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給孩子立規矩要趁早,規矩立得越晚,孩子越難管教

2020-12-20 唯媽養娃

昨天帶孩子出門玩,碰到苗苗媽,兩個孩子玩到一起後,我們兩個媽媽也開始聊天。她拉著我吐苦水:「我家苗苗啊,真的是太淘氣了,沒有一點女孩樣。關鍵是她才3歲,瘋狂迷戀手機,吃飯非要看手機,睡覺前也非要看手機。只要看到有人拿出手機,她都想去搶著看。你說這麼小的年紀,怎麼手機癮這麼大?」

我反問她:「你和苗苗爸在她面前會經常拿手機嗎?」

苗苗媽說:「苗苗爸爸經常會在她面前玩手機。我因為忙,不經常玩。」

我又問她:「那你又給她立下點類似看電視、玩手機的規矩嗎?」

立規矩,給3歲的孩子立規矩,他們能聽懂嗎?不會對牛彈琴嗎?」苗苗媽覺得不可思議驚呼道。

其實很多父母都有類似的思維誤區:覺得給太小的孩子立規矩沒有用,因為他們聽不懂,也不會遵守,所以就任由他們撒潑放肆。

不過中國公安大學李玫瑾教授對於這個問題卻這樣看待:

孩子3歲時,你不滿足他的要求,他最多就是滿地打滾;可是當他15歲時,他可能會自殘、自殺,和你爭吵;當他20多歲時,可能會怨恨你,甚至攻擊你!

所以給孩子立規矩一定要趁早,在孩子幼年時期就給孩子制定規矩,並監督孩子執行下去。

那麼,父母如何給孩子立規矩並保證孩子能乖乖遵守規矩呢?在這我給大家4個建議,供大家參考。

1、立的規矩要符合孩子的認知發展

很多時候父母立下的規矩,孩子不能遵守,究其根本原因並非是孩子的錯,而是父母立下的規矩,根本不符合孩子的認知發展情況,所以孩子根本無法遵守。

比如我就曾給剛兩歲的孩子立下規矩:自己吃飯穿鞋,不想總麻煩別人。

其實這個規矩對於兩歲的孩子有點苛刻,雖然吃飯穿鞋他們可以自主完成,但以此為規矩約束他們,他們很難長期堅持下去。

所以當父母給孩子立規矩時,一定要符合孩子的認知發展。

2、給孩子立規矩越早越好

正如李玫瑾教授所說:給孩子立規矩要趁早,規矩立得越晚,孩子越難管教。

就像苗苗媽如果3歲左右不給苗苗立下合理使用手機的規矩,此時的苗苗或許只是撒潑打滾大哭一場,但到了七八歲或者是十幾歲時,如果你禁止她玩手機,或許她就會離家出走或者做出其他過激行為。而且這樣的事情在現實中屢見不鮮。

所以要趁早給孩子立規矩,孩子3歲左右,自我意識得到發展後,父母就可給孩子立下簡單規矩,並督促孩子遵守。趁孩子幼時還算聽話乖巧,告訴他們一些需要遵守的規則,會培養出孩子的規則意識。

3、父母要以身作則

當父母立規矩,不要僅僅是讓孩子一人遵守,應該是全家人一起遵守。

我女兒曾經也有瘋狂迷戀手機的狀況,也是吃飯要看,睡覺要看,看到別人拿手機,就忍不住湊過去看。對此我立下規矩:吃飯、睡覺不準看手機。

但我發現她根本不願意遵守立下的規矩,後來和爸爸一起反思時,發現原因可能出在我們身上,我們只是要求她不準看手機,但我們自己並沒有做到,還會在吃飯睡覺時玩手機。

耳濡目染的她自然有樣學樣,不願遵守我立下的使用手機規矩。意識到這一點後,我和爸爸共同遵守手機使用規矩,在我們的引導下,她慢慢不再迷戀手機。

因而父母要想讓孩子守規矩,首先自己要遵守制定的規矩。

4、執行規矩時要堅持始終如一

有的家庭規矩立好了,父母也做好了帶頭作用,但孩子還是不願意時時服從。其實是因為父母在執行規矩時,總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心情好時規矩就寬鬆點,心情不好時就會對孩子格外嚴厲。

