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墉:各位觀眾好,今天劉墉談新新人類的教育第十二講,題目是「給孩子愛的機會」。
上次提到我在臺北成立了一個青少年免費諮商中心,專門跟有問題的青少年一對一的免談。當些孩子來的時候,總是有家長或者是老師陪著。很妙的是,我發現常常跟那孩子的父母談不了幾句話,就不用跟孩子談了,因為問題很可能出在大人的身上,有時候甚至只是見到那父母的臉,我就可以感覺到了。
對不起啊,我可能講的太誇張,更不能把問題通通推到父母的身上,但是我確實有這樣的感覺,我不能不說。我發現很多孩子的問題不是出在爹娘不愛,而是因為爹娘太愛;各位要知道,這世界上最重的不是恨而是愛,愛是生命當中真正的不能承受之輕。
你想想,那些參加奧運的選手為什麼平常練習都好好的,偏偏在正式比賽的時候就失常了?有些溜冰選手在溜冰場上五木練習的時候,三轉跳、三轉跳都輕鬆過關,為什麼真正比賽的時候,霹靂啪啦摔的那麼慘?四周有那麼多國人、親人為他們加油啊,全國電視機前頭有那麼多觀眾在為他叫好啊。相信大家早知道答案了,就因為有那麼多人關心他,把希望寄托在他們的身上,造成那些選手沒有辦法承受壓力。
怪不得有不少教練會說,真正到了比賽,已經不是體能跟技術的比賽,而是承受精神壓力的比賽。記得有個要參加高考的女生來找我,她坐下就哭,說她不想活了,因為受不了爸爸媽媽的壓力。我有問她,他們逼你,非要你考上哪些重點大學嗎?威脅你考不上要對你怎樣嗎?女生說,沒有啊,完全沒有,他們還為我減輕壓力說,考好考壞沒關係,盡力就成了。
我就說那不是很好嗎?為什麼還說他們給你壓力呢?這女生一邊兒哭就一邊兒答,可是他們用動作給我壓力啊,我每天讀書到了一兩點,他們早就該睡了。可是我每次一回頭,就看見客廳裡頭他們四隻亮亮的眼睛,隔一下我媽媽就端來一杯牛奶;又隔一下,我爸爸就送來一杯果汁,我喝完拿著杯子要去廚房的時候,他們兩個會一起衝過來說,不用你,不用你,你好好念書,我們會洗。劉老師你說,他們是不是用動作給我壓力?我真是要崩潰了呀。
這還只是用動作哦,你知道有多少父母不但付出,還會不斷的說,你看我們這麼愛你,為你做了這麼多的犧牲,你要用什麼來報答我們?那壓力是不是更大呢?各位做家長的人要知道,每個人都好像是一個口袋,從小就接受爸爸、媽媽、師長放進裡面的愛,但是到了青春期,他們既然已經想要走向外面、走向獨立、吸引異性的注意,當然也就有了要付出的愛。
而且他們的口袋裡已經裝了太多的愛,你不讓他付出,那口袋是會爆炸的,大家千萬不要以為你不斷的用愛灌溉,那小樹就長的特別好。你要知道,愛的太多,就好像花盆下頭沒有眼兒,卻猛澆水,植物是會被淹死的。連花盆都要有個洞來漏水,我們能不讓孩子有個發揮愛的管道嗎?
或許您要問什麼管道?太簡單了,你怎麼對他,就要他怎麼對你,過去你給他做早餐,現在他大了,考兩片麵包、煎兩個蛋,甚至只是水煮一下就成了,再倒杯牛奶,有難嗎?我在美國處處看見美國孩子父母做早餐,為什麼中國孩子做不到?不是他們不做,是你不讓他做,不給他機會,說得更直接一點,是你剝奪了孩子對你付出愛的機會。
大家要知道,愛這樣東西很妙,一個人越付出愛,越會去愛。舉個例子,今天你參加公益活動,照顧病危的孤苦老人,你端藥奉湯甚至幫那個老人洗澡、上廁所。當那個老人死了,你非常傷心,你跟那老人沒什麼關係你幹嗎傷心啊?因為你對他付出了許多,你對他有了關愛。
同樣的道理,父母如果能帶著女兒上廚房,帶著她一塊兒去市場,要孩子幫著做家事,起初那孩子一定露出很不心甘情願的樣子,再不然他找一堆功課多啊這一類的託詞。這時候你千萬不要高姿勢說,好好,你去忙功課,我一個人就夠了。要知道孩子越不管你,越不關心你,越不管家裡的事,越不關心家裡的東西,也可以說他對父母、對家庭會越冷漠。
如果你看過我寫的《肯定自己》,或許記得我曾經要上高中的兒子幫忙清理天溝,幫我修水龍頭。結果他原先對家裡的東西漠不關心,自從他幫過忙之後,下雨天天溝堵住了,或者水龍頭又漏水了,他就會直搖頭嘆氣,怎麼搞的,怎麼搞的,記者把東西再修好。你說這當中差異大不大?
而且大家常說養兒方知父母恩,我們當然不能要青少年就去養兒啊,但是最起碼你可以要理家方知父母苦啊。偏偏中國父母幾乎個個寵孩子,結果忙死了自己、忙垮了父母,還氣壞了雙親。為什麼?因為當你一個人辛辛苦苦不讓孩子幫忙,是希望他能用那個時間好好用功,你卻極可能發現他在偷偷打電話,在上網、打電動遊戲。
這下你毛了,大罵、痛罵,說一堆自己有多犧牲,自己有多愛的話,你說這樣子能夠討好嗎?因為你犯了忌諱,於是親子之間大吵一架,你聰明嗎?更嚴重的是,當你說不讓孩子幫忙,他連油鍋熱了是什麼樣子都不知道,有一天自己出去燒飯,到餐館打工會危險啊。
我在美國就知道有留學生去建築工地扛東西,人家扛兩塊他拿一塊就傷了腰。然後他去餐館打工,油鍋拿起來,哎呦是燙的,這時候又能甩下來,慢慢放下來,兩隻手幾乎都廢了。各位,聽到這個事兒,你驚心不驚心,痛心不痛心?請問是誰造成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疼他的人造成的。
今天就談到這兒,下一次繼續跟您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