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是誰抱得多就和誰親?錯過三個關鍵期,孩子和媽媽可能都不親

2020-12-22 豌豆媽媽育兒

寶寶是不是誰抱得多就和誰親,表面看來好像就是,誰照顧孩子多,誰照顧孩子多孩子就和誰親。小區裡和我女兒一起上課的小朋友,從小是奶奶帶大的,有一段時間被奶奶帶回了老家,知道上幼兒園,都是和奶奶的關係是最親密的,不要爸爸和媽媽,都得要奶奶。

現實中這種情況很多,但是孩子其實並不是誰抱得多就和誰親,而是誰照顧得多就和誰親,因為這裡面牽扯到了嬰兒依戀關係的建立。

了解孩子依戀關係的建立

嬰兒出生後的第一個任務就是快速的和撫養人建立起依戀關係,來保證自己可以被更好的照顧以便生存下去。而這種依戀關係想要真正的建立起來,一般需要等到孩子7個月之後。

心理學家鮑爾比把依戀關係分為四個階段:

0-2個月,前依戀2-7個月,形成中的依戀7-24個月,明確的依戀24個月之後,目標矯正的夥伴關係伴隨著孩子的獨立性越來越好,孩子的依戀關係其實被分為了兩個部分,7個月之前,嬰兒的依戀以被動為主;7個月之後,孩子的依戀關係會更主動。

第一階段,孩子出生前2個月

這個時候,嬰兒屬於前依戀關係,哭聲就是孩子與大人建立關係的行為,但是孩子並不認人,誰抱都是一樣的。

第二階段,2-7個月

這一階段,嬰兒開始學習與他人進行交往。在這一階段,嬰兒學會了如何吸引撫養人的注意力,比如用聲音,不止是哭聲;或者動作甚至是行為。嬰兒還會對撫養人的動作做出回應,比如嬰兒發現自己笑的時候就能夠吸引到撫養人和他說話,那麼他就會以笑來吸引撫養人和自己溝通。在這一階段,嬰兒還掌握了認人,他會通過聲音、臉部識別來認出和自己日夜相伴的人。

但是這一階段,嬰兒對於照顧人並沒有明顯的喜好和選擇,也就是沒有到完全認人的階段。

第三階段,8-24個月

8個月開始嬰兒開會認人,因為他們的大腦中出現了「客體永存」的概念,他們有了記憶,開始擔心看不到媽媽或者主要撫養人,孩子最明顯的變化就是他開始依賴主要撫養人,一個集中在特定人身上的關係形成。

這個時候嬰兒開始出現明顯喜好,只喜歡媽媽或者日夜照顧自己的奶奶。

之所以這位媽媽覺得是不是誰抱得多孩子就和誰親,主要原因是8個月之前都是媽媽和奶奶一起照顧孩子,孩子對兩人的關係應該是平等的,但是8個月之後再建立關係的時候,奶奶代替了媽媽的位置。

養育嬰兒的過程中孩子究竟和誰親

8個月之前,誰照顧就和誰親

8個月之前,如果是媽媽和奶奶一起照顧寶寶,孩子是不會明顯的趨向於和誰親,當然如果是母乳媽媽,有著自然的優勢,一旦孩子餓了,總會跑向媽媽。所以就會出現很多媽媽說明明自己照顧的孩子,自己上班後孩子也沒有一絲不舍,尤其是奶粉寶寶。

8-24個月之後,誰陪伴更多孩子就和誰親

8個月之後,孩子的意識中建立了「客體永存」概念,他能夠記得清楚誰是自己的主要撫養著,比如媽媽和奶奶都是主要撫養者,但是孩子晚上主要和媽媽睡,媽媽給予孩子的互動會更多,孩子可能更喜歡媽媽;如果8個月之後媽媽上班,奶奶接手,吃、喝、拉、撒都是奶奶在照顧,媽媽幾乎很少去管孩子,這個時候孩子的主要依賴者是奶奶,她會和奶奶更親。

2歲之後,孩子會重新依戀媽媽

2歲之前,嬰兒會建立主要的依戀關係,2歲之後,被稱為目標矯正依戀關係。也就是孩子會根據主要依戀者的行為來調整自己的行為,求抱抱媽媽拒絕,孩子可以跟著媽媽。而且在這個過程中依戀關係會發生變化,比如很多奶奶帶的孩子,突然間開始依戀上媽媽,當然這要求媽媽和孩子是在一起生活的。

