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就愛跟奶奶,和我親近不起來」,錯過陪伴黃金期,努力沒用

2020-10-16 爸媽有方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與自己親密無間,關係相處的十分融洽。

然而有時候由於工作繁忙或者其他原因,家長抽不出時間來給孩子足夠的陪伴,只能將拜託家中的老人來幫自己照顧孩子。

久而久之孩子自然變得和家長越來越疏遠,家長也感覺和孩子親近不起來,非常的無奈。

「女兒就愛跟奶奶,和我親近不起來」,錯過陪伴黃金期,努力沒用

小李今年二十七歲了,家裡有一個兩歲的小女兒,由於小李夫妻二人都是工薪階層,工作非常繁忙的他們很難抽出時間來照看自己的孩子,無奈之下只能將婆婆接到了家裡來,讓老人負責對孩子的照顧。

在外工作一天回到家裡的小李每天都感覺非常勞累,為了讓她能夠休息得更好,孩子的奶奶主動將孩子接到了自己的房間,陪著孩子睡覺,減輕小李的負擔。

開始的時候一切都很正常,小李的婆婆負責照顧孩子,小李夫妻二人負責掙錢養家,一家人分工非常明確。

然而時間沒過多久,小李就發現了這樣做的弊端。這天小李下班回到家後,由於今天感覺比較輕鬆,同時也為了讓孩子奶奶休息一下,小李就準備將孩子接到自己臥室,讓孩子跟自己睡一晚上。

可出乎小李意料的是孩子態度冷漠,拒絕了小李的要求,表示自己一定要跟奶奶睡才行,小李自然感覺很受傷,不知道如何是好,只能將孩子又送回了婆婆身邊。

第二天來到辦公室小李向同事講述了昨天的遭遇,說道:「女兒就愛跟奶奶,和我根本親近不起來,昨天讓她和自己睡她居然不同意。」

而同事聽完小李的講述則表示,孩子晚上跟誰睡就會跟誰更親,錯過了孩子的陪伴黃金期,家長即便再努力也沒有用。

為什麼孩子跟誰睡就會跟誰親?

①存在陪伴黃金期

孩子在三歲之前處在陪伴黃金期,處在這個生長階段的孩子對於養育者會建立情感依賴關係,陪孩子睡覺這件看似簡單的事情,卻是孩子建立情感依賴關係的重要渠道。

在孩子三歲以前家長陪孩子睡可以為孩子與自己建立安全的依戀關係,讓孩子和自己更親密。

如果家長錯過這段陪伴黃金期,孩子很難和家長再親近起來,家長再努力也很難取得好的效果。

②陪孩子睡代表更加用心

陪孩子睡往往代表著家長對於照顧孩子這件事更用心,在平時給予孩子的關愛自然不會少,所以孩子和陪自己睡的家長更親也在情理之中。

讓孩子和自己更親密,家長應該怎樣做?

①儘量陪孩子一起睡

晚上睡覺時全身心放鬆,正是培養親子關係的好時機,家長想要讓孩子和自己更親密,應該儘量做到陪孩子一起睡,在孩子的陪伴黃金期養成依戀關係。

②注意對待孩子的態度

家長平時還應該注意對待孩子的態度,不要隨便向孩子發洩自己的情緒,保持一種溫和的態度,以免讓孩子失去對父母的安全感,不敢和自己親近,畢竟沒有孩子喜歡自己的父母經常責怪自己。

