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規矩就是不愛孩子?父母的錯誤認知,才是令孩子不如別人的主因

2020-09-09 職場媽媽育兒路

文 / 職場媽媽育兒路

周末家庭聚餐,大姨帶著兩歲半的外孫浩浩到舅舅家裡做客,大人們邊聊著天邊看著孩子們追玩打鬧。

浩浩特別活潑,穿著鞋子在沙發和地面上躥下跳,還把舅舅家孫子小六的玩具箱扒拉的散落一地。吃過午飯後浩浩鬧困,大姨抵不住鬧騰就帶他先回家休息了。

三姨嘆了口氣說:「我之前覺得小六太鬧騰,現在跟浩浩比起來,就是小巫見大巫,大姐怎麼也不管管?出門做客這麼沒規矩,穿著鞋子就踩人家沙發。」

舅舅回道:「你不了解情況,浩浩媽一開始也管,但是孩子反抗的厲害,他媽媽就感覺很愧疚,覺得對不住孩子,反正也不是什麼原則上的問題,索性就隨他去了。

你大姐又是隔輩疼,孩子親爸親媽都不管,她每天帶孩子又辛苦,更不會有精力問這些事,所以浩浩才顯得有些沒規矩。」

立規矩就是不愛孩子嗎

①家人的心態

像我姐姐這樣,覺得給孩子立規矩有愧疚感,是不愛孩子的爸爸媽媽也不在少數。尤其是平日裡工作比較繁忙,跟孩子在一起的時間較少,疼愛都來不及。

有時明知道孩子這樣做不禮貌,也顯得沒規矩,但因為怕孩子得不到情感上的彌補,很多時候就得過且過了。

像外公外婆、爺爺奶奶這種隔壁親的情況,平時幫忙帶帶孩子已經很疲憊,指望讓老人家們管教的多好,也不太現實。

②勿將規矩與「愛」對立起來

給孩子立規矩,是我們在育兒歷程裡最正常不過的事了。

對於懵懂無知的孩子來說,立規矩的表象是約束和規則,撕去這層包裝,內裡其實是讓孩子更好的適應社會、懂得如何保護自己的有效方法,不應與「愛」對立起來。

家人們在給孩子立規矩的過程中,要時刻圍繞「親子關係」這個中心,以增進親子感情為目的。如果寶寶反抗激烈,我們應該自省所設立的規矩是否在某些方面存在問題,有哪些不合理的地方。

別讓孩子被說「不如他人」

每個孩子的成長都離不開家人嘔心瀝血的撫養。如果在該立規矩的時候不去重視,不僅會讓外人進行比較,覺得孩子「沒規矩」,還會錯失立規矩的最好時機,為今後的教養增加了難度。

1)家人要克服自己的心態

既然決定了要給孩子立規矩,就要溫柔而堅定的堅持下去。把立規矩當成養育的一種工具,而非不愛孩子的表現。

如果家人的脾氣比較急躁,也切勿因為堅持原則而傷害到孩子。若父母比較嚴厲,孩子表面上看起來很乖巧,其實內心是非常牴觸的,這種負面情緒的積累會給孩子今後的心理發展帶來不利影響。

2)規矩要簡單清晰

寶寶不遵守定下的規矩,還可能是因為爸爸媽媽制定的規則不夠清晰,或者概念模糊。孩子理解不了甚至感到困惑,不遵守規矩也就不難理解了。

比如寶寶喜歡亂塗亂畫,家人只是說:「別畫了,你看把XX都弄髒了!」只是一味的制止,卻不說明哪裡可以畫(如專門購買的小黑板),哪裡不可以畫,寶寶很可能今天畫一個地方,明天又換另一個地方。

