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墉:孩子不愛你是因為你不給孩子這樣的機會

2020-12-12 鳳凰衛視

劉墉:各位觀眾好,今天劉墉談新新人類的教育第十二講,題目是「給孩子愛的機會」。

上次提到我在臺北成立了一個青少年免費諮商中心,專門跟有問題的青少年一對一的免談。當些孩子來的時候,總是有家長或者是老師陪著。很妙的是,我發現常常跟那孩子的父母談不了幾句話,就不用跟孩子談了,因為問題很可能出在大人的身上,有時候甚至只是見到那父母的臉,我就可以感覺到了。

對不起啊,我可能講的太誇張,更不能把問題通通推到父母的身上,但是我確實有這樣的感覺,我不能不說。我發現很多孩子的問題不是出在爹娘不愛,而是因為爹娘太愛;各位要知道,這世界上最重的不是恨而是愛,愛是生命當中真正的不能承受之輕。

你想想,那些參加奧運的選手為什麼平常練習都好好的,偏偏在正式比賽的時候就失常了?有些溜冰選手在溜冰場上五木練習的時候,三轉跳、三轉跳都輕鬆過關,為什麼真正比賽的時候,霹靂啪啦摔的那麼慘?四周有那麼多國人、親人為他們加油啊,全國電視機前頭有那麼多觀眾在為他叫好啊。相信大家早知道答案了,就因為有那麼多人關心他,把希望寄托在他們的身上,造成那些選手沒有辦法承受壓力。

怪不得有不少教練會說,真正到了比賽,已經不是體能跟技術的比賽,而是承受精神壓力的比賽。記得有個要參加高考的女生來找我,她坐下就哭,說她不想活了,因為受不了爸爸媽媽的壓力。我有問她,他們逼你,非要你考上哪些重點大學嗎?威脅你考不上要對你怎樣嗎?女生說,沒有啊,完全沒有,他們還為我減輕壓力說,考好考壞沒關係,盡力就成了。

我就說那不是很好嗎?為什麼還說他們給你壓力呢?這女生一邊兒哭就一邊兒答,可是他們用動作給我壓力啊,我每天讀書到了一兩點,他們早就該睡了。可是我每次一回頭,就看見客廳裡頭他們四隻亮亮的眼睛,隔一下我媽媽就端來一杯牛奶;又隔一下,我爸爸就送來一杯果汁,我喝完拿著杯子要去廚房的時候,他們兩個會一起衝過來說,不用你,不用你,你好好念書,我們會洗。劉老師你說,他們是不是用動作給我壓力?我真是要崩潰了呀。

這還只是用動作哦,你知道有多少父母不但付出,還會不斷的說,你看我們這麼愛你,為你做了這麼多的犧牲,你要用什麼來報答我們?那壓力是不是更大呢?各位做家長的人要知道,每個人都好像是一個口袋,從小就接受爸爸、媽媽、師長放進裡面的愛,但是到了青春期,他們既然已經想要走向外面、走向獨立、吸引異性的注意,當然也就有了要付出的愛。

而且他們的口袋裡已經裝了太多的愛,你不讓他付出,那口袋是會爆炸的,大家千萬不要以為你不斷的用愛灌溉,那小樹就長的特別好。你要知道,愛的太多,就好像花盆下頭沒有眼兒,卻猛澆水,植物是會被淹死的。連花盆都要有個洞來漏水,我們能不讓孩子有個發揮愛的管道嗎?

或許您要問什麼管道?太簡單了,你怎麼對他,就要他怎麼對你,過去你給他做早餐,現在他大了,考兩片麵包、煎兩個蛋,甚至只是水煮一下就成了,再倒杯牛奶,有難嗎?我在美國處處看見美國孩子父母做早餐,為什麼中國孩子做不到?不是他們不做,是你不讓他做,不給他機會,說得更直接一點,是你剝奪了孩子對你付出愛的機會。

大家要知道,愛這樣東西很妙,一個人越付出愛,越會去愛。舉個例子,今天你參加公益活動,照顧病危的孤苦老人,你端藥奉湯甚至幫那個老人洗澡、上廁所。當那個老人死了,你非常傷心,你跟那老人沒什麼關係你幹嗎傷心啊?因為你對他付出了許多,你對他有了關愛。

