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孩子」不是溺愛,「立規矩」不是不愛,成熟的教育需要多選題

2020-09-09 王惠文陪你聊育兒


對孩子的教育,我們身邊有很多不同的例子,管的嚴管的少的家長都有充分的理由。



只「愛孩子」的父母

我們經常會提到一個問題,那就是「散養」。

孩子的壓力太大,童年就要有童年的樣子,小孩子就應該「玩」,而不是被各種規矩包圍,各種課程填滿,要讓孩子玩的盡興,孩子要什麼給什麼,孩子一哭就哄。


但過度愛孩子的家庭造成孩子沒規矩,不懂禮貌不懂尊重,當孩子在公眾場合大喊大叫,或是在地上打滾耍賴時,家長又會束手無策,後悔沒有給孩子「立規矩」。


只「立規矩」的父母

很多「太嚴厲」的父母也有自己的理由,現在社會壓力這麼大,身邊的孩子都在上興趣班,不早早給孩子「立規矩」,以後怎麼辦?


不奢求孩子成龍成鳳,但求孩子可以在社會上佔有一席之地,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但是這樣往往讓孩子謹小慎微、循規蹈矩。

其實我們要意識到一個問題,就是「規矩」和「愛」可以並駕齊驅,這不是一條單行道,也不是兩條平行線,不是一個「單選題」,教育從來都是多元化的。

父母會因為各種原因對孩子讓步,可能是因為陪伴時間少,也可能是單純的不想讓孩子哭鬧,這是一種常見的現象,因為家的本身就需要真誠的關懷和親近,處理矛盾的方式需要綜合考量,「愛孩子」與「立規矩」不是一個單選題。


「愛」要堅守原則

雖然說「愛孩子」和「立規矩」可以多選,但是在給孩子立規矩的同時,我們不能忽視3點原則:

①堅守底線

有效果的規矩才是規矩,任何事情都要有原則有底線,家長不能在立了規矩後,因為孩子耍賴而放棄,這是很多家長的通病,孩子不遵守規矩,立了等於沒立。

出現這樣的問題,主要原因還是因為父母一而再再而三的降低底線。


②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我們家長經常有這樣的問題,就是孩子做不好的事情,或是耍賴完成不來的事情,總是會不耐煩,嫌棄孩子墨跡,最後不由自主的自己做。

孩子在每一個年齡階段有每一個年齡階段要做的事,我們應該學會放手,讓孩子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漸漸的讓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學會自立。


③勇於承擔

孩子做錯事,不要總是認為孩子小,不需要承擔責任,要知道有些責任必須孩子自己擔,我們可以起到助力作用,告訴孩子你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要求孩子為自己的錯誤言行承擔後果。



「愛」不代表隨心所欲

這個世界上沒有完全自由的人,我們都是處於相對自由的狀態,對於孩子愛的教育,要從這幾條規矩入手:

①禁「情緒化」

合理處理自己的情緒。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要幫助孩子學會明辨是非的道理,孩子一些不好的粗野的行為要及時制止,並明確告訴他這樣會受到批評。

面對自己想要的東西時,要學會講道理,而不是撒潑耍賴,學會如何對待自己想要的東西,合理處理自己的情緒。在這個過程中可能需要反反覆覆的調整,改變糾正孩子對對事物的看法和心態,逐漸變得更加理性、懂得為他人著想。


②禁「自我為中心」

不可以隨便「拿」或「搶」別人的東西。

有些孩子分不清自己和他人,只要是自己喜歡的東西,就想要拿走,並認為「在我的手上就是我的東西了」。

遇到這種情況,家長要提高警惕,幫助孩子建立自己和他人的界限,區分「你的」和「我的」,知道別人的東西不能隨便拿是最基本的道德和心態的基礎,學會尊重他人。


③禁「打擾別人」

不可以隨意打擾別人。


當孩子遇到高興或是傷心的事情時,總會忍不住想要分享給家人朋友,那麼如果這個時候家人或是朋友正在忙,工作或是專心的拼搭玩具等,他們總會習慣於打斷。如果孩子養成打擾別人的習慣,長大以後可能會以自我為中心,很難在集體中生活。


