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飛愛媽媽
很多父母都會跟孩子做一些約定,但是每當孩子耍賴用一些行為變相讓父母妥協的時候,家長就會放棄自己的原則,孩子也變得越來越沒規矩。
其實給孩子立規矩這件事是非常考驗父母的,如果父母狠不下心,規矩永遠立不好,最終只會給孩子形成不好的習慣。
劉墉:你捨不得給孩子立規矩,就有人給孩子「長教訓」
劉墉是一名作家,但是在教育孩子給孩子立規矩方面卻有自己的心得。他認為,孩子就是要從小立規矩,否則長大就會有人給孩子「長教訓」。
劉墉的兒子從小生活在媽媽身邊,自己的一切媽媽都會打理好,基本不需要自己動手。最後由於工作原因,7歲的劉軒就跟隨父母移民到美國。
在陌生的環境中,劉軒很難適應,不僅身邊沒有朋友,交流上也存在問題。劉墉將兒子的一切看在眼裡,卻沒有放縱孩子,給他立了3個規矩,教會他獨立。
在最初的時候,劉軒做什麼都是磕磕絆絆的,做得不夠好,還經常出錯,但是劉墉都沒有改變自己立下的規矩。所以劉軒很小就學會了獨立,這讓很多美國孩子都自愧不如。
劉墉育兒生活瑣事
劉墉發現兒子因為語言膽怯不敢與人溝通時,就經常帶兒子去看電影,並且總是以沒帶表為理由,讓他去問其他人現在幾點了。
最初的劉軒是非常緊張的,問的時候總是會心跳加速,可是隨著次數的增多,他可以很輕鬆地跟人溝通,再也不恐懼和人說話了。
等到劉軒可以自由跟人溝通之後,劉墉解答了關於自己為什麼總忘記戴表的問題。他說:「我是給你提供機會與人交流,讓你學會如何和人打交道。」
家長如何才能培養孩子的好性格?
1.抓住性格養成關鍵期
3-6歲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期,一旦到了這個年齡,家長就要開始給孩子立規矩,從外界給孩子提供理由讓他約束自己的行為。
孩子的自覺性是很差的,因為他們的自制力還沒發育完全,這個時候父母的怎麼做尤其重要。這個時期的孩子還沒有養成什麼習慣,可塑性非常強,父母要學會給孩子立規矩,並且不能妥協,這樣孩子才會更有規矩。
2.不要吼叫孩子
父母吼叫的聲音越大,孩子能吸收到的信息就越少;想要好好教育孩子,父母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這個年紀的孩子對語言的理解能力還不是很強,處於一個什麼都模糊的階段,那麼父母就要通過鼓勵和懲罰兩種方式告訴孩子,哪些行為是正確的,哪些是錯誤的。
或者採用「行為意識」的方法,當孩子做正確的事情的時候,給孩子鼓勵;在孩子做出小錯誤的時候假裝看不到;3-6歲的孩子非常在乎父母的鼓勵,這樣他們就能很快得分清楚哪些行為會受到表揚,並經常性地去做。
其實教育孩子就是一場和孩子鬥智鬥勇的過程,7歲之前,家長要嚴厲一些,讓孩子知道什麼是父母的「威嚴」;7歲之後,就該開始鬥智了,孩子的記憶周期變長,家長要多用智慧去引導孩子。
給大家安利我反覆翻閱的一套書,幫我解決了很多育兒難題。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特點,家長可以從這套書中吸取經驗,找到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
《正面管教》、《聽孩子說勝過對孩子說》、《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好父母不吼不叫》、《好性格讓孩子受用終生》
這5本書結合了生活的實際案例,從孩子蠻橫、叛逆、孤僻、自卑、厭學等一系列問題出發,教會家長如何正確引導孩子,不吼不叫把話說到孩子心裡去,走進孩子的內心,幫助孩子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