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和誰睡就和誰親?錯了,娃的「撫養黃金期」錯過了沒法補救

2020-10-13 麗麗育兒達人

文/麗麗育兒達人

有人說:孩子和誰睡覺就和誰親。這句話你認同嗎?

媽媽盡心伺候兒子,到頭來卻不和媽媽親?

兒子出生後,小琳盡心盡力的伺候他,但兒子卻和自己不親。有什麼好吃的都會拿給他奶奶吃,幼兒園有什麼好笑的事都講給他奶奶聽,甚至很多時候放學直接去奶奶家,從不和小琳打招呼。

小琳認為是婆婆教壞了兒子,不然為啥孩子只跟婆婆親,不和自己親呢?

一次,兒子幼兒園開家長會,兒子直接帶了奶奶去,都沒有和小琳說,這讓小琳很傷心,覺得自己的兒子不在乎自己,不認自己。於是就和兒子的奶奶吵了起來,爭吵後,小琳的兒子哭著說:你壞你壞,我不要媽媽,我要奶奶。

小琳氣瘋了,就揍了兒子一頓。揍了兒子後,兒子看她的眼神變成了害怕恐懼,這更傷了小琳的心。

小琳找到朋友抱怨,但朋友卻給她看了一段視頻,視頻裡是兒童犯罪心理學家李玫瑾教授的一段話,她說:在孩子出生後,最開始的那幾年,誰養就和誰親,對誰的心理依賴就更大。

小琳看後更迷茫了,我照顧兒子了啊,我從小盡心盡力的伺候他,但他還是和我不親,這是為什麼呢?

孩子和誰睡就和誰親是真嗎?

孩子和誰睡,就和誰親是真的嗎?其實這是有科學依據的。而國外的精神學分析專家也證明了這一點。

那麼為什麼小琳的兒子不和小琳親呢?

雖說小琳是盡心盡力的照顧了自己的兒子,但兒子出生後只和小琳在一起生活了一個多月,滿月後的小琳出去上班了,孩子一直是教給奶奶帶的,奶奶陪著孫子睡覺。

小琳只有休息的時候才會帶兒子,漸漸地兒子忘記了母親的角色,反而將自己的親近給了奶奶,因此才會造成了兒子跟奶奶親,不和媽媽親的事情。

小琳說:現在能不能把孩子抱回來自己養,跟自己睡。

小琳想要撫養兒子是沒有問題的,問題在於,孩子和奶奶親已經成為了習慣,即使作為媽媽的小琳在努力也是白搭的。

重要的原因在於:小琳錯過了兒子的「撫養黃金期」。

撫養黃金期

心理學家對孩子的心理發展是這樣看待的:親子關係→1對1玩伴關係→群體玩伴關係

親子關係時期,即孩子剛出生到近1歲的時期,這個時期,若是媽媽或家人對孩子釋放情感、進行陪伴,孩子會被媽媽或家人產生依賴。

1對1玩伴的關係,即1歲-3歲的時期,這個時間段,媽媽因為工作或家務,對孩子的陪伴關係少了,於是孩子就會進行情感轉移,這時候長期給予孩子情感需要的人,變成了孩子最具安全,最親近的人。

群體玩伴關係,即3歲後的時期,這個時期的孩子可以適應集體生活,需要和一群小朋友接觸。

由此看來,孩子的撫養黃金期在3歲以前。

3歲以前的孩子具有情感需求,也具有安全感需求,在這個時間段裡要是不好好陪伴,給孩子釋放善意與愛意,那麼孩子在長大後很難與媽媽親近。

因此,在3歲以前,父母的陪睡陪伴格外重要。若是不想孩子長大後與自己不親近,那麼3歲前的「陪睡黃金期」一定不能錯過。

值得注意的是:一旦錯過了就沒法補救了。

在孩子3歲以後,他的情感需求從一對一轉變成了對群體,而他的安全感來源也多了起來,因此,當孩子3歲以後,意識的形成會讓他與父母親近不起來。

所以,希望家長能在3歲前,好好的把握「撫養黃金期」以免將來孩子與自己不親近。

今日話題:你對孩子和誰睡就和誰親,這件事是怎麼看待的?歡迎留言討論

若是喜歡我的文章記得分享收藏,關注我哦!