和你說句貼心話

親子關係的維護需要家長付出時間和精力,尤其是在孩子三歲以前這段陪伴黃金期,家長即使比較勞累也要儘量陪孩子一起睡,從而培養孩子對自己的親密感。

今日話題:你還知道哪些培養親子關係的好方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孩子跟誰睡就跟誰親?兒童心理學:過了「黃金期」,再努力也沒用
    孩子小的時候幾乎都會和家長一起睡,一是因為年紀小的孩子自己睡覺會害怕,二是因為孩子的依賴性比較強,離開父母身邊會產生不安的情緒。可是有些媽媽卻反映,自家孩子很"勢利",只願意跟他親近的人睡。
  • 孩子和誰睡就和誰親?錯了,娃的「撫養黃金期」錯過了沒法補救
    於是就和兒子的奶奶吵了起來,爭吵後,小琳的兒子哭著說:你壞你壞,我不要媽媽,我要奶奶。小琳氣瘋了,就揍了兒子一頓。揍了兒子後,兒子看她的眼神變成了害怕恐懼,這更傷了小琳的心。小琳想要撫養兒子是沒有問題的,問題在於,孩子和奶奶親已經成為了習慣,即使作為媽媽的小琳在努力也是白搭的。重要的原因在於:小琳錯過了兒子的「撫養黃金期」。
  • "陪伴最長情的告白",寶寶睡眠黃金期,錯過很可惜
    寶寶睡眠時間的"黃金期",育兒專家:錯過之後,再努力也沒用我們常說"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同樣寶寶的成長也離不開家庭成員的陪伴。而現在很多年輕父母會因為經濟壓力的原因,在寶寶出生出生之後一段時間裡,就會選擇將寶寶交給家裡的長輩照顧。
  • 寶寶會跟抱自己最久的人最親?錯過關鍵期,爸媽怎麼努力都沒用
    寶寶會跟抱自己最久的人最親?錯過關鍵期,爸媽怎麼努力都沒用現在有很多年輕夫妻在生完小孩子之後,就會把小孩子給家裡的老人照顧,因為兩口子還是要打拼事業,要為孩子掙奶粉錢,其實他們也想把孩子留在身邊自己照顧,但是為了給孩子創造更好的生活條件,讓老人家帶小孩子是一種更好的選擇,不過讓老一輩的帶孩子,就會出現隔代親的現象,有很多孩子比起自己的爸媽和爺爺奶奶或者是外公外婆更加親近一些。
  • 寶寶跟誰睡就跟誰親,心理專家:錯過依戀黃金期,再想親近就晚了
    國慶長假好容易能放鬆一下,小梅趕回婆家看望半年來只在視頻裡見過的女兒。在爺爺奶奶的照顧下,孩子雖然有些「土」,穿著也比較隨意,但是能看出來精神狀態很好,白白胖胖的。婆婆安慰說,孩子只是跟自己睡慣了,讓小梅別放在心上。但是小梅仍然很傷心,這可是自己的親生兒子!之前總想著先努力工作攢攢錢,等過幾年再把孩子接回身邊,但是如今孩子的疏離讓她不知所措,自己的做法真的對嗎?
  • 寶寶從小跟誰睡就跟誰親?心理專家:錯過「黃金期」,努力也沒用
    曾經網絡上流行一種說法;「搬起磚頭抱不了你,放下磚頭養不起你」所以現在大多數的年輕父母都會選擇把孩子託付給老人照顧,那麼你是全職媽媽還是職場媽媽,也許這決定著你和寶寶的親密程度很多寶媽都會說:孩子是自己生的,所謂母子連心,肯定和自己最親近,可是大家有沒有想過,寶寶在親情關係建立初期,,特別是晚上跟誰睡,會慢慢依戀那個味道,也就和誰最親。
  • 孩子和誰睡就和誰親?錯過了「黃金期」,父母再努力也沒用
    ,不願意和媽媽睡曉純在結婚之前就是事業女性,而結婚之後她也一直選擇成為一個職場媽媽。因為這個時候孩子是非常敏感的,而這個時間段也是散發氣味最濃烈的時候,所以誰長期和孩子一起睡覺,孩子就會慢慢熟悉了那種氣味,也會開始與之親近。
  • 孩子從小和誰睡就和誰親,親媽若錯過「黃金期」,娃照樣和她不親
    文|文兒孩子是最公平的,誰對她好,誰願意抽出時間陪他,他們就和誰親。前段時間,在外地工作的弟弟和弟妹回來了。給侄子買了很多衣服和零食,但這娃卻沒那麼開心,跟爸爸媽媽也不太親近的樣子。弟妹抱他的時候,他有點抗拒。此時,弟妹已經很難過了。
  • 「這是我和奶奶的床,你不能睡」,李玫瑾:誰養孩子孩子跟誰親
    但是也有一些孩子,從小就不跟父母一起睡,漸漸心也遠了,甚至喊出「你不要過來。」這樣讓人傷心的話。孩子和誰睡,就是誰的孩子小石頭從小跟著奶奶長大,父母在上海工作很忙,沒法照顧他。到了上幼兒園的年齡,石頭父母提前買好了學區房,最近也把孩子和奶奶接到上海一起生活。但是,孩子根本就不親近父母,玩的時候只找奶奶。石頭媽媽晚上要哄睡,他直接說,你從床上下去,這是我和奶奶的床,你不能上來睡覺……這些話像刀子一樣隔在媽媽的心上。
  • 希望寶寶跟自己親暱?抓住她的心理的黃金期!錯過了再努力也沒用