3)立規矩不應破壞親子感情

立規矩不與「愛」對立,更不應破壞親子感情。家人們不妨嘗試與寶寶共同商量的方式,讓寶寶有設立規矩的參與感,以此獲得良好的遵守效果,避免破壞親子關係。

比如孩子愛玩手機,家人可以告訴孩子,長時間的玩手機有什麼害處,我們在這個時間段應該做些什麼。並與寶寶商量每天固定在什麼時間玩手機,每次玩手機的時長有多久等等。

4)懂得靈活應變

規矩也不是完全不能打破的,在某些特定的情況下,應當靈活變通。

比如孩子應該先寫作業再看動畫片,但如果某天寶寶的狀態很差,不妨讓孩子先放鬆、休息一下,再完成作業。

允許孩子在邊緣不停試探

  • 孩子破壞規矩不一定是壞事

家人立了規矩,寶寶總是不聽話、總是衝撞規則,這並非不是好現象。

表達需求是一種很正常的能力,寶寶不守規矩,正是讓媽媽重審規則設置是否合理、有沒有對孩子的心理造成傷害,是自己對規矩意見的表達。

立規矩,用約束的表象,包裹著幫助寶寶學會自我管理、自我控制和適應社會需求等的真實目的。

  • 把握好分寸和尺度

孩子被規則約束住,肯定會不舒服,有反抗行為。家人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不要指望孩子一次就可以聽話,他們可能需要多次試探,「摸」清規則的邊緣,並了解違規後有什麼後果才會逐漸轉變。

在這期間,家人一定要有耐心,只對孩子強調規則的本身,切勿批判孩子的品質或情緒激動的反駁、攻擊孩子。

孩子在適應規則的過程中,感受到爸爸媽媽的理解和安撫,內心也更好接受,並對今後類似的情況,可以更好的完成自我調整和適應

結語

規則只是一紙包裝,其真實目的無疑是家人希望用這種方式讓孩子懂得保護自己、更適應社會的生活法則。

看電影能跑跳喧譁嗎?垃圾可以隨手扔嗎?立規矩不是不愛孩子,從孩子的角度來說,也需要爸爸媽媽的引導,來告訴他們事情要怎麼做。


今日話題:各位家人,兩歲後,你們給孩子立規矩了嗎?有心理負擔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分享。

