處容忍,更多的是指責和批評。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脾氣,可是懂得控制情緒卻顯得十分重要,家長需要做好引導,幫其合理釋放情緒,尤其不能遇事隨意發脾氣、撒潑耍無賴。
2、培養主動學習的意識
學習是貫穿人一生的能力,可是多數孩子都是被家長逼著學習,一旦脫離管控就會得意忘形,家長若是從小培養孩子主動學習的意識和能力,他們將受益一生,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一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那麼孩子在今後的人生中,肯定會有所成就。
3、遵守規則
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規矩是保障社會有序發展的前提條件,只有懂得遵守規矩,孩子才能健康成長和發育,遵守規則有助於進行自我約束,承擔起應有的責任,父母可以從小事上培養孩子遵守規則的意識,比如作息規律、飲食健康、講衛生等,一旦形成遵守規矩的思想意識,孩子就會主動遵守,認真規劃自己的人生。
有的父母可能疑惑為何要以三歲作為分界線呢?其實,這跟兒童身心發展規律和特點脫不開關係。
為什麼要在三歲前形成習慣
研究顯示,安全感、行為習慣、智力發育等都與三歲前的教育密不可分。
三歲前的孩子不具備個人生活技能,基本上是完全依賴父母生活,三歲後,他們開始發展各項能力,想要完善這些能力,就必須注入思想意識。
父母在孩子三歲前幫其養成好習慣,能為今後的成長和發展奠定基礎,超過三歲後,若是缺少父母的正確引導,孩子可能會自主形成某些不好的習慣,一旦成型,後期很難改正,父母只有下「狠心」幫其形成好習慣,他們的未來道路才能更加平坦順遂。
當然,習慣只是幼兒成長發育的一部分,三歲前要保障各方面都均衡發展。
在《陪孩子玩過3歲前的啟蒙期》中就提到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好的兒童教育應該是在遊戲中進行,而本書就正是踐行這一理念——寓教於樂。
本書將0~3歲寶寶的發育分為8個階段,依次是感知、運動、語言、觀察、記憶、思維、音樂和社交,每個部分分別設計了簡單易操作的親子早教遊戲,比如「追視遊戲」、「拼圖遊戲」、「聲音遊戲」等等,為方便理解,它對遊戲步驟和側重點都有專門的解讀,做到了真正的寓教於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