同樣的道理,父母如果能帶著女兒上廚房,帶著她一塊兒去市場,要孩子幫著做家事,起初那孩子一定露出很不心甘情願的樣子,再不然他找一堆功課多啊這一類的託詞。這時候你千萬不要高姿勢說,好好,你去忙功課,我一個人就夠了。要知道孩子越不管你,越不關心你,越不管家裡的事,越不關心家裡的東西,也可以說他對父母、對家庭會越冷漠。

如果你看過我寫的《肯定自己》,或許記得我曾經要上高中的兒子幫忙清理天溝,幫我修水龍頭。結果他原先對家裡的東西漠不關心,自從他幫過忙之後,下雨天天溝堵住了,或者水龍頭又漏水了,他就會直搖頭嘆氣,怎麼搞的,怎麼搞的,記者把東西再修好。你說這當中差異大不大?

而且大家常說養兒方知父母恩,我們當然不能要青少年就去養兒啊,但是最起碼你可以要理家方知父母苦啊。偏偏中國父母幾乎個個寵孩子,結果忙死了自己、忙垮了父母,還氣壞了雙親。為什麼?因為當你一個人辛辛苦苦不讓孩子幫忙,是希望他能用那個時間好好用功,你卻極可能發現他在偷偷打電話,在上網、打電動遊戲。

這下你毛了,大罵、痛罵,說一堆自己有多犧牲,自己有多愛的話,你說這樣子能夠討好嗎?因為你犯了忌諱,於是親子之間大吵一架,你聰明嗎?更嚴重的是,當你說不讓孩子幫忙,他連油鍋熱了是什麼樣子都不知道,有一天自己出去燒飯,到餐館打工會危險啊。

我在美國就知道有留學生去建築工地扛東西,人家扛兩塊他拿一塊就傷了腰。然後他去餐館打工,油鍋拿起來,哎呦是燙的,這時候又能甩下來,慢慢放下來,兩隻手幾乎都廢了。各位,聽到這個事兒,你驚心不驚心,痛心不痛心?請問是誰造成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疼他的人造成的。