如何和孩子建立親密的親子關係

很多媽媽會有疑惑,明明自己和奶奶一起照顧孩子,為什麼孩子更喜歡奶奶;自己上班後如何和孩子建立起親密關係。

8個月之前多和孩子建立關係

8個月之前,嬰兒雖然不會認人,但是孩子的主要目的是和主要撫養人建立聯繫,為了建立聯繫孩子會主動吸引媽媽的目光,這個時候媽媽需要及時的和孩子互動,孩子一句媽媽一句,孩子的行為引發媽媽的回饋,這些回饋消息都能夠幫助孩子學會生命早期關係的建立。比如媽媽和奶奶一起照顧孩子,當媽媽經常和孩子互動,媽媽的臉也更容易被寶寶記住。

分7-8個月離焦慮期多高效陪伴

8個月的嬰兒開始產生分離焦慮,分離焦慮孩子會特別粘人,這個時候最好不要輕易離開孩子,做到高效率陪伴。高效率的陪伴說直白點就是和孩子有更多的互動,而不是單單的坐在孩子身邊。這個時候嬰兒開始建立起主要依戀關係,媽媽的高效陪伴可以彌補陪伴時間的不夠,尤其是母乳媽媽。一旦孩子和媽媽建立起依戀關係,這種依戀關係會是穩定而持久的。

