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跟誰一起睡覺就和誰更親嗎?媽媽一旦錯過關鍵期,很難彌補娃

2020-12-22 啞鈴媽媽

|西紅柿媽媽

張雨綺在參加《吐槽大會》的時候,講起了自己的龍鳳胎兒女。她說,別人問我整天工作,是不是沒有時間照顧孩子。其實,孩子小的時候對他們太好,也沒有什麼用。畢竟孩子年齡太小,又不記事。等他們長大了懂事了,能上節目掙錢了,我再對他們好也是一樣。

當然,這是張雨綺逗大家哈哈大笑的爆梗。孩子在不記事的時候,爸爸媽媽還是會非常愛他們,對他們很好。

那麼是不是在孩子沒有記憶的時候,我們對孩子的好,就是沒有用的呢?不是的。很多孩子從小跟著爺爺奶奶一起生活,長到不礙事手腳了,跟著爸爸媽媽去了,結果孩子很不聽話,非常叛逆。

所以大家經常會說,孩子跟著誰睡,將來就跟誰親,更聽誰的話。這樣的說法,其實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孩子需要心理撫養。

心理學家李玫瑾曾經講過關於孩子的心理撫養的問題。她建議孩子在出生後,孩子一定要親自撫養,建立母親和孩子之間的依戀。

孩子在出生到一歲半的這段時間裡,心理上對撫養人的依戀程度是最深的,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這種依戀心理逐漸減少,成長為一個獨立人格的人。

也就是說,在孩子從出生一歲半左右,誰帶孩子最多,孩子就跟誰親,更聽誰的話。

奶奶從小帶孩子,孩子和奶奶親。姥姥從小帶孩子,孩子和姥姥親。保姆帶孩子最多,孩子就和保姆最親。

孩子並沒有認知能力,孩子從誰的身上獲得安全感,就會和誰最親,這跟血緣關係並沒有多大的關係。

孩子和父母之間的情感依戀,也是父母以後教育孩子的資本。如果孩子小的時候,爸爸媽媽沒有帶過,孩子長大了管教起來也會更加困難。

孩子在一歲半之前,幾乎完全沒有自己生活的能力,吃喝拉撒睡,都需要大人的陪伴和幫助。不管你是一個全職媽媽,還是需要出去工作,把孩子帶在自己身邊,有時間多對孩子做以下這幾件事。不然錯過關鍵期了,就很難彌補寶寶了,寶寶也很難親近媽媽了。

給孩子餵奶。

嬰兒時期,孩子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吃。孩子餓了,就會難受、就會哭。母乳餵養的寶寶,看到媽媽走過來,孩子馬上就開心起來了。喝奶粉的孩子,看到拿奶瓶的人來了,也會高興起來。

所以給孩子餵奶,是增進親子感情的開始。孩子雖然不會說話和行動,但是對滿足他需求,帶來愉快心情的人,會有越來越多人深的情感。

多對孩子微笑。

我們很多時候對著孩子微笑,孩子自己也高興地笑起來了。嬰幼兒雖然沒有語言表達能力,但是他們同樣可以感受到媽媽的心情。

如果媽媽每天心情愉快地對著孩子微笑,孩子就會有快樂的感覺。媽媽分享給孩子的快樂,對孩子的身心發育都是良好的刺激,有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多擁抱孩子。

