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3歲前,這5大習慣父母要「狠心」幫娃養成,將來更容易出息

2020-09-09 樂樂媽育兒

最近我家樂樂已經上幼兒園了,我們很多的寶媽們也聚集在了一起,討論疫情期間和孩子們在家的經歷,而我聽到最多的抱怨就是:終於開學了,再不開學我都要瘋了,在家帶大又帶小,小的不省事,大的就跟著學!

是不是感覺很奇怪?為什麼小的不省事,大的就會跟著學呢?其實因為處於幼兒園時期的孩子正是模仿的年紀,所以他們喜歡去模仿其他人的動作和做事方式等;

那麼小的為什麼不省事呢?其實這是因為作為爸媽的我們,沒有給孩子養成習慣,比如說平時日常生活中的小習慣:不認真吃飯、不想睡覺等等,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小習慣,雖然看起來容易,但是對於3歲前的孩子來說,糾正起來是很難的一件事情。

曾經有位育兒專家便介紹道:3歲以前是孩子養成習慣的關鍵時期,如果這個孩子越早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那麼這些習慣也會成為生活當中的一部分,這對寶寶以後的成長也很有幫助,甚至還會讓孩子受用一生。

不光如此,加拿大當地的研究者也同樣證實了這件事情:如果父母們能夠直接參與到孩子養成健康生活習慣的事情當中,就能夠讓孩子在體育運動、健康飲食和屏幕時間等方面達到要求,由此也證明了父母對孩子的生活習慣形成的重要性。

寶寶3歲前,這5大習慣要堅持養成

俗話說得好:3歲看大,7歲看老。

李玫瑾教授曾經說過:孩子好習慣養成的最佳時期就是3歲以前,因為3歲前的孩子,正是他們性格和智力養成的關鍵期,作為父母的我們,就要「狠心」逼孩子一把,未來他們才會更容易有出息。

  • 固定的睡眠時間要早些養成

其實3歲前的寶寶好不好帶,主要還是看寶寶的睡眠情況,之前我的一個寶媽群裡就有寶媽說道:「如果寶寶能吃能睡,那肯定就是『天使寶寶』了!」但對於「睡渣寶寶」來說,就跟父母們沒有讓寶寶養成固定的睡眠習慣有很大的關係了。

就像我家鄰居的孩子一樣,她家寶寶6個月的時候,白天睡眠時間比較短,所以她為了能夠讓寶寶多睡幾十分鐘,就選擇了抱著寶寶睡,但時間長了以後,寶寶就養成了「抱睡」的習慣,在別人家孩子都能自主睡覺的時候,她家的寶寶卻還是要抱睡。

其實父母們「狠心點」鍛鍊寶寶自主入睡的習慣,後期帶娃才會越來越省心,同時父母們可以先做出表率作用,與孩子一同遵守作息時間,這樣才能事半功倍。

  • 健康的飲食習慣要早培養

很多父母都會抱怨孩子今天看電視、明天玩玩具不吃飯的情況,但其實這就是孩子健康飲食習慣的關鍵點,如果孩子在這個時期不能夠養成良好的健康飲食習慣,那麼孩子以後在吃飯的時候,也會一直有這種不好的習慣。

所以作為父母的我們,就要讓寶寶養成吃飯時專心吃飯、不玩玩具、不看手機的習慣,從小就「狠心」不慣孩子的這種臭毛病,父母們未來帶起來也會更加輕鬆。

  • 有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並懂得分擔家務

其實對於3歲前的孩子來說,想要讓他們注意個人衛生和分擔家務還是比較困難的一件事情,所以父母們要首先起到表率的作用。

平時吃飯、出去玩、玩玩具後,父母們儘量陪著寶寶一起洗手、洗澡等,另外在做家務的時候,父母們也可以讓孩子參與到其中,不要以為孩子小就不讓他們幹,其實讓他們做一點點簡單的小事,他們都會非常樂意的。

