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帶孩子出門玩,碰到苗苗媽,兩個孩子玩到一起後,我們兩個媽媽也開始聊天。她拉著我吐苦水:「我家苗苗啊,真的是太淘氣了,沒有一點女孩樣。關鍵是她才3歲,瘋狂迷戀手機,吃飯非要看手機,睡覺前也非要看手機。只要看到有人拿出手機,她都想去搶著看。你說這麼小的年紀,怎麼手機癮這麼大?」
我反問她:「你和苗苗爸在她面前會經常拿手機嗎?」
苗苗媽說:「苗苗爸爸經常會在她面前玩手機。我因為忙,不經常玩。」
我又問她:「那你又給她立下點類似看電視、玩手機的規矩嗎?」
「立規矩,給3歲的孩子立規矩,他們能聽懂嗎?不會對牛彈琴嗎?」苗苗媽覺得不可思議驚呼道。
其實很多父母都有類似的思維誤區:覺得給太小的孩子立規矩沒有用,因為他們聽不懂,也不會遵守,所以就任由他們撒潑放肆。
不過中國公安大學李玫瑾教授對於這個問題卻這樣看待:
孩子3歲時,你不滿足他的要求,他最多就是滿地打滾;可是當他15歲時,他可能會自殘、自殺,和你爭吵;當他20多歲時,可能會怨恨你,甚至攻擊你!
所以給孩子立規矩一定要趁早,在孩子幼年時期就給孩子制定規矩,並監督孩子執行下去。
那麼,父母如何給孩子立規矩並保證孩子能乖乖遵守規矩呢?在這我給大家4個建議,供大家參考。
1、立的規矩要符合孩子的認知發展
很多時候父母立下的規矩,孩子不能遵守,究其根本原因並非是孩子的錯,而是父母立下的規矩,根本不符合孩子的認知發展情況,所以孩子根本無法遵守。
比如我就曾給剛兩歲的孩子立下規矩:自己吃飯穿鞋,不想總麻煩別人。
其實這個規矩對於兩歲的孩子有點苛刻,雖然吃飯穿鞋他們可以自主完成,但以此為規矩約束他們,他們很難長期堅持下去。
所以當父母給孩子立規矩時,一定要符合孩子的認知發展。
2、給孩子立規矩越早越好
正如李玫瑾教授所說:給孩子立規矩要趁早,規矩立得越晚,孩子越難管教。
就像苗苗媽如果3歲左右不給苗苗立下合理使用手機的規矩,此時的苗苗或許只是撒潑打滾大哭一場,但到了七八歲或者是十幾歲時,如果你禁止她玩手機,或許她就會離家出走或者做出其他過激行為。而且這樣的事情在現實中屢見不鮮。
所以要趁早給孩子立規矩,孩子3歲左右,自我意識得到發展後,父母就可給孩子立下簡單規矩,並督促孩子遵守。趁孩子幼時還算聽話乖巧,告訴他們一些需要遵守的規則,會培養出孩子的規則意識。
3、父母要以身作則
當父母立規矩,不要僅僅是讓孩子一人遵守,應該是全家人一起遵守。
我女兒曾經也有瘋狂迷戀手機的狀況,也是吃飯要看,睡覺要看,看到別人拿手機,就忍不住湊過去看。對此我立下規矩:吃飯、睡覺不準看手機。
但我發現她根本不願意遵守立下的規矩,後來和爸爸一起反思時,發現原因可能出在我們身上,我們只是要求她不準看手機,但我們自己並沒有做到,還會在吃飯睡覺時玩手機。
耳濡目染的她自然有樣學樣,不願遵守我立下的使用手機規矩。意識到這一點後,我和爸爸共同遵守手機使用規矩,在我們的引導下,她慢慢不再迷戀手機。
因而父母要想讓孩子守規矩,首先自己要遵守制定的規矩。
4、執行規矩時要堅持始終如一
有的家庭規矩立好了,父母也做好了帶頭作用,但孩子還是不願意時時服從。其實是因為父母在執行規矩時,總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心情好時規矩就寬鬆點,心情不好時就會對孩子格外嚴厲。
父母執行規矩不能堅持始終如一,所以孩子心裡沒有確定感,不知道父母什麼時候會懲罰他們,所以他們就會十分抗拒規矩。
因而當父母們制定了規矩後,執行時一定要堅持始終如一,比如吃飯不準看手機,那就是無論發生什麼事情,吃飯看手機都不被允許,不能因為孩子今天心情不好,就破例允許他玩手機。
李玫瑾教授關於立規矩要趁早這一觀點,我十分贊同。因為從某種程度來說,規矩並不是對孩子的約束,而是對孩子的保護。
大家贊同這一點嗎?一起來聊聊關於給孩子立規矩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