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讓孩子玩手機,辭職帶娃吧!」和隔輩同住,給孩子立規矩難

2020-07-24 優優育兒樂園

那些和隔輩同住的寶媽,得到的好處還是蠻多的。比如工作上不受影響、有人做一日三餐、逛街聚會有時間、孩子的衣食住行老人也能搭把手……

但別看表面輕鬆,實際上箇中滋味只有自己清楚。

尤其是在帶孩子方面,寶媽和老人也許不能達成一致。當出現育兒方面的分歧時,往往是激發矛盾,累人的時候。

因為,孩子像棵小樹似的長歪了,家長就得給孩子立規矩。

如果寶媽在家庭中說話有分量,那麼立規矩容易;如果全家人的育兒方法不一致,寶媽給孩子立規矩就有些難了。

「你不讓孩子玩手機,辭職帶娃吧!」和隔輩同住,給孩子立規矩難

「你們說我該怎麼辦呀?難道我要眼睜睜看著兒子被耽誤了嗎?」在休息室,文文媽媽邊和姐妹們訴苦,邊抹了一把辛酸淚。

前兩年,有幾個同事生了孩子後,沒人幫著帶娃就辭職當全職媽媽。而文文媽媽兒子一出生,公公婆婆就過來幫忙帶孩子了,跟孫子特別親,讓她安心上班。

那時,很多同事都羨慕她省心省力。

可現如今,孩子被爺爺奶奶帶到2歲大,自然什麼都聽老人的。她提的一些建議,孩子都會用爺爺奶奶當擋箭牌,她管不了兒子了。

看到別的寶媽重返職場,家中的寶寶乖巧懂事,文文媽媽又開始羨慕別人。

「你不讓孩子玩手機,辭職帶娃吧!」和隔輩同住,給孩子立規矩難

文文媽媽說:「我兒子快二歲了,像這麼大的孩子都是小話癆,可我兒子卻只會基本的嗯嗯啊啊。別人家的爺爺奶奶,每天帶著孩子在小區裡和小朋友們交流,一起玩耍。我家的爺爺奶奶,不是嫌外面曬就是嫌風太大,讓孩子憋在家裡看手機、玩iPad。」

「和公婆同住,很多事情都得聽他們的。孩子不能穿紙尿褲,一定要用尿布,過早把屎把尿,不到一周歲就讓孩子吃大人飯菜,明明不冷卻給孩子穿很厚的衣服……這些我都忍了。可現在,孩子不到2歲就成了手機控,眼看著性格和能力發展都出了問題,真是愁死老母親。」

有個同事問她:「老人帶孩子有問題,是需要寶爸寶媽統一戰線,去和老人的育兒方式磨合。你家文文爸爸是什麼態度呢?」

「你不讓孩子玩手機,辭職帶娃吧!」和隔輩同住,給孩子立規矩難

文文媽媽說,每次她提意見的時候,寶爸若心情好,就會耐心勸她:「爸媽真的不容易,你就讓他們按自己的方式帶娃吧!我小時候也是這樣被帶大的,不是也考上了大學。你少操點心,孩子能吃飽穿暖不生病就行了,安心工作。」

若是趕上他心情不好,就直接懟了:「有我爸媽這樣實心帶娃的公婆,別人還羨慕你的日子呢!你說你抱過幾次孩子?一次飯都沒做過,別生在福中不知福。」

就這樣,文文媽媽孤掌難鳴,每次管教孩子,都有老人和寶爸袒護。她唱白臉,別人唱黑臉,根本沒辦法給孩子立規矩

有天晚上,兒子看手機到11點了還不睡覺,她氣得摔了孩子的手機,讓兒子罰站。沒想到兒子非但不聽,還用腳踢打媽媽,哭著跑到了爺爺奶奶的屋裡。

老人見孫子受了委屈也急眼了,放下狠話:「誰家孩子不玩手機啊?又不是24小時抱著不離手。你不讓孩子玩手機,辭職帶娃吧!我們回老家。」

「你不讓孩子玩手機,辭職帶娃吧!」和隔輩同住,給孩子立規矩難

可以說,文文媽媽家的育兒方式並非個例,在家庭中老人護孩子、寶爸佛系甩手、寶媽管教孩子就起不到作用的家庭,還有很多很多。

那麼在與隔輩同住的情況下,寶媽給孩子立規矩真的那麼難嗎?我在好幾個媽媽群做調查發現,和隔輩同住又把孩子教育得好的寶媽,都有兩個特點。

其一,下班後抓住難得的幾小時,高質量陪伴孩子

「你不讓孩子玩手機,辭職帶娃吧!」和隔輩同住,給孩子立規矩難

我們都知道,早出晚歸的寶媽,實際上陪伴孩子的時間很少。孩子一整天都和老人在一起,行為習慣是緊跟爺爺奶奶的方式走。如果媽媽多和孩子一起玩耍、交流,在互動中就能及早發現孩子不好的行為習慣,並及時糾正