今天就談到這兒,下一次繼續跟您聊。

相關焦點

  • 劉墉:如果你不捨得給孩子立規矩,就會有人給孩子「長教訓」
    現在很多孩子都是在家長的寵溺下長大的,所以導致很多孩子都沒有規矩。著名作家劉墉表示:如若你不捨得給孩子立規矩,就會有人給孩子「長教訓」。如果你不想以後孩子在社會上被人教訓,那從6歲前就要給孩子立規矩了。
  • 劉墉:你不捨得給孩子立規矩,就會有人給孩子「長教訓」
    很多父母覺得,不給孩子立規矩,怕孩子好習慣養不成;給孩子立過多的規矩,又怕影響到孩子的自由成長。因為劉軒常年在媽媽的身邊被嬌生慣養,突然被劉墉強權管制,自然會非常的不習慣,而這些也同樣被劉墉看在眼中,他覺得:如果就因為孩子的不適應就此打住,那麼孩子就永遠不會得到成長。
  • 劉墉先生的教子經,教育孩子不發愁
    這樣的例子在新聞中經常看到,比如孩子受不了壓力自殺或者離家出走;孩子狠心殺了父母,完全沒有一點自責;心理脆弱敏感,做事自私極端等等。本書原名叫《小姐小姐別生氣》,讓大家勿以為只有女孩才適合看,無形中把男孩子推到了門外,後來作者覺得這樣不合適,才改成了現在的《少爺小姐要爭氣》,書中的每一篇文章對男孩和女孩都有非常好的借鑑作用。
  • 劉墉坦言:你不捨得給孩子立規矩,就會有人給孩子「長教訓」
    劉墉坦言:你不捨得給孩子立規矩,就會有人給孩子「長教訓」中國式教育:家長要有規則的手段,讓孩子養成良好的思考和行事習慣劉墉表示:在兒子劉軒小的時候,自己總是因為工作太忙,所以忽略了他的成長。劉軒從小就在媽媽的身邊,根本就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突然被劉墉用這種方式強行管制,自然是很不習慣的。而這些都被劉墉看在眼睛裡面,他認為:如果因為孩子的不適應而就此停下,那麼孩子永遠都不會成長!以後就很難步入社會,別人會給他「長教訓」。
  • 劉墉:父母給孩子最深沉的愛,是放手
    許多家長分不清愛與溺愛,愛的本質是要給孩子自由、寬容、欣賞,而溺愛的本質則是過度保護和管制。劉墉曾感嘆說,「今天有多少孩子,既要美國的自由,又要中國的寵愛,沒有美國孩子的主動,又失去了中國的孝道。」
  • 多少愛的傷害,毀了孩子還不自知!這樣教育這樣愛,孩子都會成才
    今天,我們邀請著名作家、教育家劉墉先生——華人世界著名、成功的父親,分享他一生的親子教育心得、培養優秀兒女的家教秘訣,助力你培養出更優秀的孩子!問題是,這也常是他們孩子對我說的第一句話。那些家長不是不愛孩子,他們的要求多半合理。孩子也都很有禮貌,不像父母形容的糟糕。只是父母付出得愈多,要求得愈多;犧牲得愈多,不平的愈多。結果是:愛得愈深,傷得愈深;因為以生命去愛,所以不惜拼上生命。如同一個女孩對我說的,「我媽媽拿著刀,對準她自己的心臟,說她要死在我前面。我能不屈服嗎?
  • 劉墉:如何教育孩子
    因為有了親身體驗,劉軒的作文變得妙趣橫生,得到老師的好評,漸漸地,劉軒變得自信起來了。因為依賴性強,也由於語言不通,剛到美國,劉軒很怕和同學打交道,整天鬱鬱寡歡。劉墉看在眼裡,就經常帶劉軒去看電影,這也是劉軒最打憷的事。因為在路上,劉墉總愛讓劉軒問警察、路人、賣爆米花的「現在幾點了?」每當聽到爸爸的「吩咐」,劉軒就特別緊張,舌頭直打結。他怎麼也不明白,「爸爸為什麼總是忘帶表?
  • 放手是愛,包辦是害,看看劉墉怎麼教育孩子的
    劉墉對兒子很嚴厲,在教育兒子的過程中,總結出以下經驗:對男孩不可以凡事安排得面面俱到,這樣做極容易使男孩養成做事不負責任的壞習慣,父母過度的包辦,會使孩子變得驕縱且不懂禮貌,不懂得珍惜,這是家庭教育中的最忌諱的。
  • 孩子成長路上的精神導師,劉墉給孩子的成長書
    遇到這樣的情況,「虎媽」、「狼爸」式的教育顯然是不行的,這樣問題不但解決不了,反而適得其反,影響孩子心理成長!那到底應該怎麼辦呢?或許這位爸爸能幫到你! 他雖然被譽為當代才子,在藝術、文學、戲劇都造詣頗深,但他最引以為傲的還是自己的一雙兒女。
  • 劉墉教育方式:你捨不得給孩子立規矩,就會有人給孩子「長教訓」
    為此,很多家長因為要不要給孩子立規矩的事情而感到煩惱,而又一雙兒女的知名作家劉墉,他有著自己獨特的教育方式和心得體會。劉軒從小被媽媽寵大,可以說是嬌生慣養,突然的規矩,讓劉軒有些不習慣,但是劉墉並沒有改變自己的行為,他認為:如果因為孩子不適應就改變規矩,那麼孩子永遠不會成長,又怎麼會成為一個優秀的人。
  • 劉墉:父母捨不得從小給孩子立規矩,孩子長大後就會「長教訓」
