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歲前給娃「立規矩」的黃金期,錯過難補救,可惜很多家長搞錯了

2020-10-23 育兒秘籍

文|秘籍君

生娃不易,養娃更難。孩子成長的每一步,都是家長不斷摸索,力爭給孩子更好的引導,力爭做一個合格家長的心路歷程。

朋友家兒子今年4歲多了,是個比較調皮搗蛋的孩子。朋友經常說:「別人家養三個孩子,也沒有我養這一個操心。」但是,她一直壓著火氣,告訴自己要做一個好媽媽,要去跟孩子做朋友,平等地跟孩子交流、相處。可是這幾年下來,她發現兒子被她縱容得越發無法無天了。所以,她很發愁,還要不要繼續跟孩子「做朋友」?

娃小的時候,要學著跟他們做朋友?其實很多家長搞錯了

很多家長都跟我朋友一樣,覺得新時代的父母不能打罵孩子,不能嚴管孩子,要給孩子自由、尊重、平等,所以就會想要跟孩子做朋友。但是,孩子年齡太小,各方面都不成熟,生活習慣、三觀建立都需要父母去規範,這以「朋友」的身份,根本不方便辦到。

所以說,娃小的時候,學著跟他們做朋友,其實是很多家長搞錯了。我們真正要做的不是跟孩子「做朋友」,而是應該去給孩子「立規矩」。

7歲前給娃「立規矩」的黃金期,錯過難補救

一般來說,孩子7歲前是各方面發育都不成熟的時期,這個時期可塑性最強,也是最需要「立規矩」的黃金期。所以,父母應該根據不同年齡段孩子的心理髮育特點,立相應的「規矩」,才是真正為娃好。

①3歲前,注重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和安全意識

3歲前的孩子,是最需要父母上心的。因為他們從懵懂無知,到會說話、會走路,會跟大人爭辯,父母要付出很多努力。所以,這一階段,父母的主要任務,就是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和安全意識。

所謂獨立性,就是要解答孩子的一些困惑,告訴怎麼吃飯、穿衣、說話、跟身邊的人去交流,等等,讓孩子掌握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

而所謂的安全意識,就是幫孩子去掉「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屬性,告訴他們做什麼事情是有危險的,比如不能跑到馬路中間,不能玩火、不能碰家裡的電器、不能亂吃東西、不能跟陌生人走,等等。立好了這些「規矩」,孩子就能順利去上幼兒園了。

②3-4歲,讓孩子學會遵守規則,並培養其專注力

孩子3-4歲,是父母迎接的一個新挑戰,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大多要從家走入幼兒園這個小集體,要面臨與外界的溝通問題。此時,家長要做的就是要讓孩子學會遵守規則,因為幼兒園是集體活動,不再是他自己想幹什麼幹什麼了。

比如,家長要告訴孩子,什麼是上課,上課不可以隨意走動;跟小朋友相處時不能隨意搶別人的東西;要有禮貌,上課要聽老師的話,等等。另外,就是培養孩子的專注力,這樣孩子才可以好好上課學東西。

③4-6歲,幫孩子建立是非觀

順利度過幼兒園的適應期,孩子們又會慢慢長大,迎接下一個年齡段的「規矩」。也就是孩子4-6歲,在幼兒園度過的時期。此時,孩子接觸到的人不再只是父母和長輩,還有老師、小朋友、小朋友的家長,所以他們會學到更多東西。但東西太雜太亂,孩子消化不了,就需要父母給他們建立是非觀了。

就比如,孩子在幼兒園看到別的小朋友說髒話、欺負人,別人就會老老實實怕他,那麼孩子就可能去模仿。這時,家長就要告訴他,這樣做是不對的,要有禮貌,不說髒話,團結同學等。孩子做得好,父母要給予肯定和表揚。同時,如果孩子做錯了事,父母也要給予相應的懲罰,讓他牢記對錯,建立一定的是非觀。

至此,孩子7歲前的「規矩」的掌握的差不多,父母才真正能夠鬆一口氣。

7歲之後,父母慢慢退場,讓孩子自己把握規則和底線

轉眼,孩子過了7歲,該立的規矩,父母們基本上也都立得差不多了。此時,父母就要慢慢學會退場,讓孩子獨自按照這些規矩去做事,去與人相處。同時,把握好那些規則和底線,學會自我約束。

而父母要做的,就是從旁提醒和引導,而不會像孩子7歲前那樣強勢「立規矩」了。此時,父母可以慢慢試著給孩子自由、平等的機會,慢慢放權,平等地跟孩子「做朋友」。

【話題討論:家長們,孩子7歲前,你更傾向給他「立規矩」還是跟他「做朋友」呢?】

高級育嬰師,心理諮詢師,原創育兒漫畫文章作者。歡迎關注【育兒秘籍】,你想了解的育兒護理、成長發育、家庭教育、心理健康,都可以在這裡找到答案!