  • 經常帶孩子進行戶外活動

其實對於孩子來說,運動是和學習一樣重要的事情,經常帶著孩子出去進行戶外活動,不僅能夠讓孩子愛上運動,還能夠提高孩子的免疫力。

而且3歲前的孩子,他們對於自己身體各個部位的控制力還有些不足,如果父母們能夠鼓勵孩子進行戶外活動,那麼孩子的身體機能以及控制能力也會越來越強。

  • 養成愛閱讀的好習慣

3歲前也正是寶寶的閱讀敏感期,在這個時期,父母們就要開始重視親子閱讀了,這樣寶寶才能夠在敏感期的時候養成愛閱讀的好習慣,慢慢孩子隨著年齡的變化,他們有了一定的識字能力後,就可以獨立閱讀了。

如果父母們錯過了寶寶這個閱讀敏感期,以後再想要培養寶寶的閱讀習慣,可能就是一件難事了!

而3歲前的寶寶,他們正是對圖片有興趣的時候,所以在這個時期,我們可以以繪本為主,多為寶寶準備一些認知、行為習慣類的小故事,並以寶寶的喜好為主,由此培養他們閱讀的習慣。

我是樂樂媽,不僅是一名10年的幼兒教師,還是一位80後寶媽,


在這裡向大家分享我在育兒和教育孩子道路上的一些小事兒,


主要專注於孩子大腦的潛能開發,和我一起培養聰明伶俐的孩子吧!