    文/飛愛媽媽很多父母都會跟孩子做一些約定,但是每當孩子耍賴用一些行為變相讓父母妥協的時候,家長就會放棄自己的原則,孩子也變得越來越沒規矩。其實給孩子立規矩這件事是非常考驗父母的,如果父母狠不下心,規矩永遠立不好,最終只會給孩子形成不好的習慣。
  • 劉墉:為什麼我說不要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在長年的諮詢過程中,他發現:走進諮詢中心的家長,往往一開口就是「劉老師救救我,我都要發瘋了」,而這也是他們的孩子最常說的一句話。  家長不是不愛孩子,他們的要求多半合理;孩子也都很有禮貌,不像父母形容的糟糕。那問題出在哪兒?  劉墉的總結是:父母付出得愈多,要求得愈多;犧牲得愈多,不平得愈多。愛得愈深,傷得愈深;因為以生命去愛,所以不惜拼上生命。
  • 因為自己不喜歡就武斷扼殺孩子的樂趣,這樣的事你做了多少?
    媽媽如果不允許他養,這孩子該多失望,我好像已經看到了那個孩子漸漸凝固的笑容和緩緩低下的頭。  結果,那個媽媽說:「行,你只要做到你說的話,咱就買,」接著又囑咐了一句:「記得啊,不許讓它跑出籠子。」  旁邊一個媽媽驚訝道:「你這麼害怕倉鼠,還讓孩子養呀?養到最後,都是你的事兒。」
  • 劉墉:千萬別讓孩子恨他的老師
    如果你在體育課上像在交響樂團裡,做「首席第一小提琴」,老師能不對你刮目相看嗎?還有,你會不會因為老師沒有特別重視你,因為你不喜歡他,就愈不好好表現、愈不跟老師合作,結果惡性循環,老師愈不喜歡你呢?例如,你讓他學習,他偏要玩遊戲;你越關心他,他反而嫌你煩,說你能叨叨,總之就是和你對著幹。不少家長應該都遇到過這種情況,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對待孩子的這種叛逆呢?劉墉觀點:孩子叛逆,有時候只是他們自己的心理同生理狀況在作戰。身體已經長大,茁壯到覺得有足夠的力量可以離開父母獨立,而經濟上依舊需要依附,迫使他必須留下。兩種力量常常打架,叛逆的孩子就這樣產生了。
  • 《終身教養》:劉墉的家教典範,於平凡中照見不平凡
    劉墉曾言:"我覺得經過管教的孩子更會珍惜父母的愛。如果你只是一味地把愛灌輸給他,他反而不感恩。要讓他們知道,愛也是有條件的,今天我疼愛你,因為你值得被疼愛;今天我疼愛你,因為你也相對地疼愛爸爸媽媽。每一個人從自己開始做起,把我們中華文化當中美好的一面發揚光大。"
  • 父母的態度決定孩子的未來,《正面教養》裡看作家劉墉的教育心得
    事情是這樣的:停在某一小區的車主發現自己的車子被劃了。車主馬上報警並調監控,發現圍著這輛車曾走過一周的是一個孩子,他還對著車做了一些看似像劃車的奇怪動作。雖然孩子極力解釋,他並沒有碰車更沒有劃車。但車主和孩子的爸爸都認為就是這個孩子劃的。事情不大,賠錢了事。但是,這個孩子回家後,他的爸爸觀察到孩子表現得有些異常,情緒低落,不說話也不笑。他向當時辦案的警察反映了情況。
  • 劉墉教子之道:你落選不公平,世界對那個腦瘤小孩就公平嗎?
    世界永遠是不公平的,但在涉世未深的孩子面前,講清楚卻不容易。作家劉墉——不是清朝的劉羅鍋劉墉——曾經講過兩個故事,引導孩子如何面對不公。第一個,是他自己的家庭教育故事。(如果是你:「那你還問什麼?英語老師都交上去了!這麼不信任老師,將來老師會報復的!」)兒子的反應,不出所料:「問有什麼用?比賽都結束了!」氣呼呼地上樓去了。劉墉於是苦口婆心,告訴孩子如何面對這類事件。
  • 那個被劉墉寫進書裡的叛逆少年,現在活成了這樣……
    因為強權教育,也曾經叛逆青春期的劉軒經常跟劉墉唱反調,考大學時,他報的是心理學系,他對父親說:「你知道我為什麼報心理學系嗎?因為你有病,將來好給你治。」而父親對妹妹和對自己截然不同的管教方式,也使得劉軒不無抱怨:「你為什麼老是管著我,而對妹妹卻那麼溫柔?」
  • 「你為什麼不寫作業啊!」孩子頂嘴如何面對?
    家長犧牲自己時間操心孩子的事,孩子不僅不領情,還頂嘴抗議,家長傷心自己養了個白眼狼,孩子心煩不快樂,兩敗俱傷。小時候那個軟糯可愛、乖巧聽話的小人兒,為什麼越長大越愛頂嘴呢?《兒童心理學》一書中認為,當孩子表現乖巧時,有可能是對周遭環境的不信任,因為缺乏安全感而不願觸犯他們底線,因此才會表現聽話。
  • 劉墉:孩子不打招呼就是「沒教養」?父母做好這三點,千萬別對比
    可有的時候,像他們這樣的名人往往就會遇到子女教育的問題,很多名人都沒有辦法處理好自己與子女之間的關係。 他們的子女也往往很難成才,劉墉則不同,他擁有一子一女,如今兩個孩子都已經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