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和誰睡就和誰親?錯過了「黃金期」,父母再努力也沒用

2020-11-08 奶嘴媽媽育嬰師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孩子從出生起就對父母有很深的依賴感,而在大多數人的觀念中,父母和孩子是有著天然血緣關係,所以孩子與父母是最親密的關係。但實際上,並不是所有的父母對於孩子而言都是最親的人。

孩子和媽媽不親,不願意和媽媽睡

曉純在結婚之前就是事業女性,而結婚之後她也一直選擇成為一個職場媽媽。孩子出生不到3個月,曉純就將孩子交給保姆照顧,而後重新去上班。而且為了自己第二天有良好的精神狀態,所以孩子也一直是和保姆一起睡。

家裡的老人一直勸曉純自己去帶孩子,老人說到:"孩子和誰睡以後就和誰親,現在不自己帶,等孩子長大了和你不親,你才知道後悔。"但曉純覺得老人是封建思想,也並沒有在意。

但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特別是孩子3歲之後,曉純卻發現孩子似乎對保姆更加的親密。孩子遇到事情,第一時間會向保姆求助。而即便曉純休息在家,孩子外出回到家時,第一時間只會找保姆

曉純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所以她決定將工作重心從工作轉移到孩子身上,也決定讓孩子和自己睡。但沒想到第一個晚上孩子就哭著鬧著要找保姆,怎麼都不願意入睡,這也讓曉純難過不已。

孩子和誰睡就和誰親,是真的嗎?

孩子小時候的內心是比較脆弱和敏感的,所以他們常常需要去尋求安全感。因為父母是陪伴孩子最長時間的人,而且父母經常和孩子一起睡,和孩子的身體接觸比較多,自然而然就會讓孩子產生依戀感

但孩子和父母最親這並不是絕對的事情,當父母的角色長期缺位,孩子會從其他人身上找到依賴感。

演員章齡之從小和自己的外婆待在一起。所以她曾經說到,一有什麼事,她都會選擇去外婆家,和外婆一起午睡,這對於章齡之而言,就像是充電的一個過程,能夠讓她感到安心。

李玫瑾教授就曾經說到,無論父母工作有多忙,晚上都要選擇陪孩子睡覺。因為這個時候孩子是非常敏感的,而這個時間段也是散發氣味最濃烈的時候,所以誰長期和孩子一起睡覺,孩子就會慢慢熟悉了那種氣味,也會開始與之親近。

孩子心理成長的"黃金期",父母要注意的問題

心理諮詢師武志紅曾經說過,"如果在3歲前,媽媽和孩子分離超過兩周,孩子的被拋棄創傷將是不可逆轉的。"所以3歲之前是孩子對一個人產生親近感的"黃金期",如果家長錯過了這個時期,後面再怎麼努力也是很難彌補的。

所以在這個黃金期,家長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不要急於"分床睡"

和父母一起睡覺的過程也是親子之間建立熟悉感的一個過程,所以在孩子3歲之前,父母不要急於和孩子"分床睡",有時間的話還是要多陪伴孩子入睡,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這樣孩子才能夠和父母之間建立親近感。

2、多和孩子互動

在孩子的"黃金期"內,父母要注意"互動式陪伴"。在於孩子的相處過程中,父母要多抱抱孩子、與孩子一起玩耍,這個過程也會讓孩子對父母產生情感上的依賴,加深彼此之間的感情。