反觀,像文文媽媽幾乎不陪孩子,沒有走進過孩子的小世界。一出現就是扮演嚴母的角色,這不行那不行,孩子就會從內心裡生出排斥,自然也聽不進媽媽說的話。

其二,管教孩子一對一,不要讓寶爸和老人參與

「你不讓孩子玩手機,辭職帶娃吧!」和隔輩同住,給孩子立規矩難

李玫瑾教授在講座中提到過這個方法:3歲內是給孩子立規矩的關鍵期,而立規矩時家長最好一對一,不要當著全家人的面管教。而且只要有一個人在管孩子,無論對錯其餘人不要發表意見。

要值得注意的是,我們在和孩子一對一時,不要打罵、不要祈求、更不要走開。我們要保持原則和底線,並充滿愛的安撫孩子。

這在心理上和孩子也是一種較量,給孩子一個態度:我們愛ta,但ta做得不對的事情,父母不會縱容,老人不會當擋箭牌

「你不讓孩子玩手機,辭職帶娃吧!」和隔輩同住,給孩子立規矩難

寫到最後,和你說說貼心話

學齡前的孩子過度玩手機只會傷眼睛、讓孩子上癮,並不會開發大腦,讓孩子變聰明。但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而且受家庭環境的影響,教育方法也不一樣。如果孩子不能完全離開手機,讓孩子看手機也要堅持兩個原則。

一是規定時間,單次看手機不要超過15分鐘。二是加倍補償,看15分鐘手機,就要讓孩子在大自然中多玩兒一會兒。

現實生活中的互動,比虛擬的網絡世界更適合孩子,您說是嗎?那麼,您家孩子有沒有沉迷手機呢?