父母執行規矩不能堅持始終如一,所以孩子心裡沒有確定感,不知道父母什麼時候會懲罰他們,所以他們就會十分抗拒規矩。

因而當父母們制定了規矩後,執行時一定要堅持始終如一,比如吃飯不準看手機,那就是無論發生什麼事情,吃飯看手機都不被允許,不能因為孩子今天心情不好,就破例允許他玩手機。

李玫瑾教授關於立規矩要趁早這一觀點,我十分贊同。因為從某種程度來說,規矩並不是對孩子的約束,而是對孩子的保護。

大家贊同這一點嗎?一起來聊聊關於給孩子立規矩的事。

相關焦點

  • 給孩子立規矩要趁早,越早立規矩,孩子越優秀!
    其實不然,李玫瑾教授曾說過:「孩子3歲時,你不滿足他的要求,他最多就是滿地打滾;可是當他15歲時,他可能會自殘、自殺,和你爭吵;當他20多歲時,可能會怨恨你,甚至攻擊你!」 所以給孩子立規矩一定要趁早,那麼家長在生活中要如何給孩子立規矩呢?
  • 幾歲給孩子立規矩更好?李玫瑾:比想像中要早,多數家長都管晚了
    >心理學專家李玫瑾提出:教育孩子要趁早,等孩子到了青春期時候,能少說就少說!6歲前一定要給孩子立好規矩,否則就晚了!家長一定要重視。對此,李玫瑾老師舉出了2個生動的例子:案例一我見過一個3歲的男孩,他遇到不順心的事就會跟家長鬧,而方式就是撒潑打滾,或者摔東西、哭啼。只要家長管教引導得當,這位男孩就會變乖,成為一個自律的人。
  • 立規矩要趁早!李玫瑾教授:孩子6歲前,有5個規矩要立下
    自從小朋友被接到媽媽身邊之後,鄰居便想要改掉孩子的壞習慣,但是效果並不明顯,這可愁壞了鄰居。其實不少家長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之前覺得孩子年紀小不用急著定規矩,等到他們真正到了應該遵守規矩的時候,卻發現一切都已經晚了。
  • 孩子到了這個年齡,父母就要狠心「立規矩」,越晚立,娃越難管教
    但俗話說得好,「不以規矩,不成方圓」,孩子還是從小給他「立規矩」的好,那麼從什麼時候立?不立規矩,會有什麼危害?以及該怎麼給孩子立規矩呢?下面就通過這三個問題依次為大家解答心中的疑惑。一、孩子兩歲後,就要開始立規矩。
  • 規矩對孩子不僅有約束作用,更會使孩子得到安全感,立規矩要趁早
    父母不忍心給孩子立規矩儘管父母想給孩子立規矩,但是每次看到孩子哭哭啼啼的樣子,出於可憐總是打破規矩,好多時候會說:&34;,然後把規矩放棄了。父母毫無原則的妥協,一味滿足孩子而逃避立規矩結果就是父母淪為孩子滿足需要的工具。
  • 立規矩要趁早,孩子五歲前需要立好的規矩
    一個有規矩的孩子,家庭的教育必然是良好的,在孩子年幼時立好規矩,對孩子日後良好性格及優秀品質養成都極其重要。立規矩要趁早,不要老是拿「孩子還小」、「以後再說」等藉口溺愛孩子。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有些規矩一定要及時立起來。
  • 正面管教 | 孩子越大越難帶?試試這樣立規矩!
    教育家李玫瑾教授說過:「三歲之前有恩與他,三到六歲立威與他,威就是規矩。愛其子而不教,猶為不愛也;教而不以善,猶為不教也。」3-6歲的孩子開始具備自主意識和初步判斷能力,是立規矩的關鍵期。李玫瑾教授:三歲至六歲是規矩樹立最好時期那麼,怎麼給孩子立規矩呢?立規矩不等於提要求,不是為了樹立父母的權威,立規矩其實是給孩子做事提供一個行為「標準」。