有一些事情錯過了可以重來,但孩子成長的"黃金期"卻只有一次,錯過了剩下的就只有永遠的遺憾。所以無論父母有多忙,也一定不能夠錯過孩子的成長。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我是奶嘴媽媽育兒師,在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孩子跟誰睡就跟誰親?兒童心理學:過了「黃金期」,再努力也沒用
    孩子小的時候幾乎都會和家長一起睡,一是因為年紀小的孩子自己睡覺會害怕,二是因為孩子的依賴性比較強,離開父母身邊會產生不安的情緒。可是有些媽媽卻反映,自家孩子很"勢利",只願意跟他親近的人睡。
  • 孩子從小和誰睡就和誰親,親媽若錯過「黃金期」,娃照樣和她不親
    文|文兒孩子是最公平的,誰對她好,誰願意抽出時間陪他,他們就和誰親。前段時間,在外地工作的弟弟和弟妹回來了。給侄子買了很多衣服和零食,但這娃卻沒那麼開心,跟爸爸媽媽也不太親近的樣子。弟妹抱他的時候,他有點抗拒。此時,弟妹已經很難過了。
  • 孩子跟誰睡就和誰親?錯過「黃金撫養期」,媽媽別怪娃和自己不親
    所以,對於上班的媽媽們來說,即便是晚上陪著寶寶起夜,白天上班,每天嚴重缺覺,累死累活,全然無用,寶寶還是不會和媽媽親。鑑於這一點,給工作的媽媽們一個建議:如果老人身體康健,從孩子的安全感角度和媽媽能夠休息好的角度來看,還是讓寶寶跟著奶奶睡,才是明智的選擇。
  • 孩子和誰睡就和誰親?錯了,娃的「撫養黃金期」錯過了沒法補救
    文/麗麗育兒達人有人說:孩子和誰睡覺就和誰親。這句話你認同嗎?,最開始的那幾年,誰養就和誰親,對誰的心理依賴就更大。孩子和誰睡,就和誰親是真的嗎?其實這是有科學依據的。而國外的精神學分析專家也證明了這一點。那麼為什麼小琳的兒子不和小琳親呢?
  • 寶寶跟誰睡就跟誰親?心理專家:錯過「黃金期」,再努力也沒用
    可是大家有沒有想過,寶寶和誰待的時間越長感情就會越深厚,尤其是晚上跟著誰睡,就有可能和誰更親。而年齡越小的孩子,這樣的現象越明顯。但其實,犯罪心理學家李玫瑾教授曾指出,在孩子最初的幾年,誰養的就跟誰親,對誰的心理依賴更大。
  • 孩子跟誰睡就跟誰親,錯過親情升溫「黃金期」,以後再努力也白搭
    文|秘籍君孩子是不是誰帶跟誰親呢?這個不一定。看看身邊幫忙帶娃的老人,每天累死累活地圍著孩子轉,結果孩子爸媽下班一回來,孩子就立馬「拋棄」、「嫌棄」自己的爺爺奶奶或者姥姥姥爺。這種現象,還真是讓老人們心裡瞬間涼涼。不過,有人說「孩子跟誰睡就跟誰親」,這一點還是挺準的。
  • 寶寶跟誰睡就和誰親?錯過這個階段,怎麼努力都沒用!
    當然,現在很多年輕父母的經濟壓力比較大,他們在上班後都會把孩子託付給老人來照顧。可是大家有沒有想過,寶寶和誰待的時間越長感情就會越深厚,尤其是晚上跟著誰睡,就有可能和誰更親。而年齡越小的孩子,這樣的現象越明顯。
  • 寶寶從小跟誰睡就跟誰親?心理專家:錯過「黃金期」,努力也沒用
    曾經網絡上流行一種說法;「搬起磚頭抱不了你,放下磚頭養不起你」所以現在大多數的年輕父母都會選擇把孩子託付給老人照顧,那麼你是全職媽媽還是職場媽媽,也許這決定著你和寶寶的親密程度很多寶媽都會說:孩子是自己生的,所謂母子連心,肯定和自己最親近,可是大家有沒有想過,寶寶在親情關係建立初期,,特別是晚上跟誰睡,會慢慢依戀那個味道,也就和誰最親。
  • 寶寶和誰睡和誰親?錯過親子陪伴「關鍵期」,再彌補也白搭
    相信許多人都有想過,孩子如果和爺爺奶奶或者姥姥姥爺生活在一起,卻很久見不到自己的父母,會不會跟誰生活在一起就跟誰更親近,答案是肯定的,尤其是晚上和誰一起睡,就會更依賴誰,並且孩子的年齡越小,這種現象就會更加明顯。
  • 孩子和誰睡覺就跟誰親?李玫瑾教授:3歲前,孩子要和媽媽一起睡
    在我們身邊的許多小家庭中,年輕父母往往都是要工作的,所以照顧孩子的重任便落到了家裡的老人身上。而說到孩子晚上由誰陪著睡覺時,這些沒有時間照顧孩子的父母肯定也會回答,當然是由家裡的老人陪孩子睡。針對這一問題,李玫瑾教授也提出了相應的建議,那就在孩子3歲前,最好還是要跟媽媽一起睡。
  • 「女兒就愛跟奶奶,和我親近不起來」,錯過陪伴黃金期,努力沒用
    」,錯過陪伴黃金期,努力沒用小李今年二十七歲了,家裡有一個兩歲的小女兒,由於小李夫妻二人都是工薪階層,工作非常繁忙的他們很難抽出時間來照看自己的孩子,無奈之下只能將婆婆接到了家裡來,讓老人負責對孩子的照顧。