如果發現這樣的狀況,家長要在平時的生活中,有意識的幫他改正,給孩子立下規矩,讓他學會換位思考。



我們都非常愛孩子,為了孩子的教育不遺餘力,給孩子立規矩,讓孩子成長為一個明是非講道理,可以獨當一面的人。

相關焦點

  • 「愛孩子」和「立規矩」從來不是單選題——愛孩子是本能
    「愛孩子」和「立規矩」從來不是單選題一般溺愛孩子的父母認為,孩子要面臨的壓力已經很大了,趁著現在還小,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放縱孩子一下也不會對他造成什麼影響。太嚴格的父母則認為,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現在不從生活細節上管教孩子,以後怎麼讓孩子在社會上立足?這兩種觀點聽起來都有些道理,但問題就出在這些父母處理矛盾的方式不是綜合考量,而是在「愛孩子」與「立規矩」之間做起了單選題。
  • 「愛孩子」和「立規矩」從來不是單選題
    「愛孩子」和「立規矩」從來不是單選題其實,管得太少和管得太嚴的父母在我們身邊都不少見。一般溺愛孩子的父母認為,孩子要面臨的壓力已經很大了,趁著現在還小,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放縱孩子一下也不會對他造成什麼影響。太嚴格的父母則認為,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 「愛孩子」和「立規矩」,從來不是一道單選題
    很多家長認為孩子的成長需要充分的自由,要給他們更多的空間,但當孩子在地上撒潑打滾,不停哭鬧的時候,家長又束手無策,後悔沒有早些給孩子立下規矩。「愛孩子」與「立規矩」是一道單選題嗎?今天與您分享一篇文章,規矩必須立,但要講方法。
  • 「愛孩子」和「立規矩」,從來不是一道單選題!
    很多家長認為孩子的成長需要充分的自由,要給他們更多的空間,但當孩子在地上撒潑打滾,不停哭鬧的時候,家長又束手無策,後悔沒有早些給孩子立下規矩。「愛孩子」與「立規矩」是一道單選題嗎?小編今天與您分享一篇文章,規矩必須立,但要講方法。「愛孩子」和「立規矩」從來不是單選題其實,管得太少和管得太嚴的父母在我們身邊都不少見。
  • 「愛孩子」和「立規矩」從來不是單選題!請家長為孩子收藏
    「愛孩子」和「立規矩」從來不是單選題其實,管得太少和管得太嚴的父母在我們身邊都不少見。一般溺愛孩子的父母認為,孩子要面臨的壓力已經很大了,趁著現在還小,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放縱孩子一下也不會對他造成什麼影響。而太嚴格的父母則認為,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現在不從生活細節上管教孩子,以後怎麼讓孩子在社會上立足?
  • 愛孩子和「立規矩」,從來不是一道單選題!
    很多家長認為孩子的成長需要充分的自由,要給他們更多的空間,但當孩子在地上撒潑打滾,不停哭鬧的時候,家長又束手無策,後悔沒有早些給孩子立下規矩。「愛孩子」與「立規矩」是一道單選題嗎?今天與您分享一篇文章,規矩必須立,但要講方法。
  • 「愛孩子」和「立規矩」
    1、「愛孩子」和「立規矩」從來不是單選題其實,管得太少和管得太嚴的父母在我們身邊都不少見。一般溺愛孩子的父母認為,孩子要面臨的壓力已經很大了,趁著現在還小,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放縱孩子一下也不會對他造成什麼影響。而太嚴格的父母則認為,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現在不從生活細節上管教孩子,以後怎麼讓孩子在社會上立足?
  • 溺愛不是愛,不要「以愛之名」摧毀孩子的感受
    看起來溺愛有一點偉大的影子。你看,為了你,我們替你方方面面的都考慮好了。甚至犧牲自己,無視自己的需要,只為你能過得更好。真是這樣嗎?實際上,溺愛源自父母的自戀。就像這樣我的一個朋友。小時候,家裡條件不是很好,父母基本沒給他買過玩具。等她自己有了孩子,就不管不顧的給孩子買了好多東西。只要孩子要,就買給她,甚至有時候,孩子不要也買了好多。
  • 父母教育孩子時,是「害」不是愛的三件事,大部分的父母中招
    父母將最好的東西都給了孩子,絞盡腦汁想出對孩子最好的教育方式。這雖然是很偉大的母愛和父愛,但是有的時候,這些愛就會「過火」,走向了不對的方向。對孩子錯誤的「愛」就不是「愛」了,就變成了「害」!朋友很愛研究教育孩子的方法,並付之行動。比如她會「窮養」兒子,總是在兒子面前說家裡不富裕。並且,會很嚴厲地批評兒子,總是讓孩子罰站一小時,有的時候還會打罵孩子。
  • 找對方法,「愛孩子」與「立規矩」輕鬆雙Get