在孩子還不能用語言表達的時候,父母和孩子肢體上的交流就非常重要。媽媽下班回家,不要急著去做飯,給孩子一個深深的擁抱,滿足一下孩子對媽媽的思念。

媽媽親親寶寶,抱抱寶寶,對孩子來說,就是最好的愛意的表達。

多和孩子「嘮叨」。

李玫瑾教授在一次講座中說過,孩子的語言發展,也是源於嬰幼兒時期,撫養人對他的影響。

如果孩子是保育員帶,孩子尿了、拉了,保育員過來,換完尿布就走了。

如果是媽媽來照顧孩子,可能就是一邊嘮叨:「怎麼又尿了,換完了,這會兒舒服吧!」

聽,是孩子語言發展的基礎。媽媽熟悉的聲音,也是孩子愛你、依戀你的基礎。

和孩子一起睡。

有些媽媽白天工作很累,晚上不帶孩子一起睡,這樣是很不好的。睡眠時間,孩子和媽媽也能建立親密的親子關係。

媽媽身上熟悉的味道,媽媽的愛撫,媽媽睡前唱的歌謠都是給孩子愛的表達,會給孩子更多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所以,不要過早地讓孩子分房睡。尤其是孩子在3歲以前,孩子和父母分房睡,不但沒有鍛鍊孩子的獨立性,還有可能讓孩子變得更膽小害怕。