「你不讓孩子玩手機,辭職帶娃吧!」和隔輩同住,給孩子立規矩難

————END————

(文/多平臺原創作者優優育兒樂園。圖/來源於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隔輩育兒不科學?這位奶奶的帶娃方式風靡全網,她的秘訣在哪裡
    但不得不說,確實大多數人都會擔憂,老人會不會對孩子太寵溺,什麼都依著,犯錯不捨得訓,闖禍不捨得打,可能會帶「歪」孩子。但我們也不能以偏概全,隔輩育兒就全都不科學嗎?未必。有些老人帶起孩子來見解獨到,理念前衛,讓年輕父母都自愧不如。
  • 3歲娃滿嘴「黑話」,跟姥姥刷手機,隔輩育兒警惕「短視頻帶娃」
    認為隔輩養育的問題只是爺爺奶奶體力跟不上,沒辦法跟孩子太多玩耍。認為他們大多不擅長使用手機,自然受到網際網路的影響會很少。但短視頻的崛起,改變了這一現狀,因此操作簡單、定向推流,孩子和老人都能輕鬆地掌握。用手機哄娃,反而成了大問題。
  • 給孩子立規矩,警惕婆媳爭寵誤導孩子,拎清這條主線很重要
    常在樓下遛娃,久而久之就跟幫帶娃的鄰居阿姨們混熟了。一位阿姨跟我抱怨,孩子不愛吃飯。我看著那孩子拿著棒棒糖,就說儘量少給他吃棒棒糖、餅乾之類的零食。這一提就像打開閘門的鑰匙,這位婆婆對媳婦的吐槽滔滔不絕了。原來她家是媳婦在上班,阿姨幫忙帶孩子。周末休息的時候,阿姨回老家,媳婦自己帶。給孩子立規矩是少吃甚至不吃零食,不能邊看電視邊玩,不能看手機。
  • 立規矩就是不愛孩子?父母的錯誤認知,才是令孩子不如別人的主因
    文 / 職場媽媽育兒路周末家庭聚餐,大姨帶著兩歲半的外孫浩浩到舅舅家裡做客,大人們邊聊著天邊看著孩子們追玩打鬧。浩浩特別活潑,穿著鞋子在沙發和地面上躥下跳,還把舅舅家孫子小六的玩具箱扒拉的散落一地。吃過午飯後浩浩鬧困,大姨抵不住鬧騰就帶他先回家休息了。
  • 「孩子這麼小,現在不玩什麼時候玩?」,教育孩子,老人只是輔助
    一個學期下來對孩子嚴加管教,就因一個假期把孩子放在爺爺奶奶家,結果之前的好習慣一掃而空。爺爺奶奶心疼孩子,覺得他上學辛苦,好不容易放了假就想讓他好好放鬆一下,看電視沒了限制,作業完沒完成也沒在意,臨近開學孩子才急忙補作業,如果媽媽沒忍住跟老人發脾氣還會被說「孩子這麼小,現在不玩什麼時候玩?」
  • 闢謠:美國爺爺奶奶不幫帶孩子?並非如此,隔輩養育他們也在做
    正聊著天,小可遇上了同事安娜和她的小寶寶Luke,隨行的還有兩位老人。安娜熱情地介紹:「這是我的爸爸媽媽,一年前就從美國過來幫我照顧孩子呢!」小可跟他們一大家子寒暄一陣子,回到我身邊嘀咕道:「天哪,我還以為人家美國老人不幫著帶孩子呢!」
  • 隔輩帶娃,為什麼老人總是受傷?這篇告訴你原因
    近年來,隨著80、90後當了爸爸媽媽,隔輩帶娃成了帶娃的主流。因為80、90後的年輕人大多是獨生子女,獨生子女從小到大都生活在父母的關愛下,因為有父母的庇護生活無憂。他們長大成人之後,遇到事情依然有父母擋著,因此這代的年輕人不知道什麼是真正的過日子。即使他們走上工作崗位,拿著高於父母的收入,也是地地道道的月光族。
  • 有一種「上班式帶娃」逐漸流行,不用和公婆同住,孩子也有人照看
    目前,有一種"上班式帶孫娃"逐漸流行,不用和公婆同住,孩子也有人照看。"上班式帶娃"就是說老人家帶娃的時間安排跟年輕人上班一樣"朝九晚五",在年輕人去工作的時候,老人家就負責幫忙帶孩子,年輕人下班之後,就把孩子接送回去。這種新鮮的玩法,似乎不失為一種解決矛盾問題,又給彼此留一定空間的好辦法。
  • 隔輩帶娃弄出笑話,奶奶自製「大鵝遛娃神器」走紅,網友:太豪橫
    文|詩韻媽媽現在很多年輕的寶媽都反對「隔輩帶娃」,一方面寶媽覺得老人都比較溺愛孩子,對孩子十分的「慣著」,遇到了問題不懂得批評,孩子漸漸會養成一些壞毛病,另一方面寶媽覺得老人和年輕人的教育理念不同,長期受老人的薰陶孩子的性格也會發生改變
  • 隔輩帶娃的喜與憂:老人一片好心,可教育理念上的衝突何解
    文|小魚奶爸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現在的社會壓力確實大,年輕人忙著工作,於是隔輩帶娃的現象越來越普遍。父母把孩子託付給老人,一是他們時間充足,又是親人,相信他們會善待孩子;二是老人帶孩子有經驗,不會出現什麼失誤。
  • 老人帶娃有了「焦慮症」,隔輩親是什麼體驗?看看這兩位老人
    老人帶隔輩孩子是有些吃力的,他們與孩子父母的育兒觀念不同,照顧時體力跟不上、又怕跟孩子有代溝所以會有些緊張過度。可這時也是兒女剛剛開始成家立業的階段,事業和孩子不能兼顧。,就會選擇帶隔輩。,都跟老人有著濃濃的血緣關係,是生命愛的延續,老人和孩子在一起時親密是不需要假裝的。
