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聽老人們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其實這句話說明孩子成長的一般規律。
看一個七歲的孩子,就可以看出這個孩子今後是否會獲得成功。
無規矩不成方圓,孩子幾歲應該立規矩合適
麗麗今年十歲,一次在火車上閒著無聊,就拿手機看視頻。可是手機的音量放得特別大,自己還時不時地笑出聲音,嚴重了影響了周圍的旅客。
旁邊的媽媽說了好幾次,麗麗就跟沒聽見似的,無動於衷。終於坐在後面的大姨忍不住對麗麗發火了:「這麼大的孩子了,怎麼一點規矩都不懂,家長怎麼教的呀?」
這麼一說,麗麗媽媽也火了,自己明明有說孩子,孩子不聽自己也沒有辦法啊。麗麗媽還責怪大姨沒有好好跟麗麗說,兩個人就這麼爭執起來。
孩子這麼大了,打也沒辦法打、罵也不行、管也不聽,想要孩子以後成為成功人士,一定要在孩子小的時候就給立規矩。
規矩何時立?
很多研究都是從觀察大腦的發育情況來的。
3歲的孩子大腦發育已經是成人的60%,4-6歲的時候就已經能到達80%。
所以說4-6歲,是孩子習慣養成的重要時期。無論是生活習慣還是行為習慣,都需要在這個時候養成。父母還要給孩子樹立正確的三觀,告知哪些事情是對的,哪些是堅決不能做的。
3歲之前,父母先不著急給孩子立規矩,畢竟孩子對於語言的理解能力還是有限的。
規矩應該怎麼立?
1. 以身作則
孩子有一項特別的本領,就是有很強的模仿能力。如果父母用說教的方法立規矩,孩子容易記不住,效果也不會太好。在孩子心裡父母是最親的人,她們特別喜歡模仿父母的行為。
你想讓孩子懂規矩,首先父母就需要做到,時間久了孩子就會也跟著學。父母在適當引導就行。
比如,父母遇人就打招呼問好,當孩子也跟別人打招呼時,我們要及時給予反饋,告訴孩子:「寶寶遇到人打招呼,是一個非常有禮貌的寶寶」。
2. 學會說不
隔輩親是最可怕的,現在很多老人見不得孩子哭,孩子要啥給啥、說啥聽啥,從來不會拒絕孩子的任何要求。慢慢地孩子的佔有欲就越來越強,也變得非常任性。
只有父母及時地說「不」,慢慢地孩子才就能接受被拒絕,不是所有事情都是他想做就能做的。特別是6歲之前的寶寶一定要給孩子立規矩,6歲不立規矩,以後再管也管不了了。
3. 愛不能沒有限制
① 現在很多的育兒理念是,告訴家長要給孩子無條件的愛,可這真的可行嗎?兩歲之前孩子的要求要儘量滿足,給孩子建立良好的安全感。
② 當孩子慢慢長大了,會提出各種要求,而且所提的要求會越來越不合理。如果此時家長還是無條件的滿足孩子的要求,那孩子會越來越沒有規矩。
③ 等孩子長大之後,當孩子的想法被家長拒絕後,孩子會感覺父母不愛他們了,他們就會做出過激的行為,離家出走或者是自殺。
規矩立完父母還要做什麼
▼ 不要打罵
給孩子立規矩時,父母一定要做到溫柔而堅定。千萬不能罵孩子、打孩子。
打罵孩子會讓孩子心裡產生恐懼感,不僅解決不了問題,還是對孩子的心理產生不良的影響。
▼ 等孩子冷靜
孩子表達情緒和不滿的方式就是哭,無論是犯錯了還是被家長訓斥了,都會用哭來表達。
當孩子哭的時候什麼話都聽不進去,家長也不要繼續說教,此時父母只需要陪在孩子旁邊,等孩子情緒穩定了,再直接告訴孩子正確的做法是什麼就行。
【雪莉媽媽寄語】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總會有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出現,作為父母應該多學育兒知識,多一些耐心。
【今日話題】
您在給孩子立規矩的路上遇到過什麼問題,我們一起討論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