相關焦點

  • 幾歲給孩子立規矩?1歲還是2歲?很多家長都搞錯了
    一位媽媽在某乎上提問:孩子八個月,孩子生下來我帶了很多,上班後孩子外婆過來幫著帶。最近孩子吃奶前餓極了要哭鬧,老公說孩子被慣壞了,現在已經知道哭鬧可以實現願望,以後肯定要被寵壞了,都是我這個當媽的不管教,嬌縱了孩子,已經錯過了最佳管教時間,孩子算是毀了。
  • 4周歲的娃膽子大到跳床上的護欄?李玫瑾:3歲後家長給娃立規矩
    4周歲的娃膽子大到跳床上的護欄?李玫瑾:3歲後家長給娃立規矩李玫瑾是我國青少年犯罪學的教授,在跟孩子打交道的十幾年中,她發現許多青少年走上犯罪的道理,並不是因為一時的心血來潮,而是長久以來養成的行為習慣和負面意識導致的。因此這提示家長們要從小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和價值觀念,為孩子的將來"保駕護航"。
  • 錯了,娃的「撫養黃金期」錯過了沒法補救
    有什麼好吃的都會拿給他奶奶吃,幼兒園有什麼好笑的事都講給他奶奶聽,甚至很多時候放學直接去奶奶家,從不和小琳打招呼。小琳認為是婆婆教壞了兒子,不然為啥孩子只跟婆婆親,不和自己親呢?重要的原因在於:小琳錯過了兒子的「撫養黃金期」。
  • 2歲是給娃立規矩的「關鍵期」,家長巧用這4招,孩子長大少走彎路
    很多家長都忽視了從小給孩子立規矩,克制孩子的壞習慣,認為寶寶還小,不需要立規矩。實際上,當寶寶2歲開始有了自我意識,家長就要給寶寶立規矩了。現在,很多家庭都只有一個孩子,家長們對孩子都很溺愛,對孩子是無條件地包容,哪怕孩子犯了錯也不會嚴厲批評,認為這才是真正愛孩子。
  • 多大給娃立規矩合適?2歲最好,再晚別超過6歲,否則管理難
    說起立規矩這件事,寶媽們幾乎是一把辛酸淚,每次試圖給娃立規矩,都會無疾而終,得不到一個好的結果,十分頭疼。如果沒有從小立好規矩,長大之後孩子就會往不可救藥的方向去發展,那麼以後很容易成為一個違法亂紀的人。為啥給孩子立規矩那麼困難呢?立規矩的最晚年齡別超過六歲,三個方法寶媽們可以嘗試,非常有效。
  • 別錯過娃的3歲「規矩黃金期」,父母學會這3招,讓孩子乖乖聽話
    有時候父母想給孩子立下一些規矩,讓孩子能夠遵守一些和父母約定的條款,這樣父母帶娃的時候會更省心,也能減少一些因為孩子調皮搗蛋而產生的意外情況的發生。但是有時候父母剛跟孩子溝通好,立下了一些規矩,孩子卻轉頭就無視掉了。
  • 這些年齡段是「立規」黃金期,別慣著孩子,不然越大越管不住
    不少家長都會有寵著自家娃的私心,這其實無可厚非,但是如果一直溺愛自家娃而沒有做出管教,娃會越大越不好管。這些年齡段是給娃&34;黃金期,一旦錯過,孩子越大越難管曾有這麼一件事,小俊是家裡的寶貝,自從出世以來,他一直都是受著家裡成員的寵愛。
  • 這些年齡段是給娃「立規」黃金期,錯過了,越大越難管
    其實,給孩子立規矩也有黃金期,如何按照寶寶的生長規律和學習能力,制定相應的規矩,才可以讓教育「事半功倍」。雞嫌狗不愛&錯過立規矩3歲前如果孩子做錯了,爸爸媽媽一定不要縱容,可以拒絕買玩具、買零食,來給予他們一點小小的懲罰;反過來,如果表現好,家長也要適當給他們一些獎勵。
  • 孩子身高發育期到了卻沒把握好,孩子錯過黃金期,家長還懵然不知
    不過越是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家長也就更擔心孩子身高不夠,以後沒優勢了。孩子身高發育就是那麼幾年,如果家長沒有及時發現孩子進入了身高發育的黃金期,那麼再想挽救可能就晚了。以為孩子只是發育晚,誰知錯過身高黃金期,家長後悔不已前幾天身邊幾位同事在討論給孩子打生長激素的問題,後來才知道,原來是一位同事親戚家的孩子身高發育出現了問題。
  • 什麼時候才是給娃「立規」黃金期,別慣著了,不然越大越難管
    一邊害怕孩子變成沒有童年的小大人,另一邊又害怕孩子成為人人厭惡的熊孩子,那到底什麼時候是給孩子立規矩的黃金期呢?,這個時候孩子剛到了一個新環境,更多的同齡人,是給孩子立規矩的黃金期。一些幼兒園為了方便家長,會讓孩子在那裡吃午飯,家長也可以順勢教孩子節約糧食,不能挑食。所以說2到3歲是孩子立規矩的第一個黃金期,這時候的孩子第一次離開家長那麼長時間,對新環境非常好奇,同時也會很膽怯,學會這些規矩,可以讓孩子在新的環境更受歡迎。