(本文全部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孩子跟誰睡就和誰親?錯過「黃金撫養期」,媽媽別怪娃和自己不親
    媽媽們一定很關注寶寶跟誰親的問題,尤其是自己不能帶孩子的情況下。有的媽媽認為只要寶寶晚上跟自己睡覺,就一定會跟自己親,即便自己白天要上班,陪伴寶寶的是奶奶。這是一種錯覺而已,實際上寶寶成長的黃金期,也就是前三歲,誰陪伴的多,孩子就會跟誰親,而不是跟誰就跟誰親。
  • 孩子從小和誰睡就和誰親,親媽若錯過「黃金期」,娃照樣和她不親
    文|文兒孩子是最公平的,誰對她好,誰願意抽出時間陪他,他們就和誰親。前段時間,在外地工作的弟弟和弟妹回來了。給侄子買了很多衣服和零食,但這娃卻沒那麼開心,跟爸爸媽媽也不太親近的樣子。弟妹抱他的時候,他有點抗拒。此時,弟妹已經很難過了。
  • 孩子和誰睡就和誰親?錯過了「黃金期」,父母再努力也沒用
    孩子從出生起就對父母有很深的依賴感,而在大多數人的觀念中,父母和孩子是有著天然血緣關係,所以孩子與父母是最親密的關係。但實際上,並不是所有的父母對於孩子而言都是最親的人。孩子出生不到3個月,曉純就將孩子交給保姆照顧,而後重新去上班。而且為了自己第二天有良好的精神狀態,所以孩子也一直是和保姆一起睡。家裡的老人一直勸曉純自己去帶孩子,老人說到:"孩子和誰睡以後就和誰親,現在不自己帶,等孩子長大了和你不親,你才知道後悔。
  • 孩子和誰睡就跟誰親?錯過最寶貴的一年半,再想彌補就難了
    不過,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李玫瑾教授曾多次指出,孩子出生的頭一年再苦再累媽媽都一定要自己撫養,懷孕10個月還不如第一年的撫養,早年孩子跟誰睡,他就跟誰親。孩子和誰睡就跟誰親,這句話有依據可循。美國兒科協會指出,兩個月的寶寶已經有了情緒和社會性發展的需求。雖然頭兩個月表現不明顯,但寶寶已經學會了觀察和傾聽,知道誰能讓他感到舒服。他會記住撫養人的氣味、聲音、相貌,這個人一出現就能讓孩子有安全感同時感到愉悅。
  • 寶寶跟誰睡就和誰親?錯過這個階段,怎麼努力都沒用!
    當然,現在很多年輕父母的經濟壓力比較大,他們在上班後都會把孩子託付給老人來照顧。可是大家有沒有想過,寶寶和誰待的時間越長感情就會越深厚,尤其是晚上跟著誰睡,就有可能和誰更親。而年齡越小的孩子,這樣的現象越明顯。
  • 孩子跟誰一起睡覺就和誰更親嗎?媽媽一旦錯過關鍵期,很難彌補娃
    那麼是不是在孩子沒有記憶的時候,我們對孩子的好,就是沒有用的呢?不是的。很多孩子從小跟著爺爺奶奶一起生活,長到不礙事手腳了,跟著爸爸媽媽去了,結果孩子很不聽話,非常叛逆。所以大家經常會說,孩子跟著誰睡,將來就跟誰親,更聽誰的話。這樣的說法,其實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 嬰兒是誰抱得多就和誰親?錯過三個關鍵期,孩子和媽媽可能都不親
    寶寶是不是誰抱得多就和誰親,表面看來好像就是,誰照顧孩子多,誰照顧孩子多孩子就和誰親。小區裡和我女兒一起上課的小朋友,從小是奶奶帶大的,有一段時間被奶奶帶回了老家,知道上幼兒園,都是和奶奶的關係是最親密的,不要爸爸和媽媽,都得要奶奶。
  • 寶寶和誰睡和誰親?錯過親子陪伴「關鍵期」,再彌補也白搭
    相信許多人都有想過,孩子如果和爺爺奶奶或者姥姥姥爺生活在一起,卻很久見不到自己的父母,會不會跟誰生活在一起就跟誰更親近,答案是肯定的,尤其是晚上和誰一起睡,就會更依賴誰,並且孩子的年齡越小,這種現象就會更加明顯。
  • 寶寶跟誰睡就跟誰親?心理專家:不是迷信,要抓住「依賴黃金期」
    而在我國大部分的家庭裡有一種約定俗成的撫養方式,即年輕父母出門上班,把孩子交給家裡的老人來帶。這樣既不會耽誤孩子的工作,又可以增進孩子和老人之間的感情。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寶寶跟誰睡就跟誰親的說法,那麼真的是這樣嗎?
  • 「這是我和奶奶的床,你不能睡」,李玫瑾:誰養孩子孩子跟誰親
    但是也有一些孩子,從小就不跟父母一起睡,漸漸心也遠了,甚至喊出「你不要過來。」這樣讓人傷心的話。孩子和誰睡,就是誰的孩子小石頭從小跟著奶奶長大,父母在上海工作很忙,沒法照顧他。因為錯過了最初的親密時光,因為沒有從小的時候就親自養育,石頭就變成了奶奶的孩子,而不是媽媽的孩子了。
