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家樂樂已經上幼兒園了,我們很多的寶媽們也聚集在了一起,討論疫情期間和孩子們在家的經歷,而我聽到最多的抱怨就是:終於開學了,再不開學我都要瘋了,在家帶大又帶小,小的不省事,大的就跟著學!
是不是感覺很奇怪?為什麼小的不省事,大的就會跟著學呢?其實因為處於幼兒園時期的孩子正是模仿的年紀,所以他們喜歡去模仿其他人的動作和做事方式等;
那麼小的為什麼不省事呢?其實這是因為作為爸媽的我們,沒有給孩子養成習慣,比如說平時日常生活中的小習慣:不認真吃飯、不想睡覺等等,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小習慣,雖然看起來容易,但是對於3歲前的孩子來說,糾正起來是很難的一件事情。
曾經有位育兒專家便介紹道:3歲以前是孩子養成習慣的關鍵時期,如果這個孩子越早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那麼這些習慣也會成為生活當中的一部分,這對寶寶以後的成長也很有幫助,甚至還會讓孩子受用一生。
不光如此,加拿大當地的研究者也同樣證實了這件事情:如果父母們能夠直接參與到孩子養成健康生活習慣的事情當中,就能夠讓孩子在體育運動、健康飲食和屏幕時間等方面達到要求,由此也證明了父母對孩子的生活習慣形成的重要性。
俗話說得好:3歲看大,7歲看老。
李玫瑾教授曾經說過:孩子好習慣養成的最佳時期就是3歲以前,因為3歲前的孩子,正是他們性格和智力養成的關鍵期,作為父母的我們,就要「狠心」逼孩子一把,未來他們才會更容易有出息。
其實3歲前的寶寶好不好帶,主要還是看寶寶的睡眠情況,之前我的一個寶媽群裡就有寶媽說道:「如果寶寶能吃能睡,那肯定就是『天使寶寶』了!」但對於「睡渣寶寶」來說,就跟父母們沒有讓寶寶養成固定的睡眠習慣有很大的關係了。
就像我家鄰居的孩子一樣,她家寶寶6個月的時候,白天睡眠時間比較短,所以她為了能夠讓寶寶多睡幾十分鐘,就選擇了抱著寶寶睡,但時間長了以後,寶寶就養成了「抱睡」的習慣,在別人家孩子都能自主睡覺的時候,她家的寶寶卻還是要抱睡。
其實父母們「狠心點」鍛鍊寶寶自主入睡的習慣,後期帶娃才會越來越省心,同時父母們可以先做出表率作用,與孩子一同遵守作息時間,這樣才能事半功倍。
很多父母都會抱怨孩子今天看電視、明天玩玩具不吃飯的情況,但其實這就是孩子健康飲食習慣的關鍵點,如果孩子在這個時期不能夠養成良好的健康飲食習慣,那麼孩子以後在吃飯的時候,也會一直有這種不好的習慣。
所以作為父母的我們,就要讓寶寶養成吃飯時專心吃飯、不玩玩具、不看手機的習慣,從小就「狠心」不慣孩子的這種臭毛病,父母們未來帶起來也會更加輕鬆。
其實對於3歲前的孩子來說,想要讓他們注意個人衛生和分擔家務還是比較困難的一件事情,所以父母們要首先起到表率的作用。
平時吃飯、出去玩、玩玩具後,父母們儘量陪著寶寶一起洗手、洗澡等,另外在做家務的時候,父母們也可以讓孩子參與到其中,不要以為孩子小就不讓他們幹,其實讓他們做一點點簡單的小事,他們都會非常樂意的。
其實對於孩子來說,運動是和學習一樣重要的事情,經常帶著孩子出去進行戶外活動,不僅能夠讓孩子愛上運動,還能夠提高孩子的免疫力。
而且3歲前的孩子,他們對於自己身體各個部位的控制力還有些不足,如果父母們能夠鼓勵孩子進行戶外活動,那麼孩子的身體機能以及控制能力也會越來越強。
3歲前也正是寶寶的閱讀敏感期,在這個時期,父母們就要開始重視親子閱讀了,這樣寶寶才能夠在敏感期的時候養成愛閱讀的好習慣,慢慢孩子隨著年齡的變化,他們有了一定的識字能力後,就可以獨立閱讀了。
如果父母們錯過了寶寶這個閱讀敏感期,以後再想要培養寶寶的閱讀習慣,可能就是一件難事了!
而3歲前的寶寶,他們正是對圖片有興趣的時候,所以在這個時期,我們可以以繪本為主,多為寶寶準備一些認知、行為習慣類的小故事,並以寶寶的喜好為主,由此培養他們閱讀的習慣。
我是樂樂媽,不僅是一名10年的幼兒教師,還是一位80後寶媽,
在這裡向大家分享我在育兒和教育孩子道路上的一些小事兒,
主要專注於孩子大腦的潛能開發,和我一起培養聰明伶俐的孩子吧!
如果你也喜歡樂樂媽的育兒小知識,
記得點讚、分享、加關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