母愛,是孩子最大的依靠,不管多難,請把孩子帶在自己身邊吧!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孩子跟誰睡就跟誰親,錯過親情升溫「黃金期」,以後再努力也白搭
    文|秘籍君孩子是不是誰帶跟誰親呢?這個不一定。看看身邊幫忙帶娃的老人,每天累死累活地圍著孩子轉,結果孩子爸媽下班一回來,孩子就立馬「拋棄」、「嫌棄」自己的爺爺奶奶或者姥姥姥爺。這種現象,還真是讓老人們心裡瞬間涼涼。不過,有人說「孩子跟誰睡就跟誰親」,這一點還是挺準的。
  • 寶寶和誰睡和誰親?錯過親子陪伴「關鍵期」,再彌補也白搭
    相信許多人都有想過,孩子如果和爺爺奶奶或者姥姥姥爺生活在一起,卻很久見不到自己的父母,會不會跟誰生活在一起就跟誰更親近,答案是肯定的,尤其是晚上和誰一起睡,就會更依賴誰,並且孩子的年齡越小,這種現象就會更加明顯。
  • 寶寶被誰抱就和誰最親?寶媽錯過「關鍵期」,怎麼努力都是無用功
    —心理學家鮑爾比」生活中,總會遇到這樣的現象:有些孩子跟媽媽比較親,有些孩子跟爸爸比較親,有些孩子又跟爺爺奶奶比較親……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大多數人面對這樣的現象,常常都會下意識的說出一句話:「孩子小時候,我抱他最多,所以他就會跟我親一點。」
  • 孩子跟誰睡就和誰親?錯過「黃金撫養期」,媽媽別怪娃和自己不親
    媽媽們一定很關注寶寶跟誰親的問題,尤其是自己不能帶孩子的情況下。有的媽媽認為只要寶寶晚上跟自己睡覺,就一定會跟自己親,即便自己白天要上班,陪伴寶寶的是奶奶。這是一種錯覺而已,實際上寶寶成長的黃金期,也就是前三歲,誰陪伴的多,孩子就會跟誰親,而不是跟誰就跟誰親。
  • 孩子和誰睡就和誰親?錯了,娃的「撫養黃金期」錯過了沒法補救
    文/麗麗育兒達人有人說:孩子和誰睡覺就和誰親。這句話你認同嗎?孩子和誰睡,就和誰親是真的嗎?其實這是有科學依據的。而國外的精神學分析專家也證明了這一點。那麼為什麼小琳的兒子不和小琳親呢?小琳想要撫養兒子是沒有問題的,問題在於,孩子和奶奶親已經成為了習慣,即使作為媽媽的小琳在努力也是白搭的。重要的原因在於:小琳錯過了兒子的「撫養黃金期」。
  • 寶寶跟誰睡就和誰親?錯過這個階段,怎麼努力都沒用!
    當然,現在很多年輕父母的經濟壓力比較大,他們在上班後都會把孩子託付給老人來照顧。可是大家有沒有想過,寶寶和誰待的時間越長感情就會越深厚,尤其是晚上跟著誰睡,就有可能和誰更親。而年齡越小的孩子,這樣的現象越明顯。
  • 寶寶跟誰睡就跟誰親?心理專家:錯過「黃金期」,再努力也沒用
    可是大家有沒有想過,寶寶和誰待的時間越長感情就會越深厚,尤其是晚上跟著誰睡,就有可能和誰更親。而年齡越小的孩子,這樣的現象越明顯。但其實,犯罪心理學家李玫瑾教授曾指出,在孩子最初的幾年,誰養的就跟誰親,對誰的心理依賴更大。
  • 孩子和誰睡覺就跟誰親?李玫瑾教授:3歲前,孩子要和媽媽一起睡
    在我們身邊的許多小家庭中,年輕父母往往都是要工作的,所以照顧孩子的重任便落到了家裡的老人身上。而說到孩子晚上由誰陪著睡覺時,這些沒有時間照顧孩子的父母肯定也會回答,當然是由家裡的老人陪孩子睡。針對這一問題,李玫瑾教授也提出了相應的建議,那就在孩子3歲前,最好還是要跟媽媽一起睡。
  • 「這是我和奶奶的床,你不能睡」,李玫瑾:誰養孩子孩子跟誰親
    但是也有一些孩子,從小就不跟父母一起睡,漸漸心也遠了,甚至喊出「你不要過來。」這樣讓人傷心的話。孩子和誰睡,就是誰的孩子小石頭從小跟著奶奶長大,父母在上海工作很忙,沒法照顧他。到了上幼兒園的年齡,石頭父母提前買好了學區房,最近也把孩子和奶奶接到上海一起生活。但是,孩子根本就不親近父母,玩的時候只找奶奶。石頭媽媽晚上要哄睡,他直接說,你從床上下去,這是我和奶奶的床,你不能上來睡覺……這些話像刀子一樣隔在媽媽的心上。
  • 嬰兒是誰抱得多就和誰親?錯過三個關鍵期,孩子和媽媽可能都不親
    寶寶是不是誰抱得多就和誰親,表面看來好像就是,誰照顧孩子多,誰照顧孩子多孩子就和誰親。小區裡和我女兒一起上課的小朋友,從小是奶奶帶大的,有一段時間被奶奶帶回了老家,知道上幼兒園,都是和奶奶的關係是最親密的,不要爸爸和媽媽,都得要奶奶。
  • 孩子跟誰睡就跟誰親?兒童心理學:過了「黃金期」,再努力也沒用