  • 為什麼說現在農村的孩子越來越難教?
    農村現在主要是爺爺奶奶帶,如果爺爺奶奶在家還要幹農活,那對帶孩子教育孩子這方面確實就有點麻煩。還有爺爺奶奶比較寵孫子也會帶去負面的情感。現在網絡時代,手機橫行,有些父母為了能讓孩子不怎麼亂跑用手機來打發孩子的時間,時間長了就有癮了。鄉村教育也要重視,報導的都是極少數的負責人鄉村教師。當然沒有說很多老師不負責任,只是相對來說沒有完全擔起老師的重擔。很多原因吧,希望國家重視。
  • 幾歲給孩子立規矩更好?李玫瑾:比想像中要早,多數家長都管晚了
    有一天,媽媽帶皮皮去飯店陪閨蜜吃飯,等菜的時間非常無聊,皮皮就吵著要玩手機,可是媽媽並沒有答應。皮皮一聽這話就火了,他直接撲到媽媽面前,雙手掐著媽媽的脖子,大喊道:「給不給?不給就掐你!分手時,閨蜜對皮皮媽說道:「皮皮媽,不是我說你,你家這孩子也太熊了吧?沒禮貌也就算了,還打父母,你們沒給他立規矩嗎?」皮皮媽搖搖頭,嘆氣道:「唉,以前一直覺得不著急給孩子立規矩,畢竟那時皮皮還小,也就3、4歲,都怪我沒教好他。現在給他立規矩,還來得及嗎?
  • 不想跟公婆同住,又想帶娃輕鬆一點,這位寶媽的做法讓人服氣
    可是,表妹卻不願意跟公婆同住,第一,兩代人生活習慣不同,住在一起少不了摩擦、拌嘴,太傷感情了,也影響每天帶娃的心情。第二,她與公婆帶娃觀念不同,常常因為帶娃的事爭得面紅耳赤,而且公婆溺愛孩子,她怕住在一起孩子難管教。不過,寶媽一個人帶娃確實很累,但是表妹說她有「竅門」,我們一起看看她這為「超人寶媽」都是怎麼帶娃的吧。
  • 爺爺看孩子,摔得滿臉血,爺爺說的話,道出了隔輩帶娃的心理
    群友逍遙媽媽說:自己要出去辦點事,委託了爺爺給看一下兒子,等回來時,正好發現兒子和爺爺在瘋玩時,一下子絆倒了,摔得很重,滿臉血。當時看著心疼得不得了,抱起孩子就往外走,爺爺在後邊趕緊解釋了一句說:不是我幹的,是他自己摔倒的。路上,老公就很不滿地說:你在我家使什麼臉色?哪個小孩子沒摔過碰過?逍遙媽媽氣得說:我兒子摔成這樣,難道還要我笑嗎?她問大家:難道我做錯了嗎?
  • 如何給孩子立規矩
    因為自己帶孩子,因此,我一路都是看育兒書養育孩子的,有時候發現專家說的話實用性不強。於是乎,我都是自己通過觀察自己的孩子,找到適宜他的教育方式。自己的孩子自己了解,也就自己比較有說話權。例如:如何給孩子立規矩,這是尤為重要的。我記得有一次,孩子的同學一起去旅遊,我們住在一個民宿裡,他同學十分興奮,直接跳上民宿老闆家的靈堂上的桌子,東玩西玩別人家祭祖的各種貢品,桌子上全是鞋子踩的黃泥印子。家長全然沉默不語。總之,我是不會允許我的孩子這樣做的,極為不禮貌。
  • 辭職在家帶娃,你後悔了嗎
    我曾經也是一個好強的姑娘,學習工作總是很努力,從來不想輸給身邊的男人,可是有一天當你成為媽媽,你真的決定好是繼續工作還是辭職帶娃?,如果我還老是挑三揀四,似乎太不像話,嘗試跟母親坐下來好好溝通之後,但並沒有取得改善,老一輩的性格想法和生活方式,我們已經很難改變,經過強烈的思想鬥爭之後,我跟我的丈夫商量決定,由我辭職,夫妻兩人共同帶孩子。
  • 地鐵裡猛踹親媽,熊孩子慘遭暴揍...你還在說給孩子立規矩難?
    原因,只是因為他母親想阻止他玩手機。有一本書《規矩和愛》,這本書裡面大概就可以解釋很多,為何這麼多大人在給孩子立規矩這件事上不成功了。她把孩子帶回家後,陪著女兒待在房間裡,繼續任由孩子哭。李教授就這樣靜靜地坐在女兒跟前,看著她哭。等到她哭得筋疲力盡,也不見媽媽的態度有絲毫放鬆,只能作罷。
  • 李玫瑾:給孩子立規矩要趁早,規矩立得越晚,孩子越難管教
    昨天帶孩子出門玩,碰到苗苗媽,兩個孩子玩到一起後,我們兩個媽媽也開始聊天。她拉著我吐苦水:「我家苗苗啊,真的是太淘氣了,沒有一點女孩樣。關鍵是她才3歲,瘋狂迷戀手機,吃飯非要看手機,睡覺前也非要看手機。只要看到有人拿出手機,她都想去搶著看。你說這麼小的年紀,怎麼手機癮這麼大?」
  • 父母第一課:你不捨得給孩子立規矩,就會有人給孩子長教訓
    前兩天,閨蜜哭著找我抱怨:「這孩子沒法管了!」我趕緊問她怎麼了。閨蜜說:「都怪當初聽信什麼『教育要順應孩子天性』。沒送孩子去幼兒園,也沒去早教,放任孩子在家自由自在地玩,想幹什麼幹什麼。」「現在要上小學了,發現他根本沒法融入學校生活,不僅不守課堂紀律,也不能和同學們好好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