    當代的教育認為孩子的成長需要充分的自由,要給他們更多的空間,金寶貝也一直倡導「Follow kids lead」的育兒理念,跟隨孩子的發育步伐,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但我們知道「沒有規則的自由不是真正的自由」。當孩子在地上撒潑打滾,不停哭鬧的時候,家長往往會束手無策,後悔沒有早些給孩子立下規矩......「愛孩子」與「立規矩」是一道單選題嗎?
  • 育兒知識分享:「愛孩子」和「立規矩」
    很多家長認為孩子的成長需要充分的自由,要給他們更多的空間,但當孩子在地上撒潑打滾,不停哭鬧的時候,家長又束手無策,後悔沒有早些給孩子立下規矩。「愛孩子」與「立規矩」是一道單選題嗎?」和「立規矩」從來不是單選題其實,管得太少和管得太嚴的父母在我們身邊都不少見。
  • 育兒小課堂:「愛孩子」和「立規矩」是一道單選題嗎?
    」和「立規矩」不是單選題現在很多父母總是很好說話,都希望給孩子充分的自由,給孩子最好的東西。這兩種觀點聽起來都有些道理,但問題就出在這些父母處理矛盾的方式不是綜合考量,而是在「愛孩子」與「立規矩」之間做起了單選題。這種非此即彼的選擇,必然會給孩子的成長造成負面影響。
  • 愛孩子是本能,立規矩是責任,如何愛才是最好?
    高爾基曾經說過,「愛孩子,是母雞都會做的事」。愛孩子是本能,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長遠。懂得愛孩子的父母,則為其立規矩,這是每一位父母的責任。那麼如何愛,才是愛孩子?為孩子立規矩,要怎麼立?蒙臺梭利教育解讀,愛孩子與立規矩的那些事。
  • 14歲兒子動手打媽媽:溺愛不是愛,是沒有原則的傷害,心疼媽媽
    如果你愛他,你應該教會他怎樣做人,告訴他該有的規矩,讓他明白做人的底線,讓他懂得如何愛人,如何自愛。而不是一味的溺愛嬌縱,對他百般依順,千般放縱,萬般隱忍,到最後也只能自食其果,徒增傷悲。那我們到底要怎麼做才能不嬌縱孩子呢?首先要分清楚愛和溺愛的區別:愛是恰如其分的喜歡,不驕不縱,不滿不溢。
  • 溺愛,不是愛,而是毀孩子
    當今家長朋友們大都知道溺愛孩子有害,但卻分不清什麼是溺愛,更不了解自己家裡有沒有溺愛。1教育孩子要趁早,別等孩子長大了,讓這個社會的大家庭來替家長教育他。有人說中國孩子是被人餵大的,而外國孩子則是餓大的。見過太多的家長,特別是祖父祖母,總是擔心自己的孩子吃不飽,恨不得替孩子吃飯。
  • 《規矩和愛》:何時給孩子立規矩最管用?這4個方法很有效
    只是,好多父母正在以愛的名義對孩子的思想情感進行非愛的掠奪,不是無原則地滿足孩子,就是隨心所欲地憑著自己的思想情緒管教孩子。毫無原則的愛只會阻礙孩子的健康成長,讀了《規矩和愛》才明白,一個家庭中,規矩和愛同樣重要。
  • 愛孩子是本能,立規矩是責任,如何愛才是最好?童年的秘密
    高爾基曾經說過,「愛孩子,是母雞都會做的事」。愛孩子是本能,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長遠。懂得愛孩子的父母,則為其立規矩,這是每一位父母的責任。那麼如何愛,才是愛孩子?為孩子立規矩,要怎麼立?蒙臺梭利教育解讀,愛孩子與立規矩的那些事。
  • 不打不罵,如何讓孩子聽話?學會給孩子立規矩很重要
    面對這樣的熊孩子,很多父母會使用打罵教育,但是打罵教育存在著很多的弊端,其實想要讓孩子聽話,給孩子立規矩非常重要。2.影響孩子脾氣我們都知道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模仿對象,如果父母經常向孩子發脾氣,動不動就對孩子實行打罵教育,這樣的暴力行為會間接傳染給孩子。等孩子長大的時候,也會學到父母的這種行為,他們面對問題不知道冷靜成熟的解決方法,反而習慣發洩情緒,甚至會用暴力解決問題。
  • 愛孩子是本能,立規矩是責任,如何愛才是最好呢?
    真正懂得愛孩子的父母,便明白愛是有邊界的,立規矩是每一位父母的責任。▲那麼如何愛,才是愛孩子?為孩子立規矩,該怎麼立呢?了解了愛的本質,探究了童年的秘密,我們便知道,要想讓孩子獲得更好的教育成果,促進全面素質的發展,愛不能無章法,愛需要有邊界。有邊界的愛是智慧的體現,而這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立規矩。
  • 【溺愛】是【不愛】的偽裝
    溺愛不是愛,是不愛,是更愛自己。混淆這些的父母,總以為養孩子是在付出,總會感覺特別累。是的,檢驗你是否在愛孩子,就看你嫌累不嫌累。成天喊太累的,多半是因為感覺一直是在付出,看不見孩子的幸福,更不會用孩子的幸福滋養自己。彼此滿足,彼此需要,彼此開心,讓幸福流動起來,所有的累,很快就會消失,就像不曾累過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