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記》有云:「親其師,信其道;尊其師,奉其教;敬其師,效其行。」說的是學生願意親近、尊重、佩服自己的老師,就會聽從老師的教誨,信服老師所傳授的知識和方法,學習待人處世之道。
可是,當孩子不喜歡某個任課老師時,很容易影響到他對這門學科的興趣、動力以及學習成績。現實中,因為反感老師,孩子的成績一落千丈的例子真是太多了,這也是我們家長最不願意看到的。
那麼,當劉墉得知女兒因為沒有得到體育老師的「額外重視」和「特殊待遇」而說出「恨老師」時,他會怎麼引導孩子正視這個問題呢?看看劉墉的這篇文章吧。
我是去哪學小助手,歡迎您來諮詢(iqunaxue)一起交流下孩子的學習問題,隨時領取中小學學習提分建議與知識考點乾貨資料。
女兒為什麼會恨她的老師?
今天你放學進門,我問你在學校開心嗎,你說開心,但是語氣不像往常那麼熱烈。接著我聽見你到廚房跟媽媽說話,不斷地講:「I hate!I hate!」我跟過去問你恨什麼,你不答腔,還是媽媽說話了:「她不喜歡體育老師。」
你發起脾氣,重重地跺腳,說你恨體育老師。
「學生恨老師,叫老師聽到了怎麼辦?」我說。
「聽到就聽到!我們每個同學都有痛恨的老師,大家在走廊裡都大聲講。」
「你為什麼恨體育老師呢?」我又問。
「因為他太兇,總是把球直接丟給我,我怕打到眼睛,就接不到。」
我笑了起來:「那麼應該怎麼丟球呢?」
「應該先扔在地上,讓球彈起來,不要直接扔過來。」
天哪!孩子,這是我第一次聽說因為老師丟球不合心意而恨老師的。但是當我問有沒有同學喜歡這位老師的時候,你又說有,是那些體育特別好的,老師對他們另眼相看。接著你又自言自語地說,在音樂課上,老師對你特別好,你喜歡音樂老師。
這下子我懂了!你不喜歡體育老師是因為老師沒給你特殊待遇。
敵視老師,很可能導致成績一落千丈
問題是,你的體育好嗎?如果你不好,老師為什麼要對你特別?如果你在體育課上像在交響樂團裡,做「首席第一小提琴」,老師能不對你刮目相看嗎?
還有,你會不會因為老師沒有特別重視你,因為你不喜歡他,就愈不好好表現、愈不跟老師合作,結果惡性循環,老師愈不喜歡你呢?
孩子!每個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重視,但是那「得到」應該是「贏得」,而不是莫名其妙地硬要別人對你刮目相看。
我小時候也犯過同樣的錯誤,那時剛升上六年級,美術課由一位新來的年輕老師教。他不知道我是班上畫得最好的,沒給我特別禮遇,我當時想:「天哪!我這麼棒,你為什麼沒發現?還說我這裡不對那裡不對。」於是我也恨那老師,對那老師消極抵抗。結果,你知道嗎?我居然是班上唯一一個因為不好好做作業而被美術老師打手心的學生。一直到今天,我都記得,伸直了手被處罰時,全班同學驚訝的眼光。而且,那一年也是我一生中美術成績最差,進步最少的。
你說,這種敵視老師的態度有什麼好?
因為對老師反感而成績一落幹丈的例子真是太多了。
我以前在臺北的「青少年諮商中心」服務,常有學生來,說他們討厭老師,所以退步。妙的是,那些學生往往在前一年就像我小學五年級時一樣,是表現最傑出的。他在上一學年表現傑出,得到老師的青睞,就想下一年也一樣做個「特權學生」。當下一年的老師沒對他特別的時候,他就覺得被冷落,由恨老師到消極抵抗、不用功。
學習是自己的事,不是「秀」給老師看
當然,也有相反的情況。
有個學生在上學年成績很爛,下學年,他的老師是他媽媽的好朋友,對他多些關注,他又為了面子特別努力,居然能由班上的中間排名,一下子跳到前幾名。可見「對老師的印象」,會對學習產生多大的影響。
只是,如果你的學習完全取決於對老師是不是有好感,不是太可悲了嗎?
學習是你自己的事,不是「秀」給老師看的,也不是用來「報答」老師或「報復」老師的,就算老師對你的印象壞透了,你還是應該努力學習,甚至更應該加倍用功,證實自己的好給老師看才對啊!