如果你也喜歡樂樂媽的育兒小知識,


記得點讚、分享、加關注哦~

相關焦點

  • 寶寶3歲前,家長要幫娃養成這3個習慣,娃將來更讓父母省心
    教育孩子需要父母做很多準備工作,尤其是關於孩子性格養成方面。如果父母在孩子塑造性格和行為習慣的關鍵時期沒有做好,那麼孩子形成不好的行為習慣時,將來麻煩的還是父母自己。所以說,父母一定要重視對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這樣等孩子長大了,父母也用操心那麼多,更省心一點。
  • 寶寶3歲前,家長要幫娃養成"這3個習慣",娃將來更讓父母省心
    教育孩子需要父母做很多準備工作,尤其是關於孩子性格養成方面。如果父母在孩子塑造性格和行為習慣的關鍵時期沒有做好,那麼孩子形成不好的行為習慣時,將來麻煩的還是父母自己。所以說,父母一定要重視對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這樣等孩子長大了,父母也用操心那麼多,更省心一點。
  • 孩子3歲之前,父母要「狠心」幫他養成這3個習慣,娃將來少走彎路
    寶寶從出生起,就會對這個未知的世界進行積極地探索,父母應該在孩子這個過程當中,從小對寶寶進行教育。三歲前讓寶寶養成一個好習慣是很容易的,如果父母能夠在這個時間來培養孩子的好習慣,那麼寶寶將來在面對很多事情時,都會感到更加容易。實際上,很多家長都不知道,孩子在三歲前就有了一些簡單的習慣,並且他們養成一種習慣也非常快。
  • 想要孩子有出息,父母要狠心逼他養成這5個習慣,長大他會感謝你
    相信每個家長都盼著將來自己的孩子能有出息,曾經在社會上流行歡樂教育,認為讓孩子輕輕鬆鬆過好童年,未來他們能更健康。後來經過研究證明,這種教育方式很失敗,會培養出不負責任、能力低下的「廢柴」孩子。其實要想孩子優秀,父母一定要在小時候讓他們不斷學習進步。
  • 寶寶3歲之前,家長要「狠心」幫娃養成這三個習慣,將來會很省心
    俗話說「一眠大一寸」,這句話用來形容3歲前的寶寶最合適不過。除了身體發育十分明顯之外,寶寶的大腦發育也在飛速進行中。雖然人的智力有70%是靠遺傳,但大腦發育的結果卻是需要後天的培養。在大腦發育的過程中,孩子對世界的認知、行為習慣、社交認知、情緒發展等方面都在快速發展。蒙特梭利的研究理論顯示:孩子的大腦發育和性格養成,在3歲的時候已經完成了60%,在6-9歲的時候就完成了80%。
  • 三歲前「狠心」讓娃養成仨習慣,受益一生,將來更容易成大事
    文中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圖文無關陽陽無奈之下帶著女兒去看心理醫生,經簡單了解後,醫生覺得問題可能不是出在心理上,而是習慣沒養好,尤其是孩子三歲前,父母要狠心讓其養成仨習慣。有的父母可能疑惑為何要以三歲作為分界線呢?其實,這跟兒童身心發展規律和特點脫不開關係。為什麼要在三歲前形成習慣研究顯示,安全感、行為習慣、智力發育等都與三歲前的教育密不可分。
  • 6歲之前,父母一定要狠心給孩子養成這3個習慣,再不重視就晚了
    因此,在孩子6歲之前,父母一定要狠心給自己的孩子養成以下幾個受益終生的好習慣。不連續看電視(3歲寶寶不超過15分鐘,4歲不超過20分鐘,5歲不超過30分鐘);不在光線過強或過暗的地方看書。 3-4歲的孩子,需要家長經常提醒去做這些事情;到了5-6歲後,就要讓孩子養成自己主動去做這些事情的習慣。
  • 在孩子5歲前,「逼」他養成這3個習慣,將來才會更優秀
    鄰居是一位北大退休的老教授,這位老教授對育兒方面非常重視,而正巧我也是一位育兒師,所以我經常會和這位老教授一起聊一些關於育兒方面的知識,有一次我們交談的時候,談到孩子習慣方面的問題,而這位老教授告訴我:5歲前「逼」孩子養成這3個習慣,將來才會更優秀!
  • 在孩子3歲之前,幫他養成這兩個習慣,將來多半都會有教養懂規矩
    實際生活中,有的父母更傾向於散養,認為散養能幫助孩子解放天性,更有利於培養孩子個性,讓他自由發揮以後會走得更遠飛得更高。可最後結果往往事與願違,過於放縱更容易養成沒規則、沒教養的孩子。董卿在《開學第一課》也說過:「在教育孩子上,如果你只選擇了賺錢不管教孩子,等孩子長大後你辛苦賺的錢,都敵不過他敗家一年」。所以,教育孩子應該從小抓起,適度管教孩子,不過於放縱是最好的方式。尤其是孩子在3歲之前父母的教育至關重要,俗話說「三歲看大」,意思是通過看三歲兒童的行為可以提前了解他將來是個什麼樣的人。
  • 家長要想孩子將來有出息,要捨得「三管」,越狠心越好
    導讀:家長要想孩子將來有出息,要捨得「三管」,越狠心越好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家長要想孩子將來有出息,要捨得「三管」,越狠心越好!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寶寶3歲前,要狠心讓孩子養成這7大習慣,孩子終生受益感謝你
    那麼具體我們要幫助孩子在三歲前形成哪些習慣呢?實際上還是很具體的習慣。有的時候我們認為很小的一些細節其實是影響孩子發展的重要因素。有些習慣不僅僅影響的是孩子的發展,他們就是孩子的門面,是深入孩子的骨子裡的,或者是直接印在孩子的思維上的。那麼今天給大家介紹7大習慣,這些習慣對孩子的未來發展是非常有幫助的。我們要幫助孩子在三歲前養成。