建議

如果媽媽已經錯過了依戀關係建立的最佳時間也彆氣餒,從現在起和孩子做到高效陪伴,孩子的依戀關係會在2歲之後逐漸轉變。

相關焦點

  • 寶寶被誰抱就和誰最親?寶媽錯過「關鍵期」,怎麼努力都是無用功
    有次坐在一起聊到了這個話題,小孩子的奶奶就說:「跟他爸爸媽媽相比,我抱他最多,他不跟我親跟誰親。」事實是這樣嗎?孩子和誰親,是通過誰抱的多來判斷的嗎?簡單來說,寶寶和誰最親,也就是對誰最有依戀性。而這種依戀,並不只是通過簡單的抱一抱就能夠實現的。
  • 寶寶誰抱得多就和誰親?錯過這3個階段,寶寶和媽媽可能都不親
    陪伴寶寶長大是很重要的一個問題,一些寶媽認為,自己照顧孩子的時間很少,抱寶寶的時間也沒有多少,大多數時候,因為工作的關係,就會將孩子交給老人照顧,所以我們常常聽到一些寶媽抱怨,孩子跟自己不親近,是因為照顧孩子的時間太少了,所以一些寶媽認為誰照顧孩子的時間多一些,孩子就跟誰更加的親近
  • 錯過這3個抱孩子的關鍵期,就算你是孩子的親媽,都不會和你親
    錯過了這三個抱孩子的關鍵期,就算你是孩子的親生媽媽,他都不一定會和你親。孩子是不是誰抱他的多,他就會和誰親呢?誰照顧孩子多,誰抱孩子抱得多孩子就會和誰去,表面上說這句話是沒有錯誤的。孩子一直跟著爸爸媽媽生活,可是有一段時間奶奶把寶寶帶回家,待了一段時間,上幼兒園的時候,爸爸媽媽就把奶奶和孩子一塊接了回來,但是孩子只要奶奶不要爸爸媽媽這是為什麼呢?
  • 孩子跟誰睡就和誰親?錯過「黃金撫養期」,媽媽別怪娃和自己不親
    媽媽們一定很關注寶寶跟誰親的問題,尤其是自己不能帶孩子的情況下。有的媽媽認為只要寶寶晚上跟自己睡覺,就一定會跟自己親,即便自己白天要上班,陪伴寶寶的是奶奶。這是一種錯覺而已,實際上寶寶成長的黃金期,也就是前三歲,誰陪伴的多,孩子就會跟誰親,而不是跟誰就跟誰親。
  • 寶寶誰抱得多就和誰親?錯過了這3個階段,寶寶很難和媽媽更親近
    寶寶誰抱得多就和誰親很多父母會產生一種疑問,那是不是誰抱寶寶更多一些,寶寶就會和誰更加親近一些呢?表面上看的確如此,寶寶會和平時照顧自己更多的人更親近。寶寶很難和媽媽更親近◆ 8個月前,誰照顧寶寶,寶寶和誰親寶寶在出生後的一段時間裡,都需要媽媽進行母乳餵養,所以媽媽每天都會和寶寶親密接觸,所以當寶寶餓了,就會第一時間想到媽媽。
  • 孩子從小和誰睡就和誰親,親媽若錯過「黃金期」,娃照樣和她不親
    文|文兒孩子是最公平的,誰對她好,誰願意抽出時間陪他,他們就和誰親。前段時間,在外地工作的弟弟和弟妹回來了。給侄子買了很多衣服和零食,但這娃卻沒那麼開心,跟爸爸媽媽也不太親近的樣子。弟妹抱他的時候,他有點抗拒。此時,弟妹已經很難過了。
  • 寶寶和誰睡和誰親?錯過親子陪伴「關鍵期」,再彌補也白搭
    相信許多人都有想過,孩子如果和爺爺奶奶或者姥姥姥爺生活在一起,卻很久見不到自己的父母,會不會跟誰生活在一起就跟誰更親近,答案是肯定的,尤其是晚上和誰一起睡,就會更依賴誰,並且孩子的年齡越小,這種現象就會更加明顯。
  • 孩子跟誰一起睡覺就和誰更親嗎?媽媽一旦錯過關鍵期,很難彌補娃
    孩子在出生到一歲半的這段時間裡,心理上對撫養人的依戀程度是最深的,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這種依戀心理逐漸減少,成長為一個獨立人格的人。也就是說,在孩子從出生一歲半左右,誰帶孩子最多,孩子就跟誰親,更聽誰的話。奶奶從小帶孩子,孩子和奶奶親。
  • 孩子跟誰睡就跟誰親,錯過親情升溫「黃金期」,以後再努力也白搭
    文|秘籍君孩子是不是誰帶跟誰親呢?這個不一定。看看身邊幫忙帶娃的老人,每天累死累活地圍著孩子轉,結果孩子爸媽下班一回來,孩子就立馬「拋棄」、「嫌棄」自己的爺爺奶奶或者姥姥姥爺。這種現象,還真是讓老人們心裡瞬間涼涼。不過,有人說「孩子跟誰睡就跟誰親」,這一點還是挺準的。
  • 孩子和誰睡就和誰親?錯了,娃的「撫養黃金期」錯過了沒法補救
    文/麗麗育兒達人有人說:孩子和誰睡覺就和誰親。這句話你認同嗎?兒子出生後,小琳盡心盡力的伺候他,但兒子卻和自己不親。有什麼好吃的都會拿給他奶奶吃,幼兒園有什麼好笑的事都講給他奶奶聽,甚至很多時候放學直接去奶奶家,從不和小琳打招呼。小琳認為是婆婆教壞了兒子,不然為啥孩子只跟婆婆親,不和自己親呢?
  • 誰帶孩子時間久孩子就和誰親?錯過這3個時期,孩子和媽媽不親近