最後,讓我說個故事給你聽。
有個學生,不喜歡英文老師,到處說他恨英文課,恨那老師。他消極學習,當然成績不好,英文老師對他很頭痛,總責罵他,他也就愈恨老師。
有一天,學生的爸爸聽到兒子又說恨老師,就問:「你的英文好嗎?」
「不好。」
「怪不得你恨老師,因為你學不好,所以用恨老師來作藉口。」學生的爸爸說,「你可以恨他,但是你要英文特棒,說他討厭才有人聽,否則人家只會說你是酸葡萄,對不對?爸爸給你找個家教,專教你英文,把你教得棒透了,氣氣那老師好不好?」
孩子聽聽有理,就特別用功學英文,成績直線上升。
學期結束,那父親又說:「你現在英文棒了,可以去狠狠地批評他了,甚至可以去校長那兒告他教得不好了。」
沒想到,兒子一笑:「爸爸!我不但不恨那老師,反而喜歡他了,因為他對我愈來愈好,昨天還把我叫起來誇讚呢!」
好!我的故事說完了。
最後附上臺灣作家劉墉平時是如何教育孩子的
如何對待孩子的叛逆
實例:不少家長會有這樣的體驗,孩子長大後叛逆心理會越來越強,尤其是進入初中。例如,你讓他學習,他偏要玩遊戲;你越關心他,他反而嫌你煩,說你能叨叨,總之就是和你對著幹。不少家長應該都遇到過這種情況,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對待孩子的這種叛逆呢?
劉墉觀點:孩子叛逆,有時候只是他們自己的心理同生理狀況在作戰。身體已經長大,茁壯到覺得有足夠的力量可以離開父母獨立,而經濟上依舊需要依附,迫使他必須留下。兩種力量常常打架,叛逆的孩子就這樣產生了。孩子在同父母爭吵之後,他們常常會偷偷用眼角看你,看你有沒有被氣壞。不是叛逆的孩子沒有良心,是這個年齡段孩子的良心暫時被狗吃掉了。或者說是他們故意把良心藏起來了。
劉墉支招:不要在孩子苦苦修讀後,帶著不信任的口吻問他:你剛才到底有沒有專心看書?也不必在他學習的時候在旁邊噓寒問暖。有時甚至可以讓全家的鼾聲傳到他的耳朵裡,讓他一個人對著一盞孤燈。人是在寂寞和孤獨中成長的,給他孤獨,讓他成長。
如何看待孩子早戀問題
實例:大多數家長最擔心青春期的孩子早戀,越擔心越敏感,時刻提防著孩子和異性同學交往。即使家長發現孩子早戀了,孩子也不一定承認。很少有孩子能夠主動向家長承認早戀,就算承認了,改正了,也只不過是由「地上」轉入了「地下」。還有些父母覺得孩子不跟自己說真話實話,就經常檢查他的書包,並且時不時地偷看孩子的日記、信件等等。劉墉說了這樣一個故事:有一次,有位老先生去找劉墉,他告訴劉墉:自己房子二樓的窗外原來有一棵樹,他發現常有男孩子爬窗進來,就把樹給砍了。但砍了之後,他後悔不已,因為他發現,男孩不爬樹了,但女兒開始跳窗戶了,竟然從二樓跳下去。當越來越多的孩子有了「早戀」的苗頭,或已經「早戀」了,做家長的應該怎麼辦呢?
劉墉觀點: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兒要交女朋友,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應給孩子必要的開放和原則。
劉墉支招:你不要檢查他的信件、日記,應該給他一把鎖,讓他有一個私密的空間,並告訴他:交朋友是有原則的,如果你有女(男)朋友,對父母應更有禮貌。生活更積極、更快樂、更健康,功課更好,那麼這個朋友可以交;如果整天唉聲嘆氣,晚上做噩夢,對父母叛離,功課一落千丈,那麼就不要交這個朋友。
如何教育孩子自立
實例:現在我們的社會已經處於獨生子女的時代,一個家庭也就一個孩子,父母當然會將自己的孩子當做寶貝,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心怕飛了,對孩子嬌生慣養。拿孩子參加夏令營來說,不少家長們對夏令營的要求也讓人費解。有的家長要求孩子住宿必須是兩人間,有的要求孩子吃飯能「開小灶」,有的要求導遊每天幫孩子洗澡、洗衣服……就是這樣,家長還是放心不下。現在不少父母一方面小心翼翼地關愛孩子的成長,事事包辦,另一方面,他們又整天擔憂孩子會應付不了現實而遭遇挫折。而劉墉在兒子上中學時,不顧老母親的抱怨,堅持為兒子選擇了一所離家很遠,單程需要90分鐘車程的中學。幾個月後,兒子提出,周末要與同學一起去新澤西州旅遊,他們的父母都覺得不可思議。
劉墉觀點:90分鐘的路程,使孩子的視野和心胸同離不開家的孩子不一樣了。難道因為爬山危險,就不讓兒子去爬山嗎?你要想好,是培養一隻乖貓睡在你腿上,還是培育一個獨立於天地之間的男子漢?男兒就得鴻鵠高翔,不隊青雲之志。
劉墉支招:養兒子就要讓他志在四方,放開雙手,讓他走出去,讓他走得穩。讓他吃苦,並不一定要把他放到艱苦的環境中去,而是給他一顆能夠感受生活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