我是職場媽媽育兒路,一位學習型的90後職場媽媽,關注寶寶的健康成長,期待與您分享更多的孕育小知識。

相關焦點

  • 「愛孩子」和「立規矩」
    1、「愛孩子」和「立規矩」從來不是單選題其實,管得太少和管得太嚴的父母在我們身邊都不少見。一般溺愛孩子的父母認為,孩子要面臨的壓力已經很大了,趁著現在還小,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放縱孩子一下也不會對他造成什麼影響。而太嚴格的父母則認為,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現在不從生活細節上管教孩子,以後怎麼讓孩子在社會上立足?
  • 「愛孩子」和「立規矩」從來不是單選題——愛孩子是本能
    一般溺愛孩子的父母認為,孩子要面臨的壓力已經很大了,趁著現在還小,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放縱孩子一下也不會對他造成什麼影響。太嚴格的父母則認為,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現在不從生活細節上管教孩子,以後怎麼讓孩子在社會上立足?這兩種觀點聽起來都有些道理,但問題就出在這些父母處理矛盾的方式不是綜合考量,而是在「愛孩子」與「立規矩」之間做起了單選題。
  • 「愛孩子」和「立規矩」從來不是單選題
    所以,一味地縱容,覺得「只要他喜歡就好」、「孩子高興才是最重要的」、「這些規矩長大了孩子自然就懂」……俗話講,無規矩不成方圓。從小如果沒有爸爸媽媽制定的規矩來約束他,孩子容易為所欲為,更不懂得判斷自己言行是好的還是壞的。所謂自由就是讓孩子在有規則的前提自由的活動。
  • 育兒知識分享:「愛孩子」和「立規矩」
    」和「立規矩」從來不是單選題其實,管得太少和管得太嚴的父母在我們身邊都不少見。這兩種觀點聽起來都有些道理,但問題就出在這些父母處理矛盾的方式不是綜合考量,而是在「愛孩子」與「立規矩」之間做起了單選題。這種非此即彼的選擇,必然會給孩子的成長造成負面影響。過度愛孩子的家庭造成孩子沒規矩,不懂禮貌不懂尊重;後者則讓孩子謹小慎微、循規蹈矩。
  • 找對方法,「愛孩子」與「立規矩」輕鬆雙Get
    愛與規則並不衝突,愛孩子與立規矩如何相輔相成?「愛孩子」和「立規矩」從來不是單選題生活中管得太少和管得太嚴的父母可能並不少見。溺愛孩子的父母認為:孩子要面臨的壓力已經很大了,趁著現在還小,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放縱孩子一下也不會對他造成什麼影響。
  • 愛孩子是本能,立規矩是責任,如何愛才是最好?
    高爾基曾經說過,「愛孩子,是母雞都會做的事」。愛孩子是本能,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長遠。懂得愛孩子的父母,則為其立規矩,這是每一位父母的責任。那麼如何愛,才是愛孩子?為孩子立規矩,要怎麼立?陪伴孩子,只有愛還不夠,只有了解童年的秘密,我們才能成為合格的父母。那麼,童年的秘密究竟是什麼?蒙臺梭利博士對教育做出的最偉大貢獻,就是她發現了孩子童年的秘密。
  • 「愛孩子」和「立規矩」,從來不是一道單選題!
    很多家長認為孩子的成長需要充分的自由,要給他們更多的空間,但當孩子在地上撒潑打滾,不停哭鬧的時候,家長又束手無策,後悔沒有早些給孩子立下規矩。「愛孩子」與「立規矩」是一道單選題嗎?小編今天與您分享一篇文章,規矩必須立,但要講方法。「愛孩子」和「立規矩」從來不是單選題其實,管得太少和管得太嚴的父母在我們身邊都不少見。
  • 「愛孩子」不是溺愛,「立規矩」不是不愛,成熟的教育需要多選題
    只「立規矩」的父母很多「太嚴厲」的父母也有自己的理由,現在社會壓力這麼大,身邊的孩子都在上興趣班,不早早給孩子「立規矩」,以後怎麼辦?不奢求孩子成龍成鳳,但求孩子可以在社會上佔有一席之地,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但是這樣往往讓孩子謹小慎微、循規蹈矩。
  • 「愛孩子」和「立規矩」,從來不是一道單選題
    01 「愛孩子」和「立規矩」從來不是單選題其實,管得太少和管得太嚴的父母在我們身邊都不少見。一般溺愛孩子的父母認為,孩子要面臨的壓力已經很大了,趁著現在還小,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放縱孩子一下也不會對他造成什麼影響。
  • 「愛孩子」和「立規矩」從來不是單選題!請家長為孩子收藏
    「愛孩子」和「立規矩」從來不是單選題其實,管得太少和管得太嚴的父母在我們身邊都不少見。一般溺愛孩子的父母認為,孩子要面臨的壓力已經很大了,趁著現在還小,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放縱孩子一下也不會對他造成什麼影響。而太嚴格的父母則認為,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現在不從生活細節上管教孩子,以後怎麼讓孩子在社會上立足?
