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規矩要趁早,3歲前培養好孩子這3個習慣,娃長大後容易有出息

2020-08-06 文竹媽媽

正所謂,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孩子年齡還小,未形成自己的獨立思維,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

因此,作為孩子的父母,一定要正確地引導孩子,給孩子制定科學合理的規矩,來規範孩子的言行舉止。

懂規矩的孩子更容易成才,給娃立規矩別嫌早,這3個習慣趁早培養

如果想讓娃長大後容易有出息,那就要早點培養孩子,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三觀,不然等孩子有自己的獨立思想後,就很難對孩子進行教育,他們也很容易走上歪路。

懂規矩的孩子更容易成才,給娃立規矩別嫌早,這3個習慣趁早培養

作為父母,不僅要養孩子,而且也要教育孩子,讓孩子養成三個習慣:做事情自律、懂得分享、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緒

雖說培養要一個三歲的孩子養成自律的習慣是很難的,但是為了讓孩子養成好習慣,作為父母,需要要花很多的時間和精力,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

懂規矩的孩子更容易成才,給娃立規矩別嫌早,這3個習慣趁早培養

不僅要讓孩子養成自律的習慣,而且還要教孩子懂得分享,一個三歲的孩子是家裡的小寶貝,家人一直寵愛有加。因此,孩子會有一些自私,不願意與別人分享好東西。

作為孩子的父母,應該幫助孩子養成愛分享的好習慣,讓他們明白如何與人相處,這樣孩子才會受到很多人的喜愛,他們日後才會有好多朋友。

懂規矩的孩子更容易成才,給娃立規矩別嫌早,這3個習慣趁早培養

因為孩子還小,不懂事,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就會哭鬧,完全不考慮別人的感受。所以父母要引導孩子,幫助他們學會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做一個有禮貌的孩子。

懂規矩的孩子更容易成才,給娃立規矩別嫌早,這3個習慣趁早培養

眾所周知,懂得規矩的孩子才更容易成才,若想孩子日後有所作為,父母要早些給孩子立規矩,讓孩子們養成這三個好習慣。

為了讓孩子長大容易有出息,父母應該怎麼做?

①給孩子制定科學合理的規矩

孩子尚小,還沒有形成自己的獨立思維,他們的思想很幼稚,經常會做錯事情。因此,作為孩子的父母,一定要多花點時間來培養孩子。

懂規矩的孩子更容易成才,給娃立規矩別嫌早,這3個習慣趁早培養

可以給孩子買一些關於立規矩的圖書繪本,以此來制定科學合理的規矩來規範孩子的言行舉止,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讓他們成為一個懂事的好孩子。

②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榜樣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也是最好的啟蒙者。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所以父母平時與孩子相處的時候,要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學習榜樣。

懂規矩的孩子更容易成才,給娃立規矩別嫌早,這3個習慣趁早培養

為何說3歲前培養好這3個習慣,娃長大後容易有出息呢?

①孩子樹立正確的三觀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教育孩子要在他們還沒有自己的獨立思想的時候,讓他們養成:做事情自律、懂得分享、控制好自己的情緒這三個好習慣。

懂規矩的孩子更容易成才,給娃立規矩別嫌早,這3個習慣趁早培養

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三觀,做一個合格的公民,努力學習,日後成為社會的棟梁,為社會做貢獻。

②孩子學會規範自己

在父母的悉心培養下,孩子們學會了規範自己的行為,在學校服從老師的管理,遵守校紀校規,努力做一個好學生,樹立遠大的抱負。在家裡,在家聽從父母合理的要求,孝順父母,做一個懂事乖巧的好孩子。

懂規矩的孩子更容易成才,給娃立規矩別嫌早,這3個習慣趁早培養

和你說句心裡話

作為父母,不是生完孩子就完成任務了,而是需要對孩子進行教育,培養他成為一個合格的公民。

孩子的教育是很重要的,因此,一定要在孩子形成獨立思想之前,對孩子進行教育,培養他們成為一個自律的人,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三觀。