    孩子小的時候幾乎都會和家長一起睡,一是因為年紀小的孩子自己睡覺會害怕,二是因為孩子的依賴性比較強,離開父母身邊會產生不安的情緒。可是有些媽媽卻反映,自家孩子很"勢利",只願意跟他親近的人睡。
  • 孩子和誰睡就和誰親?錯過了「黃金期」,父母再努力也沒用
    孩子出生不到3個月,曉純就將孩子交給保姆照顧,而後重新去上班。而且為了自己第二天有良好的精神狀態,所以孩子也一直是和保姆一起睡。家裡的老人一直勸曉純自己去帶孩子,老人說到:"孩子和誰睡以後就和誰親,現在不自己帶,等孩子長大了和你不親,你才知道後悔。
  • 孩子和誰睡就跟誰親?錯過最寶貴的一年半,再想彌補就難了
    因為工作關係,小慧出了月子就回去上班,孩子全由育兒嫂和孩子姥姥照料,很少親自餵奶。寶寶現在五個月,晚上不要媽媽只要外婆和育兒嫂。小慧有時間想要親自餵奶時寶寶卻一口不吸,只得擠出來放到奶瓶裡餵給寶寶。自己的孩子開始不需要自己了,這對於一位媽媽是多麼沉重的打擊啊。
  • 孩子跟誰睡就會跟誰親,不管是不是親媽,一旦錯過難以彌補
    文丨木棉媽媽孩子不管是誰帶大的,以後都會跟媽媽最親。孩子跟誰親取決於孩子跟誰睡滿滿比我家寶寶大三個月,從小就是姥姥帶的,原本晚上吃母乳跟媽媽睡,後來媽媽上班,母乳也不多,就是直接斷了奶,全奶粉餵養,自從斷奶後,滿滿就跟姥姥睡了。一開始並沒有什麼不妥,後來滿滿媽媽說:孩子現在都不跟我!前段時間十一他們回滿滿奶奶家,都要帶著姥姥去才行。
  • 孩子跟誰睡,就是誰的孩子
    2孩子和誰睡,就和誰親,是有科學依據的。19世紀,精神分析學家勒內施皮茨,跟蹤拍攝過一群沒有媽媽照顧的嬰兒,為期一年,得出結論:嬰兒對媽媽的依戀關係是會消失或轉移的,同時,錯過的依戀關係是不可逆轉的。後來,她也覺得虧欠孩子,一有空就帶孩子玩耍,孩子慢慢也和她親近起來,但她疑惑的是,孩子白天和她在一起都很開心,但一到睡覺,一定要找奶奶。這種情況,就是錯過了1歲前的親子關係建立期。在安安最需要依戀的時候,是奶奶滿足了他的需求,奶奶也比媽媽具備了更多安全感的給予。
  • 「孩子跟誰睡」影響成年後的個性,背後的真相很扎心
    01知乎上有一個熱門話題:孩子跟誰睡就和誰親?我失去了孩子?如今,快出月子了,可是我發現大寶跟我沒有以前親了,現在跟奶奶更親,幼兒園放學後粘奶奶,我有些吃孩子奶奶的醋,瞬間感覺心裡委屈,眼淚不爭氣地奔了出來。
  • 寶寶跟誰親就是誰的孩子?
    最近在問答遇到好幾個媽媽在問,我平時工作沒空帶孩子,晚上回來發現寶寶根本不和我親,只喜歡奶奶,不要我抱諸如此類的問題。我自己也有孩子,今年三歲,我兒子小時候白天是奶奶帶晚上我自己帶的,他跟奶奶和我都親!我姐姐的孩子是她自己帶的,今年九歲,雖然跟媽媽最親,但是依然會抱著奶奶的脖子說奶奶好。我總結了一下,孩子和誰親這個問題,跟各位新手媽媽和奶奶分享一下。
  • 寶寶跟誰睡就跟誰親?心理專家:不是迷信,要抓住「依賴黃金期」
    而在我國大部分的家庭裡有一種約定俗成的撫養方式,即年輕父母出門上班,把孩子交給家裡的老人來帶。這樣既不會耽誤孩子的工作,又可以增進孩子和老人之間的感情。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寶寶跟誰睡就跟誰親的說法,那麼真的是這樣嗎?
  • 寶寶誰抱得多就和誰親?錯過了這3個階段,寶寶很難和媽媽更親近
    寶寶誰抱得多就和誰親很多父母會產生一種疑問,那是不是誰抱寶寶更多一些,寶寶就會和誰更加親近一些呢?表面上看的確如此,寶寶會和平時照顧自己更多的人更親近。寶寶很難和媽媽更親近◆ 8個月前,誰照顧寶寶,寶寶和誰親寶寶在出生後的一段時間裡,都需要媽媽進行母乳餵養,所以媽媽每天都會和寶寶親密接觸,所以當寶寶餓了,就會第一時間想到媽媽。
  • 錯過這3個抱孩子的關鍵期,就算你是孩子的親媽,都不會和你親
    錯過了這三個抱孩子的關鍵期,就算你是孩子的親生媽媽,他都不一定會和你親。孩子是不是誰抱他的多,他就會和誰親呢?誰照顧孩子多,誰抱孩子抱得多孩子就會和誰去,表面上說這句話是沒有錯誤的。孩子一直跟著爸爸媽媽生活,可是有一段時間奶奶把寶寶帶回家,待了一段時間,上幼兒園的時候,爸爸媽媽就把奶奶和孩子一塊接了回來,但是孩子只要奶奶不要爸爸媽媽這是為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