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成績出來了幾家歡喜幾家愁!
菁媽有個同學姓梁是高中老師,她說自己觀察了那些班上學習成績好的同學,發現成績好的同學其他並不是最努力的。
不少學霸們該玩的時候也玩,該睡的時候也睡,學習成績卻還是遙遙領先。而梁老師說:這些孩子的父母一般文化水平比較高,對孩子的教育也有自己的一套理念,跟這些家長聊天的時候都有提到孩子在小的時候都非常注重孩子早期教育。
孩子的學習成績好壞和智力水平大有關係,孩子的智力除了跟遺傳有關之外,更主要是家長後天的培養。
孩子三歲前有6個大腦發育黃金期,家長錯過了,以後上學成績難提高
給孩子買一些顏色鮮豔的圖片或者說是一些黑白相間的圖片多讓孩子看,多找找這些圖片在哪裡。可以增強孩子視覺的敏感度。
而孩子的視覺敏感度強,就可以發現錯綜複雜關係中的要領。比如現在有很多找不同的,找相同的,或者是在圖片裡找形狀的,這些都和視覺敏感度有關。考試時會有一些比較隱蔽的提示,能不能看得到,那就非常考驗孩子的視覺敏感度了。
孩子所有的東西都會往嘴裡面去放,吃手,吃玩具,甚至吃媽媽的頭髮,只要可以拿到的就往嘴裡放。
很多家長覺得髒不給孩子放。事實上這時候給孩子吃才是正確的。
孩子在這個階段只是嘴巴是最敏感的,他在用嘴巴感受這個世界,看手是什麼味道,是什麼形狀,看看玩具是軟的還是硬的。
這時候我們應該保證孩子能拿到的東西是比較乾淨的,而且在孩子咬東西時告訴他這是什麼樣的。
比如孩子咬一個牙膠時,我們可以告訴孩子這是牙膠,是軟的,再咬一個木製的玩具時,可以告訴孩子這是木頭做的,是硬的。
幫助孩子更好的感受這個世界。孩子的口唇發育期得到滿足,才能更好的發展其他的本領,以後感覺能力才會更強。
可以穩穩的抬起頭,學會自己翻身,學會慢慢的坐起來,學會孩子抬頭匍匐著身子爬向自己想要的東西,甚至會扶著東西站起來拿到桌子上的東西。
這一切讓孩子的視野大大的擴大,還可以提高孩子的運動能力和平衡能力,身體感覺訓練得好,注意力會更加集中。
想想我們上課聽老師講課,注意力重要麼?注意力集中的孩子學習成績也會更好。能更好的掌握老師講的知識,很多學霸都不上補習班,最主要是聽孩子講,再自己做題,這些都需要高度的注意力。
家長要經常給孩子玩一些情緒感染遊戲,跟孩子說:寶寶笑一個,媽媽臉上笑開了花,讓孩子也跟著笑。還可以假裝哭泣,讓孩子知道哭是怎麼樣的。
還可以買一些情緒的卡紙讓孩子看,了解不同情緒時人的表情是怎麼樣的。
讓孩子理解情緒,孩子才能有更強的感同身受的能力。最近大火的《三十而已》中陳嶼就是情商極低,老婆說自己因為流產後心情不好睡不著,天天要戴著耳塞才能睡著,而陳嶼卻說:有病去看病,朝我吼什麼。這樣的男人情商太低了,結果不但家庭關係處理得一團糟,而且在單位也快混不下去了。
所以情商對於孩子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情商好的孩子,得到老師和同學的喜愛,得道多助,學習成績也不會太差。
這時候孩子慢慢的會走了,也有自己的意識,她反駁家長,什麼都想自己來。
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家長讓孩子去探索,甚至是給孩子創造條件讓她去探索。
比如孩子想自己選擇衣服,我們就可以給孩子選擇的權利,穿褲子還是裙子?穿紅色還是白色等等,強化孩子的自我意識,讓孩子了解自己是一個獨立的人,有自己的意識,這樣的孩子以後不容易人云亦云,有強大的心理素質。
孩子長大之後上學,也能比較清晰的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麼。
丹麥哥本哈根大學有個研究發表在《英國發展心理學雜誌》上,孩子在小的時候,語言發育快,對圖片中的物品正確的命名,中年以後他的智商會更高一些。
早期掌握語言速度確實是智力形成的一個重要成分,所以家長要重視孩子的語言發育期,進行足量的刺激,讓孩子語言發育更好,以後也會更聰明。
菁媽寄語:種一棵參天大樹,最重要是生根發芽的時期給他足量的水和營養,養一個孩子最關鍵是3歲前抓住6個關鍵期讓孩子大腦發育快人一步,以後成了學霸也是水到渠成了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