相關焦點

  • 孩子3歲前,這3個「習慣」父母要儘早培養,娃長大後更容易成大器
    父母們在面對孩子時,總是抱著很大的期望和盼望,父母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長為世界上最優秀的人,能受到世界上最多的喜愛。 父母們也會將自己最大的愛投注在孩子身上,尤其是在孩子3歲之前。父母們覺得3歲前的孩子是正值得寵愛的時期,所以對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都十分寵溺,捨不得讓他們受到一丁點兒傷害。
  • 李玫瑾:孩子6歲前,家長要逼他養成3個習慣,長大後才容易出息
    ,意思就是從孩子小時候的行為特徵,就能看出他未來是什麼樣,所以,我們從小培養孩子好習慣是很重要的。李玫瑾是我國公安大學犯罪心理學教授,同時也是一名育兒專家,她的講座近幾年火爆全網,得到很多家長的認可,李玫瑾表示:孩子6歲前,家長要逼他養成3個習慣,長大後才容易出息。
  • 孩子睡前堅持這3個「好習慣」,不僅情商高,長大後多半有出息
    說到別人家的孩子,很多家長可能都會投來羨慕的眼光,但是一提到自己家孩子,一個個都想得了「自閉症」一樣。這時很多家長都會紛紛吐槽,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就那麼聰明?為什麼別人家孩子情商那麼高?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長大後都有出息?
  • 李玫瑾:18歲前,孩子的3個生日要重點過,過好了才有出息
    李玫瑾教授:孩子在18歲前這3個生日要重點過,家長疏忽不得【一】「14歲生日」——犯大錯會被量刑在講座中,李玫瑾教授提到,14歲對於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年齡節點。在李教授眼中,孩子的這3個生日是「法律生日」,它從法律制裁的角度不斷地強調了孩子約束自身行為的重要性。而對於父母而言,教子從來都應該趁早進行,因為有可能父母一時的放縱,就會導致孩子身上惡行的滋生。謹防孩子走上歪路,父母如何未雨綢繆?
  • 2歲是給娃立規矩的「關鍵期」,家長巧用這4招,孩子長大少走彎路
    教育家葉聖陶先生曾說:「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習慣」。很多家長都忽視了從小給孩子立規矩,克制孩子的壞習慣,認為寶寶還小,不需要立規矩。實際上,當寶寶2歲開始有了自我意識,家長就要給寶寶立規矩了。
  • 給娃立規矩要趁早,父母的「無所謂」,遲早會毀了孩子
    生活中熊孩子並不少見,他們在公車上、地鐵上亂跑亂叫,在景區、展覽區破壞展品,沒有分寸地傷害他人……可是,錯全在孩子嗎?要我說,根本的原因還是出在家長身上。熊家長不給孩子立規矩,對孩子的錯誤不以為意、包庇維護,用放縱養成了一個個囂張跋扈的熊孩子。
  • 幾歲的孩子需要立家規?越早立下這3條家規,孩子長大越有出息
    1歲10個多月的兒子,最近在吃飯的時候,不再像之前那麼乖乖地坐在BB餐椅上,會解掉餐椅上的安全帶,站在椅子上,趴在桌上抓飯菜,拿筷子或勺子戳,甚至是敲盤子,弄得一片狼藉……娃爸認為2歲左右是娃自我意識敏感期,喜歡在餐桌上「搗亂」是在探索學習,想自己吃飯,總是任由他「發揮」。
  • 2歲是給孩子立規矩的關鍵期,學會這3招,將來娃更聽話
    2歲是給孩子立規矩的關鍵期,學會這3招,將來娃更聽話。如果你錯過了這個關鍵期,沒有給孩子立好規矩,將來孩子長大很有可能會變成讓人發愁的「小霸王」。孩子2歲的時候是關鍵期這個時候孩子的自我意識開始變強,開始用摔東西、大哭來表達自己,所以家長一定要抓住這個機會,不管是培養良好的性格還是想更好的管教孩子
  • 養育孩子堅持3個原則,從小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孩子將來更有出息
    如果你對如何教育孩子存在迷茫,不如嘗試這4個原則。教育孩子應該遵從的4個原則,孩子長大後會更有出息1.嚴慈相濟父母在教育孩子,最忌諱的事情就是讓教育失去平衡,要麼過於驕縱、要麼過於嚴苛;但其實最好的辦法是兩種共存。
  • 智商高的孩子,6歲前會有這5個特徵,長大後多半有出息
    每個父母都想自家孩子將來有出息,有成就,但孩子到底能不能有出息,也都是十幾年後的事,誰也說不好,但有句話是這樣說的,「3歲看到老」,意思是從孩子3歲的性格特徵,就知道其長大後會不會有出息,北大教授:高智商的孩子,從小就有這3種表現,長大更容易成功。
  • 長大後有出息的孩子,都有這3個共同點,與家庭條件無關
    當孩子出生了之後,大部分家長們就已經做好了規劃,而家長這種「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期待,也成為了孩子未來努力的方向。為了能夠讓娃贏在起跑線上,有的家長在孩子1歲左右時,就已經安排了各種各樣的早教班,2歲就報興趣班,希望孩子會變得更聰明,未來能有出息。