  • 誰陪孩子睡他就跟誰親,親媽錯過了,到時候也難彌補,別做錯
    不少媽媽認為,孩子不管誰帶大的,今後還是和媽媽最親!其實這個理論並不成立,已經有不少人驗證了這一點,你還在這麼想嗎?別再天真了!,也為了朋友輕鬆一點,所以每晚孩子都和奶奶睡。誰陪孩子睡他就跟誰親,親媽錯過了,到時候也難彌補,別做錯!
  • 孩子跟誰睡就會跟誰親,不管是不是親媽,一旦錯過難以彌補
    文丨木棉媽媽孩子不管是誰帶大的,以後都會跟媽媽最親。孩子跟誰親取決於孩子跟誰睡滿滿比我家寶寶大三個月,從小就是姥姥帶的,原本晚上吃母乳跟媽媽睡,後來媽媽上班,母乳也不多,就是直接斷了奶,全奶粉餵養,自從斷奶後,滿滿就跟姥姥睡了。一開始並沒有什麼不妥,後來滿滿媽媽說:孩子現在都不跟我!前段時間十一他們回滿滿奶奶家,都要帶著姥姥去才行。
  • 孩子跟誰睡,就是誰的孩子
    2孩子和誰睡,就和誰親,是有科學依據的。19世紀,精神分析學家勒內施皮茨,跟蹤拍攝過一群沒有媽媽照顧的嬰兒,為期一年,得出結論:嬰兒對媽媽的依戀關係是會消失或轉移的,同時,錯過的依戀關係是不可逆轉的。安安媽是個職場女強人,孩子三個月大就回歸職場,孩子的吃喝拉撒睡都是奶奶照顧。後來,她也覺得虧欠孩子,一有空就帶孩子玩耍,孩子慢慢也和她親近起來,但她疑惑的是,孩子白天和她在一起都很開心,但一到睡覺,一定要找奶奶。這種情況,就是錯過了1歲前的親子關係建立期。
  • 寶寶跟誰睡就跟誰親,心理專家:錯過依戀黃金期,再想親近就晚了
    引言迫於生活壓力,很多父母不得不選擇求助老人幫助自己帶孩子,以便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給全家人創造更好的生活環境。但是那些長時間被老人照顧的孩子,卻很有可能只親老人不親父母,讓不少爸媽傻了眼。婆婆安慰說,孩子只是跟自己睡慣了,讓小梅別放在心上。但是小梅仍然很傷心,這可是自己的親生兒子!之前總想著先努力工作攢攢錢,等過幾年再把孩子接回身邊,但是如今孩子的疏離讓她不知所措,自己的做法真的對嗎?
  • 「這是我和奶奶的床,你不能睡」,李玫瑾:誰養孩子孩子跟誰親
    但是也有一些孩子,從小就不跟父母一起睡,漸漸心也遠了,甚至喊出「你不要過來。」這樣讓人傷心的話。孩子和誰睡,就是誰的孩子小石頭從小跟著奶奶長大,父母在上海工作很忙,沒法照顧他。,公司放長假的時候再回去看他。
  • 孩子跟誰一起睡覺就和誰更親嗎?媽媽一旦錯過關鍵期,很難彌補娃
    那麼是不是在孩子沒有記憶的時候,我們對孩子的好,就是沒有用的呢?不是的。很多孩子從小跟著爺爺奶奶一起生活,長到不礙事手腳了,跟著爸爸媽媽去了,結果孩子很不聽話,非常叛逆。所以大家經常會說,孩子跟著誰睡,將來就跟誰親,更聽誰的話。這樣的說法,其實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 孩子跟誰睡就跟誰親?心理學專家:3歲前不陪伴,再努力也白搭
    當孩子被床褥捂住鼻口,大聲啼哭求救時,愚蠢的媽媽不僅"不敢"進嬰兒房幫孩子一把,居然還在朋友圈和群裡去求助。最後因為救助不及時,孩子被活活"悶死"。孩子跟誰睡就跟誰親?心理學家表示:確實如此除了一些悲劇事件,孩子跟誰睡,也影響著親子關係的建立。
  • 孩子和誰睡,決定了他一生的性格,千萬別睡錯
    其實,孩子和誰睡,就和誰親,是有科學依據的。與父母之間總有一堵牆心理學家說,孩子幼年時期,是和父母建立親子關係的重要時期,錯過了這個關鍵期,很難再和父母親近。當孩子3歲後,會有其他小夥伴走進他們的生活,或者他們要去幼兒園了,這時候很多孩子也會嘗試獨自睡覺了,對父母的陪睡也沒有那麼強烈的需求了。所以,儘量陪孩子一起睡。當然,陪孩子一起睡,不一定是說和孩子一張床,也可以是大小床,孩子在父母的身邊。
  • 孩子小時候和誰睡,竟決定他一生的性格!父母一定要看
    無奈,她只能等孩子睡著了,再把孩子抱回自己屋。可第二天一早孩子醒來,哭著喊著找奶奶。 相信有很多人都與丹丹有同樣的想法,但其實,犯罪心理學李玫瑾教授曾指出:在孩子最初的幾年,誰養的就跟誰親,對誰的心理依賴更大。 出生的前三年特別是剛出生的第一年,孩子會對照顧者產生情感依賴,而依賴的主體是主要照看他的那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