  • 立規矩要趁早,3歲前培養好孩子這3個習慣,娃長大後容易有出息
    懂規矩的孩子更容易成才,給娃立規矩別嫌早,這3個習慣趁早培養作為父母,不僅要養孩子,而且也要教育孩子,讓孩子養成三個習慣:做事情自律、懂得分享、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緒。雖說培養要一個三歲的孩子養成自律的習慣是很難的,但是為了讓孩子養成好習慣,作為父母,需要要花很多的時間和精力,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
  • 孩子6歲之前,這7個習慣要「逼」他養成,家長將來會很省心
    孩子6歲前,要「狠心」幫他養成這7大習慣,早養成早受益良好的習慣是一切發展的開端,孩子成長初期沒有習慣意識,這就需要父母的幫助,寶寶6歲前,要「狠心」讓孩子養成這7大習慣,以幫助他未來的發展。0-6歲這個階段,孩子的大腦與性格都是一個高速發展的時期,經歷的敏感期也非常密集。
  • 孩子6歲前,家長要逼他養成這3個習慣,未來才容易有出息
    習慣形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約·凱恩斯好的習慣對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好的習慣可以讓孩子未來少走很多彎路,家長們需要從小去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這樣孩子才能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孩子6歲前是習慣養成的黃金期,孩子在這個階段所養成的性格和習慣會跟隨他一輩子的,很多時候孩子小時候看上去很聰明,長大後卻沒有什麼出息,這就是因為從小沒有養成好習慣,所以,家長們平時一定要多注意,千萬不要過度的寵溺孩子。
  • 北大教授的忠告:孩子6歲前,養成這4個好習慣,將來會更有出息
    教育家陳鶴琴曾經說過:「習慣養得好,終生受其益;習慣養不好,終生受其累。」想要未來有出息,養成良好的習慣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對孩子來說,從小堅持好習慣,對他們以後的成長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我的鄰居是退休的北大教授,平時經常一起喝茶下棋,有一起我說道孩子從小就調皮搗蛋,長大之後能有出息嗎?北大教授給了我一句忠告:孩子6歲前,養成這4個好習慣,將來會更有出息!
  • 孩子3歲前,這3個「習慣」父母要儘早培養,娃長大後更容易成大器
    父母們在面對孩子時,總是抱著很大的期望和盼望,父母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長為世界上最優秀的人,能受到世界上最多的喜愛。 父母們也會將自己最大的愛投注在孩子身上,尤其是在孩子3歲之前。父母們覺得3歲前的孩子是正值得寵愛的時期,所以對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都十分寵溺,捨不得讓他們受到一丁點兒傷害。
  • 父母一定要"逼"孩子養成3個好習慣,受益一生,娃將來有出息
    其次、學習成績不好優秀的孩子一定是懂事聽話有禮貌,做什麼事情都有自己的主見,並且聽從父母的教導。相反那些沒有養成好習慣的孩子,則會不好好的學習,整天就想著玩,做作業時不專注,拖拖拉拉。父母一批評,就會哭鬧,不知道自己為什麼犯錯。做錯事也會躲起來不敢承認,長大後往往沒有什麼擔當。所以這就告訴我們,讓孩子養成好習慣是必須要做的事情,有好習慣的孩子,不僅能夠懂事聽話,而且也會有自己的主見,並且自律性高,將來會更有出息!
  • 孩子處於5-8歲,一旦養成這3種習慣,長大很難有出息
    導讀:北大教授:孩子處於5-8歲,一旦養成這3種習慣,長大很難有出息!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北大教授:孩子處於5-8歲,一旦養成這3種習慣,長大很難有出息!!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李玫瑾:在孩子12歲之前,這3方面「狠心管」,孩子將來更優秀
    孩子迎來12歲的時候,就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他們迎來了青春期,而父母也要迎來巨大的挑戰。很多青春期的孩子,感覺性情大變,曾經那個貼心的小棉襖,青春期以後每次放學回家留給父母是一扇緊閉的門;曾經的小暖男,開始時不時地和父母劍拔弩張。
  • 孩子3歲前,家長要「狠心」助娃養成三個好習慣,將來省心又省力
    ,在3歲的時候已經完成了60%,在6-9歲的時候就完成了80%。所以說三歲的時候是孩子的分水嶺,0到3歲是培養孩子好習慣的黃金期,所以我們要在孩子三歲之前,幫助孩子養成一些好習慣,即使孩子拒絕,我們要狠下心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