  • 幾歲給孩子立規矩更好?李玫瑾:比想像中要早,多數家長都管晚了
    6歲前一定要給孩子立好規矩,否則就晚了!家長一定要重視。對此,李玫瑾老師舉出了2個生動的例子:案例一我見過一個3歲的男孩,他遇到不順心的事就會跟家長鬧,而方式就是撒潑打滾,或者摔東西、哭啼。只要家長管教引導得當,這位男孩就會變乖,成為一個自律的人。
  • 寶寶3歲時,爸媽要幫助培養這4個好習慣,孩子長大更有出息
    因此,在3歲前,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是最佳時期。在孩子成長發育的每一個階段,都有自己要學會的某項技能,當孩子到3歲的時候,有些技能就一定要掌握了,看看你家孩子學會了沒?3-6歲的孩子對於繪本是最無法抗拒的。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最感興趣的就是圖片和故事,而繪本完美的將兩者包含在內。父母要早早培養孩子的情緒管理能力,免得孩子長大之後變得脾氣暴躁,想培養孩子的情緒管理能力,繪本是必不可缺的,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孩子在小時候對故事以及圖片最為敏感,繪本是最適合的。
  • 孩子吃飯打小就有這3表現,長大有出息的概率大,佔一個也是好的
    每個父母都希望孩子長大後有所成就,但很多家長只重學習和成績,忽視了好習慣的培養。其實孩子長大後有沒有出息,從生活小細節就能看出來,比如吃飯。小燕和小雪是好朋友,今年都6歲了,雖然年齡相同,但行為表現卻有很大差異。小燕吃飯嘰嘰喳喳鬧個不停,一刻閒不下來,一頓飯1個多小時才能勉強吃完。而小雪吃飯專心,從不做與之無關的事,每次半個小時就吃完了。
  • 孩子3歲前,這5大習慣父母要「狠心」幫娃養成,將來更容易出息
    其實因為處於幼兒園時期的孩子正是模仿的年紀,所以他們喜歡去模仿其他人的動作和做事方式等;那麼小的為什麼不省事呢?其實這是因為作為爸媽的我們,沒有給孩子養成習慣,比如說平時日常生活中的小習慣:不認真吃飯、不想睡覺等等,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小習慣,雖然看起來容易,但是對於3歲前的孩子來說,糾正起來是很難的一件事情。
  • 李玫瑾:將來有出息的孩子,從小就有這3個特徵,家長要好好培養
    正所謂「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在孩子小的時候其實就能看出孩子長大後能夠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而將來有出息的孩子幾乎都會有這3個特徵,若你家孩子有其中一個,也要好好培養。
  • 孩子6歲前,家長要逼他養成這3個習慣,未來才容易有出息
    習慣形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約·凱恩斯好的習慣對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好的習慣可以讓孩子未來少走很多彎路,家長們需要從小去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這樣孩子才能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孩子6歲前是習慣養成的黃金期,孩子在這個階段所養成的性格和習慣會跟隨他一輩子的,很多時候孩子小時候看上去很聰明,長大後卻沒有什麼出息,這就是因為從小沒有養成好習慣,所以,家長們平時一定要多注意,千萬不要過度的寵溺孩子。
  • 李玫瑾:娃有這3個壞毛病家長別慣著,該打就得打,長大就難改了
    為此李玫瑾教授還特意舉了個例子:孩子3、4歲的時候跟你鬧,大不了在地上打滾,但是等孩子14歲之後,孩子可能就會跟你鬧,他會怎麼跟你鬧呢?>家長一定要及時給孩子改正,千萬不要覺得等孩子長大了就好了,等孩子真的長大了,這些壞習慣就改不了了。
  • 7歲前給娃「立規矩」的黃金期,錯過難補救,可惜很多家長搞錯了
    文|秘籍君生娃不易,養娃更難。孩子成長的每一步,都是家長不斷摸索,力爭給孩子更好的引導,力爭做一個合格家長的心路歷程。朋友家兒子今年4歲多了,是個比較調皮搗蛋的孩子。朋友經常說:「別人家養三個孩子,也沒有我養這一個操心。」但是,她一直壓著火氣,告訴自己要做一個好媽媽,要去跟孩子做朋友,平等地跟孩子交流、相處。可是這幾年下來,她發現兒子被她縱容得越發無法無天了。
  • 李玫瑾:給孩子立規矩要趁早,規矩立得越晚,孩子越難管教
    昨天帶孩子出門玩,碰到苗苗媽,兩個孩子玩到一起後,我們兩個媽媽也開始聊天。她拉著我吐苦水:「我家苗苗啊,真的是太淘氣了,沒有一點女孩樣。關鍵是她才3歲,瘋狂迷戀手機,吃飯非要看手機,睡覺前也非要看手機。只要看到有人拿出手機,她都想去搶著看。你說這麼小的年紀,怎麼手機癮這麼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