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豆上小學二年級,一小時就寫兩行拼音,如果不限定時間,還會更慢,最近一次考試時竟然還沒完成一半的考卷。老師找媽媽告狀,媽媽責問豆豆為什麼還是邊玩別寫,豆豆爭辯說自己只是用橡皮擦的時間長了一些……媽媽打電話給爸爸,不等媽媽說完,爸爸就沒好氣地讓媽媽去反思,他覺得豆豆的慢就是遺傳了媽媽。經過這一輪折騰,媽媽再問啥豆豆都不願意說了。
生活中豆豆的經歷隨處可見:孩子上學初期的不良習慣或者一次考試失利很容易引發家長的緊張情緒甚至家庭矛盾,每個人都被搞得筋疲力盡卻於事無補。
孩子寫字歪歪扭扭,寫得慢好比是感冒時的發燒咳嗽,只是表面症狀。不分析原因,只盯著表面,和看病只治標不治本並無二致。七八歲的孩子手部神經和肌肉尚未發育完全,如果平時訓練不足,遇到考試一緊張會寫得更慢,另外,孩子入學初期,還沒有感受到學習帶來的美妙體驗,再加上家長幹預過多且方法不當,必然會導致孩子學習動力不足,因此越來越慢。怎麼辦呢?
第一,遵循孩子的學習規律,允許孩子慢慢來,並通過專項訓練幫助孩子逐步提升。
老師有課堂時間及兼顧全班同學學習進度的限制,很難做到去等每一個孩子。所以入學初期,家長的作用不可小覷,作為孩子孩子的貼身私教,家長要有允許孩子慢慢來的耐心和貼心。
想起我剛開始學習寫數字」0」時,總是從右往左畫圈,媽媽為了糾正我,拿著小樹枝手把手教了我整整一上午,沒有一句責罵,一遍又一遍教我從左往右畫……那一幕已經過去了二十多年,如今想起來依然覺得那麼親切和溫暖。
豆豆的家長如能每天抽出半小時時間,測量並記錄孩子的寫字速度,結合豆豆的年齡特點和性格特徵,逐漸增加難度,或者通過加入一些遊戲,讓孩子樂在其中,假以時日,孩子的速度自然會得到提升。
第二,引導孩子把考試當成查漏補缺的機會,通過考試挖掘學習短板,並在平時訓練中加強,養成「學習——考試——提升——再學習」的良性循環。如果沒考好,接納孩子的負面情緒,允許並鼓勵孩子從錯誤中學習。
很多家長一看到成績不好,第一反應不是安慰孩子,而是審問孩子。作為家長,接納孩子的失落心情,必要時屏蔽或轉化老師的負面評價,根據自己對孩子的了解,挖掘他的潛力才是王道。
臺灣著名作家劉墉先生的兒子也曾常常考」C」,劉墉先生為了激發兒子的上進心,向兒子發起挑戰——在保證每道題都答完的前提下向零分發起衝刺。兒子欣然應戰,心想考個零分還不容易,誰曾想試過之後才發現考零分需要具備能分辨每個答案對與錯的能力,真沒那麼容易,但已經接受挑戰的他當然不想輕易放棄。經過一年的努力,終於拿到了第一個零分,為了這個零分,他已經具備了考」A」的能力。
同樣是處理孩子學習成績差的問題,劉墉先生的智慧和從容讓人欽佩。
第三,反思自己的教育過程,摘掉不經意間給孩子貼上的負面標籤。豆豆的慢就是家長在不經意間給孩子貼的一個標籤,這個標籤被反覆提及後,孩子也會默認自己就是很慢,這樣想改掉就難了。從生活美學角度來看,慢的往往都是美的,木心老人的詩歌《從前慢》,如今讀來那麼值得玩味。家長如能更理性地看待「慢」本身,或許更容易幫孩子摘掉慢的標籤。孩子成長過程中遇到的每一個小問題,其實都考驗著家長的智慧和自我反思的能力。
第四,啟發孩子的學習興趣,激發孩子持久的學習動力!
在幼兒及少兒階段,絕大部分的學習動力都來源於興趣,可聽、可視、可操作的神奇現象都能引起孩子的樂趣,這是一個有用且寶貴的動力之源。
作為教育者,要保持孩子持續高漲的學習興趣,有意識地適時引導他們去思考探索更高更深的問題,帶領孩子走上熱愛學習的道路。或許這正是「啟蒙」二字最深刻的含義。
(本文來自:百度寶寶知道 我是小扒扒)
————————
世界很複雜,百度更懂你
關注寶寶知道,了解備孕、懷孕、育兒更多精彩內容:專家直播、日刊知識、胎教電臺、兒童故事、動畫片,還有寶媽們最愛的社區圈子!寶寶知道與千萬媽媽在一起,科學孕育,為愛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