  • 育兒小課堂:「愛孩子」和「立規矩」是一道單選題嗎?
    這兩種觀點聽起來都有些道理,但問題就出在這些父母處理矛盾的方式不是綜合考量,而是在「愛孩子」與「立規矩」之間做起了單選題。這種非此即彼的選擇,必然會給孩子的成長造成負面影響。「最好的疼愛是立規矩」,及時指出孩子的錯誤,讓他明白「耍賴皮是無效的」,這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方式。
  • 愛孩子是本能,立規矩是責任,如何愛才是最好?童年的秘密
    高爾基曾經說過,「愛孩子,是母雞都會做的事」。愛孩子是本能,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長遠。懂得愛孩子的父母,則為其立規矩,這是每一位父母的責任。那麼如何愛,才是愛孩子?為孩子立規矩,要怎麼立?蒙臺梭利教育解讀,愛孩子與立規矩的那些事。
  • 愛孩子是本能,立規矩是責任,如何愛才是最好呢?
    真正懂得愛孩子的父母,便明白愛是有邊界的,立規矩是每一位父母的責任。▲那麼如何愛,才是愛孩子?為孩子立規矩,該怎麼立呢?所以愛孩子本來的樣子,這才是「愛」。而如果成人想促進兒童的成長,最重要的就是給他們創造一個充滿「愛」的安全的環境。任何教育活動,想要對幼兒有效,必須心中有愛心,教育才有力量。
  • 愛孩子和「立規矩」,從來不是一道單選題!
    「愛孩子」和「立規矩」從來不是單選題其實,管得太少和管得太嚴的父母在我們身邊都不少見。一般溺愛孩子的父母認為,孩子要面臨的壓力已經很大了,趁著現在還小,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放縱孩子一下也不會對他造成什麼影響。而太嚴格的父母則認為,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現在不從生活細節上管教孩子,以後怎麼讓孩子在社會上立足?
  • 孩子的臉上留下的永久的疤痕:家長別在該給立規矩的年紀給娃吃糖
    文|空谷幽蘭育兒「無規矩不成方圓」一些父母總認為,孩子還小,不用給他立什麼規矩,長大了就知道怎麼做了。但不幸的是,沒有「規矩」的孩子,往往會惹出事端,最後令父母追悔莫及。做父母的都該看看樂樂從小就是個性張揚的小孩,不聽管教,沒有規矩,經常對父母大喊大叫。但父母都認為這是小孩的性格,就從不給他立規矩,因此樂樂非常的自我為中心,常常欺負身邊的小朋友。
  • 劉墉:如果你不捨得給孩子立規矩,就會有人給孩子「長教訓」
    現在很多孩子都是在家長的寵溺下長大的,所以導致很多孩子都沒有規矩。著名作家劉墉表示:如若你不捨得給孩子立規矩,就會有人給孩子「長教訓」。如果你不想以後孩子在社會上被人教訓,那從6歲前就要給孩子立規矩了。
  • 父母要學會給孩子立規矩,這4個規矩,越早立下孩子會更優秀
    歡迎轉 發、收藏本文~給孩子立規矩要趁早,3歲時寶寶就有了獨立意識,道德感開始萌芽,初步判斷能力也開始發展,會對自己或者他人的行為評價好壞,但是他們的評價具有依從性,根據父母或者老師的要求進行。比如她認為自己是好孩子,當別人問為什麼時會回答「媽媽說我是好孩子」;打壞東西知道做錯了,問為什麼他會說:「媽媽說這樣不對」。
  • 給孩子立規矩,我從來就沒贏過!立規矩的誤坑,你踩過嗎?
    生活中不乏會遭遇熊孩子:公眾場合大吼大鬧,乘坐公共運輸在座椅上跳來跳去,到了別人家不經同意就隨便拿人東西……面對這樣的熊孩子,很多人都很反感,大家也說這樣的孩子沒規矩。老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所以,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並不是給了他無盡的愛就夠了。在愛孩子的同時,也要給孩子立規矩。
  • 孩子不聽話愛鬧脾氣?父母不能視而不見,學會3招給孩子立規矩
    到朋友家做客,老張的孩子小張顯得特別的開心,活蹦亂跳的在老張朋友家裡玩了起來,一會看看這個,一會摸摸那個。過了好一會才消停了下來,等到吃完飯準備走的時候,老張發現孩子手上正拿著朋友家的一個布娃娃,老張就讓孩子把布娃娃還給別人。
  • 劉墉:父母捨不得從小給孩子立規矩,孩子長大後就會「長教訓」
    文/飛愛媽媽很多父母都會跟孩子做一些約定,但是每當孩子耍賴用一些行為變相讓父母妥協的時候,家長就會放棄自己的原則,孩子也變得越來越沒規矩。其實給孩子立規矩這件事是非常考驗父母的,如果父母狠不下心,規矩永遠立不好,最終只會給孩子形成不好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