    ,就是一到晚上不願意跟她,她一抱就哭。雖然家人都開玩笑說寶寶心疼她晚上才不跟她,可她寧願累也不願寶寶不親她。孩子跟父母不親的原因有很多。很多家長面對這個問題很難過,但首先,家長要了解原因。如何抓住他的心理的黃金期?高質量的陪伴兒童處於生長發育階段,是建立親子關係的黃金時期。不論你陪伴孩子多久時間,把你所有的注意力都投入到他身上。不要玩手機或看電視。即使你只能和他玩半個小時,也要關注他。孩子們能感受到這種關注。
  • 3歲前,孩子跟誰睡就跟誰親近,父母不懂這個道理,別怪娃疏遠你
    孩子看到奶奶以後一直伸手示意奶奶抱她,小美只好無奈把孩子遞給了自己婆婆。晚上睡覺的時候,寶寶看到旁邊是小美的時候,頓時又哭了起來,最後還是婆婆抱女兒到一邊哄入睡了才平息下來。但小美仍然感到十分傷心,自己的孩子跟自己這麼不親近。之前想著自己先努力工作幾年,到時候沒那麼忙了,再把孩子接回身邊,但如今的情形讓她不知道自己這樣對不對。
  • 孩子三歲前跟誰睡很關鍵,關係到孩子的安全感,家長別不在意!
    有個寶媽,休完產假以後跟老公在北京工作,一周回來一次,有一次寶媽完成一個項目,提前回家想要給女兒一個驚喜,媽媽站在房門外面看著女兒,女兒對著小熊自言自語:我這次沒考好,肯定讓媽媽失望了,不知道媽媽還會不會回來看我,我下一次一定要好好考試,如果我考得好了就可以讓媽媽多回來了。
  • 寶寶跟誰睡就和誰親?錯過這個階段,怎麼努力都沒用!
    婷婷老公前段時間去外地出差兩個月,一個人照顧不上孩子,心疼她的媽媽就把2歲半的女兒接回娘家照顧了。最近她不太忙了,就去媽媽家看孩子。到了晚上,孩子睡下後,婷婷就上床陪著孩子睡。誰成想,還沒等婷婷躺下,女兒已經坐起來了,對著她說:「這是姥姥的床,你出去,我要和姥姥一起睡。」
  • 寶寶和誰睡和誰親?錯過親子陪伴「關鍵期」,再彌補也白搭
    相信許多人都有想過,孩子如果和爺爺奶奶或者姥姥姥爺生活在一起,卻很久見不到自己的父母,會不會跟誰生活在一起就跟誰更親近,答案是肯定的,尤其是晚上和誰一起睡,就會更依賴誰,並且孩子的年齡越小,這種現象就會更加明顯。
  • 孩子是誰帶就跟誰親嗎?那可不一定,親不親近跟這些因素有關
    阿姨家的女兒出嫁後,跟丈夫在城裡單獨住,阿姨過去是去幫忙帶孩子,算起來已經帶了有一年了。奶奶家離得遠,而且家裡還有一大堆事,只得阿姨過去先照顧著。老伴留在家裡,只有趁著女兒女婿放假的時候,就可以回來帶上一兩天。
  • 寶寶跟誰睡就跟誰親?心理專家:錯過「黃金期」,再努力也沒用
    誰成想,還沒等婷婷躺下,女兒已經坐起來了,對著她說:「這是姥姥的床,你出去,我要和姥姥一起睡。」,等長大了自然跟自己就親了。並且她們大多是因為工作而履行照顧義務,並不能給孩子孩子足夠的愛和陪伴,所以不能建立良好的依戀關係。
  • 孩子跟誰睡就和誰親?錯過「黃金撫養期」,媽媽別怪娃和自己不親
    媽媽們一定很關注寶寶跟誰親的問題,尤其是自己不能帶孩子的情況下。有的媽媽認為只要寶寶晚上跟自己睡覺,就一定會跟自己親,即便自己白天要上班,陪伴寶寶的是奶奶。這是一種錯覺而已,實際上寶寶成長的黃金期,也就是前三歲,誰陪伴的多,孩子就會跟誰親,而不是跟誰就跟誰親。
  • 為什麼小時候奶奶帶過的孩子,後來都和媽媽不親?
    這位可憐的女孩,因從小跟爺爺奶奶生活,所以跟奶奶很親近,跟媽媽較生疏。據了解,女孩子由奶奶帶大,女孩父親向媒體透露,因孩子是由奶奶帶大,與奶奶比較親,與妻子不那麼親近,加上妻子與奶奶的關係不好,妻子就常將怨氣撒在孩子身上。
  • 別不信,孩子跟媽媽睡和跟奶奶睡差別很大,將決定他一生的性格
    一位同事在上班之後悶悶不樂的,情緒非常低落,大家在陪她聊天的過程中才發現,她之所以不開心,是因為感覺孩子現在跟她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而跟奶奶越來越親密。原來自從生了孩子上班之後,由於工作繁忙,孩子一直都是奶奶幫著帶。
  • 孩子跟誰睡就跟誰親,錯過親情升溫「黃金期」,以後再努力也白搭
    因為工作忙,領導又經常安排她加班和出差,她有大半年沒回家看兒子。前段時間放假,她終於有時間回老家了,結果兒子竟然「不要」媽媽了。原來,之前一直跟媽媽睡的兒子,白天看起來很黏著媽媽,可一到晚上睡覺的時候,怎麼哄都不跟媽媽睡,半夜非要找奶奶。看到兒子這種表現,朋友心裡很不是滋味。才出去半年,兒子就已經跟她不親了。