    ,女性小小的身體都要默默的承受,可是,如果孩子在這個時候還總和自己鬧,和自己不親近的話,真的會讓母親的心態炸裂,還會忍不住朝著孩子發火,而且,很多寶媽都覺得,自己沒有時間帶孩子,所以孩子和自己不親近,不聽自己的話,還會覺得是不是誰抱孩子的次數多,抱的時間久,孩子就和誰親近呢?
  • 孩子和誰睡就和誰親?錯過了「黃金期」,父母再努力也沒用
    孩子從出生起就對父母有很深的依賴感,而在大多數人的觀念中,父母和孩子是有著天然血緣關係,所以孩子與父母是最親密的關係。但實際上,並不是所有的父母對於孩子而言都是最親的人。孩子出生不到3個月,曉純就將孩子交給保姆照顧,而後重新去上班。而且為了自己第二天有良好的精神狀態,所以孩子也一直是和保姆一起睡。家裡的老人一直勸曉純自己去帶孩子,老人說到:"孩子和誰睡以後就和誰親,現在不自己帶,等孩子長大了和你不親,你才知道後悔。
  • 寶寶會跟抱自己最久的人最親?錯過關鍵期,爸媽怎麼努力都沒用
    寶寶會跟抱自己最久的人最親?錯過關鍵期,爸媽怎麼努力都沒用現在有很多年輕夫妻在生完小孩子之後,就會把小孩子給家裡的老人照顧,因為兩口子還是要打拼事業,要為孩子掙奶粉錢,其實他們也想把孩子留在身邊自己照顧,但是為了給孩子創造更好的生活條件,讓老人家帶小孩子是一種更好的選擇,不過讓老一輩的帶孩子,就會出現隔代親的現象,有很多孩子比起自己的爸媽和爺爺奶奶或者是外公外婆更加親近一些。
  • 寶寶誰抱跟誰親,想要增加親密度,寶媽不要錯過了這幾個重要時期
    原來是因為寶寶不願意跟媽媽走,寶寶以前每天都和爺爺奶奶生活,吃飯睡覺都離不開奶奶,儘管每天也和媽媽視頻說話,但寶寶和王女士的關係明顯不如和奶奶親近。」並非空穴來風寶媽們應該都聽過「寶寶誰抱跟誰親」,日常生活中,寶寶誰抱的比較多,寶寶確實就和誰比較親密,就會和誰關係比較好!
  • 嬰兒經常被奶奶抱不跟媽媽親?別擔心,你跟寶寶的關係會扭轉
    在大多數人的眼中,在這世間最親密的一對就是媽媽和孩子,尤其是對於媽媽而言,一輩子都掛念著自己的孩子。然而在事實上,有時跟孩子關係最親密的不一定是媽媽,有時候是奶奶。尤其是從2個月月齡到2歲的孩子,有時候不見得跟媽媽最親。
  • 寶寶跟誰睡就和誰親?錯過這個階段,怎麼努力都沒用!
    當然,現在很多年輕父母的經濟壓力比較大,他們在上班後都會把孩子託付給老人來照顧。可是大家有沒有想過,寶寶和誰待的時間越長感情就會越深厚,尤其是晚上跟著誰睡,就有可能和誰更親。而年齡越小的孩子,這樣的現象越明顯。
  • 孩子跟誰睡,就是誰的孩子
    2孩子和誰睡,就和誰親,是有科學依據的。19世紀,精神分析學家勒內施皮茨,跟蹤拍攝過一群沒有媽媽照顧的嬰兒,為期一年,得出結論:嬰兒對媽媽的依戀關係是會消失或轉移的,同時,錯過的依戀關係是不可逆轉的。安安媽是個職場女強人,孩子三個月大就回歸職場,孩子的吃喝拉撒睡都是奶奶照顧。後來,她也覺得虧欠孩子,一有空就帶孩子玩耍,孩子慢慢也和她親近起來,但她疑惑的是,孩子白天和她在一起都很開心,但一到睡覺,一定要找奶奶。這種情況,就是錯過了1歲前的親子關係建立期。
  • 媽媽是寶寶最親的人?錯過這三個「依戀期」親媽也能是陌生人
    很多人感覺寶寶是媽媽懷胎十月生下來的,所以寶寶最親的人一定是媽媽。現實情況真的是這樣麼?到了6、7個月,寶寶就能分辨出長期照顧自己的人是誰了,但是還沒有明確的喜好,處於誰都「不親」的狀態。也就是一時間定勝負了,誰陪伴的時間長,寶寶也就越依賴誰。哪怕媽媽下班抽出時間陪孩子,孩子也會感覺你是一個可有可無的人,還是覺得姥姥是最好的人。尤其是這個時候的寶寶已經斷了母乳,所以衣食父母也比不過長期的陪伴。
  • 孩子「認母」有關鍵期,媽媽若不在身邊,孩子將來不跟你親
    其實,也難怪小姨現在對孩子這麼上心,小姨年輕的時候,為了出門多賺點錢,常年把孩子留給家裡的老人帶,她自己很少留在孩子身邊,以至於孩子現在跟她一點兒也不親,所以她也只能靠給孩子買禮物,和孩子套套近乎,拉近和孩子之間的關係。但是,我覺得有些晚了,小姨家的孩子已經上大學了,她已經錯過陪伴孩子的關鍵期,孩子很難跟她親。
  • 寶寶跟誰睡就跟誰親,心理專家:錯過依戀黃金期,再想親近就晚了
    引言迫於生活壓力,很多父母不得不選擇求助老人幫助自己帶孩子,以便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給全家人創造更好的生活環境。但是那些長時間被老人照顧的孩子,卻很有可能只親老人不親父母,讓不少爸媽傻了眼。,趕緊伸手去抱女兒,沒想到女兒不僅十分抗拒,還直接「哇」的一聲哭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