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孩子不打招呼就是「沒教養」?孩子出現孤僻、叛逆、自卑、敏感、厭學以及不入群等問題怎麼辦?孩子牴觸情緒多,與家長這一做法有關,做好這三點立竿見影……
一直以來,子女的教育問題是困擾很多父母的事情,大多數的父母並不懂得教育孩子。
尤其是中國有著一些傳統,父母在家中有著絕對的強權,子女也不能違抗父母。
他們更像是父母的附屬品,這就加大了父母與子女之間的矛盾,父母當然是希望孩子能更好,可能培養好孩子的人非常有限。
中國有很多善於教育子女的人,他們也將孩子培養得非常成功,比如知名的作家劉墉,他的教育在國內外有著非常大的名氣。
01
劉墉的作品在國內十分暢銷,銷量突破了千萬冊,在個人的事業上是非常成功。
可有的時候,像他們這樣的名人往往就會遇到子女教育的問題,很多名人都沒有辦法處理好自己與子女之間的關係。
他們的子女也往往很難成才,劉墉則不同,他擁有一子一女,如今兩個孩子都已經長大。
他對自己的兒女教育做得非常成功,他的大兒子劉軒不僅是哈佛的心理學博士,同時還是音樂學院的高材生,在很多領域都有著不錯的成就。
他的女兒很早就獲得了美國總統獎,隨後還進入到了著名的哥倫比亞大學。
兩個孩子都這麼出色,劉墉的教育必然是有一些特點,他究竟是如何教育兩個孩子的呢?
受到國內教育的影響,他也走著一條不太一樣的「強權教育」之路。
國內家長的強權教育,不允許子女有任何違背的情況,很多子女處在家長的壓迫下,他們對於家長的這種教育非常不滿,牴觸情緒越來越多。
劉墉在家裡也是比較強勢的,不過他卻沒有出現與子女的矛盾,為何他的子女就能避免這種影響呢?
對於孩子牴觸情緒多,劉墉一針見血,大多是家長犯了這個錯誤——和別的孩子作比較!
確實,劉墉很少會去用比較的方式,這樣非常傷害孩子,我們應該給孩子很多的時間來尋找自己的定位。
家長對於孩子定位不清,人們又存在著攀比心理,大家就常常會拿自己的孩子去比較。
甚至很多家長看見自己小孩不喜歡打招呼,見人不喊,覺得很丟面子,怕別人說自己孩子沒教養。
其實大可不必這樣,我們更多的要學會傾聽孩子內心的聲音。
而且迫切渴望孩子能成為某一類的人,中國的孩子活著也確實不容易,他們不僅要面臨著家長的強權壓迫,而且他們做什麼,都無法讓父母滿足。
很多孩子都曾抱怨過,他們永遠都無法令父母滿足,這就導致他們自己都不明白,到底該怎麼做才能讓父母滿意。
02
孩子們已經忘記了他們是要為自己的人生負責,可中國的很多孩子從小受到父母相互攀比,會讓他們變得更加自卑。
由於家長掌握絕對的權力,孩子們後面所做的事情,大部分都是為了要討好父母。
劉墉就不贊成這種教育方法,他沒有強行把自己的理想加給孩子,而是給孩子們一定的空間,讓他們尋找到自己的定位。
他面對媒體,曾總結出3句話,都是自己教育兒女的經驗:1、亦正亦邪,塑造孩子堅強自信的性格;2、亦緊亦松,做孩子的風箏線,把握好他起飛的方向;3、亦中亦西,教育也講男女有別;
做好這三點立竿見影,但是很多人卻很難做到。
另外,在與孩子相處的時候,儘量不要與他人的孩子對比,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
確實,有些孩子在學習上可能比較遲鈍,也有一些人是天才。
不過孩子們的特點並不單單是體現在學習這些方面,父母如何發現自己的孩子的優點,也是非常重要的。
他的兒子在上學中途選擇要去阿拉斯加,他的女兒也選擇了要去做背包客,這些事情在很多的父母眼裡是不務正業,耽誤學習肯定是不行的。
劉墉就支持自己的兒女去做這些事情,準確來說,他是沒有過多幹涉子女做這樣的選擇。
父母確實是給予孩子們生命的人,但他們還真不見得能有權力一直幹涉孩子們的人生,每個人都應該有對自己的人生負責的權力。
中國很多強勢的父母,都想要把子女的這點權力剝奪掉,劉墉這點做得就非常好。
在孩子長大了之後,他們與子女之間相處就會出現更多的問題,孩子大了總是有一些自己的思想,可父母還是想要把孩子一直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越是這麼做,就會越讓孩子無法真正成長起來,沒有哪個父母能一輩子掌握子女的生活。
過度強勢,對於很多子女來說,他們很容易忘卻自己該怎麼過好自己的生活。
03
最重要的一點,子女在家庭裡面是弱勢的一方,他們小時候沒有能力與父母對抗,長大後又由於傳統文化的影響,沒有辦法與父母對抗。
很多中國的父母並不懂得該怎麼與子女交流,雖然是父子關係,但兩邊都是人,人們都是要相互溝通的,只有這樣才能讓倆人的關係變得更好。
還有一些父母,他們自己就沒有什麼文化,在家裡更是隨意使用自己家長的權力,動輒打罵,長期下來就會讓孩子心裡存在著陰影。
在這種環境裡面長大的孩子,他們的心智往往都會出現一些問題。
劉墉非常善於和孩子溝通,他也不會採用打罵的方式去教育孩子。
只有這麼做,才能讓孩子與父母的關係變得更好。
在生活中,還有一些孩子會出現一種情況,他們迫切想得到父母的愛,可他們在家庭裡面與父母的地位差距較大,兩代人之間存在著代溝。
時間長了,孩子們就沒有辦法與父母交流,很多孩子做出各種努力,希望自己能與父母交流,可父母將孩子們的這種做法當做是小兒科,總是將他們推得遠遠。
這就讓兩邊的隔閡越來越大,等孩子反覆嘗試之後都沒有效果,他們也就徹底失去了信心,與父母之間的關係也就很難調和。
劉墉提出的這幾個問題,也是中國家長們普遍的問題,可有幾個人能像他這樣處理得更好呢?
確實,如今孩子的教育問題,一直有所欠缺,出現過許多未成年造成的違法行為。
如何正確教育孩子成了家長們的首要難題。
如果想要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好的家庭教育是必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