  • 青春期孩子難管?錯過「立規矩」最佳時期,孩子以後只會更難管
    所以妄想憑藉家長權威來壓制青春期孩子的叛逆是不現實的,甚至常常引發悲劇。早早立規矩,才是避免解決"青春期孩子難管"的最佳手段那家長到底要怎麼做,才能解決青春期孩子難管這一問題呢?答案就是"立規矩",而且越早越好,最好能在3歲之前做到,否則拖得越晚,需要付出的努力就越大,效果也會越差,如果拖到青春期才給孩子立規矩,那就根本沒有效果了。中國有句古話,叫做"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說明我們的老祖宗是非常懂得規矩的重要性的。
  • 該給孩子立規矩的年齡段就得立,別留下遺憾
    給孩子立規矩,其實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就要開始做起來了,不然等他長大了,家長的規矩就立不起來了。兜媽在和親戚們吃飯的時候,見到7歲的小侄子壯壯,就表現得很沒有規矩。給孩子立規矩的時期,一定是要從孩子2歲時就開始,在6歲之前,就給孩子立好規矩。為什麼要挑這段時間呢?
  • 立規矩要趁早,2歲起,家長做到這四點,孩子將來會少走很多彎路
    文 ❤ 兩口育兒(歡迎轉發、分享)許多家長認為孩子兩歲時對於一些事情還處於懵懂狀態,應該肆意玩耍,關於規矩什麼的晚一些再教也不遲。殊不知立規矩要趁早,孩子兩歲之後性格已經開始初步形成,開始有能力審視自我,而且能夠通過觀察、模仿去學習,正是孩子行為規則形成的黃金期,所以立規矩最好從兩歲就開始。
  • 別在該立規矩的年齡和孩子做朋友—如何立規矩?什麼時候立規矩?
    正確的愛,是一定要給孩子立規矩,無規矩不成方圓。要讓孩子明白,只有遵守規則的孩子,才能懂得對自己負責。規矩及原則二、立規矩要趁早!我們不能假借任何愛的名義,在應該立規矩的年紀,和孩子做朋友。蒙臺梭利博士指出,3-6歲,是孩子規則意識和早期行為習慣形成的關鍵期。因此,當孩子的自我管理開始萌芽的時候,就要抓住時機,和孩子一起建立起規則。
  • 心理學家李玫瑾:孩子在這個年紀就該立規矩了,越晚立規越難管
    這件事情給我的觸動很深,這位媽媽沒有呵斥打罵,用行動心平氣地告訴孩子,做人不能只顧自己,要有公德心,公共場合要遵守秩序,避免給別人帶來麻煩和傷害。大家都知道「人之初,性本善」,剛剛出生的孩子,是沒有什麼區別的。但是當孩子漸漸地長大,孩子們就會千差萬別。
  • 李玫瑾:抓住娃成長的「黃金期」立規矩,父母別老想著「做朋友」
    寶媽心裡想,一歲了,也該立規矩了,要不然長大了怎麼勸得動!對於這個問題,我有不同的建議:孩子1歲左右立規矩確實過於小了,不如放到3歲。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給孩子規矩也要掌握技巧方法。其實跟孩子保持朋友的關係和給孩子立規矩並不矛盾,前者說的是對待孩子成長的一種態度,而給孩子立規矩是教會孩子為人處世的態度,促進孩子自身朝著全面科學的方向發展。其次,孩子從3歲往後,給孩子越早立規矩效果越好越輕鬆。
  • 給孩子立規矩③丨孩子牴觸立規矩的4個原因
    但是,當龍龍情緒失控的時候,所有的規矩都讓步了。立規矩的第一步就是教會孩子情緒管理。面對孩子的負面情緒,比如突然爆發地大哭、尖叫、恐懼或焦慮等。父母要做的不是講道理或者制止孩子哭鬧,而是發自內心地接納孩子的感受和情緒。