  • 是不是寶寶晚上跟誰睡就會和誰親?這種說法對嗎?
    父母為了掙錢,不能時時刻刻陪伴著寶寶,時間久了之後,發現寶寶和自己的父母不怎麼親近。而且寶寶跟奶奶或者是姥姥睡,可能就跟她們更親了。那麼,是不是寶寶晚上跟誰睡就會和誰親在現在的許多家庭中,孩子往往有許多個撫養人,而孩子從小跟誰睡,往往也就暗示著誰是孩子的第一撫養人,孩子和他的第一撫養人更親。因為小寶寶的感情穩定性在三歲的時候才能形成,而有的寶寶在一歲半的時候就已經形成,這種親密關係的穩定性一旦形成,以後就很難改變。如果媽媽沒有與寶寶建立親密關係,那麼寶寶長大後很可能會與媽媽不親,而是對照顧自己的奶奶或者姥姥更親密。
  • 孩子和誰睡覺就跟誰親?李玫瑾教授:3歲前,孩子要和媽媽一起睡
    在我們身邊的許多小家庭中,年輕父母往往都是要工作的,所以照顧孩子的重任便落到了家裡的老人身上。而說到孩子晚上由誰陪著睡覺時,這些沒有時間照顧孩子的父母肯定也會回答,當然是由家裡的老人陪孩子睡。針對這一問題,李玫瑾教授也提出了相應的建議,那就在孩子3歲前,最好還是要跟媽媽一起睡。
  • 誰陪孩子睡他就跟誰親,親媽錯過了,到時候也難彌補,別做錯
    不少媽媽認為,孩子不管誰帶大的,今後還是和媽媽最親!其實這個理論並不成立,已經有不少人驗證了這一點,你還在這麼想嗎?別再天真了!,也為了朋友輕鬆一點,所以每晚孩子都和奶奶睡。一開始朋友不覺得有什麼問題,還天真地以為孩子是她生的,不管奶奶帶多久,都會和親媽最親。
  • 從小不陪孩子睡,「親媽」也可能不太親
    ,自己最多能和孩子玩一會兒就非常疲憊寶,晚上睡覺時也沒法好好照顧,孩子好幾次都在夜裡著了涼。,才會給人「孩子和媽親」的印象。,兩歲之前最適合培養感情8個月之前誰餵養和誰親母乳的媽媽在與寶寶建立親密關係這方面有天然的優勢,在哺乳之後和寶寶一起活動,一起入睡,才能將最初的餵養關係轉化為依戀關係。
  • 寶寶跟誰睡就跟誰親?心理專家:錯過「黃金期」,再努力也沒用
    可是大家有沒有想過,寶寶和誰待的時間越長感情就會越深厚,尤其是晚上跟著誰睡,就有可能和誰更親。而年齡越小的孩子,這樣的現象越明顯。但其實,犯罪心理學家李玫瑾教授曾指出,在孩子最初的幾年,誰養的就跟誰親,對誰的心理依賴更大。
  • 孩子跟誰睡就跟誰親,錯過親情升溫「黃金期」,以後再努力也白搭
    文|秘籍君孩子是不是誰帶跟誰親呢?這個不一定。看看身邊幫忙帶娃的老人,每天累死累活地圍著孩子轉,結果孩子爸媽下班一回來,孩子就立馬「拋棄」、「嫌棄」自己的爺爺奶奶或者姥姥姥爺。這種現象,還真是讓老人們心裡瞬間涼涼。不過,有人說「孩子跟誰睡就跟誰親」,這一點還是挺準的。
  • 「女兒就愛跟奶奶,和我親近不起來」,錯過陪伴黃金期,努力沒用
    第二天來到辦公室小李向同事講述了昨天的遭遇,說道:「女兒就愛跟奶奶,和我根本親近不起來,昨天讓她和自己睡她居然不同意。」而同事聽完小李的講述則表示,孩子晚上跟誰睡就會跟誰更親,錯過了孩子的陪伴黃金期,家長即便再努力也沒有用。
  • 孩子和誰睡,決定了他一生的性格,千萬別睡錯
    清歡:讓這種安全感陪伴孩子度過成長的一生,讓他更從容自信的長大。有句話說:「孩子跟誰睡,就是誰的孩子。」你以為只是每天陪伴睡覺的一點點時間,其實是孩子最重要的安全感的來源。其實,孩子和誰睡,就和誰親,是有科學依據的。
  • 誰帶孩子時間久孩子就和誰親?錯過這3個時期,孩子和媽媽不親近
    ,女性小小的身體都要默默的承受,可是,如果孩子在這個時候還總和自己鬧,和自己不親近的話,真的會讓母親的心態炸裂,還會忍不住朝著孩子發火,而且,很多寶媽都覺得,自己沒有時間帶孩子,所以孩子和自己不親近,不聽自己的話,還會覺得是不是誰抱孩子的次數多,抱的時間久,孩子就和誰親近呢?
  • 孩子跟誰睡,就是誰的孩子
    1作家小巫說:「孩子和誰睡,就是誰的孩子。」這話不假。我從小和姑姑睡,和她感情最好,有心裡話都和她說。我媽常說我投錯胎,應該鑽到姑姑肚子裡才對。2孩子和誰睡,就和誰親,是有科學依據的。19世紀,精神分析學家勒內施皮茨,跟蹤拍攝過一群沒有媽媽照顧的嬰兒,為期一年,得出結論:嬰兒對媽媽的依戀關係是會消失或轉移的,同時,錯過的依戀關係是不可逆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