  • 孩子矯正牙齒,需要等到12歲以後?很多人錯過了這個矯正黃金期
    自從當媽後,之前再低調的人也會變得高調起來,就像我一樣幾乎每天都會記錄孩子的成長過程,沒事時還會在朋友圈曬自己家的萌娃照片,包括藝術照和寫真等等,真是越看越陷入幸福中無法自拔……可隨著孩子日漸長大,很多家長發現孩子的牙齒越長越畸形,甚至有的牙齒已經擠到了一起。
  • 2歲是給娃立規矩的關鍵期,家長做好這4點,孩子以後好管教
    2歲是給娃立規矩的關鍵期,家長做好這4點,孩子以後好管教家裡有2歲寶寶的家長,能深刻體會到為什麼「2歲」會跟「可怕」這個詞連在一起!隨時隨地可能爆發的壞脾氣,你要他吃飯他說不,你要他穿衣他說不!「拒絕」成為2歲寶寶每天的主要內容!你若稍有強迫,接下來必然是撒潑打滾、大哭大鬧的情節,時時刻刻在測試著父母的耐心!
  • 2歲是給孩子立規矩的關鍵期,學會這3招,將來娃更聽話
    很多家長認為,孩子的叛逆期是在孩子15、6歲到初中的時候才開始的,但是其實,在孩子2歲的時候,也是孩子叛逆的一個階段。這個時候,家長一定不要溺愛孩子,跟不要孩子說什麼就是什麼。2歲是給孩子立規矩的關鍵期,學會這3招,將來娃更聽話。如果你錯過了這個關鍵期,沒有給孩子立好規矩,將來孩子長大很有可能會變成讓人發愁的「小霸王」。
  • 三歲前6個智力發育黃金期,錯過不再有,家長抓住了娃更易成學霸
    孩子三歲前有6個大腦發育黃金期,家長錯過了,以後上學成績難提高第一個是0-3個月:孩子的視覺發育黃金期給孩子買一些顏色鮮豔的圖片或者說是一些黑白相間的圖片多讓孩子看,多找找這些圖片在哪裡。可以增強孩子視覺的敏感度。
  • 「你不讓孩子玩手機,辭職帶娃吧!」和隔輩同住,給孩子立規矩難
    因為,孩子像棵小樹似的長歪了,家長就得給孩子立規矩。如果寶媽在家庭中說話有分量,那麼立規矩容易;如果全家人的育兒方法不一致,寶媽給孩子立規矩就有些難了。前兩年,有幾個同事生了孩子後,沒人幫著帶娃就辭職當全職媽媽。而文文媽媽兒子一出生,公公婆婆就過來幫忙帶孩子了,跟孫子特別親,讓她安心上班。那時,很多同事都羨慕她省心省力。可現如今,孩子被爺爺奶奶帶到2歲大,自然什麼都聽老人的。她提的一些建議,孩子都會用爺爺奶奶當擋箭牌,她管不了兒子了。
  • 李玫瑾:抓住娃成長的「黃金期」立規矩,父母別老想著「做朋友」
    我國著名的青少年犯罪心理學教授李玫瑾曾提到:3-6歲孩子性格、習慣以及能力發展的黃金期,父母可以抓住這一關鍵期,加強培養孩子受益終生的好習慣和能力!所以說3歲後,家長就可以試著給孩子立下規矩,可以陪伴孩子的一生。
  • 3歲之前,是孩子腦力發育的"黃金期",家長錯過可沒有後悔藥
    "老人常言道:"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其實老人的話也不無道理,在孩子3歲之前,確實是成長和發育的重要階段。在這個看似什麼都不懂的年紀,其實是孩子腦力發育的"黃金期",如果家長及時抓住孩子的智商會有飛一般的發展,但要是錯過可就沒機會後悔了。
  • 爸媽若能把握住孩子發育3個「黃金期」,娃能再多長高10釐米
    然孩子各身體特徵的發育,也是有一定關鍵黃金期的,倘若就此錯過可能後天再如何彌補都沒有辦法。無論大人還是孩子,身高這一特徵尤為重要明顯,通常個高的人看起來就具安全感、力量感還有陽光、活力。所以,很多家長們都很關注孩子的身高問題。
  • 4歲語言能力相當於1歲!想要孩子說話,別錯過語言發育黃金期
    孩子發育得好不好,有很多種表現,語言發育就是其中之一。學霸」和「學渣」的真正差距就在於它我們很多家長都知道:0~2歲是兒童語言理解階段,而2~3歲是兒童語言發育的黃金時期,4歲時大部分兒童言語發育已經定型。而這個黃金期,一生只有一次!
  • 想要培養學霸娃?別錯過孩子「腦力發育黃金期」,這幾點很關鍵
    &34;&34;下班的時候回家的路上,聽到兩位家長在討論孩子的分數。現在期末結束了,很多家長聚在一起的時候,往往就會討論孩子的期末成績,比較各自孩子的;但是有的孩子成績非常的好,有的孩子卻非常的差。其實每一個孩子都不是天生的學霸,他們都是需要經過培養的;如果想要培養&34;娃,我們一定不要錯過孩子&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