  • 父母要學會給孩子立規矩,這4個規矩,越早立下孩子會更優秀
    歡迎轉 發、收藏本文~給孩子立規矩要趁早,3歲時寶寶就有了獨立意識,道德感開始萌芽,初步判斷能力也開始發展,會對自己或者他人的行為評價好壞,但是他們的評價具有依從性,根據父母或者老師的要求進行。比如她認為自己是好孩子,當別人問為什麼時會回答「媽媽說我是好孩子」;打壞東西知道做錯了,問為什麼他會說:「媽媽說這樣不對」。
  • 李玫瑾:養孩子要懂「三不慣兩不管」,立好規矩,孩子更容易成才
    而李玫瑾教授是我國頂尖的犯罪心理學專家,她從多年的工作經歷中得出,一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家庭教育非常重要。如果孩子有問題,那多半是由父母造成的。父母立好規矩有講究,孩子更容易成才1)一事歸一事,不要「翻舊帳」當孩子犯錯時,就是父母給孩子立規矩的關鍵時候,但如果父母用錯誤的教育方式,反而會傷害孩子的自尊。
  • 無規矩不成方圓,孩子幾歲應該立規矩合適,規矩如何立?
    孩子這麼大了,打也沒辦法打、罵也不行、管也不聽,想要孩子以後成為成功人士,一定要在孩子小的時候就給立規矩。規矩何時立?很多研究都是從觀察大腦的發育情況來的。父母還要給孩子樹立正確的三觀,告知哪些事情是對的,哪些是堅決不能做的。3歲之前,父母先不著急給孩子立規矩,畢竟孩子對於語言的理解能力還是有限的。規矩應該怎麼立?1.
  • 李玫瑾:教育孩子也分階段,小時候立規矩青春期放手,順序別顛倒
    ,家長既要給孩子立規矩,對孩子嚴加管教,又要學會放手。李玫瑾:教育孩子也分階段,小時候立規矩青春期放手,順序不可顛倒李玫瑾教授是育兒界的一位非常有威望的專家,開過不少育兒講座,深受家長們的喜愛與追捧。李玫瑾教授曾在自己的講座上說過,現在的家長,之所以教育孩子不成功,多半是因為他們分不清楚什麼時候該管孩子,什麼時候不該管孩子。在李玫瑾教授看來,教育孩子也是要分階段的。在孩子小的時候,家長就應該嚴格立規矩;等到孩子長大了,家長就該學會放手。
  • 孩子愛撒潑,對人又打又罵?立規矩要趁早,不然後悔莫及
    很多家長認為現在的孩子面臨的壓力都很多,想要趁著現在還小,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所以一味地縱容孩子,覺得「只要他喜歡就好」、「孩子高興才是最重要的」、「這些規矩長大了孩子自然就懂」……其實這樣很容易養成孩子容易為所欲為,更不懂得判斷自己言行是好的還是壞的,動不動就對身邊的人甚至是家長又打又罵,蠻橫無理。其實」愛孩子「和「立規矩」本來就是統一的。
  • 李玫瑾:孩子4歲上飯桌就要立規矩!家長別讓寵愛壞了孩子的情商
    :「孩子四五歲上飯桌,開始和大人一起吃飯時候,就要立規矩。飯桌上有規矩的孩子,將來做事就有規矩,而且眼裡有別人。」由於現在很多的家庭家裡就一個孩子,家裡的老人對待孩子那真是「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裡怕摔了」,那照顧得可謂是無微不至,有什麼好吃的都要可著孩子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